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立平
摘 要:建筑專業是中職學校的教育品牌之一,為國家和社會輸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建筑人才,對我國建筑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在現代化背景下,中職建筑教學也在尋求創新發展的路徑,而有效運用信息化技術便為建筑教學帶來了新的機會。本文依據中職建筑教學的實際狀況,基于現實因素分析運用信息化技術的優勢,在準確解讀和全面概述其優勢的基礎上,從借助問卷平臺、建設資源平臺、創設翻轉課堂、利用錄屏軟件等多個角度分析和研究在建筑教學中具體運用信息化技術的策略,以期推動建筑教學實現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信息化技術;中職學校;建筑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3)22-0024-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2.008
《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強調,要發揮信息化技術的引領作用,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新教育生態,促進學習者全面發展和穩定進步,為國家培養全能型人才?;谛畔⒒瘯r代的基本特征和國家要求,中職學校應該著力改變發展模式,積極引入信息化技術,將其與專業發展和學科教學融合起來,為建筑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和先進的手段,讓學生在信息化技術的支持和輔助下掌握繪制建筑圖紙、鑒賞建筑作品、構建建筑模型的技巧和方法,強化他們的空間意識和創作能力,從而培養具備扎實的基本功以及職業素養的建筑人才。
一、在中職建筑教學中運用信息化技術的優勢
中職學校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稍顯薄弱,尤其是建筑教學難度較高的專業理論知識、復雜的建筑圖紙、抽象的建筑標準和制圖規范等,都給他們學習帶來了極大的困難。而以信息化技術為建筑教學的手段和工具,能夠以具象的方式呈現一些專業、復雜和抽象的知識,能將原本沉悶無趣的課堂變得生機勃勃,自然也能隨之增強學生的活躍性和能動性。除了學生自我成長之外,在信息化技術的幫助下,教師也能進一步提高專業能力和教學能力,他們會在工作之余和集體培訓的過程中深入研究信息技術與建筑教學融合的路徑,探索信息技術的使用方法和使用范圍,找準自身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和漏洞,從而在不斷彌補不足的過程中全面提升自我認知能力[1]。綜合來看,有效運用信息化技術是中職建筑教學順應建筑行業發展趨勢、滿足國家人才需求的必要舉措,無論是學校還是教師,都要準確把握運用信息化技術的方法。
二、在中職建筑教學中運用信息化技術的策略
(一)借助問卷平臺分析學情
了解學生的真實學情和主觀意愿是中職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通常情況下,教師只有做好學情分析工作,才能保證后續采取的教學對策、設計的教學內容真正符合中職學生的學習和職業發展需求。所以,教師可以借助“問卷星”的問卷調查平臺,在開始建筑教學活動之前全面調查學生的學習情況、使用信息技術的情況及其學習態度等,提前設計語言簡練、選項貼切的問卷內容,通過“問卷星”平臺上傳問卷內容,鼓勵學生如實填寫問卷上的問題,并將其再次上傳到平臺上。之后,教師利用后臺統一收集學生的問卷,整理學生給出的答案和選項,從而了解學生對于建筑教學的真實想法、掌握知識和技能的情況及其對信息化技術的真實意見等。分析學情并不是短時性的工作,更不是教師突發奇想的舉措,它應該是一項長期的教學工作,這就要求教師建設長期的問卷調查平臺,以微信公眾號等為載體隨時、隨地搜集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從而及時調整在建筑教學過程中使用信息化技術的方法、范圍等,以此增強建筑教學的精準性和實效性。
(二)建設資源平臺,搭建交流支架
資源豐富與否是影響建筑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如果中職學校擁有豐富的線上、線下教學資源,那么學生不僅能獲得學習素材,他們還能在廣闊的平臺上交流和分享學習經驗、積累建筑實習經驗。對此,學校和教師可以將搭建交流支架、豐富課程資源作為主要目標建設信息化資源平臺,為學生學習和探究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2]。
