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
現實生活中,一些患者家屬對精神疾病相關知識點了解很少,導致在用藥時發生很多問題。以下的用藥誤區,你踩雷了嗎?
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對精神疾病不再談之色變,但是部分患者以及家屬認為“心病只需‘心藥醫”、藥物治療無用論,過分重視心理治療,認為心理療法就是一切,完全可以治愈,不存在副作用,因此拒絕藥物治療。但是,這對精神疾病患者的病情發展有著極大影響,甚至加重病情。
精神疾病患者在發病后的臨床表現和治療時間以及治療后較其他疾病有較大區別,部分精神疾病患者以及家屬認為,只要按時按量吃藥就能較快恢復正常生活,認為其他療法特別是心理療法對精神疾病的治療無用,覺得藥物可以解決患者臨床癥狀,如焦慮抑郁失眠等,導致部分患者過于依賴藥物治療。藥物是可以減少精神疾病患者的臨床癥狀,但結合心理干預能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同時預后療效更佳。
精神疾病的發生和治療都需要按照病情發展實行對應控制和治療,如患者正處在急性發作期,則需要藥物和其他輔助方法共同治療;在急性發展期,藥物起效時間大約需要14~28天,治療時醫生需要考慮患者實際身體狀況,是否有其他基礎性疾病等,因此部分精神疾病患者不能及時控制病情。但由于患者家屬治療急切,對醫生的治療方法產生不信任感,治療期間存在不符合病情發展的干預,如會較頻繁地更換治療醫生,或者聽說哪種藥物療效好,就要求醫生頻繁更換藥物。精神疾病的用藥規律是,服用劑量充足且治療8周左右仍無效的前提下,再考慮更換藥物。如果藥物未到起效時間或者服用藥物劑量不充足時更換,反而會影響藥物治療的效果,導致精神疾病患者病情發展控制難度加大,甚至加重患者的身體負擔,對患者家庭的身心壓力和經濟壓力造成極大影響。
藥物治療是精神疾病的主要治療方法,而患者不經醫囑擅自停藥也是精神疾病復發的主要原因。精神疾病初期通過藥物聯合心理療法等進行綜合性治療,80%左右的患者能夠治愈,治愈后患者臨床癥狀消失,可以正常恢復學習和工作。精神疾病首次發作的患者如不維持治療,會有50%左右概率復發,二次發作后的再次發作率會上升至75%,三次發作后的再次發作率會高達90%。因此藥物維持治療十分重要,需要根據患者身體情況,維持基礎藥物劑量,患者無不良反應的情況下可長期服用。但是部分患者和家屬認為病情控制后就不需要長期服藥,甚至心存僥幸認為不會再次復發,因此不經醫囑擅自停止服藥,這對患者未來發展十分不利。
有的精神疾病患者家屬通過小廣告了解治療方法,或通過道聽途說某某祖傳針灸或某種物理儀器等能夠治療精神疾病,并可以根治,由于患者及其家屬治療急切,在非正規醫院或者渠道下進行治療,導致患者疾病不能有效控制反而加重病情,對患者以及家屬產生不利影響。甚至有的患者家屬不認為患者患有精神疾病,認為是某種神秘原因導致,讓患者放棄藥物治療,直接采取封建迷信手段,使得病情不能控制逐漸加重,患者治愈希望減少,對患者和家屬產生更大負面影響。
總之,精神疾病用藥誤區多,患者及家屬不可踩雷,遵醫用藥十分有必要,同時需要定期復診,否則不利于患者疾病發展和預后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