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國 趙振東 熊向陽 張亞靜

摘? ?要:綠色建筑項目中引入PPP模式,私人企業可以在綠色建筑項目融資前期以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到項目中,有利于綠色建筑推廣。建立考慮資金時間價值的綠色建筑動態投融資激勵機制模型,對PPP模式投融資激勵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指出不同情況下政府對PPP模式的選擇意愿,以及政府和私人各自承擔的風險和收益,有助于成功實現項目融資,對以項目為依托推進綠色建筑發展,對發展循環經濟,提升新型城鎮化建設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字:綠色建筑項目;PPP模式;投融資激勵機制
中圖分類號:F283?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11-0073-04
引言
在中國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如何減少對資源和環境的破壞,增加節能環保建筑的存量綠色建筑須先行。城鎮化建設,將新增大量城市用水、能源消耗、建筑用地,新增消耗大量鋼材、水泥、磚木等建材[1]。其主要用于綠色建筑中,普通建筑使用過程中能耗也是巨大的。城鎮化發展必須對資源、能源和生態環境合理利用和保護。通過發展節能環保舒適的綠色建筑等循環經濟模式來提升城鎮化建設質量,實現低碳經濟發展。發展綠色建筑是促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路徑,是提高我國房地產業運行質量和效率,推進城市化的重要舉措。我國政府提出財政資金引導,通過推廣PPP模式,吸引民間投資參與到城鎮化建設中,擴大城鎮化建設的穩定資金來源。因此,需要研究綠色建筑投融資激勵機制,積極探索新型項目融資PPP模式應用于綠色建筑項目,拓寬融資渠道,解決融資瓶頸,促進綠色建筑健康發展。
一、以PPP項目融資模式推進綠色建筑發展
綠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便捷的生活和工作空間,與自然和諧相處[2]。其采用新建筑技術、新建筑材料提高室內環境質量,符合節能環保、健康、便捷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實現節能減排可持續發展的建筑生產方式,也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的建筑生產方式。綠色建筑有利于應對氣候變化、擴大有效需求、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低碳生態城鎮發展。因此,必須大力發展綠色建筑,促進我國建筑節能減排和改善人居環境,實現低碳經濟發展。
在新型城鎮化快速推進與發展的重要時期,以PPP項目融資模式推進綠色建筑發展。首先以政府參與投資的建筑項目為重點,包括保障性住房、廉租房、學校、醫院、博物館和基礎設施等建筑。從項目的PPP融資決策開始就引入綠色建筑的理念,走低碳經濟發展道路。項目設計、招投標、施工、竣工驗收、交工使用等各環節項目必須達到綠色建筑標準要求,起到引領示范作用。發揮政府主導和市場調節相結合的機制,加強財政、金融、稅收對私人和企業投資綠色建筑的扶持力度。制定鼓勵綠色建筑發展的稅收優惠、財政補貼和金融支持政策,以綠色生態城鎮與綠色生態示范城區推進低碳城市建設[3]。項目融資階段引入新型的現代PPP項目融資模式,有助于解決綠色建筑的融資渠道單一,資金瓶頸制約。在經濟開發區、生態園區和新開發的城市新區等新建建筑利用PPP項目融資模式更易于項目從投融資決策階段就引入綠色建筑的理念,設計、施工和竣工必須要求全過程滿足綠色建筑技術標準。此舉有利于項目融資成功和綠色建筑的推廣,使綠色建筑增量變為存量優勢,符合循環經濟發展。
二、綠色建筑項目PPP模式融資的可行性分析
我國在經濟建設中采用BOT、BT等新型項目融資模式,在許多重大項目的建設中取得融資成功,為經濟快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積累了大量有益經驗,并廣泛應用。同時PPP 模式融資有其獨特的優勢,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將發揮重大作用。
