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后凱恩斯經濟學非遍歷性理論及其現實意蘊

2023-06-28 20:57:00郭硯莉
江漢論壇 2023年6期

摘要:個人或集團追求自身利益最優化的行為能否提高社會福利?這個問題長期以來困擾著哲學家和經濟思想家們。從政府干預角度看,西方主流經濟學理論假定自由的市場秩序允許每個人追求個人利益從而使整個社會得到發展,自由市場幾乎始終保持充分就業,失業均衡是不會長期存在的,因而難以解釋非自愿失業和經濟危機等異常現象。后凱恩斯經濟學的非遍歷性理論相對貼近現代市場經濟體系的真實情況,強調對經濟行為的考察必須考慮心理動機、主觀能動性和路徑依賴等問題,其結論是家庭和企業的行為并非是完全理性的,它并不與認知能力有關,而與真實世界本身存在的不確定性有關。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因素明顯增加。要盡量降低不確定性,力圖將不確定性轉換為可保險的風險,使市場在配置資源中起決定性作用;根據非遍歷性假設,必要時保持工資—價格穩定性或剛性,為企業家投資決策提供穩定的預期環境;政府要合理引導消費、投資和政府支出,擴大與充分就業相關的經濟活動;著眼于宏觀經濟政策粗調而不是微調,確保宏觀調控政策的長期性、可信性和規則性。

關鍵詞:后凱恩斯經濟學;非遍歷性;流動性偏好;有效需求

基金項目:遼寧省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沉淀成本視角下加快遼寧老工業基地制造業轉型升級研究”(L19BJL002)

中圖分類號:F091.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854X(2023)06-0013-06

一、問題的提出

個人或集團追求自身利益最優化的行為能否提高社會福利?這個問題長期以來困擾著哲學家和經濟思想家們。1776年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闡述了“看不見的手”的原理,以此解釋自由放任的市場可以實現社會福利最大化。此后,很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對傳統新古典經濟學進行了拓展。例如,斯蒂格利茨的信息不對稱理論、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論、西蒙的有限理性理論等。與新古典綜合學派和新凱恩斯經濟學不同,后凱恩斯經濟學主要是指美國溫特勞布、戴維森、明斯基等原教旨主義凱恩斯學派否定了西方主流經濟學的遍歷性假設,運用非遍歷性理論闡釋經濟體難以實現充分就業的經濟邏輯。

從政府干預角度看,西方主流經濟學理論假定自由的市場秩序允許每個人追求個人利益從而使整個社會得到發展,自由市場幾乎始終保持充分就業,失業均衡是不會長期存在的,因而難以解釋非自愿失業和經濟危機等異常現象。西方主流經濟學的遍歷性假設——完全確定性和可計算或可保險的概率式風險,把所有事件的不確定性都簡化為可計算或可保險的概率或概率分布,從而可以作出最優化的理性選擇。也就是說,過去和現在的概率分布預測同樣適用于未來,即通過教育、應用經驗規則等可以獲得有關經濟過程的新增知識,從而預知未來情況,所以經濟主體可以通過簡單的成本—收益分析,依靠市場供求機制就可以實現稀缺資源的優化配置。然而,在現實的經濟運行過程中,未來存在著不確定性和非遍歷性,未來并不是過去的重復,經濟主體往往擁有貨幣的流動性偏好,以及簽訂以貨幣主導的不完全契約,這些都是降低未來不確定性的重要制度安排。

