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伴隨高職擴招政策的實施,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成為當前高職院校解決擴招社會生源教育教學問題的重要思路和實踐方向。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幫助學生將理論學習和實踐相結合,使學生提升職業技能和就業能力。文章從擴招生源特點出發,分析擴招社會生源給高等職業院校教育教學工作帶來的挑戰,探索了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以期能助力高等職業院校抓住擴招政策帶來的機會,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工作邁向新臺階。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高職擴招;社會生源;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08-0058-04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線上教學研究課題(課題編號:GSJDZXJG22-04)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王玥(1982—),女,碩士,甘肅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等職業教育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
2019年2月,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明確指出“鼓勵和支持社會各界特別是企業積極支持職業教育,著力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1]。同年3月,李克強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提出“高職院校擴招一百萬人”[2]。高職院校面向社會人員招生,不但能解決行業企業內應用型人才緊缺的難題,還能緩解當前嚴峻的就業壓力。這一政策極具戰略眼光,但也使高等職業院校的教育教學工作面臨史無前例的復雜局面。2020年教育部公布了高職擴招任務的完成情況:全國高職院校招收擴招學生共計116萬人,其中退役軍人、農民工、新型職業農民、下崗失業人員等非應屆社會生源達52萬人,接近擴招學生總數的一半。因此,筆者認為通過探尋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可以幫助高職院校突破該政策帶來的新難題,提高教學質量,助力全面發展。
一、擴招生源特點及其帶來的挑戰
(一)多元化的結構
首先表現在生源規模范圍較擴招前增大。其次,個體生源年齡差異變大,尤其體現在非應屆的社會生源上,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在社會認知、學習能力和學習方式等方面都有顯著差別。最后,個體生源學習基礎存在較大差異,以應屆畢業生源為例,其中普通高中畢業的學生學科理論知識掌握得更為扎實,學習能力和理解力較強,但專業技能、實操方面相對偏弱。而中專、職高和技校的畢業學生對專業技能掌握較好,實踐操作能力強,但理論知識是其弱項,學習習慣和理解能力較差。對非應屆的社會生源而言,這類學生普遍曾參加過工作,在社會交往、人際溝通等方面能力較強,但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相對差一些。
(二)多樣化的需求
就非應屆社會生源而言,這些學生絕大多數都有正在從事的工作,很難參與脫產學習,因此他們需要的是靈活安排學習時間和方式。而且,這類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目的是為其正在從事的工作帶來助益,他們更加需求的是實踐操作方面的知識。而對于傳統應屆畢業生源而言,他們中的普通高中畢業學生更加需要加深對專業的了解,加強專業技能習得,既需要學習更多的專業理論知識,也需要實訓、創業和更高層次的教育機會;而技校、職高、中專的畢業生在前期學習中已對所學專業有所了解,他們需要的是實習實訓機會和就業能力的提升。
(三)差異化的職業發展規劃
擴招生源多元化的結構、多樣化的需求也促使其產生較大差異化的職業規劃和人生理想。拿非應屆社會生源來說,這些學生中的大多數人選擇繼續學習,是因為目前的學歷難以使其在工作生活中獲得突破,他們深知學歷能給他們未來帶來的價值。因此這類學生的職業規劃是獲得相關專業的職業資格證書、學歷證書,借此提升目前的工作崗位待遇,甚至可以更換當前的工作,以此來改善生活現狀。而傳統應屆畢業生源學生的職業規劃基本集中在就業、創業或獲得更高層次的教育機會幾個方向上,目前他們中有很多學生都將繼續進入本科學習作為自己的未來規劃。
高職院校擴招后生源結構呈現多元化,學生學習能力和基礎差異化,學生現有技能水平高低不同,學生學習需求多樣化以及不同學生對未來職業發展規劃的差別,這些因素給高等職業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二、高職院校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初探
(一)如何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要確保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有效開展,首先要做到線上有資源,充足的網絡學習資源是進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基本保障[3]。網絡學習資源建設要能夠滿足教學的整體需求,教師可以在線下課堂開啟前,運用網上資源查找一些既可以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又不脫離課程知識內容的實例、視頻或故事,將這些內容添加到在線資源中,可以開闊學生眼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對線下課堂教學的開展也大有裨益。其次要做到線下有活動。通過線上平臺的后臺數據分析,教師可以提前了解學生在線學習情況和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線下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學習課程的重點和難點,也有利于教師因材施教。線下課堂上應設置“課堂示范”環節,可以讓學生借助PPT或是口頭展示,介紹自己通過課前在線學習掌握的知識。最后要做到學習結果有反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中,學習結果可以通過在線學習平臺和線下教師評價兩個渠道進行反饋。學生上課簽到情況、課堂練習結果、課堂參與學習活動情況、課后完成作業情況等數據的統計以及師生互動評價都可以依托在線學習平臺開展。在線下課堂,教師可以通過參與課堂答疑、調查問卷、課堂檢測等形式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評價,學生還可以通過互評和自我評價對自身學習情況進行全面了解。
(三)如何保障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效果
1. 注重教學設計。任課教師在應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時,應該盡可能全面分析教學內容和學生學情特點,制訂合理有效的學習目標和課程學習計劃。協調組織好課程學習、在線討論、線下交流等教學環節,力求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還要注意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幫助學生不斷成長和提高。教師可以通過及時表揚學生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例如可收集學生的筆記、優秀作業、課堂展示PPT等在班級QQ群、微信群或線下課堂進行展示表揚,讓受表揚的學生得到鼓勵,也可以給其他學生以示范,以此促進全體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
