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恬怡 付予 蘭明
摘 要:近年來,古鎮改造設計思路出現了一定的雷同現象,導致古鎮改造后的風貌也趨于一致。如今,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古鎮的文化內涵和故事性,因此,場所敘事是古鎮改造設計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將古鎮集市作為敘述的載體,分析湖南株洲朱亭古鎮的敘事性特質及敘事意義,結合保留歷史元素以及延續場所精神的原則,探討朱亭古鎮集市設計的敘事腳本,共同構成古鎮集市設計的場所敘事策略。
關鍵詞:古鎮集市;場所敘事;敘事策略
集市最早源于人們以物易物的集聚現象。集市中通常是一些農產品和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交換,還時常伴有各種地域民俗表演。如今的集市經過上千年的發展與更新,仍普遍存在于鄉村城鎮之中,為人們的生產生活等活動提供便利,同時,人們的生產、生活反作用于集市,影響著集市設計的發展趨勢。古鎮集市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價值與場所精神,在設計改造中,要在充分考慮當地居民生產生活等活動的同時,挖掘其歷史文化,賦予它靈魂。本文所指的古鎮集市設計,是要打造游客和古鎮居民共享的公共活動場所,在保證當地居民生產生活等活動的同時也成為游客發掘、探索和了解古鎮歷史文化的媒介,是一種新型的古鎮集市空間。
一、場所敘事簡述
(一)場所敘事的內涵及延伸
場所是指各種公共生產、生活活動與事件發生的環境,例如車站、集市、廣場等。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認為,場所是人類定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地理學家愛德華·雷爾夫認為,場所主要包括兩種屬性:一個是物質空間屬性,包括場所的建筑本體和內部對象;二是社會和人文屬性,包括人及其行為、各種事件及其在場所中的隱含含義。挪威城市建筑師諾伯舒茲認為,場所是在具有歷史、民族和文化意義的空間中,還有居民在生產和生活中形成的習俗、道德和倫理標準、審美標準和價值觀中整合產生的。因此,場所需要人與地域的共同作用。
敘事本身是一種基本的思維方式,最早在文學領域出現。文學理論家茨維坦·托多羅夫為“敘事學”命名,并表示可以用文字、聲音、圖樣等媒介來進行敘事。社會學家羅蘭·巴特認為,敘事的文本不必是完整的、靜止的、封閉的,也可以是殘缺的、開放的,可以讓讀者參與到文本情節的設置過程中去。后來,“空間語義學”概念出現,敘事的媒介種類也逐漸增加,敘事學快速滲透到更多學科領域。
場所敘事是運用敘事的媒介和方法,將一個地方的物質和非物質元素作為載體,來呈現其文化信息和背景,包括歷史文化、集體記憶、精神等,使公眾能夠感受到歷史、文化、記憶,感受到歸屬感和認同感,并且融入新的功能、事件和生活,讓人與場所構建起一種緊密的聯系。
(二)朱亭古鎮的敘事特征及意義
朱亭古鎮歷史悠久。明崇禎《長沙府志》載:“民更繁囂,有堡。”清雍正六年(1728年),湘潭縣丞駐此,商業發達,客商多聚居于此。清代有馬市交易,集鎮興旺。清末,始置集市(墟場)趕集。《湘潭縣志》曾錄王闿運語:“湘潭,湖外壯縣也……沿湘以上十余里,自前明號為小南京。”朱亭鎮何伏立老人曾說,1956年他11歲時跟隨父親打“土車子”,自原龍鳳鄉經長嶺來到朱亭古鎮趕集,集市上熙來攘往,比肩繼踵,導致他差點走失。可見朱亭當年的繁華勝景。
近些年,朱亭古鎮大部分青年人外出發展,當年四方商人蜂擁而至的盛況已不復存在。運用場所敘事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在古鎮集市改造中融入古鎮的文化內涵和故事性,延續古鎮集市貿易文化的歷史、精神與回憶,承襲朱亭古鎮文脈,讓使用者身臨其境地感受當年朱亭古鎮“小南京”的繁榮與輝煌。
二、古鎮集市的敘事原則
(一)適當保留歷史元素原則
