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威海錫鑲工藝是威海最具代表性的民間工藝之一,是一種將錫制紋樣鑲嵌在器皿表面的工藝。威海錫鑲壺是威海錫鑲工藝的主要產品,不僅有著精湛的技藝水平,也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受時代環境變化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威海錫鑲面臨著嚴峻的傳承困境。2008年,威海錫鑲制作工藝入選威海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爾后,又入選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為威海錫鑲工藝的傳承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對此,從非遺傳承視角出發,探索威海錫鑲工藝傳承的傳承路徑十分必要。基于此,本文以非遺傳承視角下威海錫鑲工藝的傳承為研究內容,首先簡要介紹威海錫鑲壺的制作流程、藝術特征與文化內涵,繼而從傳承主體窄化、創新發展滯后、社會影響有限、產業開發不足四個方面解讀威海錫鑲技藝傳承困境,并提出針對性的對策。
二、威海錫鑲壺概述
(一)威海錫鑲壺的制作流程
威海錫鑲壺有著完整而復雜的制作流程,涵蓋澆板、鑄模、澆鑄圖案粗坯、鍛打、雕鏤、連接嵌頭、打磨拋光等。[1]其中,澆鑄圖案粗坯、雕鏤是最能體現威海錫鑲壺制作工藝的兩個環節。澆鑄圖案粗坯需要制作者將白錫錠放置于特定的鍋內進行高溫冶煉,再將熔化后的錫液倒入專門的模具冷卻,從而形成圖案粗坯。雕鏤指對主體紋飾紋樣的雕刻,由技藝精湛的工匠完成,其吸收借鑒了民間剪紙、刺繡工藝中的鑿、削、鉆、磨等技法,將圖案粗坯雕鏤為紋樣細坯。
(二)威海錫鑲壺的藝術特征
威海錫鑲壺的藝術特征主要有以下三點:第一,觀賞性。壺是生活中常見的器具,實用性是壺的基本屬性,而威海錫鑲壺則在實用性的基礎上,有著較強的觀賞性,如柔和優美的線條、繁復多彩的紋飾等。第二,融合性。威海錫鑲壺誕生之初,便從其他民間藝術中汲取養分,因而,融合性也成為威海錫鑲壺的重要特征。舉例而言,威海錫鑲壺中的大量紋飾來自民間剪紙,是剪紙藝術在錫鑲工藝中的全新呈現,如鳳紋、龍紋等。第三,包容性。有別于其他民間工藝,威海錫鑲壺不僅具有東方文化色彩,也具有一定的西方文化元素,呈現出很強的包容性。威海錫鑲壺誕生于清末,當時的威海為西方進出口貿易的集中地,中西文化的融合碰撞孕育了威海錫鑲壺。
(三)威海錫鑲壺的文化內涵
作為威海錫鑲的典范,威海錫鑲壺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內涵。首先,地域文化內涵。威海錫鑲壺誕生、發展于威海這一獨特的地理、人文空間,具有濃郁的地域文化內涵,并且在地域文化傳承與保護備受重視的今天,威海錫鑲壺已成為威海重要的文化標志。其次,民俗文化內涵。威海錫鑲壺屬于民間工藝的范疇,在內容和形式上具有膠東民俗文化的審美價值取向,如夸張抽象、寓意鮮明等。[2]最后,民族性。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民族文化永恒的主題。威海錫鑲壺的紋飾借助象征、比擬、隱喻等方式,展現了民族心理,如以佛手、桃子、石榴和喜鵲來象征多福、多壽、多子。
三、非遺傳承視角下威海錫鑲技藝的傳承困境
(一)傳承主體窄化
傳承主體窄化是威海錫鑲藝傳承中的首要問題,導致此問題的主要因素有兩方面。一是傳承方式陳舊。作為民間手工技藝,長期以來,威海錫鑲技藝均為師徒傳承。在威海錫鑲壺發展歷史上,“老和成”字號的掌柜谷年和是非常重要的一位人物,而當前的非遺傳承人谷祖威便是其嫡孫。師徒傳承面向對象較少,已經難以滿足威海錫鑲藝傳承的需求。二是時代環境變化。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城鎮化、工業化水平的不斷提升,群眾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威海錫鑲壺的受眾正在減少,并且,在西方文化的沖擊下,青年一代對威海錫鑲壺感興趣的人也在變少,這從根本上制約了威海錫鑲技藝的傳承。[3]
(二)創新發展滯后
創新是非遺傳承的必由之路,也是非遺永葆活力的客觀需要。當前,威海錫鑲壺面臨著創新發展滯后的問題。從形制的角度而言,得益于現代生產技術的不斷發展,威海錫鑲壺的制作工藝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具備了成規模制作的條件,但產品形制往往較為單一,難以滿足受眾多元化的需求。從制作工藝的角度而言,在威海錫鑲茶具廠等地方企業的努力下,威海錫鑲壺的制作工藝已經有所改進,但仍存在著諸多的不足,如新型材料開發不足、雕鏤技藝創新不足等。從審美的角度而言,威海錫鑲壺的紋飾系統仍然為傳統的紋飾系統,缺乏新意。
(三)社會影響有限
