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琪 李林
摘 要:在現代化城市建設和發展中,城市景觀建設是重要的內容。各種新技術的出現推動城市逐漸朝著智能化的方向發展,且智能化技術的應用,給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動力,也影響著城市景觀設計。在此背景下,智慧城市理念高速向多個領域不斷延伸,促使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能電網等陸續出現并得到廣泛應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影響,也解決了城市建設發展中存在的很多問題。對智慧城市理念下城市景觀設計的探討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故結合智慧城市的特征及應用,就智慧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景觀設計展開探討。
關鍵詞:智慧城市;城市景觀;景觀設計
未來,在城市建設和發展中,其競爭力不僅僅受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更會受到環境可持續力、社會平衡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不論城市發展規模的大小,都要積極實現智能化城市的發展,加強城市與全球的聯系,從而創造更多價值。智慧城市理念一經提出,便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其主要是指借助先進的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等對城市進行智能化改造,使城市各要素有序關聯,推進城市各項內容的現代化建設,營造智能、便捷的環境,給人們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和生活體驗,并實現城市的智慧化管理。在未來城市規劃和建設過程中,要有意識地融入新的理念和技術,并在城市景觀設計中融入智慧城市理念,積極發揮云計算技術、智能化技術等的優勢和作用。
一、智慧城市的特征及應用現狀
(一)智慧城市的特征
現代化城市建設中,城市景觀設計水平是先進性和科學性的體現,也是促進城市縱深發展的重要方式。在智能城市理念下進行城市景觀設計,不僅能提升和改善城市整體形象,而且能高效利用自然和社會資源,提升城市的安全系數和綜合實力,降低城市的整體運營成本,不斷提升城市的建設和管理水平[1]。智慧城市的建設需要網絡信息技術的支持,在智能化體系構建中,需要考慮智慧城市的特征。其一,需要借助物聯網、GIS、GPS等技術,監測和感知城市的各領域,如在城市公共休閑區域放置感應設備,對景觀效果加以監測,并通過獲取的數據對城市景觀進行可持續的調整及優化,解決現階段人們關注的各類問題。其二,城市不同事物之間的互聯性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人們的交流渠道及場景,人們可以實時地了解景觀場地等信息,并及時進行反饋。其三,城市體系中包含多個子系統,其中有多個種類的信息數據,且有城市自身的內部融合機制。其四,科學技術的發展,使人們對城市的功能及服務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精神層次的需求也越來越明確?;谶@些特征,在智慧城市建設中要融入人本思想,了解城市人民的實際需求,針對性地加以改進,從而為人民提供更優質的生活環境,促進城市經濟、環境等的可持續發展。
(二)應用現狀
智慧城市理念的提出,主要是為了解決現階段城市發展中遇到的各類問題。我國在智慧城市發展方面的研究較多。為了促進智慧城市的深入發展,深圳、昆明等城市與有關企業簽署了相關的戰略協議,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也積極加入智慧城市的建設發展,很多科技型企業在智慧城市建設中也加大了投入力度,越來越多的智能產業興起并發展,在城市綜合實力提升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二、智慧城市理念下城市景觀設計原則及要點
(一)設計原則
其一,遵循人本思想。城市是人們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空間,景觀設計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智慧城市的規劃和建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以人為服務對象,通過科學的規劃設計,為城市居民提供舒適、愉悅的景觀環境,滿足其游覽觀光和休憩的需求[2]。智慧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景觀設計需要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手段,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
