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瑩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河南 洛陽 471000
小兒肺炎是冬春時節嬰幼兒常見疾病,多由于細菌、真菌與病毒感染導致的氣道與肺部炎癥反應,具有起病急、進展快的特點,患兒常表現為發熱、咳嗽、呼吸困難、聽診雙肺細濕啰音,嚴重者可危及生命[1-3]。藥物治療是其常見治療方案,以期達到止咳、化痰等臨床效果,但由于學齡期前兒童年齡小,生理和心理發育不夠完善,使患兒無法準確表達自己的思想,無法配合治療,部分患兒甚至因為情緒激動而產生哭鬧、抵觸等不良情緒,極大影響了疾病的康復與治療的開展[4-5]。故而有效的護理干預方法對患兒臨床治療效果意義重大。圖文引導是指護理人員采用生動有趣的圖片和文字對患兒進行引導,培養患兒主動霧化、主動輸液及主動服藥的興趣,有利于促進患兒恢復健康。游戲護理是近些年興起的一種新的護理方法,在兒科取得諸多臨床效果[6]。既往研究[7-8]發現,對腫瘤患兒采用游戲護理可提高患兒積極應對問題能力和與人溝通能力,有利于患兒適應住院生活。由于目前臨床對兩種護理方法聯用報道相對較少,故本研究旨在探討醫療游戲互動聯合圖文引導對學齡期前肺炎患兒治療依從性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9 年1 月—2021 年1 月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收治的88例肺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按照簡單隨機分組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4例。觀察組:男30 例,女14 例;年齡3~6 歲,平均年齡(4.36±0.36)歲;病程1~4 d,平均病程(2.38±0.56)d。對照組:男31 例,女13 例;年齡3~6 歲,平均年齡(4.29±0.48)歲;病程1~4 d,平均病程(2.45±0.42)d。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1)納入標準:符合兒童肺炎的診斷標準[9];年齡3~6 歲;患兒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合并支氣管哮喘;肝腎功能不全;智力發育障礙;完全難以配合。
對照組予以常規健康教育聯合圖文引導護理。(1)環境護理:改變病房墻壁顏色背景,將其布置為淺藍色、粉紅色,并張貼卡通海報。循環播放卡通小短片,如小豬佩奇進行留置靜脈針輸液、唐老鴨做霧化等,吸引患兒注意力,并引導其主動模仿。(2)設立小獎勵:對配合做霧化的患兒獎勵貼紙,引導所有患兒主動做霧化并獲取獎勵。(3)轉移注意力:對極度不配合的患兒可在其輸液、霧化時,播放動畫片或講故事轉移其注意力。持續護理直至患兒出院。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醫療游戲互動護理。(1)成立游戲小組:護士長擔任組長,并由2 名主管護師、3 名護師及4 名責任護士共同組成。將兒童活動室改造升級為兒童游戲室,張貼粉色、藍色墻紙,并張貼可愛的卡通海報,提升環境的溫馨感。對游戲室環境進行無傷害改造,桌椅轉角處進行適當包裹,防止患兒在游戲過程中因磕碰受傷。(2)培訓學習:邀請專業兒童心理師對游戲小組護理人員展開培訓,主題為兒童心理特點、游戲用具和游戲方法合理使用、怎樣選擇合適的溝通方法和技巧,培訓后進行考核,確保小組成員均已掌握。(3)制度和計劃:在科主任和護士長的指導下,制定游戲護理相關制度,包括每日游戲時間、活動主題和參加人數,每日活動結束后進行消毒,防止發生院內感染。(4)游戲互動:在護理人員指導下,1名家屬和患兒共同入園,采用玩具、繪畫及舞蹈等方式,使患兒放松心情,護理人員講述小豬佩奇生病后的故事,引導患兒主動模仿佩奇進行霧化吸入治療,主動伸手進行靜脈輸液,對表現勇敢的患兒獎勵小卡片或小玩具。鼓勵熱情高漲的患兒進行正確示范,激勵其他患兒效仿,提高患兒與患兒間、患兒與家屬間溝通。護理人員穿玩具布偶服裝與患兒熱情互動,現場鼓勵患兒主動配合護理操作,并進行示范,對表現好的患兒進行鼓勵和表揚。持續護理直至患兒出院。
1.3.1 比較兩組患兒治療依從性 護理前后,采用科室自制評分量表評價患兒治療依從性,內容包括服藥依從性、輸液依從性及霧化依從性3 個條目,單個條目分值0~10分,0分為不愿配合,10分為愿意主動服藥、輸液和霧化,評分越高,患兒治療依從性越好。
1.3.2 比較兩組患兒家屬健康教育掌握評分 護理前后,采用科室自制健康教育量表評價患兒家屬健康教育知識掌握情況,內容包括對疾病與健康、飲食與運動及用藥與觀察3 個條目,分值0~10 分,0 分為完全不了解,10 分為完全掌握,評分越高,患兒家屬健康教育掌握率越高。
1.3.3 比較兩組患兒肺功能水平 護理前后,采用德國耶格公司生產的Master Screen 肺功能儀檢測患兒肺功能水平,比較并記錄用力肺活量(FVC)、1 s 用力呼氣容積(FEV1)和FVC/ FEV1。
1.3.4 比較兩組患兒病情控制評分和再入院率 出院3 個月后隨訪,0 例失訪,采用兒童呼吸科自制量表評價患兒病情控制情況,包括肺炎癥狀、退熱藥物的使用、肺炎對患兒學習和生活影響,分值0~10 分,評分越高,控制越好。
采用SPSS 22.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患兒服藥依從性、輸液依從性、霧化依從性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兒服藥依從性、輸液依從性、霧化依從性評分均高于護理前,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護理前后治療依從性情況(±s)分

表1 兩組患兒護理前后治療依從性情況(±s)分
組別觀察組(n=44)對照組(n=44)t值P值服藥依從性護理前3.36±0.35 3.38±0.36 0.264 0.792護理后7.25±0.84 6.32±0.62 5.098<0.001輸液依從性護理前4.25±0.44 4.15±0.42 1.091 0.278護理后8.12±0.58 7.22±0.49 7.862<0.001霧化依從性護理前3.21±0.35 3.26±0.38 0.642 0.523護理后9.08±0.41 8.52±0.89 3.791<0.001