1.建設建筑圖紙儲備資源平臺。圖紙是中職建筑教學的重要內容,它不僅是傳授知識的載體,還是學生展開訓練的載體。但是縱觀中職建筑教學的過程,大部分教師都以教材中的圖紙為例展開教學,他們選取的案例相對老舊,一定程度上與時代脫軌,很難體現建筑圖紙的教學價值。對此,中職學校要從時代發展的角度入手,從專業的建筑知識平臺和建筑師事務所有償購買或者免費下載線上圖紙,將其按照平面圖、剖面圖、總平面圖、施工圖、工程圖等不同的種類劃分為不同的板塊,方便教師和學生查閱、觀看和下載,以此豐富建筑圖紙的資源儲備量,讓學生能夠根據建筑教學的進度和自主學習的需求隨時、隨地查閱圖紙材料。另外,教師也可以在建筑專業教學過程中,通過教職員工的賬號登錄建筑圖紙儲備資源平臺,結合課程內容和課堂進度從平臺上選取一張或多張線上圖紙,并將其作為典型案例展開精講、精練活動,要求學生辨析和解讀圖紙的尺寸、布局、入口、門廳等要素,以此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為他們日后自主繪圖奠定基礎。
2.成立課程教學資源搜集小組。傳統課堂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要模式,部分教師會將自己的主觀經驗融入教學活動,這很容易影響學生判斷,也不利于強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符合現代社會對建筑人才的基本需求。為了有效轉化此種現象,真正維護學生的主體地位,學校和教師可以成立課程教學資源搜集小組,以建筑專業教師為主要成員,要求他們將全國范圍內優秀的建筑課程案例、微課資源、優秀建筑作品等制作成一個線上系統,以供學生自主預習、課后復習和階段性學習時使用。當學生在課堂上不能準確理解知識或者掌握的知識不全面時,他們便可以利用線上課程資源系統搜尋對應的資源,從而展開自主學習活動。而且課程教學資源搜集小組不僅包括教師,也可以根據課程教學的需求吸納學生為小組成員,讓他們于課前準備階段查閱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圖片、動畫、視頻等,并將其穿插于本人的預習方案中,作為一種輔助學習素材,為他們更好地理解專業理論知識、制圖規范等打下基礎。與此同時,教師也要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以輪換制的方式選取學生代表負責日常維護和更新資源,將建筑行業的前沿信息和技術成果等及時上傳到線上系統中,從而真正體現課程資源小組的價值和功能。
(三)創設翻轉課堂,強化主體意識
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翻轉課堂引起了教育者的關注,特別是如今職業教育發展的新時期以培養主體意識強、綜合能力強的人才為職業教育的主要目標,這就要求學校和教師為學生提供自主發展的空間和機會,而翻轉課堂模式恰好符合這一要求[3]。為此,教師可以借助信息化技術創設翻轉課堂,讓學生在線上自習和線下討論的過程中強化自身的主體意識和學習能力。
1.設計學習視頻——線上自習。線上自習是翻轉課堂的關鍵一環,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階段?;诖酥匾?,教師可以利用編程軟件、微課制作軟件等設計可供學生自主學習的微視頻,將學生自習的目標、要點和應該突破的難題等融入同一個視頻,引導學生在觀看和解析視頻的過程中獲取自主學習任務,并結合建筑類專業用書、建筑圖紙等全面梳理建筑課程的主要內容,從而在學習和思考的過程中了解自身的思維薄弱點和知識缺陷,為有效安排學習時間、提升課堂學習效率奠定基礎。而在利用視頻引導學生展開線上自習活動時,教師也要合理地穿插安排學習檢測單。學生在觀看視頻和解讀教材之后,根據所獲得的知識和心得感悟等在學習檢測單上作答,這能讓教師直觀、全面地了解學生線上自習活動的真實效果,有助于增強翻轉課堂的實踐效果、提升建筑教學的整體質量。
2.運用媒介素材——線下討論。線下討論是翻轉課堂模式的又一個關鍵點,當學生完成線上自習任務之后,他們既能了解建筑課程涉及的主要內容,還能從個人的視角出發整理出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制作統計圖,以數據化的形式展示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要求他們以小組討論的形式探討和分析共性問題,嘗試探索不同的答案,并在學生陷入思維僵局和認知困難時及時給予針對性指導,幫助他們解決建筑專業課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同時,為了給線下討論活動增添別樣的風味,教師也可以通過班級的在線網絡平臺,與學生共同搜索國內外的成功建筑案例,從文字、數據、圖片和視頻相結合的材料中提煉建筑學理論、獲取創作思路,促使學生針對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建筑問題發表自身的真實見解,這樣既有助于強化中職學生的主體意識,也能為他們成為實用型建筑人才奠定基礎。
(四)利用錄屏軟件,提供自學素材
