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泉
【摘要】新課程改革倡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滲透學科核心素養。所謂學科核心素養是指教學過程中學科育人的價值集中體現,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正確價值觀的優良品質和綜合能力,而深度閱讀理念注重思維品質和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對學生的文化意識進行深度開發和利用,從而有效滲透學科核心素養。本文通過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探究,培養學生聽說讀寫、文化意識、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形成系統有效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英語;深度閱讀;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3)10—0058—04
英語核心素養包含語言表達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自學能力等。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體現英語核心素養的重要方法。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總是伴隨著情感導向,通過深入閱讀這些真善美的素材,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閱讀教學的成功與否,真接關系著英語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和學生創新思維與寫作能力的提升,但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英語閱讀教學的效果并不明顯,部分學生敷衍了事去閱讀,教師設置問題時過于簡單,泛泛而談,導致學生閱讀的興趣不高。由于當下電子閱讀產品的泛濫,學生沉迷于手機,真正在課外活動閱讀的學生占不到20%,如何讓學生摒棄手機,全身心地投入到閱讀素材當中。如何構建英語深度閱讀教學,幫助學生了解英語知識框架,滲透學科核心素養,讓學生由被動閱讀變為主動閱讀,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這是每位英語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深度閱讀的內涵
深度閱讀是指學生在獲得新知過程中,對閱讀材料進行多方位、多層次、多角度地深度分析,進而對文本的旨意和本質全面掌握,能夠做到觸類旁通。深度閱讀并非對閱讀材料進行簡單復制與加工,而是深度挖掘與開發其蘊含的“言外之意”,能夠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深刻的文化意識,教師就有必要去探究和鉆研文章的語法結構和修辭手法,在挑戰與質疑中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再利用創新思維來完成知識的內化與吸收。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基于已有知識與經驗,依托語篇,以解決問題為目標,主動學習和運用語言知識、語言技巧和學習策略,探究主題意義。在閱讀教學實踐中,深度閱讀教學的結合可以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掌握與后續的運用,讓知識系統化,學生也可以在遷移中進行探究性學習,使各階段的學習變得更高效。由此可見,在高中階段開展英語深度閱讀教學是十分必要的[1]。
二、當前英語課堂中存在的問題
1.傳統的教學方式仍然存在,學生的主體式地位難以體現。新課改呼吁教師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但部分教師的課堂仍然是注入式教學,即教師沒有將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而是自己越俎代庖。在日常英語教學中,英語課時數明顯較多,學生學習的壓力較大,教師一味追求成績而忽視了深度閱讀教學,教師將大部分時間用在教材講解和分析上,以及單詞短語記憶與語法結構的分析上,缺乏對閱讀教學的延伸與拓展,從而導致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文化意識停滯不前,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已經嚴重阻礙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2.問題設置比較浮淺,深度閱讀流于形式。《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提出,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情、以及語言的表達能力和思維品質,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大部分英語教師雖然能夠做到內容分層、作業分層、輔導分層,這樣有利于學生的深度閱讀。但是,由于教師在引導學生設置情境問題時,設置問題的梯度和深度不夠,個別活動與教學目標聯系不緊密,從而導致學生的閱讀活動針對性不強,問題設置比較簡單,讓學生失去閱讀的信心,導致閱讀教學的實效性不強。
3.教師應用網絡資源的能力不足,導致課堂教學不靈動。科技給教育帶來日新月異的變化,網絡教學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前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學校產生了許多以網絡為支撐的教學手段,例如釘釘、微課、希沃白板等,為教學提供了更加先進的設備和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從而把課堂延伸到課外。利用網絡資源,有效開展情景對話,有利于開展深度閱讀教學。高中英語教師要對這些先進的設備進行優化組合,將其恰到好處地應用到英語閱讀教學中。然而,個別教師對網絡教學資源不重視,或自身能力不足,忽視了網絡教學的重要性,在多媒體上雖然展示重要詞匯和短語,但在深度閱讀材料的挖掘上欠佳,導致網絡資源的浪費,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調動,課堂教學不靈動,從而不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2]。
