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莉萍
(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7)
隨著我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對于教育和人才培養都提出更高的要求。“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提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1]”的要求。隨著5G 通信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等新技術的普及,為我們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拓展教學時間和空間創造了有利條件。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已經成為近年來教學的新模式,那么如何針對線上線下教學調整相應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主動融入思政元素,給同學們上好一堂課,讓同學們學好每一個知識點,是教師們共同關注的重點。
2020 年以來,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嘗試了線上線下的混合教學新模式,提出了在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通過推廣機電云課堂使用,提高教學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多媒體技術應用這門課程,是理論+軟件實操相結合的課程,如何利用機電云課堂發揮數字化優勢,如何主動在教學中主動融入思政元素,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改進的過程。
首先,多媒體技術應用作為一門實時性、實踐性、技能性很強的課程,教學內容主要包含多媒體技術概述、數字圖像處理、計算機動畫、數字音頻處理等幾個方面,其對應的實驗軟件包含Photoshop、Animate、Audition 等。這些軟件每年都會更新版本,軟件的性能也不斷地提高。作為實時性較強的課程,教材的選擇要根據軟件的更新盡可能兩三年更換一次,教學的素材除了教材配套的素材,很少能找到能真正匹配的教學視頻資源,這就為數字化教學的準備工作提出了挑戰。其次,隨著高職院校的擴招,通過“單招”和“對口”進入到高職院校的學生比例逐年增加,生源的質量較以前有了變化,大部分學生沒有形成主動學習的習慣,以被動接受,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為主,還有部分學生上課走神、玩手機游戲等現象比較嚴重,屢禁不止,聽課效率比較低。再者,學生在接觸新課程后,特別是一兩周內,很多學生出現不適應課堂教學的情況,比如課堂注意力不集中,教師在教授軟件操作的時候,學生并不能很好的接受信息,自行練習設計制作案例時速度慢、甚至不會,同時,課堂氛圍學生活躍度降低,無法與教師產生良性的互動。
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多媒體技術應用課程,傳統的教學模式是采用“邊講邊練”“理實一體”“項目式”的教學方式,相對于純理論類的課程,學生的參與度、興趣度都比較高。但是在“新時代”的新要求下,如何利用學院機電云課堂,把傳統線下教學模式轉變為線上線下混合的教學新模式真正開展起來,同時巧妙的主動融入思政元素,繼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主動自覺練習,掌握好知識點,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本課程涉及的實驗軟件較多,基本上軟件版本每年都在更新,網絡教學平臺如“智慧職教”中關于“多媒體課程”方面共享教學資源的教學側重點、教學案例及素材與所選擇教材的差異較大,網上的共享的資源只能部分選用。同時考慮到擔任這門課程教學任務的教師數較少,獨立開發課程教學資源的所需的時間和精力較多,因此,暫時采用部分課程教學資源自主建設及整合部分網絡資源的形式,構建多媒體技術應用課程的資源,并且在持續的完善自主建設部分。目前課程教學資源建設和整合的框架見表1。“多媒體技術概述”“計算機動畫”兩部分內容采用分知識點錄制教學視頻的方式,以保證教學的緊湊性、符合所面對的學生特點及本專業課程大綱,精簡學生課前課后自主學習的時間,方便學生課下復習、練習。“數字圖像處理”和“數字音頻處理”兩部分主要篩選符合教學內容的課程視頻資源,整理后分要點分享在機電云課堂供學生預習復習使用。這樣也大大減輕了任課老師成為“多面手”的重擔,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使線上線下教學在機電云課堂輔助平臺下,做到無縫銜接。

表1 教學資源建設及整合框架
為了更好地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我們探索構建了“三步式”有效教學模式設計。通過“三步式”有效教學模式,結合線上線下教學資源,線上線下教學活動,切實有效的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能力。其具體的實施流程如圖1“三步式”教學模式圖所示。

圖1 “三步式”教學模式
“三步式”教學,分為線上課前預習、線下課堂教學、線上課后復習三步。課前預習主要包括預習任務與預習效果測評兩方面,通過機電云課堂的課前預習課件PPT、微課視頻和預習測試實施,全面監督,保障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如圖2 課前預習流程圖所示。