二、西方主流經濟學的遍歷性假設與自由市場

西方主流經濟學建立在完全信息或理性預期假設的基礎上,此時“經濟人”完全了解可用的手段和將要實現的目標,因此它是一門研究人類行為以及如何將有限的稀缺資源優化配置的社會科學。在這種背景下,西方主流經濟學主要涉及經濟穩定性理論,很少涉及經濟波動理論。它堅信,市場上存在一股讓市場迅速適應外部變化,幫助其回歸平穩狀態的力量,從而使供求在所有市場上達成均衡并實現充分就業狀態,不會存在任何利益沖突問題。事實上,把不確定性與概率事件聯系起來,用可計算或可保險的客觀或主觀概率分布描述不確定性,將概率式風險與不確定性視為同義詞或者混為一談,也即我們知道未來,以概率的形式處理這種知識問題,從而將不確定性轉變為確定性,這是西方主流經濟學一貫的研究傳統(1)。本文采用凱恩斯的不確定性概念,以區別于西方主流經濟學將不確定性等同于概率式風險的常規做法。風險是指可計算或可保險概率的不確定性,在一組事例中,結果的分布是已知的;而不確定性是指不可計算概率的風險,結果的分布是未知的,因為其所涉及的情況具有高度非唯一性,對事例進行分類是不可能的(2)。

遍歷性假設是指在未來任何時點的結果都是過去和現在的市場數據在統計上的投影(3)。假設存在一個隨著時間變動的經濟路徑,未來由統計學家所稱的隨機(概率)過程所決定,那么任何當前決策的未來結果將呈現出一個概率分布。從邏輯上說,為了得到對未來經濟結果和時間的統計上可靠的預測,決策者獲得和分析從未來抽取的樣本數據,就可以計算出未來的經濟價值或結果。由于不可能從未來獲得樣本,因此假定經濟由一個遍歷性的隨機過程決定,這需要分析者事先宣稱從過去和當前數據中抽取的樣本等價于從未來抽取的樣本。因此,僅僅通過這種典型樣本函數的統計方法進行決策,這樣的過程就是遍歷性的。反言之,不具有這種特征的過程,就是非遍歷性的(4),此時,均衡結果并不存在,過去的統計分布對于未來事件不會提供指導。而未來總是可以通過對過去數據(或知識)進行統計分析而得到可靠的預測——遍歷性假設,這暗含在西方主流經濟學的薩伊定律之中。盡管凱恩斯將非理性預期和不確定性引入經濟分析框架,但西方主流經濟學對凱恩斯思想進行了新古典化處理,剔除了所謂的革命因素,繼續宣傳自由市場的好處。由此帶來的后果是不僅在美國、英國這樣的資本主義橋頭堡,甚至是在印度和俄羅斯這樣的國家,現在都確信新古典經濟學理論(5)。

西方主流經濟學假設薩伊的市場定律處于遍歷性背景下,未來始終是確定性的,個人在領會信息、傳遞信息和應用信息上具備無限能力或無限理性,因此可以進行最優化決策。在這種情況下,只要進行理性選擇和自由市場就足夠了,政府干預最少或者無干預是最好的選擇,其主要觀點如下:

第一,貨幣中性。薩伊提出交易的本質是用一種商品交換另一種商品,貨幣不過是發揮交換媒介的作用,從而在整體上提高交易效率。除此之外,貨幣對經濟的基本運行機制無關緊要,僅僅是一層面紗,體現在貨幣數量論上。貨幣本身并不會自行影響經濟部門所控制的實際產出,這便是實際部門和貨幣部門的古典兩分法的本質,它意味著貨幣中性假定。它表明經濟中貨幣數量的變動對經濟體系的就業和生產總水平完全沒有影響。在貨幣中性的經濟中,就業和產出僅僅由經濟體系中的非貨幣因素決定,直到今天貨幣中性仍然是西方主流經濟學中流行的結論。因此西方主流經濟學認為,政府單獨或者通過合作消除對市場的所有管制,將所有市場自由化,那么一國或全球經濟將實現充分就業的繁榮目標。從另一個角度看,由于假定經濟體具有完全理性,那就意味著零交易成本。在這種情況下,零交易成本假設對于新古典理論看待制度的方式具有重要的影響。新古典理論認為,制度安排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影響并不重要。政治、法律、貨幣和其他制度的存在雖然得到承認,但這些制度對于經濟的影響被認為是中性的,因而在相當大的程度上被忽視了。由于新古典理論對制度的這種處理,它無法對事實上完全不同的經濟現象進行區分。例如,根據傳統的新古典認識,貨幣交易的經濟與物物交換的經濟是沒有任何區別的。然而,這是不符合真實世界的經濟學的(6)。

