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當天,故宮博物院向社會發布2萬件院藏文物高清數字影像。同日,依托互聯網公司數字孿生、虛擬演播、云音視頻創作等下一代互聯網技術,“故宮·騰訊聯合創新實驗室”正式成立。創新實驗室將一體化采集文物的多維度數據,加速文物數字資源采集、加工、展示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提升數字化質量和流程效率。
今天,在裸眼3D、全息投影展示、VR虛擬現實、體感互動等數字化技術的加持下,博物館在文化傳播與共享、增強公眾互動性和體驗感、提升公共服務效率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前沿科技與傳統文化在博物館上實現了深度融合。比如,我們在手機上登錄“云游敦煌”小程序,就可以進入高清還原的數字藏經洞中,近距離觀賞洞窟里的壁畫、彩塑和碑文等細節。不僅如此,我們還可以通過人物角色扮演,“穿越”到不同歷史節點,與多位歷史人物展開互動,“親歷”藏經洞的前世今生。而三星堆博物館則再次“上新”,通過三維掃描技術將3號坑出土的頂尊跪坐人像與8號坑出土的青銅神獸成功“拼對”,讓人們在跨越千年之后重見文物合體的模樣。數字化的多年實踐,使得數字化與博物館已經超越了體與用的關系。
素材解讀
數字化技術不僅改變了文化傳播的方式,也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時空觀——一眼千年、一眼萬里成為現實,文物從此“活起來”,文物會“開口說話”,古人的生活可觀可感,歷史與現實產生交疊……在這樣的變革中,中華文明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有了更大的可能性與可塑性。
適用話題
創新發展、文化傳承、新與舊、體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