(一)PPP 模式融資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公共私人合作制模式”即政府和私人基于某個項目而形成的穩定合作關系的形式。在項目機會研究前期階段公私雙方就開始進行合作,共同承擔責任和風險,共同分享利益。通過這種穩定關系,共同進行產品或服務建設開發,合作各方從項目中可以獲得比任何單獨行動更好的效果[4]。PPP模式具有合作關系、利益共享和風險分擔的特征。PPP 的本質是通過公私合作,進行私營化和商業化的運作,提高綠色建筑項目的建設和服務效率,還可以填補綠色建筑項目建設資金的短缺,減輕政府的財政支出壓力。
(二)綠色建筑項目引入PPP模式融資的可行性分析
PPP模式可以使公私各方在項目機會研究階段盡早確定采用PPP項目融資的綠色建筑項目,讓私人企業積極參與到綠色建筑項目建設的各階段。也可以根據各參與者的風險偏好,進行合理的風險分配,能夠有效促進綠色建筑項目成功。
1.可有效彌補各級政府財力不足。綠色建筑投資回報期限長,全部依靠政府投資綠色建筑財力有限,資金來源渠道較窄。而引入私人投資綠色建筑則可以解決財政資金不足的問題,為項目建設提供必要的資金。PPP模式下政府向綠色建筑項目投入比傳統方式少得多的資金,從而減少政府財政支出的壓力。
2.促進綠色建筑項目可持續發展。綠色建筑項目采用PPP模式引入市場競爭機制,能夠打破政府投資項目造成的壟斷經營,給公眾更多自由選擇的機會。私人企業的參與提高綠色建筑項目經營效率,將帶來更多成本收益比高的服務[5]。有效的市場競爭必然會提高綠色建筑的生產供給效率,同時改善綠色建筑服務質量,實現綠色建筑項目的可持續發展。
3.更有利于綠色建筑標準的推廣。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綠色建筑項目有些效益的外部性,以利益最大化為目標的私人企業一般不會在項目建設和經營中,積極主動推廣綠色建筑標準。PPP 模式的相互合作關系中,政府部門可發揮監督管理優勢,通過制定相關政策法規、財政補貼等激勵措施,設立合同加強綠色建筑標準的推廣。明確權責,達到綠色建筑標準作為合同的一部分履行權責。有參與綠色建筑項目意向的私人企業和項目發起者政府部門有效溝通,明確各方的權利和義務,節約相關費用和準備時間,更容易推廣綠色建筑標準。
4.有利于采用綠色建筑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PPP模式下,融資方私人企業在項目前期就參與綠色建筑項目,在項目的論證階段共同商討綠色建筑項目建設中將使用的技術方案,有利于較新的綠色建筑技術從項目開始就采用。同時有利于采用私人企業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促進綠色建筑發展。
5.有利于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和激勵政策。PPP 模式的相互合作關系中,根據承擔風險和責任,進行綠色建筑項目產權的界定和給予相應激勵措施等,從而為私人建設綠色建筑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對某些綠色建筑項目具有高成本、非盈利性等特點,政府可對綠色建筑的私人企業給予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特許經營等政策。
三、綠色建筑項目PPP 模式運作程序
(一)PPP項目融資模式運作程序
PPP項目融資模式運作程序(見圖1),主要有確立項目、招投標、成立項目公司、項目融資、項目建設、項目運營管理、項目移交等階段[6]。PPP項目融資模式中私人企業從項目論證階段就開始參與綠色建筑項目。基于某個項目政府、私人企業等參與各方形成共贏伙伴關系的合作形式,參與各方實現比各自單獨行動一加一大于二的有利結果。在PPP項目融資模式中有一個伙伴關系的協調機制。協調項目參與者之間的相互關系,促進項目建設順利進行,使綠色建筑的社會效益最大,實現了“帕累托”最優,這更加符合綠色建筑項目建設的目標。
圖1? PPP項目融資模式運作程序
政府部門以特許協議作為與私人企業的合作基礎。這種伙伴合作開始于項目的機會研究、項目融資方案的評估確認,到綠色建筑項目建設經營,具體期限隨項目所有權的不同而不同。但雙方共同對項目的成敗負責。在項目的早期論證階段,雙方共同參與項目的確認、技術設計和可行性研究工作,對項目融資方案進行評估確認,把項目風險分配給相應最適合承擔的參與者,實現有效的風險管理。在新型PPP模式中,項目的一方不能因存在分歧影響項目的實施,協調機制將在特許的協議基礎上平等處理。項目公司由項目的投資者和經營者組建,合同規定的責任和義務主要由特許權人項目公司承擔。政府部門成立針對項目的具體專門機構,按照簽訂的協議、合同等法律文件,監督和協調項目公司的建設和其他行為活動。
(二)PPP項目融資模式下的操作方式
