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克

提到進化論,幾乎每個人都能說上幾句:“優勝劣汰,適者生存”“從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但很遺憾,這些廣為流傳的觀點,都不準確。
這份清單,破解了關于進化論的種種誤讀,帶你真正樹立科學思維。
1.首先澄清一個概念,“進化論”這個叫法其實不嚴謹,它暗含著由低到高的方向性,但事實上,進化沒有方向,也沒有高低之分,叫“演化論”更合適。
2.不要說到進化論,就只想到達爾文。作為一個尋找生命演化規律的科學理論,進化論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一直在發展,每次更新都比之前更準確、更有依據、更符合觀測結果。
3.別把進化論看得太高級。不只是猿進化到人這樣物種的改變才叫進化,競爭策略的改變,求偶方式的改變,也可以用進化論的角度描述。
4.導致基因突變,進而發生生命進化的原因大致有三種:一,環境導致基因變異,比如核輻射;二,DNA復制時隨機出錯;三,基因平移:即把其他物種的基因“拿來”變成自己的一部分。這是個新發現,比如人類基因就有8%來自其他物種,40%存在嫌疑。
5.從外來看,生物的進化策略分兩種。一種是讓死亡篩選進化方向,叫“被動策略”。比如微生物、節肢動物,身材微小、壽命短暫,面對環境變化,只能靠大量繁殖,希望恰有后代基因的突變剛好適應新環境,從而延續物種。
6.與被動策略相對的,是像人類這樣的主動策略。身材龐大、壽命長、繁殖的數量卻少,當環境劇變時,主動地應對,比如生起火、披上衣服、蓋起房子、種上莊稼,而不是用死亡來篩選進化方向。
7.對進化論的誤解之一:進化是由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的。事實上,環境在隨機變化時進化根本不存在方向,也沒有終點,一切都是隨機的,過程中甚至會有“倒退”和“反復”。就像一棵樹的無數分枝,很難說哪個高哪個低。這張常見的關于人類進化的圖片,實際上誤導了大家。
8.對進化論的誤解之二:進化是一個緩慢過渡的過程?,F代進化論越來越傾向于認為:物種在長時間緩慢變化或基本不變后,會在短時間劇烈變化。生物的進化過程不是一個緩慢上升的斜坡,而是一連串或高或低的臺階。
9. 對進化論的誤解之三:進化是生物主動適應環境的結果。事實上,生物隨機變異出各種性狀,環境也隨時發生不可預料的變化。某些物種“被動”呈現出適應環境的優勢而存活,有些物種不適應環境變化而滅絕。一切都是隨機,不存在主動而為,優勢和劣勢無法預測。那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其實不準確。
10.你可能會問:總有些性狀,比如肌肉發達更利于生存吧?短期看好像是,放到生命演化的大背景下,就不一定了。舉個例子:大概240萬年前,人類祖先基因突變,喪失了強大的咬合力。相比黑猩猩,這是個劣勢。但這個變化給了顱骨更大的生長空間,使得大腦更大、智力更發達,最終他們戰勝其他物種,進化成了人類。
11.社會達爾文主義, 是對進化論最大的誤用。這個主義發展到極致,就是種族歧視,比如希特勒認為猶太人是低等人種,大肆屠殺。事實上以人幾十年的壽命,并沒有能力判斷一個性狀是否有優勢。按統一標準篩選,破壞生物多樣性,就損失了生命的多種機會和可能,在隨機的環境變化中,更容易導致種群消亡。
12.總結一下:生命現在的狀態,是由各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沒有目的性,也沒有特定的方向。一切完全隨機,它存活下來,只是剛好適應了環境變化而已。
(摘自“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