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源

科學導報訊 6月22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古脊椎所)和中國國家博物館攜手打造的“東方故鄉——中華大地百萬年人類史”展覽在北京開展。展覽依托中科院古脊椎所與國家博物館收藏的220余件(組)文物,結合各類場景還原和多媒體技術手段,展現了近百年來中國在古人類學、舊石器考古學和古DNA研究等方面的最新成果。
整個展覽共分為物競天擇、矗立東方、智慧靈長、現代之路4個單元。“物競天擇”部分以古脊椎動物演變歷程展現生物多樣性及與環境的依存關系;“矗立東方”部分以元謀人、藍田人、泥河灣人、北京人等重要發現展示中國直立人的演變形態;“智慧靈長”部分展現具有承上啟下意義的智人的發展歷程;“現代之路”借助基因組數據成果,展示現代人的直系祖先,即早期現代人的演變格局。
中科院古脊椎所所長鄧濤介紹,近年來,該所在國內率先將高清晰度CT、同步輻射、三維激光掃描、數字圖像分析等新技術手段應用于古人類研究,革新了本領域的研究范式,大大推進了該領域研究進展。尤其是古核基因組捕獲技術的突破與應用,使大規模研究古DNA成為可能,在世界范圍內推動了人類學、演化遺傳學等相關學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