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振江
“調查就是解決問題”,是90多年前毛澤東同志說過的一句名言。
當時,中央蘇區內的某些干部,在困難和問題面前不知所措,要么閉塞眼睛瞎說一頓,要么唉聲嘆氣埋怨自己“才力小”,要么獨自冥思苦想拿不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對此,毛澤東同志開出一個“藥方”,他說:“你對于那個問題不能解決嗎?那末,你就去調查那個問題的現狀和它的歷史吧!你完完全全調查明白了,你對那個問題就有解決的辦法了。”他還用比喻形象地說明調查與解決問題的關系:“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調查就是解決問題。”
毛澤東同志反復從哲學和實踐的角度闡述調查研究,體現出他對這個問題的重視。他認為調查研究是解決“困難問題的‘來源”,解決問題是調查研究的目的,只有調查研究才能認識“問題的現狀和它的歷史”。這些論述既蘊含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原理,又反映了調查研究本質上也是一種社會實踐,把調查研究作為實踐的實質內涵顯現了出來。
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指出:“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增強問題意識,敢于正視問題、善于發現問題,以解決問題為根本目的,真正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準、把對策提實,不斷提出真正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辦法。”問題是時代的聲音,時代就是在持續發現問題、不斷解決問題的進程中滾滾向前的。劉少奇同志特別強調做調查研究要有明確的目的。他說:為什么要做調查研究呢?是為了解決問題而調查,不是為調查而調查。那末,首先腦子里面要有問題才能調查。你腦子里面連一個問題也沒有,就去搞調查,那就會搞得沒有個邊。調查研究尤其要敢于接“燙手山芋”、善于鉆“矛盾窩”。對調查研究中發現的問題要研究透徹,找準根源和癥結,形成解決問題、促進工作的思路辦法和政策舉措。還要注意加強對調研課題完成情況、問題解決情況的督查督辦和跟蹤問效,使每一次調查研究的過程都成為推動問題解決、推動事業發展的過程。
在有些同志身上,調查研究和解決問題統一不起來;更有甚者,假調查研究之名,行形式主義之實,調查了多少情況、解決了多少問題并不重要,關鍵是自己能不能在上面出名掛號。于是乎,一說調查研究,就興師動眾,一窩蜂四處扎營,看上去似乎是下去了,其實卻始終浮在表面上;“坐著小車轉、隔著玻璃看”,看上去似乎什么都看到了,其實卻霧里看花、若明若暗,不知問題的癥結在哪里,更拿不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措施。這種調研作風漂浮、玩花架子,非但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反而助長了弄虛作假的歪風,很多問題和矛盾被掩蓋起來,一旦爆發,害莫大焉!
調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決問題。衡量調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調查研究的規模有多大、時間有多長,也不是光看調研報告寫得怎么樣,關鍵要看調查研究的實效,看調研成果的運用,看能不能把問題解決好。既要善于站在時代奔涌前行潮頭、立于國際風云際會高處,調研謀劃大戰略、解決大問題;又要做到撲下身子、貼近群眾,調研解決好老百姓急難愁盼的一樁樁、一件件具體問題。如毛澤東同志所說的那樣:“邁開你的兩腳,到你的工作范圍的各部分各個地方去走走,學個孔夫子的‘每事問,任憑什么才力小也能解決問題,因為你未出門時腦子是空的,歸來時腦子已經不是空的了,已經載來了解決問題的各種必要材料,問題就是這樣子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