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按照“總分結合”思路,青島市嶗山區啟動新一輪張村河片區城市設計??傮w層面上,由青規院、中規院對原規劃實施評估,搭建片區規劃框架。分區域層面上,虛擬現實產業園、人工智能產業園的城市設計和張村河景觀設計,均已通過市級層面審議。
圍繞“嶗山國際科創城”定位,嶗山區推進產城融合,形成“北產中融南居”的空間格局。重點布局實體經濟和現代產業,按照“大分區、小復合”設計思路,布局11個產業組團和7個居住生活組團。
嶗山區面向國際招引專業團隊,聘請歐博邁亞、普華永道等業內一流團隊參與規劃設計。在已批規劃及城市設計基礎上組織開展兩個層級、六項優化提升和深化細化工作,提升城市空間格局、功能與形象。
嶗山區實行指揮部聯動作戰、片區專班推進、各社區聚力攻堅的責任捆綁機制,班子成員靠前指揮,堅持“一個標準立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套班子干到底、一張藍圖繪到底”,嚴格對照時間表趕進度,實現拆遷工作合理、合法、有序推進。
針對張村社區1139處房屋拆遷,街道30位黨員干部,社區“兩委”骨干成員組建起10支攻堅隊,提前一周到居民家中廣泛動員,把政策掰開、揉碎、講透。截至6月15日,張村河片區12個未改造社區,張村河南、劉家下莊等11個社區已完成搬遷協議簽訂工作,近期將協調推進中韓社區村莊改造工作。
嶗山區始終把群眾利益擺在首位,過程中不與民爭利,最大限度讓利于民。提高物業費補貼、臨時過渡費標準,推演確定5套最優戶型,給予符合二代條件家庭保底政策,用最給力政策換取群眾最堅定支持。
堅定不移抓實體經濟和招商引資,在大抓項目、抓大項目上持續突破提升,按照“產業統籌布局、一園一業發展、要素主導保障”的原則,圍繞虛擬現實產業園、人工智能產業園主導產業,累計走訪北京、上海、深圳、香港、澳門等8個國內城市和韓國、日本2個境外國家,走訪企業112余家,積極尋找城市發展“金牌合伙人”,開展招商推介,已簽約重點產業項目40個。
為了構建“大項目頂天立地、小項目鋪天蓋地”產業生態格局,嶗山區發揮海爾、歌爾等“鏈主”企業龍頭作用,促進AR領域的亮風臺、PCVR領域的大朋VR總部等頭部引領型項目簽約落地,集聚虛擬現實相關企業約110余家,基本建立“硬件—軟件—內容—應用”產業鏈條體系,人工智能產業重點企業170余家,產業規模達230億元。
依托歌爾和北航青島研究院,嶗山區創建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等,合作共建青島山景虛擬現實研究院等11家科研機構,聚焦智能家居、工業智能等6個產業領域,創建人工智能領域省級以上創新平臺13家。
嶗山區加強“簽、騰、拆、建”各環節銜接配合,形成有效閉環系統,主要領導、分管領導不定期到安置房現場進行督導,確保14個安置區如期高質量竣工,張村河南、劉家下莊安置區計劃7月主體封頂。

按照項目不低于周邊商品房建設水平的指示要求,每個項目安排一名專職監督人員,設置嚴格驗收機制,各環節都要經過班組自檢,分包自檢,總包驗收,監理公司、代建單位及業主代表三方聯合驗收。
嶗山區錨定“當年拆、當年建、三年回遷”目標,找準突破點,壓緊壓實各項責任,張村河北岸安置區建設加緊推進,董家下莊、張家下莊安置區垃圾清運已收尾,正在進行“三通一平”和土石方施工。
嶗山區堅持系統思維和民生導向,在對現狀張村河兩岸市政基礎設施進行全面詳細摸排的基礎之上,提出“拉開框架、組團開發、南北聯動”的總體配套建設思路,抓好合肥路打通、科苑經七路打通等主干路網的完善提升。
根據安置區的建設計劃,合理規劃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配套,海大附屬學校初中部計劃6月底交付;車宋配套小學、張村河南配套初中計劃年底建成、2024年9月投用;區公共衛生中心已完成主體施工,計劃年底投用。
嶗山區按照“山海綠廊、活力水岸”的目標定位打造生態為底多自然彈性河道。先行實施的張村河中游一期(青銀高速—松嶺路)綜合治理工程全長約4公里,總投資約25億元,已完成河道清淤2.8公里,占清淤長度的70%,累計清淤量52萬立方米,預計明年年底,張村河中游一期工程將建成啟用。同時,2024年還將啟動張村河中游二期綜合治理,實施張村河水質凈化廠二期建設工程。
Laoshan District of Qingdao, while sticking to the “three lines” key work of the CPC Qingdao Municipal Committee of“continuously promoting the real economy and investment attraction, urban renewal and urban construction, and the cadres work-style”, comprehensively plans its urban renewal and urban construction and accelerate the zero—urban villages policy in the inner area of Zhangunhe District, the construction of resettlement areas,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high-quality industrial projects. Nine communities with 4,295 houses on both sides of the Zhangunhe District complete the signing of relocation agreements within 84 days. The construction of six community resettlement areas, including Zhangcunhe South, is progressing in an orderly manner. The construction of Qingdao Virtual Reality Industrial Park,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dustrial Park and the like is speeding up, creating a new mode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efficient areas in the 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