圖2 課前預習流程
多媒體技術應用課程的課堂教學,采用項目式的教學方法,以每個子項目為導向,貫穿知識點的學習。設計每個項目的教學分為知識點講解及項目發布、通過課前的預習,結合項目要求提出問題討論、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索完成項目、展示小組項目作品、教師總結評價各組項目完成的情況五個部分。課堂學習主要以學生為主體,利用機電云課堂,采用測試+討論+展示+教師專項講解的方式,完成課堂教學。
課后復習是對教學內容的歸納和對學生知識、素質、能力的綜合測評,通過機電云課堂的課后項目小結和測驗來實施,如圖3 課后復習流程圖所示。

圖3 課后復習流程
隨著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2]以來,教師逐漸重視教學過程中課程思政的開展,在教學過程中增加思政元素,也能激起學生的熱情與共鳴,但是學生學到和做到仍有距離,如何讓學生不但入眼入耳產生共情,還能入腦入心內化吸收,積極投身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實踐之中,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
多媒體技術應用課程首先構建了線上課程思政資料庫,課程思政資料庫主要包括大國工匠系列紀錄片、黨的二十大精神宣傳微視頻等;在課堂主動開展思政教學活動,師德師風示范引領課程思政環節。特別構建了課前、課中、課后全環節主動課程思政,在課前預習階段專門設計課程思政內容,要求項目小組匯報成果有思政內容的呈現;同時在設計項目時,加強項目與課程思政結合,例如:設計學習二十大精神的展板、設計工匠精神文化墻等項目;在對學生成果評價過程中,強調對思政內容進行點評;在課后小結中要求包括對課程思政內容進行總結。實現了由教師單向灌輸到引領學生主動探索的轉變,內化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科學素養、創新精神和辯證思維。
在“新時代”背景下,為主動適應教育教學的新要求、新變化、新挑戰,我院全面推行機電云課堂的數字化教學手段,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的多媒體技術應用課程持續的探索一種適應學生特點、教學效果良好的教學模式。以本專業2021 級學生為對象,借助機電云課堂,調整教學內容,整合及開發課程教學資源,探索實施“三步式”教學模式(圖4)。以圖像顏色調整這一章節知識點為例,以子項目“設計學習二十大精神展板”為驅動,貫穿整個教學環節。在“課前預習”環節,學生對所學章節淺層知識,如圖像色彩模式、圖像調整的色相與飽和度、色彩平衡、替換顏色等理論知識點;如何使用Photoshop 軟件進行顏色調整的實操;二十大報告資料等,通過線上機電云課堂平臺進行學習,并完成測試和討論。課堂上針對預習環節反饋的問題,比如色階的概念及調整方法、曲線的特點及其調整方法等難點問題進行講授,以“設計學習二十大精神展板”項目設計為導向,組織小組討論如何設計主題展板,如構圖大小、主色調、展示內容、圖案元素選取等問題,構建設計方案。課堂實操上機環節,以小組為單位,分工設計主題展板。在小組成果展示環節,學生匯報展示作品,針對設計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解決方案、思政體現等方面匯報。教師根據作品匯報及成果進行點評、總結,評分,學生互評。在課后復習環節,學生針對設計過程、教師評價進行總結,對點評的問題進行修正、解決。并通過機電云課堂完成線上的章節知識點的測試。

圖4 “三步式”教學實施過程案例
在教學過程中主動融入課程思政,并采用過程性課程評價方式,注重學習過程,以機電云課堂的積分,激勵學生通過課件、視頻的學習,課堂互動,小組成果展示、課前課后完成作業及到課情況等方面獲取積分,以積分作為一個重要的參數考核學生。該評價大大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也促進了教師不斷地改進教學設計。通過期末的學生調研,學生的評價、教學效果得到了極大改善,如圖5 學生評價餅圖所示。

圖5 學生評價
在“新時代”背景下,線上線下的混合教學新模式日益成熟,對于“理實一體”課程,如何利用線上教學資源,擴展學生的學習時間,結合教學平臺,線上線下教學有效銜接,確保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對多媒體技術應用課程教學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本文所構建的針對多媒體技術應用課程的主動融入課程思政的“三步式”混合教學新模式,通過實踐探索與檢驗,證明其可操作性較強,提高了學生課程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積極性,教學效果良好。今后進一步實踐著重加強完善課程資源建設、把思政元素融入線上線下教學中、調整學生考核方式比例、豐富教學資源等方面的探索,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