其二,遵循節能環保的原則。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帶來了一些新的問題,如環境污染、能源資源短缺等,影響到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是我國現代化發展進程中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則,同時也是智慧城市理念下城市景觀設計要堅持的重要原則[3]。借助現代化信息手段,合理開發和調配各類資源,并通過對資源的精細化管理,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有利于解決城市建設發展中產生的資源浪費等問題。
其三,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傳統的城市景觀設計和管理中通常采用人工監測和管理的方式,但這無法滿足現階段的城市發展需求。因此,可在智慧城市的建設進程中融入科學的管理理念,并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實現對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確保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給城市居民提供優質生存環境和公共服務的同時,帶動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
其四,遵循一體化發展原則。城市發展中涉及生活、經濟、商業等多個要素,景觀設計也會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在設計中除了要考慮創新性外,還要考慮美觀性、實用性,實現景觀設計與周邊環境的有效融合,確保多個要素與景觀的一體化發展。
(二)設計要點
在大數據等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智慧城市理念不斷深化,城市景觀設計的內涵也在不斷豐富。同時,在“互聯網+”時代,國際化和數字化的發展使溝通更加便捷,景觀設計也不再是單一化的,而是需要縱深思考城市變化和發展的方式,包括多元環境影響下的城市肌理、設計空間、自然生態等,考慮城市人口密度、數字化及信息化發展、氣候條件等問題[4],從而抓住設計要點,實現新技術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整合。
其一,城市鑲嵌式景觀設計。復合景觀呈現出來的整體效果,如馬賽克拼貼,可對城市不同功能區域進行劃分,包括居住區、公園、外圍環境等。需要綜合考慮不同場地的特征,并考慮不同城市之間的銜接,從而更好地融入更大區域范圍的景觀網絡系統。
其二,復合型的生產景觀。城市公共區域、街道等都是城市的生產空間,和工作區、娛樂休閑及居住區域混合在一起。要想實現不同區域功能的協調,還需要根據城市基地條件,將整個區域劃分為不同尺寸的地塊,且將不同地塊的水資源管理、垃圾分類處理及能源生產、生物多樣性等有效結合,實現不同地塊的平衡發展。
其三,社會景觀。復合型的社會景觀可以在智慧街區內形成新的網絡系統,并構建地塊生產、消費的閉環發展模式,從而鼓勵城市居民在生產和出行中多使用共享能源和空間[5]。
其四,連接性景觀。復合型景觀結構的連通性較好,可以將居民區、外圍區和公園等公共區域連接成一個整體。與此對應,這些連接性的景觀,也會對自身內部的生產活動及服務功能產生很大的影響,如為城市周邊的農業生產提供水源,帶動城市周邊的基礎設施完善,提升公園等公共區域的休閑體驗感及生態價值,從而使整個區域空間能更好地滿足游客的旅游需求。
三、城市景觀設計中智慧城市理念的應用
城市景觀設計水平會影響城市的整體形象,且景觀設計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智慧城市理念下,城市景觀設計需要在不同設計元素中融入智能化設計,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體現人本理念、節能環保和一體化理念,更好地體現城市的特色。
(一)智慧設計
當前科技日新月異,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給城市建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也提升了城市景觀設計的科技維度,有利于打造優美的城市景觀[6]。如重慶云谷·永川大數據產業園、重慶禮嘉智慧公園等,就是“景觀+科技”的智慧設計的體現:前者結合重慶特殊的群山環繞的地形,將自然環境與建筑有效融合,設計契合城市肌理的多孔結構,貫穿城市山谷,同時設計出采光條件良好的綠色庭院;后者則設計了智慧噴霧降溫系統、紅外感應系統等,考慮外界溫度的變化,感應行人的走動。又如深圳市著名的水晶森林廣場,通過光點形成水晶柱,所發出的光形成一個三維物體,實現對光的數字化操控,當人們接近水晶柱或利用智能手機進行控制,能改變三維物體的形狀。智慧城市理念的不斷深入,使得城市景觀逐漸朝著智能化方向發展,同時虛擬現實技術、物聯網技術等的應用,在設計中形成了一系列諸如健康驛站、智慧驛站等科技化、智能化的環境空間。
