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經青海省省政府第六次常務會議研究,同意海東工業園區臨空綜合經濟園更名為海東河湟新區, 設立海東河湟新區有利于推進西寧-海東一體化加快發展。 原工業園區注重汽車工業及特色農業, 業態傾向于第一產業及第二產業某一特定的產業集群發展, 強調自主研發, 注重生產鏈的建立。 工業園區轉型后產業類型從污染重、能耗大的第二產業與發展不足的第一產業向以現代服務業、 高科技產業為主體的第二、三產業轉變。
唐蕃大道位于河湟新區中間偏南, 東西橫貫新區,長22.3 km,路寬22 m,雙向4 車道,路外側綠化帶10 m。 分別與九支路、天佑路、高鐵北路、柳灣路、中關村路、湟水路相交。 北側相鄰商業區、賓館、居民區、辦公區、公園等相鄰;路南側緊鄰防護林帶、山體護坡相鄰。 是河湟新區交通與景觀主軸線。項目區位及分區圖如圖1 所示。
唐蕃大道現狀綠化樹種為新疆楊、旱柳、青海云杉、紅葉李、丁香、刺梅、紫葉矮櫻、金葉榆、大花萱草、八寶景天、冷季型草等植物。 灌溉方式為人工澆灌,局部路段植物死亡形成較大范圍的“禿斑”現象。
1)綠量不足。 局部道路兩邊地形參差不齊,植物存活率低、綠量不足。
2)景觀質量不高。 原有道路植物種植均為成排的種植模式,整體景觀呈現“有綠無景”的狀態,不能滿足綜合型城市景觀對城市形象的展示功能[1]。
3)綠化配套設施不完善。 綠化供水系統不完善,嚴重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形成局部的缺苗、禿斑現象。
4)生態效益差。 目前,按現有道路綠化植物生態群落中植物豐富度不足,不能滿足區域轉型對“綠河谷、綠城區”的建設目標。
1)以人為本。 城市景觀作為城市形象和城市服務設施的一部分,其環境的升級換代需要滿足市民對美好環境的愿望[2]。
2)穿針引線。 道路綠地作為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具有重要的連接功能。 本次設計將較為分散的綠地體系穿針引線,連接為一個整體,使其產生連續的生態與景觀效果[3]。
3)豐富補充。 原有的單一植被群落與造型不再能滿足城區的景觀需求和生態需要。 為滿足城市區域轉型的發展需求,城市道路綠地應遵循立體布置的原則[4]。
4)景觀塑造。 為強調其空間上的關聯性,通過對于鋪裝花紋、色彩及各種小品及配套生活設施的配置,讓道路綠地景觀更具有互動性,突出整個地塊的場所感[5]。
5)文化植入。 通過提升小品的文化內涵,使道路景觀更具趣味性,使得道路綠化景觀為當地文脈傳承做出貢獻[6]。
本區域道路主要為九支路至高鐵北路段, 道路南側主要為一類工業用地,道路北側由西至東依次為一類工業用地、公園用地、商業用地、居住用地及教育用地,同時河湟新區西出口也在此區域內,道路承擔迎賓大道的角色,設計中考慮帶給入城旅客一種視覺沖擊。
本區域道路主要為高鐵北路至柳灣路段, 道路北側主要為一類工業用地,道路南側主要為農林用地。 人流量稀疏,車行為主, 本段道路以防護功能為主。 利用整齊的道路綠化格局,營造河湟工業新風貌,形成特色工業風貌區。
本區域道路主要為柳灣路至湟水路段, 道路北側主要為一類公園綠地、一類倉儲用地及二類居住用地,道路南側主要為農林用地。 周邊人流量密集,設計主要考慮與公園、道路南側山體相融合,延續山體綠脈,與周邊綠地相結合,形成綠意盎然的道路綠化景觀[7]。
4.4.1 河湟新區西出入口節點
以“蝴蝶穿花”的刺繡為設計主題。 在河湟文化中,青繡是一顆璀璨的文化明珠,本次設計利用高速出口場地形狀,在場地收窄的部分利用大型的模紋蝴蝶的形態,配以花卉植物,以此模仿青繡中“蝴蝶穿花”寓意,同時也希望河湟新區的產業與文化破繭成蝶、開放懷抱歡迎賓客。 河湟新區西出入口節點效果圖如圖2 所示。

圖2 河湟新區西出入口節點效果圖
4.4.2 上店路交叉口節點
小型場地的鋪裝及模紋花壇的組織形式均來源于青繡的刺繡圖案。萬字回紋口袋公園中采用了吉祥的萬字回紋。小品以鵝卵石鋪地其上設置彩陶的形式為主, 體現河湟文化中的彩陶文化。 植物組織以喬灌草的經典組合方式,使居民在其中休息時有花可賞、有景可賞、有香可品。 上店路交叉口節點效果圖如圖3 所示。

圖3 上店路交叉口節點效果圖
4.4.3 高鐵北路交叉口節點
以高速發展、滾滾向前為主題。 以植物組合為主,利用帶狀場地,采用河湟文化中的水文化為主題,寓意川流不息、滾滾向前。 高鐵北路交叉口節點效果圖如圖4 所示。

圖4 高鐵北路交叉口節點效果圖
4.4.4 河湟新區東出入口節點
“開壇十里游人醉, 馱酒千里一路香”, 以醉美河湟為主題。 使用大型的彩陶,以花帶酒,以花香代替酒香,獻給來往賓客。 小游園以流線型的園路組織以及景觀小品、景石來體現河湟新區的發展前景與文化傳承。 河湟新區東出入口節點效果圖如圖5 所示。

圖5 河湟新區東出入口節點效果圖
4.4.5 中關村東路交叉口節點
以民族交融, 和諧發展為主題。 利用河流與山體中間地帶,采用顏色交融的花帶,層層疊疊來體現這一主題,同時設置模紋花壇, 不同色彩的花瓣象征多民族融合統一發展的主題。 在這一交匯地區,植物配置以自然植物組團組織,使植物錯落生長形成一種野趣美。 中關村東路交叉口節點效果圖如圖6 所示。

圖6 中關村東路交叉口節點效果圖
整個區域的綠化配置與景觀特色相結合, 選擇適應的樹種及配置方式,合理安排不同的植物,強調景觀的功能性。 欒樹、香花槐、火炬樹、臭椿、文冠果、榆樹、圓柏、青海云杉、油松;紫丁香、榆葉梅、紅葉李、北美海棠、黃刺玫、紅刺玫、紅葉碧桃、珍珠梅、山楂、連翹、紅瑞木、金葉榆、紫葉矮櫻、八寶景天、紫苑、大花萱草、白三葉、矮牽牛、玉簪、冷季型草坪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