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核心素養的名著項目式學習教學重在引導學生在項目活動中學會深度閱讀,提高學生閱讀感知、語言運用、思維辨析、口頭表達、審美創造的能力,增強文化自信。在《西游記》等名著的整本書閱讀中,采取項目式學習方式進行教學,有助于提高閱讀層次,拓寬閱讀視野,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語文核心素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項目式學習;《西游記》
*本文系廣州市教育研究院2021年度科研課題“素養導向的初中名著項目式學習的設計與實施”(立項編號:21BJXP2110),廣東省中小學教師培訓中心專項科研課題“項目式名著閱讀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設計與實施”(立項編號:GDSP-2021-B014)的研究成果。
美國巴克教育研究所把以課程標準為核心的項目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簡稱PBL)定義為一套系統的教學方法,并認為其是對復雜、真實問題的探究過程,也是精心設計項目作品、規劃和實施項目任務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掌握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名著項目式學習,是教師以成果為導向,以項目為載體,以任務來驅動的一種新型教學策略:教師通過深度解讀課標,聯系核心素養,確立項目主題與目標,設置驅動性問題,創設任務情境,以高階認知策略確認學生各階段學習任務,開發學習支架,設計覆蓋全程的學情調查和評價工具,從而形成系統的名著項目化學習方案。
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筆者運用項目式學習理論,開展了統編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必讀名著《西游記》閱讀教學。
一、基于學情,確定項目主題
(一)基于學情,明確目標
從對本校初一學生的問卷調查中發現,學生閱讀《西游記》存在以下問題:第一,在電視劇、連環畫等影響下,學生已掌握基本的情節、人物,學習動力不足,難以堅持完成整本書的閱讀;第二,學生對整本書閱讀缺乏規劃;第三,初一學生對人物形象缺乏全面客觀的分析。因此,名著閱讀教學需要達成深度閱讀的目標,就必須有切實可行的教-學-評一體化設計。
(二)以核心素養為核心,確定項目任務
秉著“以終為始,逆向設計”的目的,本次項目以制作《西游殺》游戲為最終任務,設計了目標明確的學習活動,提供了豐富的學習支架,并運用合理的評價量表對過程進行監控。以成果為導向,以任務來驅動,以“基礎閱讀—梳理情節—人物分析—分析主旨—聯系生活”為主線,增強學生閱讀的內驅力,促進學生對名著的完整閱讀和深度閱讀。

二、《西游記》項目式學習實施策略
(一)細化任務,重溫感知
細化多種閱讀方式可推動學生的理解和思考,讓名著閱讀具備計劃性和科學指導性。
學習任務一:激發興趣,通讀全書
【學習活動】(1)學生按閱讀計劃表自主閱讀《西游記》。(2)每周填寫閱讀任務卡。
【學習支架】(1)提供《閱讀計劃表》。記錄表由“閱讀時間”“閱讀章節”“梳理概括情節”三部分組成。(2)設計閱讀任務卡。主要聚焦于“人物分析”“思辨題型”和“閱讀感想”三點。
【評價方式】(1)教師進行點評和堂上展示。(2)以小組形式進行思辨性討論。
【學習成果】(1)閱讀任務卡促使學生運用精讀與跳讀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閱讀,不僅提高學生整本書閱讀的興趣,還豐富了閱讀方式。(2)任務卡中的思辨題目激發學生頭腦風暴。創新離不開審辨思維,閱讀與生活緊密連接,這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體現。
學習任務二:專題探究,深入探索
【學習活動】學生歸類整合小說中神仙妖魔使用的武器或寶物的外型、攻擊力等資料;小組選取最典型或最吸引的情節進行繪畫創作。
【學習支架】(1)寶物分類表。(2)評價量表。
【評價方式】(1)學生運用《尋寶記評價表》《連環畫/動漫評價表》進行創作并自評。(2)老師觀察檢測,督促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完善。(3)小組互評后核定評分。