城市功能分區中,生態景觀綠帶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在設計前期,需借助GIS系統等對所在地的生態環境進行分析,并通過模擬現實構建數字化模型,運用網絡信息技術等,對采集的信息加以處理分析,為后續規劃設計奠定基礎,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景觀空間設計的復雜性。數字化的設計能提高設計的準確性,如運用現代智能化技術設計交互景觀,實現虛擬空間、信息實時同步,并通過移動信號捕捉器、傳感器以及小程序等,采集人群特征及需求,感知人們在所處環境中的身體和心理變化,從而更好地整合周邊資源,確保環境空間更好地服務大眾生活。
(二)具體設計應用
其一,水景設計。智慧城市理念影響下,可以積極引入智能化科學技術,實現多形式的景觀設計。如在智能水景設計中,可以更好地體現噴泉、疊水等形態,利用傳感器,結合聲光效果,對水景系統進行調控,充分利用城市水資源。對于水景的智能化設計,還可以建立良性循環的水系統,實現水景相關資源的再利用,也能更好地達到節約水資源的目的。具體實踐中,還要考慮智能水景的差異性,提升整體水景的美觀性和協調性[7]。此外,可應用基于低影響開發的雨水利用技術,注重外部設計,建造多功能的水景景觀,給人們帶來多層次的感官體驗,提升城市景觀的設計效果。
其二,景觀小品設計。城市景觀中會有各種形態的景觀小品,其主要作用是活躍空間氛圍,展示城市獨有的魅力,是城市的重要標志,可展示城市的創新及文化底蘊。在公共空間設計景觀小品,可以彰顯空間特色,還有一些景觀雕塑,可與構筑物的設計相得益彰,在增強空間趣味性的同時,給人帶來視覺和觸覺體驗,激發情感感受。通過智慧化的景觀小品設計,可提升人們對城市的認同感。具體設計中,需要考慮空間環境的特殊性,注意設計的安全性,尤其是在兒童游玩區域,需要確保設計和建造的安全性。景觀小品的智慧化設計,主要是通過感應系統實現與人的互動,在基礎設施中可采用對接式、嵌入式等方式,為人們創建有趣的休閑空間。
其三,景觀照明設計。光線在景觀環境中不僅僅起著照明的作用,還能體現景觀的藝術性,美化整體環境,但在實際應用中,照明系統會消耗一定的能源,并產生光污染和資源浪費等問題,給城市中人們的生活帶來一定的影響。智慧城市建設理念下的照明系統設計,要充分利用自然光及人工光源來襯托城市的景觀,并借助智能調控技術、網絡傳感技術等,對照明系統加以精細化管理,實現節能環保與環境美化相結合。具體來講,首先,要考慮引導性,基于燈光所在的位置及延展性特點,發揮景觀照明系統基本的引導性作用,如公共休息場地、城市道路兩側的燈管等,從而加強對道路路段的管理。其次是觀賞性,要考慮景觀照明的美感。城市景觀要營造不同的氛圍,或者是在晚上展示設計相關元素,可以考慮借助燈管、霓虹燈等進行強調突出,確保色調和光線的統一,帶來更具吸引力的視覺效果。也可以借助投影技術等,打造觀賞性的場景,提升景觀設計的整體效果。再次,要考慮照明系統的特殊性。在一些景觀小品和特殊建筑物的設計中,需要考慮單獨照明,起到突出和強調的作用,可以通過智能感應技術對燈光強度或者色彩進行調節控制。最后,要考慮協調性。智能化照明系統設計中要考慮“光照自現”的效果,實現景觀環境的協調統一,因此,可對燈具的安排位置、燈具的造型、燈管的色調等進行合理選擇,實現景觀與照明的融合,并與城市周圍環境相協調。
四、結語
智慧城市理念為城市建設和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未來城市發展中,要重視將智慧城市理念與景觀設計有效融合,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設計更能突出城市特點的景觀,給人們帶來更優質的服務,從而推動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丁潔,郭慧,劉翠.基于智慧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景觀設計研究[J].四川建材,2023(1):47-48.
[2]李振強.資源型城市轉型視角下的流域治理與重建:以平頂山焦店智慧城市景觀及水利工程為例[J].中國市政工程,2022(3):33-35,134-135.
[3]劉文靜.基于智慧城市理念的高速公路服務區景觀設計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22.
[4]曾子辰.解析智慧城市理念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運用實踐[J].現代園藝,2021(14):128-129.
[5]朱平.“藝術城市”與“智慧城市”的互動機制探析:區域地理空間與景觀的視角[J].美與時代(城市版),2020(6):67-72.
[6]王博.基于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街道景觀設計探析[J].智能建筑與智慧城市,2020(6):128-129.
[7]馬梁.城市景觀設計中智慧城市理念的應用分析[J].粘接,2020(2):174-176,181.
作者簡介:
劉安琪,湖南開放大學初級講師。研究方向:環境設計。
李林,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環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