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西安市碑林區南院門幼兒園 詹 寧
自主游戲是幼兒依據自己的興趣需要,自由地選擇、開展游戲并在其中自發地互動交流的活動。自主游戲因在培養幼兒探究能力、決策能力、思維發展、人際交往等方面有著獨特價值而備受人們關注。那么教師如何觀察幼兒的自主游戲?通過哪些方法有效支持幼兒的自主游戲?怎樣將幼兒的自主游戲開展得有質量、有深度?下面我以在中班開展的“多米諾大探究”游戲為例,探討開展幼兒自主游戲的有效策略。

圖1.教師前期預設的支持策略
緣起:誰推倒了我的積木
在區域活動中,冬冬正在搭建停車場,他將積木塊間隔均勻地擺放成一個個“車位”,眼下已經有了三排“車位”。而意外卻在這時發生——第一排積木突然倒塌了。
“樂樂,你干嘛碰我的積木!”冬冬大喊道。
“不是我,我離你的積木這么遠,根本碰不到你的積木!”樂樂說。
冬冬堅持說:“就是你!只有你離我的積木最近!”
眼看爭執愈演愈烈,旁邊區域的幼兒喊來了老師“主持大局”。到底是誰推倒了冬冬的積木?圍觀的幼兒化身成一個個“小偵探”,分別表達著自己的看法。這時,在遠處搭建立交橋的天天小聲說:“可能是我碰倒的,剛剛我的積木倒了,我過去扶的時候不小心碰了一下你的積木。”說著天天將第二排排頭的積木推了一下,瞬間一整排積木有序地在幼兒面前一一倒下,他們激動得“哇”起來,冬冬也按捺不住興奮親自推倒了第三排排頭的積木……

捕捉:思考與嘗試
隨著推倒積木的幼兒越來越多,有經驗的幼兒指出這就是多米諾積木的玩法。同時他們開始對搭建多米諾積木表現出躍躍欲試的態度,這種積極的探究興趣引發了教師的關注,教師思考之后認為這是一個極好的教育契機——可以將這次契機轉化為有價值的游戲實踐。多米諾游戲作為一項集動手、動腦于一體的探索性游戲,其規則簡單、造型豐富,幼兒既可以獨立游戲也可以團體合作,符合現階段幼兒好奇、好問、好探究的特點。于是,教師決定將個別幼兒的活動經驗拓展為集體經驗,引導幼兒一起探索多米諾游戲世界。為了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教師從幼兒自主游戲所需要的材料、環境、活動空間、教師支持等方面進行了思考和預設(見圖2),期望幼兒在有準備的環境中自由地探索多米諾游戲的多樣玩法。

圖2.幼兒記錄的游戲經驗:“距離太遠無法推倒”

圖3.幼兒設計多米諾游戲

圖4.“多米諾游戲”從設計到實施的過程
為了滿足幼兒對多米諾的探究興趣,教師在建構區投放了充足的積木為幼兒提供物質保障。當幼兒興奮地進行嘗試時卻發現之前的“成功”充滿著意外,要想多米諾積木全部倒下,積木的大小、擺放間距、游戲場地等都會影響最終的結果。面對失敗與挑戰,幼兒默默地觀察和摸索,一步步地將失敗轉化為成功的經驗,不斷地在失敗中調整自己的擺放方法,教師則鼓勵他們將自己的經驗記錄下來,以提醒自己也供同伴參考。最終,幼兒在一步步的嘗試中打開了多米諾世界的“大門”。
伴隨著幼兒游戲水平的提升,他們從探究怎樣讓多米諾積木全都倒下,逐步發展到探究怎樣讓多米諾積木轉彎?怎樣在分叉口將多米諾積木雙向推倒?怎樣讓多米諾積木倒下的速度更快?生活中還有哪些材料可以用來玩多米諾游戲等(見表1)。針對幼兒的問題,教師不急于給出答案,而是充分尊重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自主思考,讓幼兒自己玩或和同伴分享經驗,把探索與發現的權利還給幼兒,喚醒幼兒內在的、獨特的學習潛能,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解決轉彎、變速、雙向推倒等問題后,教師通過環境的支持喚起幼兒通過觀察獲取經驗的能力,鼓勵幼兒探尋生活材料開展多米諾游戲。最后幼兒在歷經多次失敗后發現圓形的材料不適合進行多米諾游戲,方形的材料才適合開展多米諾游戲。當活動場所移置室外,幼兒便有足夠的空間進行更為多樣化的探索。最終,在環境、材料、空間等多方推進下幼兒完成了一個又一個挑戰。

