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王鴻運
摘 要: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曉莊支部作為中共南京黨組織中具有代表性的支部之一,相繼開展了一系列鄉村建設和革命活動,且活動呈現出團結合作勇于斗爭、圍繞農民群眾開展工作、宣傳革命方式多樣化等特點。挖掘中共曉莊支部頑強斗爭的歷史細節對研究中共早期地方革命史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中共曉莊支部;曉莊英烈;南京地下黨
1927—1930年間,曉莊支部是中共南京地下黨支部中人數較多、工作開展得較好的一個。目前學界多是對中共曉莊支部在此期間組織或參與的革命活動進行一般史實性描述,缺乏對其革命活動特點進行歸納總結。本文系統闡述了中共曉莊支部成立的歷史背景和發展歷程,并對其革命活動的主要特點展開分析,這對于了解當時南京革命形勢、深入研究地方革命史具有一定的實證意義。
一、中共曉莊支部建立的歷史背景
江蘇是全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前沿陣地,也是最早建立共產黨和共青團組織并開展革命活動的地區之一。1922年5月,江蘇第一個團組織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宣告建立。[1]同年秋天,南京地區第一個黨組織——浦鎮黨小組誕生。[2]南京的黨團組織自成立起便積極宣傳先進思想,發展優秀青年,壯大組織力量。1924年,南京團組織已有6個支部、45名團員,是江蘇地區規模較大的地方團。[3]1926年,中共南京地委下轄黨支部發展到9個,有黨員113名。[4]南京的黨團組織成立后積極引導工人農民參加國民革命,在江蘇掀起了大革命高潮。但由于國民黨右派的背叛,大批共產黨人和工農群眾遭到屠殺,革命力量遭受重大損失,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在此境況下,無數仁人志士始終堅定拯救國家危亡的理想信念,陶行知便是其中之一。受西方教育思想的影響,陶行知將目光放到平民教育和鄉村教育上,在南京北郊曉莊村開辦了中國第一所鄉村師范學校——曉莊試驗鄉村師范學校。[5]曉莊學校地處南京城北郊勞山腳下,位置較偏僻,國民黨當局控制相對薄弱,適宜發展革命事業。南京黨組織認為可以利用曉莊這塊陣地,物色合適人才加入共產主義陣營,壯大革命隊伍。在中共南京市委的指示下,曉莊黨支部和團支部成立的準備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二、中共曉莊支部的發展及挫折
陶行知先進的教育理念、曉莊學子高漲的革命熱情、學校絕佳的地理環境加之中共南京市委的指導幫助,催生了曉莊地下黨組織。基于不同時期中共曉莊支部的工作重心,其發展歷程可劃分為三個階段:
1. 組織正式成立,開展鄉村建設
1928年夏季,在曉莊犁宮后面的小山上,中共南京市委的同志與南京曉莊學校的劉季平、石俊等六名進步分子接頭,共同商議曉莊師范黨團組織成立的相關事宜。商議決定,選舉劉季平為黨支部書記,徐明清為團支部書記,確定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是發展黨員和開展反對曉莊學校內的國家主義派及國民黨的斗爭。[6]中共曉莊支部成立后不久,便成功爭取了一些有識之士并發展成為共產黨員,之后又瓦解了國家主義派對曉莊的控制,增強了共產黨在曉莊學校的影響力。[7]
此后,曉莊黨支部相繼開展了一系列鄉村建設活動來鞏固組織地位,如建立聯村自衛團、創辦曉莊劇社、發展曉莊鄉村教育事業等。曉莊師范周邊一直存在著土匪流氓敲詐勒索、搶劫侵襲的問題,于是曉莊黨支部逐漸萌發了建立一支武裝力量來保護學校的想法。經多方努力和爭取,1928年8月曉莊聯村自衛團正式成立,馮玉祥親自到場發表講話,希望曉莊師生能夠用武裝力量為民除害。[8]聯村自衛團作為曉莊黨組織實際控制的一支武裝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威懾了散兵土匪,保衛了曉莊全體師生和周邊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中共曉莊支部還依托曉莊師范,號召黨團員重視并開展鄉村教育活動,先后創建了吉祥庵中心小學、神策門中心小學和黑墨營中心小學等,為曉莊鄉村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出了一份力量。
2. 組織發展壯大,發動革命活動
曉莊黨團支部成立后,開展了一系列鄉村建設活動,在活動中發揮了中堅作用、樹立了良好形象,吸納了一批熱衷革命事業的進步分子加入。1929年,曉莊黨支部步入發展的黃金時期。在發展壯大自身實力的同時,曉莊的黨團支部積極響應中共南京市委的指示,發動了一系列革命運動,主要有以下三項內容:
