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河蒙城樞紐建設工程節制閘及船閘底板坐落于粉砂土層[1],工程區域地下水豐富,船閘和節制閘深基坑土方開挖達140 萬m3, 有效降低地下水位是基坑土方開挖的必要前提。 工程采用降水深井進行降排水,而由于區域粉砂地基的特性[2],降水深井一次打設合格率偏低,影響降水效率。 因此,有必要研究粉砂地基降水深井打設合格率控制與提高的方法。
由現狀調查可知,采取措施前降水井打設合格率為85%,不合格問題的主要癥結是出水含砂量大[3],經對已完成合格降水井的分析,得出通過加強現場管理和控制,可實現將合格率提高至95%以上。 本文研究提出粉砂地基降水深井打設合格率控制與提高的方法, 通過粉砂地基出水含沙量大的原因分析、要因確認、對策制定與實施來控制與提高降水深井打設合格率,經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該控制與提高方法的成功實踐可供其他類似工程借鑒。
原因分析采用魚刺圖法,用于分析質量特性(結果)與影響質量特性因素(原因)之間的關系,這是一種發現問題“根本原因”的分析方法[4]。針對出水含砂量大的問題,采用頭腦風暴法從人員、材料、機械設備、方法、環境、測量6 個方面[5],找到12 個末端因素,繪制魚刺圖如圖1 所示。

圖1 出水含砂量大原因分析魚刺圖
根據魚刺圖找出12 個末端因素,并對這些因素逐一進行分析,以便確認主要影響因素。
2.2.1 未進行質量教育
標準:降水井施工前對作業人員進行質量教育,教育覆蓋率100%。
查看教育記錄可知,降水深井施工前,工程質量部已對降水井作業人員進行了專題質量教育,作業人員全部到會,教育覆蓋率100%。
確認結論:非要因。
2.2.2 技術交底不到位
標準:降水井施工前對所有作業人員進行技術交底,交底覆蓋率100%。
查看技術交底記錄,降水深井施工前,項目總工已對降水井作業人員進行了技術交底,交底覆蓋率已達100%。
確認結論:非要因。
2.2.3 濾管孔隙率不合適
標準:采用孔隙率15%左右的無砂混凝土管。
現場調查:對現場濾管進行檢查發現,成井采用的是無砂混凝土管,經查合格證孔隙率為15%。
確認結論:非要因。
2.2.4 濾料粒徑不合適
標準:采用粒徑0.5~1 mm 中粗砂作濾料。
現場調查:現場調查發現,個別降水井施工時,由于旁邊暫時缺少中粗砂,作業人員擅自使用了小粒徑石子作濾料,隨機檢測了10 個點粒徑平均值(見表1)。濾料粒徑偏大,滲水太快,且土層中粉細砂粒容易穿過濾料進入井中,導致降水井出水含砂量大。

表1 濾料粒徑統計表
確認結論:要因。
2.2.5 濾網孔徑不合適
標準:濾管外由內至外采用80 目和60 目錦綸濾網各1 層。
現場調查:現場調查發現,個別降水井濾網采用的是單層60 目的濾網。濾網孔徑較大,土層中粉細砂粒容易穿過濾網進入井中,導致降水井出水含砂量大。
確認結論:要因。
2.2.6 鉆機型號不合適
標準: 選用適合本工程地下土層的水井鉆機, 優先選用SQZJ-130 型鉆機。
現場調查:所用鉆機為SQZJ-130 正循環鉆機(見圖2),選型合適,鉆桿直徑、鉆頭大小適合本降水井。

圖2 鉆機實拍圖
確認結論:非要因。
2.2.7 潛水泵功率大小不合適
標準:選用功率合適的水泵,保證降水井出水穩定、連續。
現狀調查:現場調查發現,已打設完成的降水井,采用的是功率5.5 kW 和3.5 kW 兩種水泵, 而出水含砂量大的降水井基本都是采用的功率5.5 kW 水泵。 經分析認為,此水泵功率偏大,而井內單位時間滲水量有限,導致抽水時斷時續,對井底擾動較大,是出水含砂量大可能原因之一。
確認結論:要因。
2.2.8 鉆孔工藝不合適
標準:宜采用正循環或反循環連續鉆進。
現場調查:鉆孔采用正循環鉆進成孔(見圖3),鉆孔工藝合適。