第二,總替代性。即任何商品或者投入要素都有其他良好的替代品。這表明,在收入不變的情況下,一種產品或服務的相對價格的變化都會導致消費者購買數量的變化,例如,茶和咖啡是完全替代品,當茶的價格上升,人們就少買茶,多買咖啡。因此,市場價格具有的充分靈活性特點就會導致產品市場出清。同樣,在給定工資率水平下,如果存在失業工人,那么根據完全替代理論,只要降低市場工資率,所有的工人都能找到工作,勞動市場也會出清。這意味著充分就業,即每一個工人在當前工資率下愿意工作的人都能找到工作,不會存在非自愿失業。如果持有貨幣無關緊要,并且商品市場隨時得到迅速調整,那么通過適當的貨幣政策加以調整,一種商品可以完全替代另外某種商品,貨幣不起任何儲藏財富的作用,那也就不會存在充分就業的障礙。

第三,自由市場放任政策。未來僅僅是過去和現在行為的統計反映,在某種意義上,未來只是過去和現在的投影。對于那些相信過去提供了與未來有關的可靠、無偏誤的統計信息的人們來說,如果愿意花費資源去思考過去,就可以得到這方面的知識,不可能存在對即將發生的事件無知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通過瓦爾拉斯拍賣人,依靠價格機制實現帕累托經濟效率,那么人們就會堅信放松或取消政府管制是明智之舉。也就是說,如果每個人都能夠永遠做出正確的決策,“看不見的手”和市場力量永遠都在產生經濟效率。

由此可見,正是西方主流經濟學對薩伊定律的宏觀擴展,強調供給創造需求,才使其與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遙相呼應,強化了自由放任學說。在西方主流經濟學遍歷性條件下,薩伊定律的經濟邏輯便出現了:遍歷性假設—完全理性—貨幣中性—完全替代—自由市場出清,從而產生市場萬能的理念,無需政府干預。在直接物物交換經濟的條件下,19世紀的古典經濟學假定經濟決策者對未來擁有完美可靠的知識,因此完全忽略了未來存在不確定性的可能。20世紀早期的古典經濟學假定即使經濟決策者對未來并不擁有完美可靠的知識,也可以根據以前的市場數據對未來進行統計上的預測。在新古典經濟學占統治地位的20世紀末期,遍歷性公理被假定為人們對未來的可靠統計預測形成理性預期的必要條件。新古典經濟學明確宣稱,經濟體系的所有決策者,通過對過去和現在的市場價格進行分析,能夠形成等同于確定統計預測的理性預期(7),這也是市場有效理論的拓展。在這種情況下,那些自詡科學的經濟學家很可能殺傷力最大,因為他們冒著所謂完全理性的風險,很容易導致災難性后果。目前,他們實質上控制了所有的經濟學專業,并逐漸向國外擴大他們的影響。一旦研究生進入了這些專業,他們必須把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數學和統計學工具的學習中。實際上,很少有學生能夠有時間并傾向于以現實的方式解決問題(8),由此經濟學變成應用數學的分支,傾向于使用復雜的數學、統計學和計算機模型,以幫助設計真實世界的經濟政策。

三、后凱恩斯經濟學的非遍歷性假設與政府干預

凱恩斯不僅批判新古典經濟學,而且還提出另一種替代方案。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對于未來的看法受到不確定性的影響,因此必須依靠猜測或對不完全可知的未來預期采取行動,所以,在某種程度上是有很大的犯錯誤的概率。假定對消費者而言,貨幣不是效用的一個直接來源,貨幣僅僅作為一種交換媒介和獲取商品的工具,人們為什么會持有貨幣?凱恩斯明確指出,經濟未來的不確定性不能依據那些過去的統計數據來解決,因為不確定性是指未來可能出現的情況不止一種,也就是說,不存在穩定的概率分布,因此人們無法用過去發生的事件頻率預測其未來發生的概率,從而確立了非遍歷性的研究方法。非遍歷性與不確定性密切相關,與人們常用的“有可能”“也許”“我不知道”等表達更為接近。也就是說,過去的知識,不論多么全面和完整,都不會給未來事件的概率分布提供完全信息進行預測,所以未來是不可預知的。只有在非遍歷性條件下,才可以解釋為什么會出現閑置的資源以及貨幣為什么會存在(9),從而可以合理地解釋持有貨幣本質上是一種理性行為,并不是新古典經濟學所謂的“非理性行為”,這是凱恩斯定律存在的必要條件。因此,后凱恩斯經濟學研究的起點便是舍棄西方主流經濟學的遍歷性假設,承認真實世界是不確定的,從而得出與西方主流經濟學完全不同的結論,其主要觀點包括:

第一,貨幣非中性。西方主流經濟學認為,經濟在本質上是物物交換經濟,遵循供給創造需求的薩伊定律。貨幣除了用來作為記賬單位之外,沒有任何其他方面的作用。然而,在非遍歷性條件下,涉及生產、投資、消費等行為的經濟決策通常是在不確定性環境下作出的。人們在組織耗費一定時間才能完成的生產和交換過程時,為了提高效率,會使用貨幣計值的遠期契約來雇傭勞動力和購買投入品。對于個人來說,未來的不確定性越大,就傾向于持有更多的流動性資產,從而產生更多的貨幣需求。后凱恩斯經濟學認為,西方新古典經濟學市場均衡交易的實質是物物交換或者說是用商品購買商品,它暗含著經濟主體對未來事件具有確切的認知,一切都具有確定性。當事人持有貨幣,或者說把貨幣作為價值儲藏手段是非理性的。在現實世界中,持有貨幣可以幫助我們降低現實中的不確定性。因此,后凱恩斯經濟學認為,貨幣不僅便利交換,而且還能夠用于儲藏財富,擁有貨幣可以減少人們的不安和憂慮。由于未來具有不確定性,經濟主體完全可能在一段時間內延遲各種決策并把購買力轉移到未來,從而把貨幣作為一般購買力的暫棲地。

第二,總替代性失效。西方主流經濟學認為,在完全確定條件下,貨幣僅僅是交換媒介和記賬單位。然而,后凱恩斯經濟學認為,履行交易和儲藏這兩種功能的貨幣必須具有以下兩個特性:(1)它們的生產彈性為零(或微不足道);(2)它們的替代彈性為零(或微不足道)。前者是指,在未來不確定性情況下,公眾延遲購買當前的產品和服務從而把貨幣作為儲藏手段這一行為,雖然增加了對貨幣的需求,但導致對產品需求的減少,從而相應地減少了產業部門的銷售量,從而造成失業。后者是指貨幣與可生產的產品之間缺乏替代彈性,公眾對貨幣作為貯藏手段的需求不會派生出對資源利用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由于不確定性導致公眾增加對貨幣作為價值儲藏手段的需求,以商品購買商品的經濟運轉模式失效,尤其是專用性固定資本投資并不具有伸縮性,使得失業增加和產量減少變得不可避免,從而使非自愿失業和經濟危機不可避免。

第三,政府干預政策。由于不確定性的存在,才會出現貨幣、契約和資本結構等制度。因此,保障有效履行契約的經濟、法律和政治等制度,都是經濟體系中不可缺少的。西方主流經濟學極力消除公眾和政府的顧慮,認為一切都好,不會發生危險。顯然,這個理論是有缺陷的,其把不確定性置之不理,或者簡單地將不確定性與概率式風險混淆起來,抹殺了人們可能意識不到自己的處境其實不穩定這一事實(10)。

在非遍歷性條件下,人們并不是完全理性的,也不能自然而然地總是作出正確的決策,如果任由市場運行,就會帶來經濟動蕩和不穩定,此時商品不能交換商品,即商品不是貨幣的替代品(11),政府干預是有道理的,其主要責任是減少不確定性及其產生的不利影響。由此,后凱恩斯經濟學關于貨幣經濟體系的邏輯就產生了:不確定性—非遍歷性—有限理性—貨幣非中性—不完全替代—持有貨幣—有效需求不足—閑置資源(非自愿失業)—經濟危機或金融恐慌—政府干預。

綜上,本文總結了西方主流經濟學與后凱恩斯經濟學之間的主要區別,如表1所示:

表 1 西方主流經濟學與后凱恩斯經濟學的比較

NE PKE

遍歷性(U=0) 非遍歷性(U>0)

NE 市場類型 A完全競爭 B不完全競爭

PKE 政府干預 C反對政府干預 D贊同政府干預

從表1可知,一方面,遍歷性條件下的風險(U=0)的活動應該由市場來調節,允許企業家在競爭性市場中愿賭服輸,不需要政府干預,如A和C相組合,符合西方主流經濟學的研究范圍;另一方面,由于真實世界的復雜性會產生廣泛和深遠的非遍歷性(U>0),市場很容易失靈,貨幣經濟體系會出現非自愿失業和經濟危機,此時政府應該基于維護公共利益的目的進行宏觀調控,尤其在減少不確定性和熨平經濟波動方面大有作為,如B和D相組合,符合后凱恩斯經濟學的研究范圍。

四、后凱恩斯經濟學對有效需求不足的解釋

西方主流經濟學始終相信個人對私利的追求可以提升公共利益,市場能夠對利益沖突進行自發調節,但卻無法解釋市場經濟的非自愿失業和經濟危機情況。本文僅以勞動市場為例,試圖闡釋后凱恩斯經濟學不確定性、流動性偏好、有效需求不足與非自愿失業之間的理論邏輯,如圖1、圖2和圖3所示。

在以上三個圖中,橫軸L表示勞動量,縱軸W表示實際工資,Ld表示企業對勞動的需求,Ls表示家庭對勞動的供給。其中,在圖1中,非自愿失業L1、Le? 是由于實際工資過高所導致,此時勞動需求取決于勞動的邊際產量。勞動量L1小于勞動市場出清Le,所以實際工資W1大于市場出清時的實際工資We,就會產生非自愿失業L1、Le。在這種情況下,只要實際工資下降到We,勞動市場就會出清,就業量也會增加到Le,從而企業利潤和產量都會增加,這實際上遵循了薩伊定律。

在圖2中,新古典宏觀經濟學通過假設受到正面沖擊,比如技術進步導致勞動需求曲線Ld(A1)向上移動到Ld(A2),同時假設勞動供給曲線因為利率下降而導致Ls(i1)向上移動到Ls(i2)。從Le1到Le2,企業將生產額外產量,增加實際工資,均衡點由e1到移動到e2,就業水平由Le1到Le2,這是一個瞬時調整過程,從而看到就業不會受總需求的約束,只能存在自愿失業或自然失業率。

在圖3中,有兩種勞動需求函數:一種表明資本充分利用條件下的Ld(Uf);另一種表明資本沒有充分利用的Ld(U1),可以看到勞動邊際產量曲線向左移動導致總體效應是減少利潤,從而導致投資不足,甚至有效需求不足。在這種情況下,生產利用率下降,勞動需求曲線向左移動到Ld(U1),勞動力將被解雇,從a到b的失業量為L1、L2。本文假設實際工資下降到W2=We,從中可以看到,雖然采用新古典假設工資等于勞動的邊際產量,依舊存在非自愿失業L2、Le。也就是說,盡管實際工資具有靈活性,仍然會發生非自愿失業,這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

在非遍歷性的世界里,家庭和企業有動力去貯藏某些被普遍接受作為支付手段的資產——貨幣,以便規避可能的風險,這樣就會造成有效需求不足,從而產生非自愿失業。在非遍歷性的世界里,貨幣作為一種交換媒介和價值貯藏手段的資產,具有非中性特征(12)。在非遍歷性背景下,市場價格純粹是主觀猜測性的,沒有可靠的事實依據,不會真正地反映未來的經濟狀況,有效市場假說和理性預期假說將失效。可以說,不確定性越明顯,消費者和企業家越傾向于持有貨幣,流動性偏好越強,有效需求越不足。之所以出現非自愿失業,并不是因為那些失業的工人不愿意接受更低的工資,也不是壟斷或市場不完全的結果。相反,在非遍歷性條件下,經濟危機使人們在任何收入水平都花費更少的錢,并保持盡量多的流動性以應對不確定性的未來。結果是人們對工業產品的需求持續下降,致使企業家不能充分發揮其工廠、設備的生產能力,從而會引起經濟衰退。因此,造成非自愿失業的根本原因是產品的市場需求下降,不是壟斷、產品或勞動市場上供給側的其他缺陷。此時,解決的出路主要是政府要在提高對工業產品的消費和投資等總需求方面扮演積極的角色,通過政府宏觀調控刺激投資和消費,實現充分就業和經濟穩定。

