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茹婷
〔摘? ? 要〕?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以及新時代對新型人才培養的需求,我國教育領域開始重視新型教育理念與教學方法的開發,產生了新型教學模式STEM教育法。本文先分析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小學科學項目式教學的流程,然后以“制作小車”為例,探討如何構建項目式教學課堂,旨在為教師創新教學提供新的方法。
〔關鍵詞〕? 小學科學;STEM教育理念;項目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2023)? 15-0052-03
STEM教育理念最早是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它由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學科融合,強調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然后在解答過程中學習新的知識,以此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近年來,我國越來越重視科技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教育領域也愈加重視STEM教育模式的運用。基于此,本文以小學四年級科學“運動和力”單元教學為例,闡述遵循STEM教育理念開展制作小車的項目式教學活動。
一、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小學科學項目式教學流程
(一)確定項目
小學科學項目式教學的第一步,就是要確定項目,分析學生的學情,知道其興趣所在,然后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項目。教師在選擇項目的時候,要結合新課程標準,結合小學科學課程的科學探究目標,從科學、技術、環境與社會等多個維度進行考慮,融合多學科知識,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興趣與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二)制定計劃
確定項目之后,就可實施項目的計劃。要先讓學生意識到開展項目式學習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其能夠主動加入項目式學習活動的設計中。教師在制定項目計劃的時候,要結合項目計劃為學生確定任務,做到:第一,結合課程標準設置教學任務,安排課時讓學生了解完成項目的每一處要點,然后在小組中進行溝通。第二,項目式學習包含多個子項目,在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的時候,應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使用合適的教學方式,確保推動學生的學習。在制定項目計劃的時候,小組成員要加強溝通與合作,以提高學生的集體合作能力。
(三)項目探究
在項目的探究過程中,教師要做好指導,先設計方案再實施,幫助學生更好地探究。在開展項目式探究的時候,要做好學生的分配工作,充分利用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明確自己的責任,讓其在交流軟件的輔助下完成項目探究和實驗。教師可以利用課后延時服務為學生提供引導,指導學生解決問題。
(四)制作作品
小組成員結合項目的開展情況,借助教師提供的信息與資源思考問題,并在互聯網與家長的幫助下,找到更多的資源,通過小組交流,項目分工,開展項目作品的設計。教師在此過程中應做好巡查指導,有效引導學生正確運用技術與工程的思維,并提出出現問題的解決方案,幫助學生解決面臨的問題。
二、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小學科學項目式教學實踐
(一)設計目標
本文結合STEM教育理念的跨學科特點,以“自制小車”為項目主題設計項目式教學,結合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領域整合教學目標。
科學目標:學生能夠知道力可以讓物體運動或者保持靜止;知道幾種常見的力,如重力、摩擦力與彈力等;能夠制作出動力小車。
技術目標:學生知道如何使用工具輔助制作小車;知道使用各種動力制作小車;能夠結合材料自主設計制作小車。
工程目標:學生可以自主設計小車的圖示,知道制作小車需要哪些材料;小組成員合作一同制作小車;在實踐操作中能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完善作品。
數學目標:學生能在實踐操作過程中做好實驗記錄;根據動力來源的優勢,優化小車的制作方案;能夠有效分析實驗數據,然后得到結論。
(二)前期實踐
“自制小車”項目式教學活動歷時六周,每周一課時,一課時40分鐘。
在項目式教學活動開始之前,教師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學生感興趣的“新能源汽車”為切入點。教師提問:“我們生活中見到的汽車都是藍色的車牌,但是最近多了綠色的車牌,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學生答:因為綠色車牌的車表示新能源汽車。教師提問:“你知道什么是新能源汽車嗎?你知道新能源汽車是靠什么運動的嗎?”然后播放介紹新能源汽車的視頻,讓學生自主思考。在項目式教學開展之前,教師對學生進行“環保”與“力學”知識的問卷調查,了解到四年級的學生都知道一些力的知識與環保知識,但是認知不夠深刻。所以在正式開展項目式教學之前,教師要先與學生確定項目主題,讓學生知道什么是力,能夠改變小車運動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同時將班級中44名學生分成10個小組,對小組成員做好角色劃分,分別為組長、記錄員、資料員、操作員。
(三)中期實踐
1.項目一:反沖力與彈力的探究