綠色建筑在PPP項目融資模式下,私人企業負責項目的融資和建設,完工后根據移交、經營、擁有等不同形式,決定了項目所有權的不同。一般有三種操作方式:(1)項目建成后先移交給政府,政府再租賃給該私人企業,由其進行項目的運營,獲取相應利潤。全壽命周期內政府擁有綠色建筑項目所有權。(2)特許經營期內項目公司擁有綠色建筑項目所有權,其他階段政府擁有所有權。(3)私人企業特許經營期內和特許經營期后均擁有項目所有權。從理論上分析,PPP項目方式選擇的實質就是對所有權的歸屬選擇,其一直是公私合作PPP項目中政府和項目公司談判的焦點,它直接影響著公私雙方的決策行為和合作效率。
四、綠色建筑項目PPP 模式投融資激勵機制
(一)綠色建筑項目PPP 模式投融資激勵模型
PPP模式投資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加之綠色建筑項目投資市場收益率低,投資回收期長等風險,直接影響私人企業參與綠色建筑PPP 項目的積極性。政府需要制定相應政策,讓私人資本有較穩定的收益,給予私人企業參與綠色建筑PPP項目一定的激勵[7]。考慮資金時間價值的PPP模式動態投資激勵模型:在綠色建筑項目經濟系統中,假定其收益函數為R(Q,W),投資I和效益Q。投資收益依賴于隨機過程的結果W的結果。該經濟系統追求凈現值最大化為:
其中,n為項目計算期,ic為折現率。
私人企業的目標利潤最大化,有Vs(Q,W)=R(Q,P)-C(Q)(2)
R(Q,P)營業收入,C(Q)經營成本。
假設政府與私人企業共同從事項目,投資為I,產品和服務數量Q。政府通過稅收θ融資S(S=θ),則社會額外成本λθ(λ>1)是與稅收聯系的社會凈損失。PPP 項目目標函數的一般形式為:
V(Q,W)總目標函數,a是V狀態下代理目標重要性參數(0≤a≤1)。U(Q,W)項目的總社會效益,C(Q)單位生產成本。
私人部門追求[R(Q,W)+θ-C(Q)]t(P/F,ic,t)最大化,R(Q,W)是向使用者的收費,恒為θ是公共代理支付的額外收益。
當a=0,私人獨立執行項目是純私人性質。項目收益是對使用者的收費,沒有政府投資和財政補貼。
當a=1,政府獨立執行項目是純公共性質,沒有私人企業的投資。且項目總成本包含稅收。
當0 當λθ 在PPP融資模式下,政府部門可以靈活運用財政補貼,實現政府和私人企業利益的平衡,有利于項目的實施。 (二)綠色建筑項目PPP 模式投融資激勵的影響因素 綠色建筑PPP 模式的影響因素及其效率是制定激勵政策的重要依據。PPP 項目投融資激勵就是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是公私雙方合作又一基礎。合理利益分配方案,才能保障公私合作過程的順利進行,促進 PPP 項目的成功建設。 1.公私雙方投資比例。按照公平分配的原則,投資者投入的資本越大,則期望的報酬越大。即利益分配與資本投入成正比例相關。投資比例結構、對PPP項目資產的所有權形式等影響對項目現金流量的控制,以及所擁有的權益和承擔的義務。 2.公私雙方風險分攤。一方承擔風險越高,期望的報酬越大。按照各自風險偏好進行風險合理分配。提高項目抗風險的能力,增加項目的總收益。按風險分擔的大小獲得相應的收益,各方風險分攤也是影響PPP 模式利益分配的因素,應建立公平合理的風險分擔機制[9]。 3.合同執行度。合同執行度是指政府和私人等參與者為實現綠色建筑項目的收益最大化,自覺積極履行合同的程度。利益分配時重點考慮因素,以避免單方消極履行合同,使得PPP項目實現“帕累托”最優。為了使PPP項目總體收益不受影響,需相應的激勵機制對參與各方自覺適應環境的變化保護整體利益的費用增加給予補償[10]。 4.稅收負擔。在純公共投資和PPP模式之間,政府部門將比較獨自運行項目下的稅收負擔和在PPP模式下私人代理所承擔的運行成本。稅收負擔高,易選擇PPP模式。 五、結束語 綠色建筑建設成本高于普通建筑,投融資模式有限,資金瓶頸制約了綠色建筑的推廣[11]。新型城鎮化建設中,采用新型項目融資PPP模式推進綠色建筑發展,在PPP 融資模式中,使參與綠色建筑項目融資的私人企業與政府在項目前期就形成伙伴合作關系,先進的綠色建筑技術和私人企業的管理經驗可以及早運用于項目,有利于解決資金不足,運行效率低的問題,同時有助于綠色建筑技術推廣。考慮資金時間價值,建立了綠色建筑動態投融資激勵模型,分析了PPP 項目投融資激勵的影響因素,以及政府選擇意愿和各自承擔的風險。采用市場調節為主體,政府政策激勵引導,吸引民間資本拓寬綠色建筑項目融資渠道,促進項目融資成功,全面推進綠色建筑的發展,發展低碳經濟,提升新型城鎮化建設質量。 參考文獻: [1]? ?仇保興.中國綠色建筑從“啟蒙”邁向“快速發展”[J].建筑,2011(11):7-10.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06)[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3]? ?