【學習成果】
學生在“尋寶記”活動里分析武器的來源、使用者、武力值等,為最終成果《西游殺》作準備;連環畫/動漫創作,則以繪畫的形式促進學生實現讀寫結合:讀是為了思維訓練;寫(畫)是為了內容整合達到思維輸出。學生經過反復閱讀、理解、思辨后可將心得體會融于文學(繪畫)創作中,這也是項目成果的物化體現,它指向核心知識的深度理解。
(二)互動探究,多維思辨
《西游記》主線明確,主要人物突出,設置層進式學習任務可提高學生深究作品思辨能力。
1.學習任務一:重走取經路,品傳統美德
【學習活動】小組合作完成《取經“八十一難”表》。
【學習支架】(1)提供取經路線圖表格。(2)提供明朝時期各國地圖。(2)提供在線文檔《取經”八十一難”表》。
【評價方式】學生在線登錄完成表格,老師進行點評和課堂展示。
【學習成果】路線圖引導學生通過整合取經地點重溫故事情節;《取經“八十一難”表》引導學生感悟師徒歷盡磨難方取得真經所體現的精神與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傳統美德的一致性,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次深入理解。通過表格去“引”,幫助學生深入地“讀”,以促進對優秀文化的吸收,完成“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培育核心素養。
如小組合作下,學生對第“八十一難”的理解就比較精辟:
2.學習任務二:讀“最……”人物,品優秀美德
【學習活動】以小組為單位,以“最……”的人物為討論主題,品讀名著人物。
【學習支架】(1)出示人物列表(神仙、師徒四人、妖怪)(2)提供范例(PPT、自白書等寫作格式)。(3)印發《報告評價表》《組員任務評價表》,指引學生明確研究目標和充實內容。
【評價方式】(1)學生運用《西游“最……”人物評價表》進行創作并自評。(2)老師觀察檢測,督促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完善。(3)小組互評后核定評分。

【學習成果】
(1)人物分析精準到位。組員根據指引能從書中找到不同類別的突破點加以分析:神仙妖怪的來路、結局、共性、個性等;借助評價量表,學生分析人物形象清晰具體。如有小組展示“妖怪之最”是這樣表述的:
最高雅的怪——黑熊精:黑熊精除了武藝高強,更是一個雅人:住處是“煙霞渺渺,松柏森森。雖然曠野不堪夸,卻賽蓬萊山下景”,是“靜隱深山無熟慮,幽居仙洞樂天真”;他寫給金池長老的帖子謙虛有禮極富文采;他居然煞有介事地過“母難之日”。果真是個“脫垢離塵,知命的怪物”。
(2)鑒賞人物品味傳統文化。學生在摸索“最……”的人物的過程中,通過對人物經歷的梳理,體悟個中展現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有小組展示“最義氣之人——孫悟空”就很好。
(三)以終為始,成果分享
項目式學習強調“以終為始”,上述的任務設置和評價量表是為了最終的項目成果展現:
【學習活動】設計《西游殺》游戲。學生以《西游記》為主題,結合文中各路人物出現的武器屬性和武力值,設計一套通關取經卡牌。
【學習支架】(1)參考“三國殺”群雄爭霸概念,推出“取真經”為游戲核心理念。(2)學生已完成的《取經路線圖》《“八十一難”取經表》為游戲底盤設計。
【評價方式】(1)真人試玩檢驗。(2)提供《游戲體驗官評價表》
【學習成果】制作“西游殺”游戲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對名著項目式學習活動的回顧、總結和提升的過程,學生在通關設計中重溫了“八十一難”的磨練;在設計關卡時也加入了宗教歷史的因素:如對抗青牛怪時,即使搖骰子求助到如來佛也無能為力——這是道教管轄區域。學生在設計游戲時綜合考慮到文學形象、情節、宗教信仰、歷史地理學科等知識,實現了跨學科學習能力的培養。
三、結語
本次閱讀設計以項目為載體,以設計“《西游殺》游戲”這個成果為導向,通過任務驅動,指導學生按照選定項目、制定計劃、活動探究、制作作品、成果交流與評價、學習總結與反思等流程開展閱讀活動。學生在游戲設計中學習,游戲設計的完成,標志著本次項目最終目標的實現。學生探索《西游記》的各色人物、歷史底蘊、有趣的靈魂,從而深入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設計的活動任務循序漸進,遵循學生的學習認知規律,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在閱讀中深入感知、理解、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審美創造中鑒賞與傳承。
參考文獻:
[1][美]巴克教育研究所.項目學習教師指南——21世紀的中學教學法(第2版)[M].任偉,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2]夏雪梅.項目化學習設計:學習素養視角下的國際與本土實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8.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4]劉堅,魏銳,鄭琰.5C核心素養:教育創新指南針[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21.
[5]王鑫.基于文化傳承與理解的初中名著導讀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J].文教資料,2021(6).
[6]馮善亮.云中窺課:三思語文線上教學——《水滸傳》讀書匯報會觀課后記[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 2020(5).
(作者:余慧琳,廣東省廣州中學教師)
[責編:芮瑞;校對:夏家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