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資源和信息通信技術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要素和重要推動力。得益于技術進步,經濟社會發展卓有成效,每個環節都能夠發現青春的力量。
在地勢較為復雜的青海省,“千兆入戶”正在加速落實。西寧市城東區聯通智家工程師團隊共29人,平均年齡28歲,他們用熱情的態度和精湛的技術,推動信息服務融入百業、服務大眾。他們腳踏實地,幫助身邊的人擺脫技術困境,實現了領域和視野的拓展。
自媒體平臺上涌現了大批技術流類型的內容創作者。如青年博主“老師好我叫何同學”,從數碼測評內容做起,專注于運用專業技術,打造兼具實用性和人情味的“黑科技”,如“用全景相機和六百萬粉絲‘合影”“發明會自動打字的鍵盤”等,創意和匠心以及運用數字技術的能力是他獲得支持的原因。大部分網友希望他將發明“量產”,達到普惠效果,可見數字經濟思維正在當今的青年中生成。
◆素材解讀
數字經濟時代,青年尋求突破,唯有接續奮斗。陳獨秀曾在《敬告青年》中寫到:“予所欲涕泣陳詞者,惟屬望于新鮮活潑之青年,有以自覺而奮斗耳!”新時代青年要賡續時代的火炬,接續奮斗,開拓屬于新時代青年的新征程;新時代的青年要讓個人奮斗與國家發展同頻共振,使青春之光化為時代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