(1)參與南京自由大同盟運動
1930年初,魯迅等人在上海發起“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南京地下黨組織為積極響應上海進步人士的行動,決定以曉莊黨支部為聯絡點,團結中央大學、金陵大學和東方大學等學校的支部成員,共同商議“南京自由運動大同盟”成立的具體事宜。3月,“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南京分會在曉莊正式成立,以石俊、葉剛為代表的60多名曉莊黨團員參加。曉莊黨支部原書記劉季平被選為分會常委及黨團(組)書記,曉莊團支部書記徐明清被選為婦女部部長[9],黨員郭鳳韶被選為女工委員。曉莊黨支部在南京自由運動大同盟的建立過程中起著重要的紐帶作用,其優異表現得到了上級黨組織的高度肯定。
(2)爭取優待學生火車優惠
1930年3月,曉莊黨團支部帶領發動了一場爭取優待學生火車優惠的斗爭。黨團成員石俊、葉剛起草并印刷了若干份《為爭取旅行上學坐火車不打票宣言》,袁咨桐和姚愛蘭帶領兩百多名曉莊各中心小學師生到和平門火車站強行登車并散發傳單。[10]鐵路部門向鐵道部長孫科報告此事,后校長陶行知及時周旋溝通將事情壓下,但該事件仍然成為日后南京國民政府查封曉莊學校的借口之一。
(3)聲援南京和記洋行罷工
1930年4月3日,為鎮壓工人罷工運動,國民黨反動派和帝國主義分子毆打、殺害和記工人,制造了駭人聽聞的“四三慘案”。慘案發生后,在中共南京市委的指示下,劉季平與曉莊黨支部書記石俊一起組建了“四三慘案南京學界后援會”,發動南京各大、中學校六百多名師生參與示威游行活動,一百多名曉莊學生以赤腳草鞋、手持紅旗的形象走在游行隊伍最前面。中共曉莊支部在參與聲援南京和記洋行罷工活動中所展現出的革命熱情和出色表現引起了國民政府的關注,是兩天后曉莊學校被查封的導火索。
3. 組織遭到破壞,十烈士英勇就義
中共曉莊支部在發展過程中所開展的一系列鄉村建設活動和革命運動引起了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的強烈不滿。1930年初,蔣介石萌生關閉曉莊師范的想法。其間,蔣介石曾秘密威脅陶行知交出共產黨員名單,并開除一批鬧事學生,遭到陶行知的斷然拒絕。于是南京首都衛戍司令長官谷正倫奉命訓令曉莊學校停辦,于4月8日凌晨執行。曉莊學校被查封以后,曉莊師生沒有屈服。在學校黨支部的領導下,曉莊師生自行成立了護校委員會,大量印發《護校宣言》,由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和進步學生廣為散發。由中共曉莊支部發起的護校運動使國民政府惱羞成怒,進而加大了對曉莊師生的通緝與鎮壓。4月12日,國民政府派出軍警查封曉莊學校。次日,首都衛戍司令部正式公告解散曉莊學校。
學校被封后的5月至9月間,曉莊黨團組織成員依然積極從事護校運動和南京黨組織領導的各項斗爭。[11]由于國民政府的大肆搜捕和叛徒的無情出賣,石俊、葉剛、郭鳳韶等人先后被抓。在監獄中,曉莊黨團員盡管遭受了嚴刑拷打但依然堅守革命信念沒有屈服。6至10月間,石俊、葉剛、郭鳳韶、謝維棨、袁咨桐、姚愛蘭、湯藻、馬名駒、沈云樓、胡尚志十名曉莊學子先后在雨花臺英勇就義,他們中年齡最大的23歲,最小的只有16歲[12],史稱“曉莊十英烈”。截至目前,胡尚志烈士的肖像尚未尋到。
三、中共曉莊支部的活動特點
作為重要的基層黨組織之一,中共曉莊支部依托曉莊師范所開展的各項活動表現出團結合作勇于斗爭、圍繞農民群眾開展工作、宣傳革命方式多樣化等特點。
1. 團結合作勇于斗爭
中共曉莊支部在組建聯村自衛團之時,不僅動員曉莊師范的學生及附近居民參與,還積極爭取軍閥馮玉祥的人力和物力支持。馮玉祥除贈送曉莊自衛團槍支彈藥,還派遣手下官兵對聯村自衛團的成員們進行軍事指導,曉莊黨支部成員擔任自衛團的組織、管理和協調工作。在各方力量的團結合作之下,聯村自衛團最終創建,成為曉莊黨組織實際控制的一支武裝力量。
2. 圍繞農民群眾開展工作
曉莊試驗鄉村師范創辦之初,便秉持著圍繞農民群眾來進行思想教育工作的理念。1927年1月28日,《試驗鄉村師范學校招生》的廣告明確表示:歡迎“愿與農民共甘苦,有志增進農民生產力、發展農民自治力”[13]的青年學子。1928年春,中共曉莊支部成立后,沿襲了曉莊學校深入農民生活、傳播進步思想的做法,鼓勵共產黨員和進步青年到村莊里租用“生活區”,與農民朝夕相處,教農民群眾讀書識字。除此以外,在國民黨所謂《查封曉莊學校時檢獲之反動傳單書籍單》中出現了中國革命互濟會的重要文件,這份檔案充分證明曉莊支部參與到中共領導的外圍群眾組織的活動中。[14]曉莊支部的工作得到了上級黨委的充分肯定,南京市委在1930年2月2日的工作報告中稱:“學生支部都有相當生活,以曉莊為最好,他們的工作是農運。” [15]
