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婷 李婷
關鍵詞 粒細胞缺乏;利伐沙班片
中圖分類號:R5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23)06-0035-03
引用本文 李志婷, 李婷. 利伐沙班片致粒細胞缺乏一例[J]. 上海醫藥, 2023, 43(6): 35-37.
Agranulocytosis induced by rivalsaban tablets: a case report
LI Zhiting, LI Ting
(Department of Pharmacy, Shidong Hospital of Shanghai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438, China)
KEY WORDS agranulocytosis; rivaroxaban tablets
1 病例介紹
患者男,51歲,因“突發胸悶心悸3 d”于2021年2月20日入院,患者3 d前無明顯誘因自覺胸悶心悸,伴后背不適,無惡心、嘔吐,無頭暈、黑朦,無大汗,無壓榨感,癥狀時輕時明顯,伴上腹脹,入院2 d前查心電圖示心房顫動(房顫),心室率90 bpm,予以口服利伐沙班片(15 mg,1次/d 共2 d),入院復查心電圖,房顫程度較前明顯。追問病史,患者近6個月來反復出現陣發性心悸,臨床診斷為陣發性房顫,能自行轉復。目前服用藥物:阿托伐他汀鈣片、阿司匹林腸溶片和利伐沙班片。
既往史:患者3年前因心絞痛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CI)植入術,術后使用雙抗(替格瑞洛片+阿司匹林腸溶片),治療1年余,目前長期使用阿司匹林腸溶片及阿托伐他汀片治療;有糖尿病病史2年,血糖控制可;患者有呼吸睡眠暫停綜合征,未進一步處理;有長期吸煙史20年,半包/d,否認酗酒嗜好。
體格檢查:體溫36.5℃,脈搏98次/min,呼吸18次/min,血壓130/70 mmHg。神志清,氣尚平,精神正常,發育正常,營養中等,步入病房,自主體位,查體合作,對答切題。頸靜脈無充盈,聽診兩肺呼吸音粗,兩肺未聞及明顯干濕啰音。心前區無隆起,無震顫,心濁向左略擴大,心率105 bpm,律絕對不齊,心音不低,各瓣膜區未及明顯病理性雜音。雙下肢無水腫。雙側足背動脈搏動對稱。
入院當天患者國際標準化比值(INR)為1.13,肌鈣蛋白T定量6.3 ng/L,肌酐清除率121.78 mL/min,肝功能正常,血常規檢查報危急值:白細胞計數0.84×109/ L,中性粒細胞絕對值0.15×109/L,中性粒細胞分類值18.4%,淋巴細胞絕對值0.65×109/L,淋巴細胞分類值76.9%,血液科即刻會診,診斷粒細胞缺乏,考慮藥物(利伐沙班片)相關。心內科即刻搶救:即刻皮下注射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升白細胞75 mg/0.3 mL,靜脈推注鹽酸胺碘酮注射液復律(150 mg+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15 min);即刻緩慢靜脈滴注鹽酸胺碘酮注射液(150 mg+5%葡萄糖注射液);口服利可君片升白細胞(2片,每天3次)、鹽酸胺碘酮片(0.2 g,每天3次);停用利伐沙班片。囑患者保持口腔清潔,每天隨訪血常規。
入院第二天患者體溫平穩,復查血常規示白細胞計數19.54×109/L,中性粒細胞絕對值17.95×109/L,中性粒細胞分類值91.9%,淋巴細胞絕對值:0.94×109/L,淋巴細胞分類值4.8%。用藥后白細胞明顯提升,考慮利伐沙班相關白細胞減少,停用心電監護,停用利伐沙班片,改依諾肝素鈉皮下注射抗凝(60 mg,每12 h),繼續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抗栓(100 mg,每天1次)。
入院第三天,復查血常規白細胞計數9.82×109/ L,中性粒細胞絕對值8.02×109/L,中性粒細胞分類值81.6%,淋巴細胞分類值11.8%,其余正常。糞常規正常。
入院第四天,白細胞計數6.64×109/L,中性粒細胞絕對值5.31×109/L,中性粒細胞分類值80.1%,淋巴細胞絕對值0.89×109/L,淋巴細胞分類值13.4%,單核細胞絕對值0.37×109/L。炎癥因子正常,予以停用利可君。患者房顫持續時間較短,CHADS2-VASc評分1分,停用肝素鈉。