對非遺傳承而言,傳播與傳承具有一體兩面的關系,傳播能夠擴大非遺影響力,助力非遺更好地傳承,而傳承則能為傳播創造良好的環境。當前,威海錫鑲技藝面臨著社會影響有限的困境,而傳播方式陳舊則是導致這一困境的重要因素。現場傳播是威海錫鑲技藝的主要傳播方式,匠人們以現場制作的形式展現威海錫鑲壺的工藝。傳播方式的陳舊使得威海錫鑲壺的影響力囿于膠東一隅。得益于良好的通信技術設施建設以及龐大的人口基數,我國興起培育了一批新媒體傳播途徑,如微信、抖音、微博等,雖然這些新媒體在威海錫鑲壺的傳播中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但在實踐中,新媒體的應用并不充分,導致威海錫鑲壺的社會影響力嚴重不足。[4]
(四)產業開發不足
威海錫鑲技藝既是重要的文化資源,蘊藏著多重文化價值,也是獨特的經濟資源,有著廣闊的產業開發空間,而產業開發不足也是威海錫鑲技藝傳承中的重要問題。比如,未能融入文創產業的開發中。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面臨著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問題。文創產業以創新發展理念為指引,對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文創產業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各種類型的文創產品,不僅可以滿足群眾的實用需求,也能滿足群眾的文化心理需求,但威海錫鑲技藝并未很好地融入文創產業開發中,旅游產業開發也較為滯后,沒有很好地融入當前文旅融合的大環境中。
四、非遺傳承視角下威海錫鑲技藝的傳承策略
(一)依托校園,擴大傳承主體
傳承主體窄化是威海錫鑲技藝傳承中的首要問題。校園傳承作為非遺傳承的重要路徑,在威海錫鑲技藝傳承中具有多重優勢。一方面,校園傳承以廣大的青少年學生為對象,能夠有效擴大威海錫鑲壺的受眾;另一方面,校園傳承具有很強的組織性、計劃性,能夠改善威海錫鑲技藝傳承中的無序現象。對此,要從以下兩點發揮好校園傳承的作用。
首先,打造威海錫鑲技藝傳承基地。教育部2018年印發的相關通知要求“在全國普通高校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建設”,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高校的傳承提供了依據。可在山東大學(威海)、威海職業學院、威海海洋職業學院等高校開辟威海錫鑲技藝傳承基地,積極邀請非遺傳承人充當兼職教師,讓學生從非遺傳承人精湛的技藝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從場地選擇、材料設備購置、藝術指導招聘等多個角度構建非遺工作坊,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威海錫鑲壺制作技藝。其次,融入校本課程。勞動教育作為五育并舉的重要一環,在學生全面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可將威海錫鑲壺制作技藝作為勞動教育的校本課程。最后,培育學生社團。鼓勵對威海錫鑲壺感興趣的學生組成社團,并為社團活動的開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二)注重推陳出新,實現創新發展
威海錫鑲技藝面臨的傳承困境,既和時代環境的變化有關,也和其自身創新乏力有關。因此,非遺傳承視角下威海錫鑲技藝的傳承要注重推陳出新,以創新發展來破解傳承困境。
首先,立足市場需求,轉變制作理念。當前,社會大眾的消費需求呈現出多元化、個性化的特征,消費者越來越關注消費的品質,價格敏感度有所降低。以往威海錫鑲壺的制作以標準化制作為主,產品存在著形制相似、風格雷同的問題,已經難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因此,要從市場需求出發,將定制化理念引入威海錫鑲壺的制作中,使威海錫鑲壺能夠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其次,加強工藝研發,創新制作工藝。如前所言,威海錫鑲壺的制作涉及澆板、鑄模、澆鑄圖案粗坯、鍛打、雕鏤等多個環節,其中,每個環節均有很大的改進空間。以鑄模為例,硅膠模的出現使經過精細雕琢的模具母樣能夠完整地保存下來,并重復翻模,極大地提升了威海錫鑲壺的制作效率。要加強工藝研發,以新的制作工藝提升威海錫鑲壺制作水平。最后,聚焦審美屬性,創新紋飾紋樣。威海錫鑲壺具有實用性與審美性相結合的特點,從實用性的角度而言,威海錫鑲壺在生活中有廣闊的應用,能夠成為各類液體的容器,從審美性的角度而言,威海錫鑲壺的紋飾紋樣精美絕倫。隨著社會大眾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不斷提升,審美性在威海錫鑲壺的定位日益凸顯。因而,要以紋飾紋樣的創新來提升審美效果。
(三)完善傳播體系,擴大社會影響