表1.探索階段的主要問題與支持
當難關被逐個攻克后,幼兒為自己的成功感到驕傲,他們實現了教師預料之外的發展,也積累了許多有益的游戲經驗。但多米諾積木的玩法與難度遠不止于此,幼兒的游戲水平與學習能力也同樣潛力無限。接下來,教師為幼兒搜集相關的視頻與圖片資源,當幼兒觀看了一些高難度的多米諾積木游戲視頻后,他們模仿與學習的興趣空前高漲——搭建花朵、汽車、房子、云朵等多種造型的多米諾積木成為每位幼兒的夢想。搭建什么造型呢?為什么視頻中的造型擺不出來?一個人完成不了怎么辦?這些問題逐漸出現在幼兒的探究過程中。最后,教師提供了網格紙幫助幼兒細化設計,幼兒將自己的想法繪制出來——在自制設計圖的幫助下,幼兒依靠自己的力量總結經驗、合作分析,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擺一個超級大的多米諾圖案”已成為目前最新的話題,幼兒決定將大家拼擺的不同造型的多米諾圖案拼在一起構成一幅超大的多米諾圖案。這次幼兒依然遇到了很多困難,例如,多人同時拼擺時積木容易發生碰撞、集體推倒時個別造型推倒失敗等,這些問題反復出現讓幼兒變得有些焦躁,但他們始終沒有放棄。最終在教師的幫助下,幼兒通過商討推倒規則、安排擺放順序、調整人員位置等完成了挑戰!當成功姍姍來遲時,幼兒經歷的失敗與挫折全都轉化為極度的興奮與喜悅,我想這便是屬于他們的“哇”時刻!
在中班游戲案例“多米諾大探究”中,教師始終堅持以幼兒為主的原則。在傳統的游戲活動中,游戲往往是有組織、有目的的——無論是教育理論還是教育實踐,幼兒作為獨立的個體愈發受到重視。隨著兒童地位的提升及游戲概念的清晰,教師在幼兒自主游戲中的定位也需要被進一步厘清——教師應該及時有效地轉換和調整自己在幼兒游戲活動中的角色定位,在接受幼兒主體地位的基礎上對幼兒進行科學的指導。教師不是游戲的控制者,而是游戲的觀察者(觀察、關注幼兒游戲的狀態及需求)、傾聽者(耐心傾聽幼兒的反饋,并及時回應或評價)、引導者(通過環境創設、言語引導等推動游戲發展)、參與者(成為幼兒游戲的伙伴),即:要在游戲過程中擺正自己的位置,幫助幼兒獲取更多的游戲經驗。
陳鶴琴先生曾說:“游戲是幼兒的第二生命。”教師首先要肯定自主游戲對幼兒發展的價值,并從根本上樹立重視幼兒自主游戲的態度。因為態度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而幼兒對于教師行為的捕捉是極其敏銳的,即教師的情緒與態度直接影響著幼兒對活動的態度與傾向。在自主游戲中,教師首先要以積極的情緒投入到游戲活動之中,要深入地“玩”、快樂地“玩”、有思考地“玩”;其次教師要積極回應幼兒在游戲中的困境和疑問,在自主游戲中,幼兒必然面臨許許多多諸如“多米諾積木為什么會斷開”等問題——教師對于幼兒在自主游戲中遇到的問題,要做到積極傾聽、及時回應,特別要注意這個回應不是簡單地告知幼兒。
敏銳觀察是教師支持幼兒自主游戲的第一步。首先教師要正確認識幼兒的自主游戲不等同于幼兒自己的游戲,要知道“跟隨”幼兒視角不等同于教師的游戲“缺位”;其次教師要有目的地觀察,并且能夠敏銳察覺幼兒在自主游戲中的需求及發展趨勢;最后教師應該在觀察的基礎上有效介入,引導幼兒主動發現問題、自主分析問題、探索解決問題,幫助幼兒的游戲經驗及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
把握好介入的時機,教師如何有效介入幼兒的游戲?一句話:即游戲存在安全隱患時、幼兒尋求幫助時、幼兒游戲無法繼續下去時、幼兒遇到問題且無法自行解決時、幼兒脫離游戲無所事事時、幼兒機械重復無法提升時、幼兒發現自主游戲新的推動點時……在敏銳把握介入時機后,教師也要注意介入的方式——即考慮是參與式介入更好還是非參與式介入更好,是認知指導亦或環境支持更為恰當。在確定好介入方式后,教師還要具備一定的決斷力將其付諸于實踐之中。
在組織開展自主游戲時,教師要將“幼兒為本”的理念貫穿始終,給幼兒充分的空間和自由,同時扮演好支持者的角色,適時、科學地提供引導和幫助,讓幼兒在有準備的環境中自主探索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