3. 宣傳革命方式多樣化
中共曉莊支部的成員們面對殘酷的社會現實,多通過寫作和傳播童話故事、紅色劇本、進步文章、傳單等形式來宣揚革命精神。葉剛、袁咨桐和胡尚志等黨團員在曉莊學習、從事革命活動之余經常進行文學創作。葉剛創作的《紅葉》《字樣和白紙》《自由的蒲公英》《青鳥》等,借由一個個通俗易懂的童話故事來揭示現實社會的殘酷黑暗、歌頌人民大眾的革命精神,在當時深受學生的喜愛,宣傳效果良好。在爭取優待學生火車優惠、護校運動、“紅五月”等行動中,以曉莊支部為骨干的青年學生均采取了散發傳單的方式爭取輿論支持、抗擊反動勢力。國民政府下發的《京衛戍部令曉莊師范停辦》《首都衛戍司令部查封曉莊學校通告》等文件,包括4月14日國民政府立法院院長胡漢民的講話,均提到曉莊支部“印發反動傳單”,可見發傳單在當時已經成為曉莊支部的主要抗爭方式,且產生了一定影響力。
四、結語
中國共產黨人依托陶行知創辦的鄉村師范學校成立的曉莊支部及其開展的革命活動,走出了一條具有曉莊特色的革命道路,將一個荒僻的小山村變成了近代革命教育的基地和鄉村革命的星火燎原之地。時任江蘇省委常委、農委書記的陳云贊揚道“爭自由斗爭有七個學校有群眾,其中以曉莊最好”[16]。
曉莊支部在1927—1930年間的革命活動中,吸收了大量進步青年學生和革命群眾,壯大了黨團組織力量,使曉莊學校成為南京黨組織的重要活動基地之一,在南京革命活動開展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其領導的革命活動有力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勢力,成功地在南京城北開辟了一塊革命基地,有力支援了中共南京市委、江蘇省委的革命斗爭,鍛造出眾多思想積極、意志堅定的愛國青年,為早期的黨組織培育了一批革命后備力量。
*本文系河海大學中央高校業務費人文專項“新時代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研究”(項目編號:B230207028)階段性研究成果。
注釋與參考文獻
[1][3]范小燕,張丞.早期江蘇共青團組織的建立與發展[J].檔案與建設,2022(4):76-78.
[2]張靜,丁芮.“品重柱石”的王荷波烈士[J].檔案與建設,2022(2):73-75.
[4]張磊.江蘇地區中共早期地方組織[J].唯實,2019(7):84-87.
[5]曲鐵華,蘇鋼.民國時期鄉村師范教育制度變遷的內在邏輯與當代啟示[J].教育科學,2015(6):64-69.
[6]王延光,聞慧斌.雨花臺烈士傳叢書:曉莊十烈士傳[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6:69-70.
[7] 劉大偉.中共在南京曉莊試驗鄉村師范學校的活動及其影響[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5(2):1-4.
[8]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馮玉祥日記第2冊[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501.
[9]徐明清.明清歲月:徐明清回憶錄[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4:39.
[10]王文嶺.沸騰的曉莊——中共曉莊支部革命歷史影像[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21:136-137.
[11]姚群民.曉莊試驗鄉村師范黨史述略[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3(5):1-4.
[12]王文嶺.1930年中共在曉莊師范革命活動檔案解讀[J].檔案與建設,2021(3):80-83.
[13]蔣璉.青春永鑄:曉莊十烈士傳[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16:5.
[14]王文嶺.中共在曉莊試驗鄉村師范學校的活動考論[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8(1):11-16.
[15]中共南京市委黨史工作辦公室,南京市檔案局(館).民主革命時期南京黨史文獻 1921—1933[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357.
[16]中共南京市委黨史工作辦公室,中共南京市委組織部.南京黨史八十年——中共南京地方簡史讀本[M]. 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