五、簡要研究結論與政策啟示

綜上所述,在遍歷性背景下,西方主流經濟學假定經濟主體是具有完全知識和理性預期的,堅信自由市場是有效率的,可以實現充分就業均衡。實際上,上述假設并沒有得到充分的論證。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未來是不可預知的,我們生活在不確定性的環境中。在這樣的環境下,西方主流經濟學的理性選擇與真實世界是不相符的。后凱恩斯經濟學的非遍歷性理論相對貼近現代市場經濟體系的真實情況,對經濟行為的考察必須考慮心理動機、主觀能動性和路徑依賴等問題,其結論是家庭和企業的行為并非是完全理性的,它并不與認知能力有關,而與真實世界本身存在的不確定性有關(13)。在這種情況下,不確定性會引起流動性偏好,從而造成有效需求不足,這就是經濟危機和商業周期波動以及造成大量非自愿失業的真正原因,這也是政府宏觀調控的價值所在。對此,凱恩斯有過精辟的論述:“貨幣經濟之特征,乃是在此經濟體系之中,人們對于未來看法之改變,不僅可以影響就業之方向,還可以改變就業之數量;當前經濟行為,雖常受人們對于未來看法之影響,而且看法又常在改變,但我們分析當前經濟行為之方法,仍不外乎供求之交互反應。如此一來,我們的分析法與價值論銜接起來了。于是我們達到了一個通論:我們熟悉的古典學派理論,只是這個通論之一個特例而已。” (14)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因素明顯增加。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同時,還要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加快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然而,我們不能遵循西方主流經濟學鼓吹的市場均衡理論,其背后體現的是新自由主義和自由市場神話,實際上都是薩伊定律及其變種,這是我們反對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根本原因。事實上,經濟發展或演變過程是非遍歷性的,因為結果和相關概率分布都不可能從過去推導出來,此時過分強調人類擁有完全理性而忽略不確定性,也就無法解釋非自愿失業和經濟危機等市場異常現象。同時,這種非遍歷性特征使我們對建立在統計分析和計量研究基礎上的結論與預測產生懷疑。換言之,“當系統中存在正交易成本及不完全信息時,用基本的新古典模型分析經濟調整就不是特別地管用。……沿著相似的思路,可以指出的是在信息不完全的條件下,如果沒有政府干預并引入一整套補貼和稅收機制的話,分散化的經濟活動是不可能達到資源有效配置的”(15)。

基于上述研究結論,本文的政策啟示在于:

第一,盡量降低不確定性,力圖將不確定性轉換為可保險的風險,使市場在配置資源中起決定性作用。應加快形成供需銜接、城鄉一體、內外貿聯通的國內統一大市場,為各類經濟主體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留足空間;完善現代市場體系,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抑制機會主義行為;加快“放管服”改革,盡量減少公眾對流動性或貨幣的需求強度,同時激發企業家對未來投資的信心,從而增加有效需求和就業水平。

第二,根據非遍歷性假設,必要時保持工資—價格穩定性或剛性,給企業家投資決策提供穩定的預期環境。

第三,政府要合理引導消費、投資和政府支出,擴大與充分就業相關的經濟活動。不僅要著力挖掘消費潛力,推動消費總量擴大,而且還需要著眼于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傳統產業向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不斷激發投資需求,提高有效需求水平。

第四,為了降低不確定性,不僅需要建立與充分就業相適應的公共服務保障和社會安全網,而且還需要采取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對外貿易政策,進一步擴大對外貿易和投資,著眼于宏觀經濟政策粗調(rough—tuning)而不是微調(fine—tuning),確保宏觀調控政策的長期性、可信性和規則性,避免政策相機抉擇性和通貨膨脹風險,從而實現充分就業和保障民生。

注釋:

(1) Mark J. Machina, Choice Under Uncertainty: Problems Solved and Unsolved,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987, 1(1), pp.121-154.