傳播是非遺傳承的重要一環,在擴大非遺影響,營造良好的傳承氛圍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當前威海錫鑲工藝面臨的傳承困境和傳播層面的問題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要著力完善威海錫鑲技藝的傳播體系。
首先,發揮好主流媒體的作用。主流媒體的概念最早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喬姆斯基提出,根據他的觀點,主流媒體具有設置新聞框架、設定媒體議程、引導社會輿論等功能,在社會發展中擔當較大社會責任,如報紙、廣播、電視等。主流媒體具有公共性、權威性的特點,在威海錫鑲工藝傳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要依托《威海日報》、威海廣播電臺等制作高質量的威海錫鑲壺制作節目。其次,發揮好新媒體的作用。當前,各種類型的新媒體在信息傳播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具有傳播門檻低、傳播內容集成、傳播效力強等多重優勢。要深刻認識到新媒體在威海錫鑲技藝傳播中的作用,積極構建威海錫鑲工藝傳播的新媒體矩陣。例如,作為一款音樂創意類短視頻新媒體,抖音具有具有娛樂、休閑、社交等多重價值,深受用戶喜愛。[5]可注冊威海錫鑲壺抖音賬號,發布和威海錫鑲壺相關的短視頻,如精品錫鑲壺制作短視頻、錫鑲工藝短視頻、非遺傳承人短視頻等。
(四)融入產業開發,凸顯經濟效益
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產業化成為非遺傳承的必由之路。[6]對威海錫鑲技藝而言,產業化不僅可以為其傳承注入新的活力,也能最大限度地實現其經濟價值。因此,要將產業開發作為威海錫鑲技藝傳承的重點內容,并從以下兩個方面采取措施。
首先,在文創產業中開發。創新發展理念作為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內容,以創新作為產業發展的關鍵,而文創產業則是踐行創新發展理念的重點產業。威海錫鑲壺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元素,是文創產業發展的重要資源。例如,威海錫鑲壺紋飾繁多,涵蓋神獸紋、動物紋、植物紋、符號文字紋等多種類型,這些紋飾有著強烈的民族色彩,如龍鳳呈祥等。可整理提煉威海錫鑲壺中的紋飾,并將其融入文創產業開發中,賦予威海錫鑲壺新的魅力。
其次,在旅游產業中開發。得益于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與收入水平的持續提升,群眾的旅游熱情高漲,旅游業發展態勢迅猛。產業融合是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其中,最為典型的便是文旅融合。威海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旅游業發展前景廣闊,這為威海錫鑲壺的產業開發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要借助旅游業的東風,豐富威海錫鑲壺的產業開發方式。比如,打造威海錫鑲工藝美術館或者博物館,以專題館的形式豐富威海的人文景點。又如,邀請非遺傳承人在劉公島、成山頭、赤山、銀灘等游客密集的景區演示錫鑲技藝,豐富游客的旅游體驗。
五、結語
作為民間工藝品的威海錫鑲壺,不僅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更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當前,威海錫鑲工藝面臨著嚴峻的傳承困境,要從非遺傳承的角度出發,圍繞依托學校教育、注重推陳出新、完善傳播體系、融入產業開發四個方面采取措施,推動威海錫鑲技藝的傳承。
參考文獻:
[1]劉巍峰.威海錫鑲:陶瓷上的百年技藝[J].陶瓷研究,2021(02):35-38.
[2]耿孝臣.威海錫鑲紋飾民俗文化寓意探研[J].天津美術學院學報,2021,157(04):90-92.
[3]吳婷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視角下的師徒傳承制[D].華東師范大學,2016.
[4]沈靈玉,劉曉潔,祁秋紅,等.新時期國內非遺的傳承發展與傳播[J].漢字文化,2021(18):185-186.
[5]金旭東.新媒體語境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J].重慶社會科學,2015(03):99-104.
[6]趙云.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創意產業開發的途徑解析[J].東京文學,2016(03):103-104.
(作者簡介:梁瑋晏,女,本科,威海市博物館,中級,研究方向:文博非遺)
(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