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16 世紀,歐洲的貴族騎士間非常流行一類娛樂競技活動—比武。他們比武的方式和花樣很多,有單打、雙打、多人混戰、步戰、騎戰……其中最受歡迎,同時也是最華麗的項目,就是馬上槍術比武。
騎馬作戰是中世紀騎士必備的本領,也是他們獲取榮譽、地位和財富的主要手段。但戰爭不是隨時都會發生的,而騎士們為了榮譽,就會時常切磋比試,尤其是節日慶典時,大家都很樂意露兩手表演一下。漸漸地,這種表演性質的切磋比賽演變成正式的競技活動,騎士們參加比武就和今天的運動員參加奧運會一樣,能為自己以及所代表的勢力爭取榮譽。
你知道嗎?
早期的比武大會中,被擊敗的騎士要向獲勝者支付獎金,象征戰爭中被俘的騎士支付自己的贖金。
馬上槍術比武的勝負根據騎士所使長矛的破碎程度來定,長矛破損程度越高說明攻擊效果越強,得分也就越高,積分最高者獲勝。此外,還有很多影響勝負的規則,例如:雙方騎馬對沖的動作有嚴格要求,任何躲避、偏轉的行為都會被直接判負;長矛只允許攻擊對方腰以上的部位,攻擊其他部位會被視為有損榮譽的作弊行為,嚴重的甚至會被取消比武資格。

想要參加馬上槍術比武,騎士通常需要自備武器、盔甲和戰馬。
盔甲必須是堅固結實的板甲,有條件的騎士還會花費大價錢定制專門的競技板甲,這種板甲重達50 千克,重量是普通作戰板甲的2 倍!
武器在早期并沒有特別的要求,大多是盾牌搭配各種磨鈍的常規武器,后期隨著規則標準化便開始使用特制的木質長矛。這種長矛有3 ~4 米長,一般由易碎的空心白蠟木制成,以防止撞擊時殺傷力過大。
參賽的馬匹是專門培養來比武的戰馬,它們不需要跑得很快,但要能承載身穿重甲的騎士,能根據指令調整動作,并且在歡呼嘈雜聲中保持鎮定。這種馬的價格是普通馬匹的7 ~8 倍,騎士們平時出行根本舍不得騎。
非常危險!騎士駕馬加速對沖,雙方相遇時的相對速度可達90千米/時,以這種速度相撞堪比在高速公路上飛馳的汽車直接撞墻!如果防護不到位或者緩沖技巧不足,即使對方的長矛碎了,自己也很可能被直接頂飛摔下馬,輕則受傷重則危及生命。另外,有時就連破碎的長矛木屑也會傷到比武的騎士,最著名的案例就是1559 年法國國王亨利二世在比武時,被飛濺的、穿過頭盔面罩縫隙的長矛木屑扎中眼睛,之后,他很快便因感染誘發的敗血癥而駕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