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小川
摘 要:在普通大眾心目中,最著名的物理學家除了愛因斯坦,就是史蒂芬·霍金了,對于公眾和大眾媒體,霍金擁有文化偶像的地位。霍金之所以能夠上升到偶像的高度,不是因為他的科研成就,而是歸功于他的暢銷圖書《時間簡史》。《時間簡史》的出版有許多曲折和巧合,它的營銷也有許多創意和爭議。
關鍵詞:霍金 《時間簡史》 牛津大學出版社 班坦出版社
如果我們在路上問行人,誰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物理學家,回答中十有八九會提到史蒂芬·霍金這個名字。但是,如果向物理學家問同樣的問題,答案卻大不一樣。
1999年12月,英國《物理世界》雜志(Physics World)向全球130位頂級的物理學家發出一份問卷,其中的一個問題是:“哪五位在世或已故的物理學家對物理學做出了最重要的貢獻?”一共有61位物理學家至少獲得了一票,得票最多的10名物理學家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19票)、艾薩克·牛頓(96票)、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67票)、尼爾斯·玻爾(47票)、維爾納·海森堡(30票)、伽利略(27票)、理查德·費曼(23票)、保羅·狄拉克(22票)、歐文·薛定諤(22票)、歐內斯特·盧瑟福(20票)。
在這個評選中,霍金排在最后,他與另外28位物理學家每人都只獲得了一票。雖然進入這個名單本身就是一種榮譽,但是很明顯,全球的物理學家們并不認為霍金與牛頓或愛因斯坦屬于同一梯隊。[1]
民眾對霍金的評價之所以與專家有天壤之別,原因是霍金寫了一本暢銷書《時間簡史》,這本書使霍金成為普通大眾心目中的文化偶像,使霍金擁有了像歌星、影星和球星一樣的地位和知名度。
一、霍金寫《時間簡史》的動機
史蒂芬·霍金于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國牛津,那一天,也正是伽利略去世300周年的忌日。霍金對這個巧合非常自豪,他感到自己擔負了一個承先啟后的使命。1990年4月,霍金接受《花花公子》雜志的采訪,談到自己的生日。
《花花公子》:對宇宙的奧秘產生興趣之前,您的早年生活是怎樣的?
霍金:我出生于1942年1月8日,也就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年的那一天……
《花花公子》:伽利略因為其宇宙理論被天主教會以異端邪說的罪名審判和監禁。他與您有什么共同點嗎?
霍金:有的。據我的估計,大約還有另外20名嬰兒與我同一天出生。 [微笑] 但我不知道這些嬰兒中是否有人后來對天文學感興趣。[2]
1966年3月,史蒂芬·霍金獲得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和理論物理學博士學位,專攻廣義相對論和宇宙學,他的博士論文《宇宙膨脹的屬性》獲得當年劍橋大學數學最高榮譽獎亞當斯獎。1974年,32歲的霍金成為英國最高科學學術機構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會員,同年,加州理工學院任命霍金為謝爾曼·費爾柴爾德杰出訪問教授。1979年,霍金被任命為劍橋大學第17任盧卡斯數學教授,這個教職由查理二世國王于1664年1月18日設立,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學術職位之一,盧卡斯數學教授的第二任是艾薩克·牛頓。到20世紀70年代中期,霍金已經成為他那一代物理學家中的佼佼者。
這時,公眾對黑洞越來越感興趣。作為黑洞專家,霍金成為報刊電視爭相采訪的對象,史蒂芬·霍金這個名字逐漸進入普通民眾的視野。
雖然霍金已經成為國際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但是他的學術成就和榮譽并沒有為他帶來相應的財務收入。霍金21歲時被診斷出患有運動神經元疾病,俗稱“漸凍癥”,當時醫生認為他只有兩年的壽命,但是霍金繼續生活和工作了幾十年,不過這種疾病也逐漸使他癱瘓。霍金有三個孩子,五口之家的開支和孩子的教育費用讓霍金一直為家庭的財務狀況憂心忡忡。
