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春
(灌云縣楊集初級中學,江蘇 連云港 222221)
初中階段的課程改革強調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而在初中數學課程的教學當中,想要加快優質課堂的打造和構筑的步伐,需要對課程教學的手段做出一定的調整和改變.然而,在傳統教學模式的作用下,優質課堂在打造和構筑階段還是存在不少的問題.其一,教師在課程教學階段,偏向于傳授給學生一些基礎的教材知識,關注的是學生對教材上一些知識重難點的學習和記憶,至于是否能夠為學生打造和構筑一個好的課堂環境則關注較少,也沒有將其作為課程教學的核心來展開,導致整個初中數學課堂的學習氛圍一直比較低迷[1];其二,則是優質課堂的打造需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然而,一些學生習慣了傳統的“教師進行授課”“學生被動學習”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數學課堂上缺乏主動能動性,其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優質課堂的打造與構筑[2].面對此種情況,本文從多個角度來進行舉例和論述,希望能夠為初中數學優質課堂的打造提供一些指導與建議.
從現階段初中數學教學的形式來看,一些學生對于數學課程的認識是比較粗淺的,尤其在學習和探究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存在著對學習不夠深入、對一些數學知識點的了解程度低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優質課堂的打造與構筑.因此,為了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學習變得更有成效,需要教師積極轉變自身的教學思路,合理安排和組織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探究[3].
例如,在《有理數與無理數》一課的教學中,在課堂教學初始階段,教師便利用回顧舊知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之前學習過的有限小數和循環小數知識,試著讓學生判斷一下它們是否是有理數,以此來更好地導入本節課知識的學習和探究.隨后,教師則向學生出示了“一個面積為5的正方形,問其邊長b的值為多少時,它的平方恰好等于5?”“無理數是否都是無線小數?”“無限小數是否都是無理數?”等例子,要求班級內的學生利用幾分鐘的時間來對這些例題進行分析和探究,得出答案,以此來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深度.最后,為了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深度,教師不僅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在課堂上的收獲是什么,如何去判斷一個數是有理數還是無理數,同時還要求學生靈活利用思維導圖,對本節課當中所涉及的知識點進行系統化的歸納和整理,以此來提高課堂學習的成效.
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變得更感興趣,是教師在打造和構筑優質數學課堂最需要解決和處理的問題.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需要教師立足于教材文本,試著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愛好入手,選擇能夠激起學生學習欲望的方式來進行授課.
例如,在《解二元一次方程組》一課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對本節知識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就文本內容,組織學生展開具體的“快樂闖關”的游戲活動.在此次游戲活動中,教師將一些與本節課知識相關的數學習題進行系統化的歸納和整理,并根據其難度的不同,對數學習題進行分層.然后,將不同難度的數學習題放置在不同的關卡當中,而學生則需要以闖關的方式在規定的時間內去解答這些練習題,解題正確的學生進入下一關卡,解題錯誤的學生則淘汰出局,直至班級內有學生將所有的練習題全部解答完畢,最后留下的學生即可獲得此次游戲的勝利.毫無疑問,此次闖關游戲活動的設計,不僅激起了學生主動做題的欲望,同時也讓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提高了對所學知識的學習和記憶程度,為教師在接下來的數學課堂上更好地授課創造了條件.
從學生課堂學習的需要入手,為學生設置一些具體的答疑情境[4],其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獲得良好的學習感受,讓更多的學生在真實參與情境中鍛煉和提升自身的答疑解惑的本領.對此,在教學中,需要教師關注和重視答疑情境的設置,通過為學生設計一些與教材內容相關的數學問題,進而讓學生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有所感悟和提升.
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系數的關系》一課的教學當中,為了幫助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感受,教師依據教材內容,為學生設置了答疑的情境活動.在答疑情境中,教師詳細地為學生例舉了“已知x2-3x+1=0,那么,該方程的兩個根與兩個根的積各是多少?”“現已知,x1和x2是方程2x2-4x-1=0的兩個實數根,那么,x12和x22的值具體是多少?”等一些數學問題,而學生則需要靈活利用數學課堂上所學的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識來進行解答,從而在具體解題的過程中感受到解題的快樂,愿意以更加主動和積極的姿態參與到教師所設置的各類情境活動當中.當然,為了突出此次情境活動設置的優勢性,教師還對班級內所有參與情境活動的學生給予了表揚,以此來保持他們繼續深入學習和探究數學知識的信心和動力.