護理前,兩組患兒家屬疾病與健康、飲食與運動、用藥與觀察方面的健康教育掌握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兒疾病與健康、飲食與運動、用藥與觀察方面的健康教育掌握評分均高于護理前,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家屬護理前后健康教育掌握評分情況(±s)分
組別觀察組(n=44)對照組(n=44)t值P值疾病與健康護理前3.32±0.35 3.37±0.34 0.561 0.576護理后8.23±0.44 7.58±0.59 4.837<0.001飲食與運動護理前5.36±0.67 5.54±0.55 1.137 0.261護理后9.08±0.37 8.32±0.79 4.772<0.001用藥與觀察護理前6.64±0.68 6.69±0.65 0.291 0.772護理后8.69±0.84 7.98±0.77 3.421<0.001
護理前,兩組患兒FVC、FEV1、FVC/ FEV1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兒FVC、FEV1、FVC/ FEV1均高于護理前,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護理前后肺功能水平情況(±s)

表3 兩組患兒護理前后肺功能水平情況(±s)
組別觀察組(n=44)對照組(n=44)t值P值FVC(L)護理前1.25±0.36 1.14±0.42 1.304 0.196護理后1.78±0.25 1.54±0.38 3.456<0.001 FEV1(L)護理前1.15±0.47 1.04±0.28 1.318 0.191護理后1.49±0.36 1.21±0.18 4.562<0.001 FVC/ FEV1護理前1.09±0.31 1.10±0.29 0.154 0.878護理后1.19±0.26 1.02±0.30 2.808 0.006
觀察組肺炎癥狀、退熱藥物使用、肺炎對患兒學習與生活影響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再入院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3個月后隨訪病情控制評分和再入院情況
肺炎是兒科常見疾病,具有病情進展快、易反復的特點,近年來,隨二孩政策開放,兒童肺炎發病率逐年上升[10]。目前,臨床多采用靜脈滴注抗生素和超聲霧化吸入進行治療,但學齡期前患兒由于年齡小、配合度低,陌生環境易使其產生恐懼心理,影響治療方案的開展和護理工作的進行[11]。近些年醫療游戲和圖文引導護理在臨床護理中應用廣泛,在兒科護理中取得諸多成效[12-13]。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兒服藥依從性、輸液依從性、霧化依從性評分均高于護理前,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圖文引導護理改善病房色彩環境,增加患兒對病區環境的舒適感。多媒體反復播放卡通小短片進行健康宣教,可改善患兒恐懼、不安的情緒,具有較好的安撫效果。聯合游戲護理后,護理人員在專業心理師的指導下進一步了解患兒心理特點,用科學的方法對患兒制定護理計劃,并逐步落實,關注患兒心理變化,對表現積極的患兒及時進行鼓勵,對配合度低患兒進行鼓勵和引導,針對不良的心理狀態及時進行安慰、疏導和調節,建立護士與患兒間友好信任關系。鼓勵護理人員穿布偶服進行輸液、霧化相關示范,誘導患兒主動模仿并參與護理工作,主動配合霧化吸入、靜脈輸液和口服藥物,提升患兒治療依從性。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兒疾病與健康、飲食與運動、用藥與觀察方面的健康教育掌握評分均高于護理前,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提示該護理方法應用后,可提高患兒家屬疾病知識掌握率。游戲互動護理中由1 名家屬與患兒共同入園,在護理人員指導下,家屬與患兒共同參與游戲,共同學習超聲霧化吸入的正確姿勢。同時,霧化吸入后,采用振動排痰儀對患兒進行物理排痰,指導并鼓勵患兒家屬對患兒翻身、拍背,協助肺部痰液引流和肺功能恢復[14-15]。指導患兒家屬參與病情觀察,并告知其在患兒發熱、咳嗽時的應急處理方法。鼓勵患兒清淡飲食,攝取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不進食辛辣刺激、油膩食物。且兩組患兒FVC、FEV1、FVC/ FEV1水平均高于護理前,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FVC、FEV1、FVC/ FEV1均是評價患兒肺功能水平的客觀指標。有研究[16-17]報道,FVC、FEV1、FVC/ FEV1水平與肺炎患者疾病嚴重程度呈正相關性。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護理方法應用后,有助于患兒肺功能水平的早期恢復。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肺炎癥狀、退熱藥物使用、肺炎對患兒學習與生活影響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再入院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在圖文引導聯合游戲護理下,護士對患兒家屬進行兒童肺炎病因和護理的相關知識宣教,提高了家屬對患兒肺炎疾病控制能力,有效降低再次入院率。在游戲護理中,鼓勵患兒家屬共同參與游戲,對患兒不正確的飲食習慣、生活方式進行監督和指導,全方位行健康教育。同時,告知家屬口服藥的正確服用方法、劑量、時間,有利于患兒回歸家庭后,父母對患兒感冒、咳嗽、發熱等情況進行應急處理,減少患兒與致病菌的親密接觸,降低疾病的二次發病率。
綜上所述,醫療游戲互動聯合圖文引導可提高患兒的治療依從性,改善患兒家屬對健康教育知識的掌握情況,提高患兒家屬疾病控制能力,促進患兒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