2. 注重引導學生進行在線學習。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線下教學部分,教師比較容易管控學生的學習活動,但是在線上教學時,教師和學生只能通過學習平臺進行交流,無法面對面,教師難以全面掌控學生的學習情況。這個時候,“在線學習任務清單”就可以成為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橋梁,通過布置“在線學習任務清單”,令學生切實領會學習目標和學習要求。教師可以遵循“導學答疑作業”的思路,在“在線學習任務清單”中為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和交流方式、交流時間、反饋渠道等信息,組織安排好在線部分的教學任務,落實好教師責任。這種方式可以使教師有效地跟蹤和引導學生完成線上部分的學習任務。
三、擴招社會生源新商科課程“移動電子商務”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踐
(一)課程設計
課程將產教融合項目作為教學載體,以移動電商運營崗位需求為邏輯起點,以新商科電子商務專業職業教育國家教學標準為依據,采取線上線下混合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突出創新思維和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成效,同時也為助農扶貧,鄉村振興作貢獻,實現了教學效果的最大化[4]。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習目的性和應用性,實現課程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在教學中有機融入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打造特色鄉村文化等思政元素,在教學過程中潤物細無聲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探索扶貧新思路,實現課程育人的素養目標。
(二)線上線下結合的課程教學內容設置
1. 對課程內容進行重構,既要突出真實助農工作的情境創設,強調學生的實戰性,在實戰中內化知識點,又要體現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的新要求,顯示出知識的實用性,注重知識體系構建,充分發揮高職教育職業化的理念。
2. 在線課程資源如微課等,在設計上盡量做到短小精練、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使學生能夠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學習,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效果。在線上微課知識點的選擇上,可以從簡單易懂的知識點開始,當學生掌握了線上的知識點后,教師線下對學生的輔導再逐步深入達到較高層次要求。
3. 每堂線上的微課都預設一個問題,學生思考問題,將得出的答案帶入線下課堂。以此來貫穿線上、線下教學,這對學生掌握知識的連貫性和拓展性大有益處,還可以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學生主動思考的認知。
4. 突出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互動。教師發布“在線學習任務清單”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認領任務。完成在線學習任務后,學生可以通過學習平臺,在討論區與教師或其他同學進行充分溝通。通過互動交流,教師可以掌握學生在線學習情況,學生之間也可以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對于學生難以掌握的知識,教師可以在線下課堂中重點介紹,線下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以面對面交流為主,有利于教師及時針對重難點問題進行講解。課后學生通過學習平臺可以對本次課程知識點的學習情況進行反饋,通過平臺的數據分析,教師能第一時間了解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可以對后續課程進行改進,最大程度提升教學效果。
5. 利用線上學習資源減少教師在線下課堂中對普遍性、常識性問題的講解時間。對于一些簡單的常識性問題,教師可以利用線上微課進行講解,而對于學生反映較多的問題,則在線下課堂重點講解,以此提升線下課堂的學習效率。
(三)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考核評價體系
1. 評價方式。鑒于移動電子商務課程是一門理論性、科學性和實踐性相結合的課程,采取“基于真實助農項目”為主線的形式開展,因此本課程的總結性評價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真實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并強調真實實踐過程的重要性(具體見表1)。
2. 形成性評價要素、途徑和主體。在形成性評價過程中,課程組借助超星學習通平臺實現了教學過程評價數據收集、實時評價和痕跡管理,建立線上、線下兩個維度,教師、學生、客戶、企業導師、信息化教學平臺五個評價主體的“兩維五元立體化評價體系”。各項評價指標主體和標準見表2。
(四)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的思考
1. 通過線上學習平臺,教師可以更全面了解學生的現狀和需求。教師和學生通過在線學習平臺進行溝通交流能促使教師不斷改良線下的教學內容,使線下課堂更高效。
2. 從教師的角度來看,有線上學習環節作為鋪墊,在線下課堂中應將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對知識內容進行實操,教師也可以在線上課堂就重難點開展有針對性的指導,或是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開展測試。線上教學資源的建設要求教師能夠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這在客觀上可以促使教師提升自身信息化能力,促進教師素質全面發展。
3. 從學生的角度來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使學生的學習時間更加靈活[5]。學生在線上線下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學習,這種學習形式特別適合本身有工作任務的擴招社會生源學生,有助于學生逐步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
四、結語
百萬擴招政策實施后,高職院校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也遭遇了多方面的難題。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將信息時代網絡教學與傳統教學相融合,是教學方法和觀念的變革,有助于新時代職業教育教學活動的發展創新。全新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型的創建能幫助高職院校加快教學改革步伐,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為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 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EB/OL]. (2019-01-24).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 中國政府網. 政府工作報告[EB/OL]. (2019-03-05). http://www.gov.cn/zhuanti/2019qglh/index.htm.
[3] 呂淑珍. 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運用研究——以建筑識圖與構造課程為例[J]. 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31(05):60-61+64.
[4] 莊惠. 基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創新創業課程改革探討——以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為例[J]. 創新與創業教育,2020,11(03):119-123.
[5] 吳敏,肖志堅.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在高職院校《數據庫技術及應用》課程中應用研究[J]. 高教學刊,2020,(06):117-119.
(責任編輯:羅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