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小學科學項目式教學模式的開展,先以問題激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在小組中開展討論。如教師為學生變魔術,變出許多個氣球,然后提出問題:“你能不能用我變出來的物品讓汽車玩具動起來?”此時學生會積極思考,并在小組中主動與他人交流。教師發放任務學習單,讓學生在小組交流中填寫自己的猜想,然后進行第一個項目——反沖力的探究。學生結合交流討論,總結自己的猜想驗證實驗所需的材料,如果小組內部不能總結出實驗所需的材料,可以在小組間進行交流,如需要吸管、小車、氣球……小學生還不太了解小車的結構,所以不知道在開展項目中具體要使用什么材料,教師可以先指導學生了解小車的基本結構,在此基礎上學生再選擇材料就輕松得多。在項目式實驗中,項目式學習任務單中提出“什么是反沖力?”的問題,讓學生知道反沖力能夠讓小車行駛得更遠;提出“怎樣開展實驗?”的問題,學生可以畫出實驗過程,也可以寫出開展項目式實驗的過程;再提出“怎樣才能讓小車行駛得更遠?”的問題。例如,在第三小組學生完成了實驗并填寫完任務單之后,讓他們在班級中進行總結,說一說自己在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與解決辦法;教師對其進行評價,同時梳理“反沖力”知識點。
接下來是對彈力的探究。在此項目中,教師先展示橡皮筋,然后以問題“橡皮筋有什么作用?”引出本項目的內容——彈力。教師播放橡皮筋讓小車運動起來的視頻,讓學生在學習任務單中提出自己的猜想,同時發放材料讓學生自己制作彈力小車,在任務單上記錄制作流程。在此過程中教師提出兩個問題讓學生分析討論,第一是橡皮筋纏繞圈數與小車的運動有無關聯;第二是橡皮筋纏繞的圈數與小車的運動距離有無關聯。請學生利用直尺、秒表記錄數據,分析小車運動的距離與橡皮筋纏繞圈數是否有關,再請小組在班級中匯報實驗結果。教師最后梳理與彈力有關的知識點。
2.項目二:制作作品
經過上面的項目,小學生已經能夠初步了解什么是彈力與反沖力,而本項目以制作作品、完成項目為主。教師在再次為學生播放新能源汽車的概念之后,為學生介紹“現在很多汽車公司宣布停止再研發燃油發動機”,然后提出問題:“你能用其他的方法改變使用燃油發動機的情況嗎?”請“小設計師”們以小組為單位,設計新型的運動小車。在此需要讓學生明確:第一,小車運動動力的來源是什么,知道應該使用什么材料制作小車。對此,不同小組選擇的動力有所差異,如有的小組決定使用電作為小車的動力,有的小組決定使用磁力作為小車的動力,等等。據此,教師挑選合適的動力來源,選擇適合的材料。學生在選擇材料的時候可能會產生困惑,這需要教師的有效指導。第二,在確定小車運動動力來源、材料之后,就可繪制小車的草圖。此時學生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力,通過與同組同伴的溝通之后繪畫想象中的小車,如果繪畫能力不高,教師可以使用文字描述小車的模樣。學生設計完小車外形之后可在班級中展示,經過自我評價、互相評價與教師評價之后,再由學生對小車設計圖進行完善。第三,在完成外形的設計后就可結合小車的材料、動力來源等進行完整的設計,然后請小組派代表到講臺上講述小車的制作思路與過程,同時匯報在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解決過程。教師認真傾聽,收集小組學生的信息,然后對其進行點評,幫助學生進行有效優化。
在設計項目作品之后,就可開展作品的制作。經過之前的交流與討論,各個小組的學生已經能夠明確小車的制作,現在就可以領取適合的材料,開始動手制作。制作的時候學生要根據分工明確自己的角色,合作開展小車的制作。小組中如果遇到材料不足、技術不足的問題,可以向其他小組求助,這樣,讓小組合作上升一個高度。
在開始制作的時候,各個小組積極性都很高,齊頭并進,到中后期可能因為材料不足、技術阻礙的問題,有個別小組會落后。為此,教師會每隔5分鐘查看一遍各個小組項目開展情況,并對落后的小組進行督促。對于遇到難題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還要有效指導和幫助學生,以此鼓勵學生繼續進行下去,提升其學習自信心。
(四)后期實踐
基于STEM理念的項目式教學后期階段主要是小組學生展示匯報,在小組中交流評價。在展示項目作品的時候,學生會對其進行簡單的介紹,如實驗過程、實驗思路、實驗理念、實驗中遇到的問題等。項目小組中的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項目的制作后,就能通過交互式白板匯報展示,總結經驗,反思不足。教師要求每一名學生都到講臺上進行匯報,并展示自己小組制作的小車能否向前運動。在小組學生展示匯報的時候,其他小組的學生與教師可以結合他的講述,提出問題與完善建議。在學生完成成果匯報后,教師發放自評表與交互評價表,完成評價。
三、結語
本文在小學科學項目式教學過程中融入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等學科,為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改變教學方式,構建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小學科學項目式教學課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對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周錦程,楊朵.近十年來我國中等教育階段STEAM教育研究的現狀及演進走向:基于Citespace的可視化分析[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22(3):66-75.
[2]林芹.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小學科學探究式學習過程優化[J].教育觀察,2022(2):112-115.
[3]郭姣,張雅嫻.STEM教育視角下融合地區特色的小學科學案例設計:以“牛奶大變身”為例[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21(3):40-45.
[4]蔣紅.基于STEM教育在小學科學課堂融合的探索與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0(34):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