圖3 鉆孔施工圖
確認結論:非要因。
2.2.9 管徑與孔徑不匹配
標準:嚴格按施工方案中管徑與孔徑。
現場調查:現場隨機檢查了10 口降水井,濾管內徑400 mm、壁厚40 mm,成孔直徑均在900 mm 左右,符合施工方案要求。
確認結論:非要因。
2.2.10 洗井不規范
標準:反復洗井,直至水清、穩定。
現狀調查:井管下放前反復用吊筒撈取泥渣,井管下方好且濾料回填后,立即放置潛水泵抽水反復洗井。 洗井規范,洗井完畢水清且穩定出水,洗井合格。
確認結論:非要因。
2.2.11 井口周圍雜物落入井內
標準:井口高出地面50 cm 以上,且井口采取覆蓋措施。
現狀調查:井口均高出地面且井口已采取覆蓋保護措施。
確認結論:非要因。
2.2.12 測量誤差
標準:打井深度按照施工方案,井底深入⑦層重粉質壤土1 m 以上,井深約30 m。
現場調查:隨機抽取10 口井施工記錄,成井深度結果顯示打井深度均符合要求。
確認結論:非要因。
由以上要因確認過程可知, 導致降水井出水含砂量大的主要末端因素有3 個,如圖4 所示。

圖4 降水井出水含砂量大的主要末端因素
根據各要因制定相應的對策、措施,具體如表2 所示。
針對要因:濾料粒徑偏大。
對策:換用粒徑小的濾料。
目標:采用粒徑0.5~1 mm 中粗砂作濾料。
采取措施:首先,施工前選料時選擇中粗砂,然后分別用孔徑1 mm 和0.5 mm 方孔篩篩查, 粒徑為0.5~1 mm 的中粗砂留好備用。濾料回填時(見圖5),人工用鐵鍬均勻對稱下料,以防出現分層,下料一次連續完成,上部用黏土球封口。

圖5 現場濾料回填
效果檢查:通過孔徑1 mm 和0.5 mm 方孔篩篩查,現場隨機選擇了10 個點進行濾料粒徑平均值測定,濾料粒徑均控制在了0.5~1 mm。 措施一順利完成(見圖6)。

圖6 降水井施工
針對要因:濾網孔徑偏大。
對策:換用孔徑小的濾網。
目標:進入井中的水含砂量小于1/50 000。
采取措施: 井壁外由內至外采用80 目和60 目錦綸濾網各一層,管節接頭部位再用300 mm 寬濾網包裹一道,防止砂粒從接頭處進入井中,外用30~50 mm 寬毛竹片導向和12#鉛絲纏繞。
效果檢查:通過改變濾網孔徑,采用孔徑較小的80 目和60 目的濾網,在保證土層中水順利進入降水井中的同時,有效阻擋了土層中粉細砂粒進入井中。 經測定, 水中含砂量小于1/50 000,措施二順利完成。
4.3 措施三
針對要因:潛水泵功率偏大。
對策:換用功率小的水泵。
目標:保證抽水穩定、連續不間斷。
采取措施:采用功率2.5 kW 水泵。 在確保采用0.5~1 mm粒徑中粗砂作濾料、80 目和60 目錦綸網各一層作濾網的前提下,將2.5 kW 潛水泵放入井中,外接直接為8.3 cm(2.5 寸)的水管排水。 基坑降水深井宜對稱降水,以便地下水位均勻下降。
效果檢查:采用小功率水泵后,抽水時斷時續的現象不再出現,水清且穩定、連續,措施三順利完成。 圖7 為降水深井一次打設合格率提升前后現場對比圖。

圖7 降水深井一次打設合格率提升前后現場對比圖
效果檢查:通過努力,剩余30 口降水深井于2019 年4 月20 日安全順利打設完成。對該30 口深井降水情況一一進行了詳細檢查,連續5 d 對出水含砂量進行測定,檢測結果均小于1/50 000。 30 口井出水均為清水,且穩定、連續,一次打設合格率達到了100%,達到了預期目標(見圖8)。

圖8 降水深井一次打設合格率提升前后柱狀對比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