4.閱讀活動單一,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基礎知識得不到鞏固。在以往的閱讀活動中,教師能夠倡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但沒有具體的閱讀方案和實施計劃,更談不上采用多元化的活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讓學生自主去閱讀。學生參與度不高,個別同學在聽說讀寫方面的基礎薄弱,并沒有通過閱讀來增加詞匯量。
三、核心素養視野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策略
1.以學生為主體,分層施教,提升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自學能力是英語核心素養中的一項重要品質,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鼓勵學生自主閱讀,以文本為核心,開展多元化的深度閱讀教學,即以本單元的文本為核心、輻射多篇同題材的閱讀材料。在閱讀過程中,教師盡量少干預學生的思路,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自學能力是學科核心素養的一項重要指標,在閱讀課上,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自主閱讀,筆者把班上的學生分成六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由拓展層、發展層、基礎層三個層面的學生組成,拓展層要求在閱讀文本之外,鼓勵學生拓展思維,開展以文本為核心、輻射多篇的群文閱讀,并挖掘學生的創新思維;發展層倡導閱讀文本之外,能夠正確引導學生閱讀課后的補充材料,這部分學生將近占總人數的三分之二,因此,要真正提升全班學生的閱讀水平,就要從這部分學生著手,科學地引導學生自覺完成閱讀活動;基礎層面的學生只要掌握基礎知識就可以了,當學生在閱讀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予以引導。當學生的閱讀方向偏離教學目標時,教師也要予以指導。作為一名英語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敢于“放”,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主動積極地學,要充分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
2.設置有深度的問題,挖掘文本的內涵,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目標學習的中心是尋找文本中表達主題的中心句,然后帶著問題去閱讀,有目的地將重要信息勾畫出來,找到重要信息和問題之間的關聯點,這類閱讀理解題就會迎刃而解。教師就是創設多元化的閱讀活動,深刻理解文本內涵,開拓學生的視野,讓學生以單元閱讀主題為中心,輻射多領域、多方位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例如課前了解了文章的時代背景,閱讀過程中利用文眼提煉主旨,所謂文眼是指文章的標題,文章在闡述過程中總是圍繞文本主旨的,然后對文本信息整合處理;發揮學生的想象,實現人物形象的再創造和教學生成。課前預習可以先讓學生產生問題,然后再帶著問題去聽課,聽完課后再尋找相關主題材料再閱讀,從而拓展學生的視野。在學習Annes Best Friend之前,首先讓學生了解作品發生的時代背景,小組成員之間交流預習成果,也為后面的深度閱讀埋下伏筆。
閱讀中我們通過提出三個問題來深度閱讀,首先提出問題:文章的主題思想是什么?引導學生根據文眼和關鍵詞研讀后再做出解釋,與它相關的還有什么?鼓勵學生延伸閱讀視野,教師繼續引申到what的子問題,即What are the main elements of the story?what is main content written about the topic?最后以What is the purpose of writ? ing the passage?引導學生思考文章的價值取向,并且指明閱讀的方向,能夠通過深度閱讀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在學生獲得新知后,教師通過鼓勵學生對比、鑒賞、思辨、總結,從而對文本進行深度加工和解析。讀完這篇文章后,因疫情居家隔離上網課的同學給安妮寫了一封信,闡述自己處在逆境時的感想并希望能和安妮共享,在練筆的同時也回歸了文本,并創新性地拓展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3.利用網絡資源來設置教學情境,提升學生閱讀的興趣和體驗,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信息技術給英語教學帶來了日新月異的變化,變傳統教學中的注入式、滿堂灌的教學方式為深度學習視野下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培養。在現代英語課堂中高容量、短頻快的閱讀方式和深度閱讀相結合的大環境下,讓學生在聽說讀寫各方面得到強化,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創設愉快和諧的教學情境,從而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嘗試學習中成功的喜悅。例如在學習《Sports and fitness》時,可以播放NBA中關于喬丹、詹姆斯、格林等扣籃大賽的視頻,學生的激情被點燃,小組成員之間互動性較強。通過這些互動,可以讓學生更深入了解文本的內涵,發揮閱讀教學的最大優勢,從而提升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和思維能力,進而滲透到學科核心素養。