入院第六天,復查血常規均正常。患者一般情況可。體格檢查:神清,氣平。聽診兩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濕啰音。心率61 bpm,律齊,各瓣膜聽診區未聞及明顯雜音。雙下肢無水腫。患者病情穩定,予以出院,出院后繼續服用鹽酸胺碘酮(0.2 g,每天2次)、阿司匹林腸溶片(100 mg,每天1次),加用降糖藥西格列汀片(200 mg,每天1次,口服)。
2021年3月2日患者門診復診,復查血常規均正常,維持原有藥物治療。
2 討論
患者入院前2周在本院門診查血常規正常,入院2 d前因陣發性房顫開始服用利伐沙班片,入院后血常規報危急值:白細胞計數0.84×109/L,中性粒細胞絕對值0.15×109/L,中性粒細胞分類值18.4%,入院前長期服用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片,僅加用利伐沙班片,血液科會診考慮為該藥導致的粒細胞缺乏,排除其他藥物原因。藥物不良反應(ADR)發生與用藥時間關聯見圖1,根據國家不良反應監測系統的ADR關聯性評價分級標準(6級),評價為可能,見表1。

中性粒細胞缺乏指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細胞絕對計數(ANC)<0.5×109/L或預計48 h后ANC<0.5×109/L;嚴重中性粒細胞缺乏指ANC<0.1×109/L[1]。大于70%的急性粒細胞缺乏歸因為藥物因素[2]。幾乎所有藥物都可引起中性粒細胞缺乏,但整體發生率很低,除化療藥物以外,則以抗菌藥物、抗甲狀腺藥物、抗精神病藥物居多[3]。利伐沙班常見不良反應為出血,國內尚少有利伐沙班引起粒細胞缺乏的個案報道,說明書(商品名:拜瑞妥)中在上市后藥品的不良反應中有收錄,但未寫明發生率。根據杜曉明等[4]的研究分析,利伐沙班引起粒細胞減少的發生率罕見(6/40 589),其機制尚未明確。
本例患者經血液內科會診為利伐沙班引起的粒細胞缺乏癥,立即緊急搶救,停用利伐沙班,予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升白細胞,予以胺碘酮藥物復律等治療,經干預后第二天粒細胞明顯回升,出院前血常規指標全部正常。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減少使機體免疫及防御能力下降,患者主要表現為發熱、疲倦、頭暈等癥狀。本例患者尚無此表現,可能與早期發現、及時糾正有關,與既往報道相符[5]。
本個案提示臨床使用利伐沙班等抗凝藥治療時,尤其對于接受長療程治療的患者,需定期檢查白細胞及粒細胞計數,如發生可疑利伐沙班引起的粒細胞缺乏時,應立即停藥,密切關注相關癥狀,給予積極對癥處理,防止繼發感染。
潛在風險指有依據懷疑與關注藥品有關,但這種相關性尚未得到證實的風險[6]。故對于醫療機構人員,要提高風險識別能力,強化對疑似不良反應信息的報告意識,為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MAH)對藥物不良反應進行風險識別與評估提供信號,完善藥品安全性信息。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 中國醫師協會血液科醫師分會.中國中性粒細胞缺乏伴發熱患者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南(2016年版)[J]. 中華血液學雜志, 2016, 37(5): 353-359.
[2] Navarro-Martínez R, Chover-Sierra E, Cauli O. Nonchemotherapy drug-induced agranulocytosis in a tertiary hospital[J]. Hum Exp Toxicol, 2016, 35(3): 244-250.
[3] 張覓, 程紅, 劉巍, 等. 非化療藥物引起的粒細胞缺乏及其干預[J]. 藥物流行病學雜志, 2015, 24(4): 246-249.
[4] 杜曉明, 朱美婷, 肇麗梅. 利伐沙班藥物不良反應的文獻計量分析[J]. 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 2018, 34(19): 2348-2351.
[5] 鐘晗, 鄭毅雋, 陳璋璋. 頭孢哌酮/舒巴坦致粒細胞缺乏1例[J]. 醫藥導報, 2017, 36(10): 1204-1205.
[6]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 藥物警戒質量管理規范[EB/OL].(2021-05-13)[2022-10-16]. https://www.nmpa.gov.cn/xxgk/ fgwj/xzhgfxwj/20210513151827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