霍金后來回憶寫作《時間簡史》的動機:“我在1982年萌生了寫作一本關于宇宙的暢銷書的想法,部分原因是為了賺錢支付女兒的學費。”[3]
二、霍金的英國編輯
霍金寫過的幾本專業著作,都是由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1982年,劍橋大學出版社科學出版部主任是西蒙·米頓(Simon Mitton)。
米頓本人也是天文學家,他曾擔任劍橋大學理論天文學研究所的秘書,霍金曾在那里工作,當時米頓具體負責照顧霍金的需求,因此他非常了解霍金。米頓到劍橋大學出版社任職后,擔任霍金第三本學術著作《超空間和超引力》的編輯。
當時,米頓與霍金的辦公室在同一個院子,他經常與霍金討論出版的事情。米頓多次向霍金建議,應該嘗試寫一些適合普通讀者閱讀的東西。
一天,米頓接到霍金秘書的電話,說霍金邀請他去辦公室看一個稿件,這正是米頓多次督促霍金寫作的通俗圖書,霍金寫了部分內容,秘書剛剛在打字機上打印出來。但是,見面后,霍金首先討論的是稿費問題。
霍金說明了自己的財務狀況:由于霍金的病情,他不可能購買任何形式的人壽保險,如果他去世或完全喪失工作能力,他的家庭就毫無保障;他希望賺到足夠的錢來繼續資助三個孩子的教育并支付自己的護理費用。所以,如果他從緊張的科研中擠出寶貴的時間為普通大眾寫一本科普圖書,他期望得到數額巨大的預付金和版稅,一勞永逸地解決家庭的財務憂患。
米頓問,你期待什么樣的銷量呢?霍金要求,圖書必須進入美國和英國所有的機場書店,而不是僅僅在正統的書店銷售。米頓說,對于劍橋大學出版社這樣一家大學出版社,恐怕很難滿足霍金的要求。
當時,市面上已經有幾本關于早期宇宙和黑洞的通俗圖書。霍金決定通過更個性化的方法來寫這本書,解釋他自己在宇宙學和量子理論方面的研究。
作為圖書的素材,霍金從他最近在哈佛大學開設的一門高級講座中選取了一些主題,那個講座的內容相當前沿,包括“時空的邊緣”“黑洞與熱力學”和“量子引力”。
米頓自己寫作并出版過幾本通俗科學圖書,知道怎么寫作有助銷售。他讀了霍金的初稿,感覺內容太專業。他告訴霍金:“史蒂芬,你現在寫的是一本特殊領域的專業圖書,沒有商業市場吸引力。寫書就像烤豆子,味道越平淡,市場越大。”
幾周后,霍金給米頓看了一個修改稿,內容改進了很多,但是米頓認為仍然過于專業,書里充滿了方程式。
米頓告訴霍金:“這么跟你說吧,書中每一個方程式都會使你的銷售減半。”霍金不理解,讓米頓解釋。米頓說:“人們在書店看一本書,先是快速翻閱,然后決定是否購買。你的書里幾乎每一頁都有方程式,人們一看到數學,就會嚇得把書放回書架。”最終,霍金從書稿里略去了所有的方程式,只留下一個:E = mc2。
與此同時,米頓也說服了劍橋大學出版社,授權他與霍金談判合同,兩人最終敲定了出版條件:預付金一萬英鎊,簽合同時支付一半,交稿時支付另一半。米頓知道,這與霍金的要求相距甚遠,但這是劍橋大學出版社迄今為止數額最大的一筆預付金,而且精裝本和平裝本的版稅也很慷慨,作為朋友,米頓為霍金盡了最大努力。不久,米頓將出版合同寄到霍金的辦公室,但是他沒有收到霍金的回復。[4]因為就在那時,一位美國文學經紀人聯系了霍金。
三、霍金的美國編輯和經紀人
當霍金和米頓在劍橋大學討論寫作一本宇宙學通俗圖書的時候,在大西洋的另一邊,一位出版社編輯和一位文學經紀人也在談論霍金。
1983年1月23日,彼得·古扎爾迪(Peter Guzzardi)在曼哈頓5大道的報攤買了一份當天的《紐約時報》,而后來到他的辦公室。古扎爾迪是美國班坦出版社(Bantam Books)的資深編輯,那天他約好與一位文學經紀人午餐。看看時間還早,古扎爾迪打開《紐約時報》,夾在里面的《紐約時報雜志》掉在桌子上,雜志的封面上,一個坐在輪椅上的男人正盯著古扎爾迪,封面上方的標題是《宇宙與霍金博士》。
古扎爾迪翻開雜志,開始閱讀。這篇文章講述了身患殘疾的劍橋大學科學家史蒂芬·霍金的驚人故事。霍金在過去的二十年里患有毀滅性的神經系統疾病,而他在與病魔搏斗的同時,對物理學做出了革命性的貢獻,徹底改變了人們對宇宙的思考。古扎爾迪的職業靈感告訴他,這個故事含有巨大的商機。人人都會對霍金感到好奇和崇敬,如果請霍金寫一部關于宇宙的大眾圖書,讀者一定會蜂擁而至。