又如在閱讀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時,可以讓學生在課外觀看英文版的電影《Hamlet》《King Lear》《Romeo and Juliet》等,感受一下影視劇中的英語精彩對白,教師可以剪輯部分片段,發給學生,讓他們在課外反復練習,小組合作練習,讓他們復述故事情節和演繹片段內容,小組反復練習,由于學生繪聲繪色地描述和富于表現力的形體表演,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場景理解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讓學生積極參與互動,動口與動腦相結合。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一必修一“Traveling around”的閱讀和思考部分,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文本之前,可以利用網絡來設置與文本相融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更深入地了解文本內涵。教師首先用視頻展示了秘魯的地理狀況、歷史資源和旅游計劃,然后讓學生通過閱讀,討論在假期旅游時,給自己制定一份旅游計劃,并就某個國家的名勝古跡展開討論。然后設置問題情境:“If you are traveling to Peru, which tour(s)will you choose? Why?”同學們紛紛舉手參與到問題的討論中來,個別同學通過網絡,發現一個是包辦旅行,另一個是自助旅行,更有些同學建議到中國來旅游,小組同學給國外筆友發電子郵件:“Your friends are going to visit China. Please recommend a tourist city and design a travel brochure for each of them.”讓同學們進行練筆,鞏固所學基礎知識。可以說,深度教學能夠把單詞短語及語法知識有效地串聯起來。
4.開展多元化閱讀活動,鞏固深度學習成果。以往的英語教學,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忙于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學生的閱讀教學。在深度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從知識點的鞏固開始,通過課后閱讀材料的反饋情況,從而起到夯實基礎知識,開展有效的深度閱讀。因此,教師設計多元化的課后閱讀活動,用形式多樣的活動來豐富學生的閱讀視野,讓學生對文本剖析的更加透徹掌握得更牢固,幫助學生構建更加完善的英語閱讀知識框架,并將理論應用到生活實踐當中,讓學生敢開口說英語,并讓學生把文本編寫成課本劇,然后小組同學合作來演出,從而把口語練習和表演藝術結合起來,寓教于樂地促進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有效落實了學科核心素養。教師引導學生可以多元化、分層次開展課外閱讀活動,進而鞏固所學知識點,例如,根據閱讀文本讓學生手繪思維導圖,梳理閱讀思路,制作情景海報,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能夠把精讀與略讀有效結合起來,撰寫英語演講稿,把平鋪直敘的文本變為慷慨激昂的演講稿,或者對文本進行續寫,讓枯燥無味的教學變得靈動起來。
以學習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四第四單元Communication:No Problem為例,讓學生完成文本朗讀和翻譯之后,可以請十位同學扮演十名外國朋友,分為五組,兩個人分別模擬在飛機場見面的場景對話,由于文化習俗的不同而惹得大家哈哈大笑,這樣的教學情境既活躍了教學氣氛又通俗易懂地了解了異域文化。此外,在閱讀完之后,可以開展聽說讀寫抽查,更加深了學生對于單詞和短語的理解和記憶。教師還可以利用講英語故事的活動,把班上的學生分為六組,將單元文本課文作為范文,用講故事的方式復述出來,各組抽查佼佼者進行參賽,最后積分最多的一組獲勝,表現優秀的同學能夠得到教師的獎勵。通過這種復述故事的方式,既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夠對文本形成深度思考和記憶,從而有效夯實了學生的基礎知識,開展多元化閱讀活動,幫助學生溫故而知新,把單元知識點串聯起來,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3]。
總之,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就要以閱讀為契機,通過深度閱讀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會讓學生思考人生。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科學有效的閱讀,即通過深度閱讀來獲得對文章的理解、感悟、再創造,從而內化為情感力量,并促進價值觀的形成,進而構建高效課堂,落實核心素養。核心素養視野下的英語閱讀教學,需要利用多媒體來創設課堂情境,以便讓課堂充滿激情和活力,讓學生樂學英語。引導學生閱讀時不能一味地接受和采納作者的思想,而是要利用辯證唯物主義應有批判精神和質疑精神,對優秀的文化要傳承和弘揚,對于負能量的思想予以批判。教師在引導學生時要層層遞進設置問題,讓學生在遷移與創新中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葉丹.基于深度學習理念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探析[J].文存閱刊,2020(24):103.
[2]鄭莉斯.深度學習視域下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2020(07):345.
[3]鐘星.深度學習視域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11):657.
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