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葛本彪
湖北省孝感市著力探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踐路徑和有效舉措,注重“聚焦抓工作大格局構建,增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力;聚焦抓路徑載體拓展,增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影響力;聚焦抓重點工作推進,增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落實力”,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實操化、實踐化、實效化,實現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新提升。2022 年6 月,孝感市民宗委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經驗交流視頻會上介紹孝疆交融創新發展的經驗做法。
強化各級黨委(黨組)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的領導賦能,動員和凝聚全社會的強大合力,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大格局。
強化黨建引領。充分發揮黨委在組織領導、動員部署、統籌協調、研究解決重難點問題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引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的深入開展。召開全市民族工作會議,出臺“關于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 做好新時代全市民族工作的實施意見”;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全方位融入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融入基層黨建、平安建設、鄉村振興、五城同創等方方面面的工作,融入社會現有優勢資源,融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融入“孝感·石榴紅”志愿服務活動,促進提質增效。孝南區一宮社區以黨建引領創建,每名黨員都是一面旗幟,社區被國務院表彰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
創新機制推動。出臺的相關實施意見,明確規定“六個納入”的規范化工作機制,即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各地各單位年度目標考核任務、納入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計劃、納入各級黨校教學課程、納入干部學習考核內容、納入文明單位考評指標體系,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走上規范化軌道。總結孝南區、漢川山后灣社區等示范單位的經驗,著力探索健全常態化宣傳教育、城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交往交流交融等系統化保障機制。
整合力量共鑄。充分發揮黨委統一戰線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民族工作的機制作用和牽頭協調作用,召開了市委統一戰線領導小組會議,研究出臺了《孝感市深入學習宣傳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會議精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工作方案》(簡稱《方案》),明確了目標任務、工作舉措、工作要求。在此基礎上,市委統一戰線領導小組辦公室對照《方案》進行細化量化,制定下發了《學習宣傳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工作督查量化考評表》,對全市貫徹落實中央、省委民族工作會議精神情況進行督查。堅持貫徹共同締造的理念,充分調動和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發揮縣直部門、基層、社會組織、駐孝高校等合力作用,構建黨組織統一領導、黨政群協同推進、上下協同配合、全社會廣泛參與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大格局,共同締造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
通過鑄魂、鑄心、鑄形、鑄神等豐富多樣的載體,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形有感有效。
強化政治引領鑄魂。充分運用各級黨校(行政學院)、社會主義學院、“同心講堂”、紅色基地、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基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等陣地作用,先后組織開展“四史”“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學習教育講座,組織開展唱響“愛我中華”快閃活動、“升國旗唱國歌”活動,大力唱響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偉大祖國好、各族人民好的時代主旋律,引導各族群眾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增進“五個認同”,增強“三個意識”。
增進文化認同鑄心。在社區廣場、口袋公園、公交車站等公共平臺加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本地孝文化宣傳力度。在孝南剪紙、漢川善書、云夢皮影戲、安陸水墨漫畫等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中賦予民族團結的因子,在博物館、圖書館、文化公園、城市文化客廳等公共文化場所中融入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元素。組織各族群眾開展文化講座、參觀博物館、文化交流分享、舉辦文藝晚會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深入挖掘“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匯編·孝感篇”,講好各民族共同開拓遼闊疆域、共同書寫悠久歷史、共同創造燦爛文化、共同培育偉大精神“四個共同”的故事。

孝感市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實踐活動

漢川市舉辦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班
創新創建工作鑄形。堅持打造特色品牌、典型示范引領、創建提質擴面舉措,打造一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點、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范點等,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象具體、有形有感。如孝南突出少數民族流動人員服務管理+ 交往交流交融;漢川突出馬口窯非遺文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示范基地;安陸突出整市創建;大悟突出紅色文化+鄉村振興等創建新格局。探索“1 個長廊+3 室”(建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長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展室、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政策法規培訓室、交往交流交融活動室)+互聯網+活動”的創建模式,運用“兩微一端”等新媒體推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宣傳信息,廣泛開展交往交流交融活動,打造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升級版。全市涌現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社區20個、示范學校4 所、示范企業3 家。
深化“三交”活動鑄神。扎實推進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活動,促進感情相通、心靈相通,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凝心聚神。孝感市委、市政府將高質量做好對口支援和東西部協作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創建緊密結合,把幫助新疆籍各族群眾來孝感務工經商求學作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抓緊抓實,傾真情實施產業援建、就業援幫、人文援助,促進了孝疆兩地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交往交流交融。孝棉集團公司積極吸收各族群眾就業,并帶動一批相關行業的群眾增收致富,被評為湖北省“鄂疆交融發展實踐創新基地”;擴大西部少數民族學生招生規模,傾情辦好孝感高中西藏班;全市設立規范化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政策法規培訓點14 個,常態化開展“六聯六送”“四愛四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活動,促進了就業致富和民族大團結雙豐收,涌現出了新疆籍經商務工人員代表如則麥麥提·艾拜、阿娜爾古麗罕·托合尼亞孜等一批先進典型。
聚焦重點,抓實常態化干部教育、黨員教育、國民教育、社會教育工作,增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效。
以健全常態化宣教制度推進。出臺相關實施意見,明確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干部教育、黨員教育、國民教育體系,搞好社會教育。市委統一戰線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制定“四個納入”“四個全覆蓋”具體工作舉措,廣泛開展“五學六進”宣講活動,對各地各部門的職責任務進行具體明確分工,做到量化式、清單式、責任式、銷號式管理。廣泛開展中央、省委民族工作會議精神進機關、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進宗教活動場所、進宗教團體分級分類宣講活動,深入抓好基層普及宣傳。
以抓實常態化的宣傳教育來夯實。各地各部門采取集中培訓、專題宣講、晨讀學習、社會宣傳等多渠道、寬領域、全方位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宣傳活動。各地分級分類舉辦了宣講培訓班,市、縣黨校(行政學院)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黨政干部主體班等課程,市、縣委統戰部分別組織舉辦統戰干部、民宗干部、統戰成員單位干部、黨外干部、黨外代表人士等培訓班,重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民族工作的理論政策。做深做實學校教育,市、縣教育局印發《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進校園活動實施方案》,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于國民教育全過程,堅持進課堂、進教材、進教師隊伍素質培養、進學生頭腦、進評價體系,構建課堂教學、校園文化、社會實踐、主題教育等一體推進機制,大力推進大中小學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活動。做深做實社會教育,采取人文化、大眾化、實體化的方式,采取“線下+線下”“傳統媒體+新媒體”等立體式宣傳,開展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喜迎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宣傳教育月活動,繪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長廊,制作宣傳櫥窗,建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展室,錄制了社區“愛我中華,民族團結一家親”宣傳片,大力宣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深刻內涵和基本知識,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以開展常態化的實踐活動來深化。實施三項工程,即結合工程、“石榴籽工程”、暖心工程,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于基層黨建、平安建設、鄉村振興、五城同創、公益服務、疫情防控、黨員下沉等方方面面,同部署、同推進、同考核。廣泛開展“結對子”“手拉手”“心連心”“一家親”等多層次多領域多樣化的民族團結“石榴籽工程”,健全落實黨政干部與各民族代表人士聯誼交友制度,經常性地開展聯誼活動。以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為契機,廣泛開展了走訪慰問、座談聯誼、排憂解難等活動,幫助少數民族流動人員解決住房租賃、就業培訓、子女入學、大病救助等實際問題和困難,確保各族群眾進得來、留得住、過得好、共和諧,畫好民族團結最大同心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