指導學生成立學習小組,并要求學生試著在學習小組內去攻克和解決自己在數學課堂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題,其不僅降低了學生課堂學習的難度,提高了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參與程度,同時也讓學生在合作交流和探討的過程中活躍了班級的氣氛,一定意義上推動了優質課堂的打造.對此,在教學中,需要教師多指導學生在學習小組內去完成教師所布置的學習任務[5].
例如,在《設計軸對稱圖案》一課的教學當中,為了突出學生合作學習的成效,教師就本節課的知識內容,組織班級內的學生在課堂上展開了一次具體的“繪制軸對稱圖形”的合作探究活動.在此次合作探究活動當中,學生需要根據自己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和理解,開動腦筋,試著利用組內合作和組外競賽的方式去設計一些軸對稱圖案,并將所設計出來的軸對稱圖案在課堂上進行分享,比一比哪個小組學生所設計的軸對稱圖案又美觀又具有新意.通過以小組為單位來積極參與此類合作探究活動,讓更多的學生在合作探究過程中對軸對稱圖形有一個較為深刻地理解.當然,教師也需要發揮其引導作用,對學生在合作學習和探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第一時間協助學生進行解決和處理,以此來避免學生的合作學習與探究偏離主題.
對于初中數學教師而言,為學生打造和構筑一個好的課堂學習環境,其目的就是為了鍛煉和提升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讓學生能夠靈活應用課堂所學來解答數學問題.因此,在教學中,需要教師強化學生計算方面的練習,多試著組織學生展開一些更具操作性的數學計算活動,進而讓學生在真實參與過程中獲得發展與提升.
例如,在《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問題》一課的教學當中,為了讓學生在深入學習和探究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有所收獲和提升,教師就本節課的知識內容,組織學生開展了具體的數學解題活動.在此次數學解題活動當中,教師不僅向學生直觀呈現了“某個工廠正在加工一種課桌,現已知,每加工一張課桌的桌面需要耗費木材0.24 m3,而做一個課桌的桌腿則需要耗費木材0.05 m2的木材,如果某所初中學校在該工廠一共定做了200個課桌,那么,一共消耗了多少木材?”“小明的爺爺打算利用一根20 m的鐵絲圍成一個長方形,如果想要讓所圍成的長方形的長比寬長3 m,那么,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為多少m?”等一些數學應用題,同時還要求學生試著在有限的時間去利用一元一次方法來解答這些應用題.當然,對于學生解題過程中所出現的高頻錯題,需要教師第一時間協助學生進行解決和處理,以此來提高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學習和理解程度.
優質數學課堂的打造和構筑,不僅需要教師對課程教學的方法和手段進行一定的調整和改變,選擇適合學生的方式來指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同時還需要關注和重視課后作業的設計與布置.通過為學生設計和布置一些有深度、有維度的數學作業,進而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提高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和理解程度,借助數學作業的完成來推動優質課堂的打造.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優質課堂的打造不僅有效地滿足了課程改革對于學科教學的一般要求,大大提升了學生的數學學習力,同時也為接下來教師該如何更好地展開初中數學教學工作提供了一些參考,尤其讓更多的一線教師對初中數學優質課堂的打造關注和重視了起來.對此,在教學中,既需要教師強調學生的合作學習,要求學生試著在學習小組內去攻克和解決一些學習上的問題,又要從提升學生的數學解題本領入手,合理安排和組織學生參加一些計算教學活動,進而在實際參與的過程中得到鍛煉和提升.此外,教師還需要關注數學課后作業的設計與布置,通過為學生設計和布置一些更具教學特色且個性化十足的課后作業,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有所收獲,實現對課堂教學的理解與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