課堂教學時間十分短暫,很多學生難以在課堂上消化和理解所有知識點,如果事后不重新回顧課堂教學內容,學生很可能會出現遺忘知識點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錄屏就成了建筑教學的必要選擇。教師可以利用錄屏軟件錄制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和流程,按照“全程錄制”和“分段剪輯”兩種形式對錄課視頻進行分類。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選擇未經剪輯的課堂教學視頻或者經過剪輯的課堂教學精華片段作為課后自學的素材,在回溯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加深知識印象、鞏固學習成果。而教師也要將錄屏視頻作為提升專業能力、客觀評估教學成果的一種手段,通過重新觀看課堂教學的視頻找準自身在授課、導學、教學語言等環節和要素中存在的問題,記錄自己在建筑教學過程中尚未解決的問題。同時,教師也要在回顧視頻的過程中以第三方的視角觀察學生是否積極參與課堂、是否做出正向反饋等,從而客觀、公正和全方位地評價學生,以此采取針對性的教學對策推動建筑專業教學整體發展和穩定進步。
(五)巧用繪圖功能,培養空間意識
建筑圖紙對于中職建筑專業教學和學生來說極其重要,隨著建筑教學不斷深入發展,學生不僅要學會辨認和解讀圖紙的技巧,他們也應該掌握繪圖的技巧和方法,這樣才能逐步成長為符合社會要求的建筑人才。對此,教師可以巧妙運用電子白板、智慧平板等電子設備的繪圖功能以及ArchiCAD、Sketchup、Revit等繪圖軟件開展繪圖教學和練習活動,為學生布置基礎性、拓展性和綜合性的繪圖任務,讓他們結合所學知識和技能畫出兼具實用性、觀賞性和可行性的建筑圖紙,為他們將來成為一名優秀的建筑工程師、設計師做好準備。而且利用專業的繪圖軟件展開練習活動也能培養學生的空間意識,讓他們在二維和三維有機轉換的過程中構建動態的建筑圖像,這有助于學生及時發現圖紙中缺少的要素和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升學生繪圖的質量[4]。
(六)采用打印技術,推動交流溝通
中職學校的建筑教學課程要求涵蓋打印建筑圖樣的內容,只有將學生繪制的圖樣打印出來并讓他們進行交流和分享,學生才能真正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而完善和優化圖樣的內容和要素。因此,教師也要積極利用校園的打印技術,合理調控打印設備、圖紙尺寸、打印區域和比例等,確保圖樣的各項數據正確無誤。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自主打印圖樣,他們可以在小組中講解和展示打印出的圖紙,敘述創作思路和實踐的可行性。小組成員根據其講解的內容給出可行性意見,經過一系列交流和溝通,學生能夠初步找出圖紙中出現的不足。在此基礎上,教師于課堂的最后階段集中評判和講解各小組推選出來的優秀圖紙,從專業的角度評析每一個圖紙是否符合建筑要求、是否具備現實可行的條件等,從而幫助學生了解一些行業趨勢和建筑規則,這樣才能真正提升建筑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
(七)創建公共網站,展示實踐成果
現代化的職業教育以培養創新型、實用型和綜合性人才為主要目的,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教師要立足于實踐的視角,從產教融合、校企結合等層面出發創建公共網站,將學生在校內創作的建筑模型、設計的建筑方案等上傳到公共網站上,展示他們的實踐成果,邀請建筑師事務所、國內著名建筑師、建筑專業的教授等登錄公共網站客觀評判和分析學生的作品,找出他們的作品與當前建筑行業發展不相符的部分。同時,教師也可以為學生爭取機會,讓他們在公共網站上與專業建筑師展開交流,了解行業的前沿信息,明確建筑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等,讓他們規劃好職業生涯,以此深化其職業素養。
三、結語
在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教師通過建設問卷平臺、資源平臺、翻轉課堂等方式在中職建筑教學過程中運用信息化技術,不僅能夠為建筑教學提供類型多樣的教學資源,一定程度上還能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讓他們主動分析建筑圖紙、繪制建筑模型,從而在不斷摸索和觀察的過程中鍛煉自身的專業技能。而在使用信息技術開展建筑教學活動時,教師也要注重觀察中職學生的課堂反應,據此調整使用信息技術的頻率和范圍。
參考文獻:
[1] 祁黎.基于信息技術應用的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探索——以中職建筑專業為例[J].職業,2021(3):62.
[2] 伍江.信息化教學在中職建筑專業課程中的運用[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2):149.
[3] 郭汀蘭.信息技術在中職建筑CAD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9(6):127.
[4] 王銳.中職建筑課程的信息化教學探索[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