在古鎮集市設計中,對古鎮歷史元素進行選取與保留時,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元素要具有紀念價值,能夠通過暗示去喚醒人們對建筑的記憶;二是元素要與新環境氛圍相貼合。依據集市主題的風格,將舊集市建筑結合現代技術和約束條件,因地制宜地介入鄉村改造,將原有的鄉村聚落空間、傳統村居建筑與新介入的結構體、包含村民記憶的展示物件進行重新整合,并在更大的鄉村景觀的尺度上協調這些要素之間的構成關系,從而達到新舊交融、互相滲透,進而構成符合集市設計主題的新建筑作品。對舊空間的一些元素進行保護,能夠保留時間與歷史的痕跡,也可從現代的設計角度對建筑元素進行變形重塑。老建筑具有獨特的歷史美感,要遵循平衡新與舊的美學理念,極大程度上保留、衍生建筑的肌理感和韻味。
(二)延續場所精神原則
諾伯舒茲在20世紀70年代末提出了“場所精神”概念。場所精神需要人們參與其中去體會。被參與者感知認可的場所是具有場所精神意義的,人與場所產生共鳴時,人與場所的情感是共通的。
場所具備空間維度中的部分內容,同時又不完全等同于空間,它是由人、生活、空間秩序三部分組成。當人們為空間賦予存在意義時,空間才被稱為場所。當給予場所某種特定的感情與特性時,擁有獨特的物理特征或與特殊事件有關聯的空間,才會被視為特殊的值得記憶的場所。辨識場所空間的主要途徑是方向感和場所文化認同感,在敘事性設計中,延續場所精神也是敘事的原則之一。
場所精神建立的過程就像是將樂譜中的音符打亂進行重組的過程,賦予場所一種新的意義和使命。有關場所精神文化的建立與歷史畫面的重構都可以在重塑的過程中實現。朱亭古鎮集市便是場所敘事的容器,容器內是我們想要表達與傳承的朱亭古鎮集市貿易文化的歷史、回憶、精神,以及對于當前場所設計的改進和對故事性場所建構的追求。改變古鎮改造思路的雷同現狀,讓場所成為文化歷史的敘事載體,是設計者共同的目標。
三、古鎮集市設計的場所敘事腳本
(一)敘事主題營造
1.以古鎮歷史文化為主題
在現代工業文明對歷史建筑遺產產生強烈沖擊之后,社會對于古鎮保護的關注度逐漸增強,從對土地的開發和擴建轉向對歷史文化遺產的規劃和保護。朱亭古鎮集市作為古鎮民俗與文化傳承的敘事載體,聯結了古鎮的歷史文化與居民們的情感體驗中共通的價值與精神。朱亭古鎮被湖南省人民政府評為歷史文化名鎮,與其他千年古鎮一樣擁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這種歷史價值將以集市空間為媒介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例如,朱亭古鎮的集市貿易文化、紅色懷舊文化都可以成為場所敘事的主題,場所敘事可以展現在材料、構造和色彩營造等方面。朱亭古鎮村民口口相傳的歷史傳說、民俗文化與印象深刻的事件也具有豐富的情感價值和歷史感,可以為敘事的主題增加神秘感。
2.以場所展示方式呈現主題
古鎮集市設計的場所展示包括兩個維度。一是集市面向集市使用者的展示。集市中的敘事性展示,要先想象出它的參與者才能具體塑造,編織出一個從“觀眾”的視角而產生的世界。古鎮集市空間中需要展示大量的文化信息,例如古鎮民俗文化、紅色文化、手工藝文化和趕集文化等,都可以從一條路徑、一個情節或一個移動的視點出發,通過場所展示呈現主題的方式,引導“觀眾”對場所識別想象。二是集市作為一個整體時,對于古鎮的展示效果。集市向內展示的同時,自身也作為展品進行向外的輸出,有待觀者產生共鳴,并參與到集市的敘事故事構建中進行補充與解讀,成為古鎮歷史文化的保護者與傳播者。這對朱亭古鎮集市貿易文化的歷史、精神與回憶具有良好的傳播作用,也對傳統歷史文化宣傳有一定幫助。
(二)敘事情節編排:互文性
敘事情節源于人的思想與知覺,以及對現實或回憶的真實感受,可以是對現實事件的真情實感或是塵封已久的記憶重現。場所與它所承載的人、物、事件構成了一個整體。在時間重塑和空間營造的作用下,通過參與者的感官反應,傳遞了與真實生活相通的體驗。敘事情節與生活情節不可分割。20世紀60年代,法國符號學家茱莉亞·克利斯蒂娃提出“互文性”的概念,指出任何兩個文本都不是相互排斥的單一關系,而是以相互參照式的、開放性網絡結構的狀態共同存在。在敘事的視角下,可將古鎮集市的敘事設計看作一個敘事文本,嘗試與影視作品、文學作品、繪畫作品等其他文本相互呼應、相互闡發、相互補充,構成一種互文方式。
