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麗娟
數據表明,子宮肌瘤發病率高達30%左右,在婦科疾病的發病率中排名第三。育齡期比較常見,發病年齡多在30~50歲之間,大部分屬于良性病變。
本病的確切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遺傳有關,比如母親有子宮肌瘤的,女兒患病風險大;性激素水平也是致病因素,性激素分泌旺盛的生育年齡患肌瘤的概率比較大;另有研究揭示,子宮肌瘤的發生與干細胞突變有關。此外,初潮年齡小、未生育或晚育、肥胖、患多囊卵巢綜合征、接受激素補充治療等因素也可能導致子宮肌瘤患病風險升高。
子宮肌瘤的癥狀與肌瘤的大小、數量、部位、生長速度及肌瘤是否變性有關。多數患者沒有癥狀,多在體檢時發現,超聲是最常用的檢查手段。可以通過腹部的B超,也可以通過陰道的B超。如果沒有特殊陰道炎癥性疾病,一般首選陰道B超,因為陰道B超所呈現的影像較為清晰,可以更加直觀地判斷出病變的位置;如果肌瘤體積較大或者是患者無性行為,可以進行腹部B超。有時候也可以通過CT或者核磁的檢查發現子宮肌瘤。有癥狀的患者可表現為月經量增多、陰道不規律出血、下腹部有包塊或者疼痛等。
針對子宮肌瘤的治療,需要根據患者的年齡、生育要求、癥狀及肌瘤的部位、大小等綜合考慮。
無癥狀的肌瘤患者,一般不需要治療,但是每3~6個月需要進行1次子宮肌瘤的檢查,一旦發現子宮肌瘤增大或出現癥狀,則需要馬上配合醫生進行治療,盡早規避風險。
藥物治療一般用于月經量比較多以及貧血造成的頭暈和壓迫等癥狀。在懷孕前,需要做妊娠準備的子宮肌瘤患者,通過藥物可以縮小肌瘤體積;手術后的肌瘤患者,也需要配合藥物治療預防肌瘤的復發。在手術前服用藥物可以改善貧血、縮小肌瘤和子宮體積,促進手術的安全進行,使得手術難度降低。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是常用的縮小肌瘤體積的藥物,但用藥后患者可能出現潮熱、盜汗、焦慮等更年期表現,還有可能引發絕經綜合征或骨質疏松等,這些癥狀都是長期使用藥物導致的,故不推薦長期使用。
手術適用于:
①經子宮肌瘤導致反復流產、造成不孕的;
②子宮肌瘤直徑大于等于4cm,但有生育需求的;
③子宮肌瘤導致不正常出血、貧血,經藥物治療沒有效果的;
④絕經后子宮肌瘤繼續生長,疑有惡變的;
⑤子宮肌瘤過大壓迫直腸、膀胱引發系列癥狀,嚴重影響生活的;
⑥由于子宮肌瘤蒂扭轉引發急性腹痛,或肌瘤造成嚴重的性交痛、腹痛、長期慢性腹痛,手術治療包括子宮肌瘤剔除術和子宮切除術。其中,子宮肌瘤剔除術保留子宮但有復發的可能,多用于需要保留生育能力的,可以在腹腔鏡下剔除,也可以開腹手術。子宮切除術則適用于那些不需要保留生育功能,或者是懷疑有惡變的。由于子宮肌瘤可能導致惡變,必要的時候需要在手術中進行冷凍切片組織學檢查,術前還應排除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宮頸上皮內的病變。
其他治療子宮肌瘤的方法還有子宮動脈栓塞術(UAE),這種治療方法不適合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是通過阻斷子宮的動脈和分支,減少肌瘤的血供,延緩其生長,達到緩解的效果,并不能根治。
還有一種方法是高能聚焦超聲的方法(HIIFU),它是在超聲或MRI的引導下,運用高強度超聲波作用于肌瘤,使其壞死的一種方法,適用于要求保留子宮的患者,但有肌瘤殘留、復發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