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帶小結屬于臨床常見的嗓音病,與發聲不當及長期過度用嗓有關。就像勞作多了手上會長繭一樣,聲帶使用多了也會長“繭”,且由軟逐漸變硬的“繭”,就是聲帶小結。用嗓不當,如經常高聲喊叫、長時間用嗓等原因,很容易就會造成聲帶局部充血、水腫、血管擴張。如果這種狀況長期得不到改善,就可發生組織纖維化,導致聲帶組織變性,從而進展為聲帶小結。
一般來說,聲帶小結在教師、歌唱家、演員、商販等長期用嗓人群中最為多見,兒童及成人中均可發病。在兒童病例中,男孩較女孩更多見,但至青春期均有自行消失趨向;而在成人病例中,女性發病率較男性高。此外,胃食管反流、上呼吸道感染亦可誘發聲帶小結。
研究發現,聲帶小結的發展可以分為3個階段:早期其基質為水腫;中期基質有纖維化,此時小結的外觀較堅實;晚期的小結基質和中期相似,但表面上皮有增厚及角化,故外觀色蒼白。
聲帶小結主要癥狀為聲嘶,早期程度較輕,聲音稍“粗”,時好時壞呈間歇性。以后逐漸加重,由間歇性發展為持續性,聲音逐漸變成“公鴨嗓”。除了聲音嘶啞,許多聲帶小結的患者還可能感到發音疲勞、不愿說話。但如果只是單純的嗓子痛、嗓子癢而不愿意說話,那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和聲帶小結不一定有關。
聲帶小結屬于良性疾病,患者不必過于擔心。對明確診斷為聲帶小結的患者來說,在疾病早期,要注意休息,甚至是禁聲,讓聲帶也得到充分的休息。早期的聲帶小結,經過適當的休聲,多可自行消失。然后,要進行發音訓練、改善發聲方法,通過改變原來用嗓的錯誤習慣,提高發音技巧。
一般大部分患者經過休息和發音訓練都可以使得聲帶小結的癥狀得以好轉。如果不見好轉,則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藥物治療,常用的藥物有金嗓散結丸、黃氏響聲丸等。也可適當使用超聲霧化吸入治療。此外,一些物理療法亦有輔助的效果。
當然,也有少數聲帶小結患者經過休息、發音訓練及藥物都不能使癥狀得到改善,那就需要手術治療了,即通過電子喉鏡或顯微支撐喉鏡下切除聲帶小結。術后需要禁聲2周,并用霧化吸入治療。
值得注意的是,聲音嘶啞并非都是聲帶小結,一些喉部的嚴重疾病甚至是喉癌等惡性疾病同樣也可能以聲音嘶啞為首發癥狀,如果大意有可能會延誤診治。所以,我們多次提醒,如果成年人無明確原因聲音嘶啞持續2周以上,尤其是有煙酒不良嗜好,或腫瘤家族史者,應該及時就診,通過喉鏡檢查等明確病因,排查惡性疾病。
有一些患者會問,聲帶小結既然是喉嚨不適,那吃點潤喉糖有用嗎?對此,筆者并不建議。理由是:第一,很多人未留意潤喉糖中的糖分標注,尤其是對中老年糖耐量異常人群或糖尿病患者,攝糖要非常慎重;其次,對于一般的市售潤喉糖,目前也并沒有科學依據證實其可以緩解聲帶小結或是咽喉炎癥。
那么,我們平時有沒有辦法預防聲帶小結?對于前文提到的那些特定職業的用嗓人群,又該如何保護自己的嗓子呢?以下是給出的4條建議——
第一,規律作息,避免疲勞。保持良好的全身狀態是預防嗓音疾病的基礎。在疲勞、熬夜、抵抗力下降的時候,如果再用嗓不當,是最容易誘發聲帶小結的。此外,感冒、咳嗽、咽炎等疾病發生后,也可能出現聲音嘶啞。女性月經期由于組織充血,也容易發生聲帶小結。還有就是變聲期的青少年,過度用嗓時也可能損傷聲帶造成聲音嘶啞。所以在這些特殊時期,都應更要注意休息,避免聲帶疲勞。
第二,科學用嗓。發聲時應注意方式、方法,在自己最舒適的音域內用聲。不能扯著嗓子喊,也不建議突然高聲說話。平時人們在情緒激動時,往往語速快、嗓門高,這樣更容易損傷聲帶。所以提倡“輕聲細語”,可以把音調放低一點,同時注意生活中保持情緒平和,不大喊大叫。對于教師、歌唱家等職業用嗓人群,本來聲帶的使用頻率就較高,這就更需要注意自己的發聲方法。有需要的人群,還可到醫院的咽喉專科門診或嗓音門診就診,由專業的言語病理師進行言語訓練與發音指導。
第三,發聲訓練。采用胸腹式聯合呼吸法,通過增大氣流來發音,也可以借鑒美聲唱法的一些技巧來訓練發聲,使聲音響亮又不感費力。此外,還可以多做一些氣泡音練習,具體方法是:張口吸氣,準備好發“a”音的狀態,然后用輕微的氣流達到喉部震動聲帶,發出一串較低的、斷續的、像氣泡一樣的聲音。發氣泡音的時候,身體要放松,喉部和聲帶的狀態保持相對穩定、始終如一,氣息要平穩,氣泡大小要一致、均勻,顆粒感越明顯越好。這個練習可以放松和按摩聲帶。
第四,遠離煙酒。煙酒很容易會對咽喉部產生刺激,誘發聲帶小結,建議盡早戒除不良的生活習慣。此外,還應少吃辛辣食物,減少咽喉部刺激。
專家簡介
劉慧茹 同濟大學附屬楊浦醫院耳鼻咽喉科負責人,副主任醫師。兼任上海市楊浦區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分會委員,上海市楊浦區工傷鑒定專家庫成員,上海市楊浦區聽力殘疾鑒定專家庫成員。臨床上擅長鼾癥、扁桃炎、小兒腺樣體肥大等疾病的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