接近午餐時間了,古扎爾迪把雜志塞進挎包,走出辦公室。與古扎爾迪午餐的是文學經紀人阿爾伯特·祖克曼 (Albert Zuckerman) ,他是紐約“作者之家”(Writers House)文學經紀公司的總裁。吃餐后甜點時,古扎爾迪不經意地提到,他剛剛在《紐約時報雜志》上讀到一篇關于史蒂芬·霍金的精彩故事。祖克曼說,真是巧得很,他已經在聯系霍金了。
古扎爾迪趕緊叮囑祖克曼,如果他聯系上了霍金,若還沒有出版社捷足先登,請務必考慮班坦出版社。兩人在餐館外的人行道上握手一言為定。如果那天古扎爾迪沒有向祖克曼偶然提起《紐約時報雜志》上的文章,或許他就與霍金失之交臂了。[5]
阿爾伯特·祖克曼在耶魯大學戲劇學院獲得博士學位,是耶魯大學戲劇教授、小說家和電視編劇,1974年創建“作者之家”文學經紀公司。祖克曼是美國出版業最早得知霍金有意寫作通俗圖書的人。祖克曼的內弟丹尼爾·弗里德曼(Daniel Z. Freedman) 是著名的物理學教授,在麻省理工學院任教,他是理論物理學界研究“超引力”的先驅(超引力也是霍金的研究領域,霍金在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了專著《超空間和超引力》)。弗里德曼向祖克曼透露,他聽說霍金正在準備寫一本關于宇宙的通俗圖書,建議祖克曼去劍橋大學找霍金談談。祖克曼聞風而動,著手聯系霍金。
經過努力,祖克曼終于找到了霍金,這時霍金已經拿到劍橋大學出版社的合同,正在考慮是否簽約。祖克曼說服霍金給他一個機會,他相信自己能夠為霍金找到一家大型商業出版社,拿到遠高于一萬英鎊的預付金。如果祖克曼最終不成功,霍金再與劍橋大學出版社簽約也不遲。
霍金聽信了祖克曼,寫出大約一百頁初稿,并附上一份圖書提案。1983年底,祖克曼開始聯系美國出版商,自然也包括班坦出版社。
古扎爾迪收到了霍金的圖書提案和一百頁初稿,在接下來的編輯會議上,他把《紐約時報雜志》封面文章連同霍金的初稿和圖書提案拿給同事看,他們立即意識到了這個選題的巨大潛力。大家一致同意,班坦出版社務必要拿下霍金圖書的出版權。
此時,大眾媒體已經相當熟悉霍金這個名字,很快,有6家出版社給出了6位數的報價,其中班坦出版社的報價是22.5萬美元,按照當時的標準,這是一個非常可觀的數目,更不用說大大超過了劍橋大學出版社的一萬英鎊,但是,班坦的報價并不是最高的。[6]祖克曼決定,擇日舉行版權拍賣來選擇霍金的出版社。
四、《時間簡史》版權競拍
拍賣日快結束的時候,還剩下兩家出版社在競爭霍金的書稿,一家是班坦出版社,另一家是諾頓出版社(W. W. Norton)。有趣的是,這兩家出版社都不是當時的“主流”商業出版社。諾頓出版社成立于1923年,主要出版文學選集和大學課本,如《諾頓英語文學選集》是大學文學課程的指定教材,而班坦出版社是一家平裝書出版社。
諾頓出版社在1985年出版了理查德·費曼(Richard Feynman)的回憶錄《別鬧了,費曼先生!》。費曼是加州理工學院教授,于1965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被同行視為二十世紀下半葉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別鬧了,費曼先生!》登上了暢銷書榜,因此諾頓十分看好霍金圖書的暢銷潛力。
在當時的美國出版業,原創圖書先推出精裝版,1-2年后再出版平裝本,精裝書出版社與平裝書出版社明確分工,平裝書出版社不出版精裝本原創圖書,而是向精裝書出版社購買原創圖書的平裝書版權。這個明確分工的原因是精裝書和平裝書的銷售渠道不同,前者通過獨立書店銷售,后者則通過超市、雜貨店和機場書店,獨立書店不屑于銷售平裝書,因此精裝書出版社往往視平裝書出版社為出版業的雜牌。班坦出版社在當時剛開始介入精裝書出版,于1984年出版了克萊斯勒汽車公司CEO的自傳《艾科卡自傳》,取得巨大成功,班坦出版社決心再接再厲,加大原創精裝書的出版力度。
古扎爾迪決定放手一搏,為北美出版權(包含美國和加拿大)報出25萬美元預付款,并提供了非常優惠的精裝本和平裝本版稅。最后,諾頓沒有跟進班坦的這個報價,班坦勝出。但是,根據事先設定的拍賣條件,霍金不必接受報價最高的出版社,班坦能否最終獲得出版權,還要看霍金是否接受古扎爾迪提交的書稿修改要求和圖書營銷計劃。(未完待續)
(作者單位系美國佩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