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版本館“一總三分”,總館位于北京,三座分館分別在西安、杭州和廣州。目前,三個分館都已經面向個人開放,我們一探究竟。
廣州分館“文沁閣”
在廣州市從化區,鳳凰山脈綿延不絕,一條流溪河蜿蜒流過,恢宏大氣、古樸莊重的國家版本館廣州分館“文沁閣”就坐落于青山翠谷之間。
步入宛若書卷一般徐徐展開的文沁橋,一座五層制式、極具現代嶺南風貌的閣樓巍然屹立。建筑群整體布局依山就勢、層次遞進,傳承中華傳統禮軸形制,四周環繞人文與自然交融的嶺南園林,傳統形制與嶺南山水高度融合,打造傳世經典的中華文化殿堂形象。
“整個建筑群注重營造大山大水環繞的天際線,內部看得見文脈,外部望得見山水?!睆V州分館相關負責人說,文沁閣內部由七層構造組成,分別是名為“文明基石”的下中庭與名為“面向未來”的上中庭。走入內部,負一至四層借用中國古代寶塔層層疊高的形制,運用大塊石頭造型錯落堆疊,象征中華文明基石累積高聳,光線從穹頂巨型玻璃灑下,映照傳世建筑杰作;五到七層的上中庭中,人們可以站在七層的瞭望平臺上舒目遠眺,將南面山體盡收眼底。
在一眾建筑群中,藏書閣“明德樓”恒溫恒濕,“因品施策”保護不同版本藏品,現收藏有“原大、原樣、原色”的影印版《文津閣四庫全書》版本,收集了《四庫全書》相關的《續修四庫全書》《四部叢刊》等正式出版物版本,“四庫學”版本規模初具。此外,還征集到國家圖書館藏《永樂大典》影印本162冊、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永樂大典》影印本62冊,以及海外圖書館博物館藏《永樂大典》影印本等,基本收齊現存各類《永樂大典》影印本;完整收藏《中華再造善本》第二輯及第一輯的大部分、《原國立北平圖書館甲庫善本叢書》等;還藏有重點歷史文獻、嶺南文化、僑批僑刊、票據票證、音響唱片、科學技術等各類特色版本20多萬冊(件)。
杭州分館“文潤閣”
國家版本館杭州分館“文潤閣”,位于杭州余杭區,不遠處就是良渚古城遺址公園。邁進杭州分館的大門,仿佛進入了一張極具宋代風韻的圖畫之中。青銅屋面、夯土墻、木構吊頂,顯示出雅致的傳統美學;中庭的小土坡上,樹木肆意生長,又如同古畫中的青綠山水。你可能想不到,這如畫一般的新館,曾經是一處廢棄礦坑。
杭州分館由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建筑藝術學院院長、普利茲克建筑獎首位中國籍得主王澍設計。王澍曾介紹,為了設計好杭州館,他幾易其稿,光一個“文潤閣”的小小亭子設計,就歷經了無數輪的推翻和修改。最終,團隊以“宋代園林背景的藏書建筑”為命題,從宋代園林山水畫中,提煉宋朝建筑特色與宋式美學精髓,打造出如今這座富有“現代宋韻”的建筑。
在這里,“中國符號”“中式審美”隨處可見。工作人員介紹:“站在主館隔池南望,未盡修飾的崖壁露出山石線條,如范寬《溪山行旅圖》躍然眼前。西側山頂草木茂盛,巖壁肌理如李唐的大斧劈皴,宛如《萬壑松風圖》再現……”
據了解,杭州館內珍藏著約250萬冊(件)突顯浙江標識、江南特色和長江流域特征的版本資源。戰國越王州句青銅劍、乾隆收藏過的宋版書《太學新增合璧聯珠萬卷菁華后集》、清道光年間四聯官契、多種語言版本的《共產黨宣言》……常設展“文獻之邦——江南版本文化概覽”分為“版本源流”“版本技藝”“版本內涵”“版本審美”四個單元,上到石器時代古人們刻畫的符號,下到當代人收集的郵票、錢幣,600多件展品勾畫出江南版本文化發展脈絡的同時,也在普及當代版本文化理念。
西安分館“文濟閣”
國家版本館西安分館“文濟閣”,坐落于西安市鄠邑區圭峰山下龐光鎮烏東村,南倚秦嶺,北望渭川,占地約300畝,總建筑面積8.25萬平方米。
在建筑設計上,西安分館的建筑主體為高臺建筑,呈現出大氣磅礴的漢唐風格,由中國建筑西北設計研究院設計,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錦秋領銜完成。
西安分館將古今中外載有中華文明印記的各類版本資源納入收藏范圍,是集展覽館、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等多種功能形態于一體的綜合性場館;打造獨具特色的中華版本資源集聚中心、西部區域中心和地方特色版本中心,承擔中華文化版本保藏、展示、研究與交流功能。
目前,西安分館結合西部文化特色,精心打造了兩個展覽:《賡續文脈 踔厲前行——中華文化經典版本展(西部篇)》,展覽面積2123平方米,展出中華經典版本1743種,講好以西部為主的中華經典版本故事;《楮墨遺珍 萬里同風——絲綢之路版本展》,展覽面積772平方米,展出版本600種,充分展示版本文化,講好版本里的絲路故事,展現絲綢之路文明。
(摘自《南方日報》《現代快報》《文化藝術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