(2) [美]弗蘭克·H·奈特:《風險、不確定性和利潤》,王宇、王文玉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172—173頁。

(3) P. Davidson,Liquidity vs Efficiency in Liberalize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A Warning to Developing Economies,Brazilia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0, 20(3), pp.3-21.

(4)(7) [美]保羅·戴維森:《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張軍譯,華夏出版社2009年版,第38—39、41—42頁。

(5) [美]喬治·阿克洛夫、[美]羅伯特·希勒:《動物精神》,黃志強、徐衛宇、金嵐譯,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第2頁。

(6)(15) [美]埃里克·弗魯博頓、? [德]魯道夫·芮切特: 《新制度經濟學——一個交易費用分析范式》,姜建強、羅長遠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595頁。

(8) [美]邁克爾·佩羅曼:《市場的天生不穩定》,孫強譯,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第7—8頁。

(9) [英]布賴恩·摩根:《貨幣學派與凱恩斯學派——它們對貨幣理論的貢獻》,薛蕃康譯,商務印書館1984年版,第111頁。

(10) Stephen P. Dunn, The Uncertain Foundations of Post Keynesian Economics, London: Routledge, 2008, pp.1-11.

(11) Narciso Tuez Area,The Validity of Walras's Law in a Monetary Exchange Economy: Money, Price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Monetary and Value Theory, Liberian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 2015, 2(2), pp.101-114.

(12) P. Davidson, Reviving Keynes's Revolution, Journal of Post Keynesian Economics, 1984, 6(4), pp.561–575.

(13) F. Olesen, Uncertainty, Bounded Rationality and Post-Keynesian Macroeconomics, Europe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Economic Policies Intervention, 2010, 7(1), pp.109-124.

(14) [英]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高鴻業譯,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第2頁。

作者簡介:郭硯莉,遼寧大學商學院副教授,遼寧沈陽,110136。

(責任編輯 李燈強)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色图在线观看| 伊人五月丁香综合AⅤ| 亚洲av无码久久无遮挡| 亚洲欧美极品| 国产制服丝袜91在线| 成人夜夜嗨| 国产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观看裸模| 人妻精品全国免费视频| 青青久久91| 日本人妻丰满熟妇区|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图片|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欧洲亚洲一区| 东京热av无码电影一区二区| 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中文亚洲高清在线| 亚洲香蕉在线| 青青草91视频| 乱人伦视频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女人在线|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色吊丝av中文字幕| 91丨九色丨首页在线播放| 亚洲妓女综合网995久久| 国产丝袜丝视频在线观看| 超碰免费91| 欧美成人日韩| 久久永久免费人妻精品| 亚洲午夜18| 国产精品片在线观看手机版 | 麻豆精品在线播放| 久久国产热| 99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国产小视频网站| 亚洲嫩模喷白浆| 欧美成人怡春院在线激情| 欧美亚洲国产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精品天海翼一区二区| 91人妻日韩人妻无码专区精品| 国产av剧情无码精品色午夜|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2页| 特级毛片8级毛片免费观看| 欧美成人综合视频| 9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焦| 激情亚洲天堂| 成年人福利视频| 免费中文字幕在在线不卡| 久久黄色免费电影| 免费一级无码在线网站| 91破解版在线亚洲| 免费看一级毛片波多结衣| 欧美在线视频a| 成人在线视频一区|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 亚洲狼网站狼狼鲁亚洲下载| 中文字幕中文字字幕码一二区|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 亚国产欧美在线人成| 666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黄色网站不卡无码|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va|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5566|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91色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高清免费a| 国产微拍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国产福利免费视频| 欧美精品在线看| 国产第一福利影院| 国产毛片网站| 人妻丰满熟妇αv无码| 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 中国国产一级毛片| 毛片手机在线看| 九色视频最新网址| 欧美一级片在线| 亚洲高清无在码在线无弹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