仇保興.我國綠色建筑發展前景及對策建議[J].建設科技,2011(6):10-12. [4]? ?孫艷麗,劉萬博,劉欣蓉.基于ISM的PPP融資風險因素分析[J].土木工程與管理學報,2013(3):67-71. [5]? ?劉伯酉.PPP模式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的應用研究[J].天津經濟,2012(12):15-18. [6]? ?蔣先玲.項目融資[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8:233-239. [7]? ?胡振.公共項目公私合作(PPP)控制權配置的決策模型[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90-96. [8]? ?唐祥來,楊娟娟.農業基礎設施建設PPP模式的投資激勵決策機制[J].農業技術經濟,2012(10):112-119. [9]? ?馬曉國,熊向陽,張福生,等.綠色建筑項目融資風險分擔機制研究[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4(6):24-27. [10]? ?胡麗,張衛國,葉曉甦.基于SHAPELY修正的PPP項目利益分配模型研究[J].管理工程學報,2011(2):149-153. [11]? ?馬曉國.綠色建筑投融資模式探討[J].生態經濟,2013(3):114-116. Study of Incentive Mechanism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of PPP Mode in Green Building Projects Ma Xiaoguoa, Zhao zhendongb, Xiong Xiangyanga, Zhang Yajinga (1. College of Economy Manage, Nanjing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Nanjing 211167, China 2. School of Automotive & Rail Transit, Nanjing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Nanjing 211167, China) Abstract: The introduction of PPP model proposed green building project, which intends to participate in the green building project financing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 the early stages of the project is involved, is conducive to the promotion of green building standards. Considering the time value of money green building dynamic incentive mechanism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model, analyze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PPP mode financing incentives, points out different situation will the government of PPP modes and the risks and benefits of government and private respective. Contribute to succeed of project financing. Based on the projec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promoting new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qual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 PPP mode; incentive policy [責任編輯? ?文?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