在電影中,情節編排表現為空間秩序的轉換。影視空間會使用大量的素材來表現文本作者的敘事思路和敘事目的。電影空間服務于電影的情節表達和場景塑造。例如,在電影中,通常以空間場景的塑造突出電影中主人公所在的環境和處境,用鏡頭語言表達出電影情節的跌宕起伏。同理,古鎮集市設計同樣也可以創造沉浸式的情感體驗,根據敘事主題創造獨特的敘事場景,將虛擬互動項目的設計加入場所中,通過聽覺、觸覺、視覺效果等多種方式模擬真實畫面,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讓集市中的參與者不由自主地沉浸在主題營造的氛圍當中,無阻礙地吸收敘事內容和商品信息。
不僅是影視作品中的敘事,文學甚至繪畫作品都能與集市中的場所敘事形成互文的關系。文學作品可以將文字語言作為載體去創造一種環境和空間氛圍,取得對讀者心理暗示的效果。集市中的敘事也可以營造情感氛圍為目的,通過空間語言的載體搭建空間場景。文學作品時間線的設置與編排也可以與空間場景中的流線設計發生關聯。繪畫是通過色彩與形體來傳達畫面的故事情感以及作者的思想。集市敘事中的色彩可以從經典畫作的顏色組合中獲取靈感,將二維的畫面轉化為三維的空間表現,營造沉浸式古鎮集市貿易文化再現體驗。
(三)敘事場景搭建:場景組合法
本文的場景是指空間中依據場所的結構和功能劃分而成的小空間。場景組合并不是畫面的隨意拼湊,任何組合方式都對整體敘事的完整性和參與者的感受產生深刻的影響。場景組合法就是提取古鎮文化中各個形態的事件進行整合,編織成一些特定的場景,然后將空間的功能分區按一定的順序進行組合,形成一個完整有序的集市空間。
這里的場景可以選擇生活中某些記憶深刻的畫面,可以是歷史中的經典畫面再現,也可以是相關主題下經典藝術作品的印象畫面。簡而言之,場景的選擇必須具有代表性,具有地域性和當代性的圖像最容易引起觀者的共鳴。同時要重視每個場景的聯結,以流線設計串聯場景,形成井井有條的空間秩序。流線既決定了場景的序列,又決定了場所中情感傳遞的方式。它可以是以中心場景為主導,用較大的展覽面積強調出場所敘事的核心;也可以是各個面積相當的小場景,將主題貫穿于每個畫面。要注意的是,場景組合不能孤立存在,各個場景的主旨表達都要與敘事的主題呼應,不能脫離整體而存在,這樣才會使敘事的內容保持一致,更加流暢和諧。
四、結語
在營造朱亭古鎮集市的歷史文化氛圍時,注重使用者對周圍環境的知覺與精神文化記憶,通過非觸摸的方式去感知朱亭古鎮集市貿易的歷史、回憶、精神與文化,依照場所敘事的策略,有效地傳遞朱亭古鎮集市貿易文化的情懷、精神與回憶,在場所中講故事,使之與使用者產生共鳴。場所中使用者所產生的思想和感悟繼續反作用于場所,生成一種化學反應,構建出一個有溫度、有故事、值得記憶的場所。
參考文獻:
[1]楊巖.論空間的敘事性設計[J].藝術百家,2007(增刊2):90-92.
[2]龍迪勇.空間在敘事學研究中的重要性[J].江西社會科學,2011(8):43-53.
[3]陸邵明.場所敘事:城市文化內涵與特色建構的新模式[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3):68-76.
[4]孫媛媛.展示空間設計中的情節策略[J].藝術百家,2016(3):253-254.
[5]梁婷越,焦曉倩.基于電影空間敘事手段的建筑敘事性研究[J].城市建筑,2019(18):117-119.
[6]陸邵明.建筑體驗:空間中的情節[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7]薛威.城鎮建成遺產的文化敘事策略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7.
[8]張喆.基于場所精神的生活性街道空間設計研究[D].北京:清華大學,2017.
[9]劉慧珺.敘事性:關于一種建筑空間設計方法的研究[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16.
[10]龍迪勇.空間敘事學:敘事學研究的新領域[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6):54-60.
作者簡介:
李恬怡,湖南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藝術設計。
付予,碩士,湖南工業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藝術設計。
蘭明,湖南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