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隴蜀道紀行組詩論析"/>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大哉乾坤內,吾道長悠悠
——杜甫隴蜀道紀行組詩論析

2023-08-04 16:45:39董露艷
甘肅開放大學學報 2023年2期

董露艷

(安徽大學 文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9)

杜甫一生經歷了諸多磨難和坎坷。唐肅宗乾元二年(759 年)可以說是杜甫一生中最艱難困苦的時期,政治上的失意和生活上的困苦,使他不得不去找尋新的發展空間。在同年十月,杜甫棄官入蜀,從秦州出發,一直到十二月底抵達成都,才結束了這一困難重重的謀生之旅。在此旅途之中,杜甫創作了兩組共二十四首紀行詩。第一組詩歌由《發秦州》領起,“乾元二年自秦州赴同谷縣紀行十二首”[1]1699,皆是自秦州出發至同谷期間所作五言詩。第二組詩作則由《發同谷縣》領起,“乾元二年十二月一日,自隴右赴劍南紀行”[1]1821,所寫皆為從同谷縣出發至成都途中的見聞感受。相較杜甫此前的單篇詩作,這兩組組詩在杜詩中更具特色,所表現的內容更豐富,情感更強烈。正如學者所言:“以獅子搏兔之全力描繪隴蜀山川,而且打并入身世之感、生事之艱,成為古代紀行詩中的空前絕后之作。”[2]杜甫這兩組紀行詩不僅在創作內容方面具有鮮明的特色,而且情感表達也豐富多變,值得進行更深層次的探討。

一、生動再現隴蜀風貌

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十月至十二月,杜甫舉家跋涉千余里,寫下兩組有名的隴蜀道紀行詩。第一組由《發秦州》《赤谷》《鐵堂峽》《鹽井》《寒峽》《法鏡寺》《青陽峽》《龍門鎮》《石龕》《積草嶺》《泥功山》《鳳凰臺》組成。第二組有《發同谷縣》《木皮嶺》《白沙渡》《水會渡》《飛仙閣》《五盤》《龍門閣》《石柜閣》《桔柏渡》《劍門》《鹿頭山》《成都府》共十二首。“大型組詩的特點,主要在于能夠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展現詩人在某個時期的生活圖景,并可供詩人對某一題材進行全方位的系列詠寫。”[3]這兩組紀行組詩從杜甫的視角出發,全方位多角度描繪了隴蜀道上“險”“惡”的自然風景和淳樸善良的風土人情,使我們更加清晰地感受到隴蜀道上的山河圖景。

(一)險惡的山水景觀

張忠綱先生說:“杜甫隴右詩的另一個重大變化,就是由社會人事轉向自然山水。秦州以前,杜甫共存詩260余首,其中專寫山水者,不過40首左右,約占14%,而隴右詩,則大半寫山川風物。所以宋人林亦之說‘杜陵詩卷做圖經’。”[4]隴蜀道紀行詩是隴右詩的一部分,其詩歌內容也是以寫景為主。這二十四首紀行詩,基本上每一首都是寫景,杜甫全景式描繪了蜀道山川險惡苦寒的環境,身臨其境,真切逼真。如:

青陽峽

塞外苦厭山,南行道彌惡。

岡巒相經亙,云水氣參錯。

林回峽角來,天窄壁面削。

溪西五里石,奮怒向我落。

仰看日車側,俯恐坤軸弱。

魑魅嘯有風,霜霰浩漠漠。

昨憶逾隴坂,高秋視吳岳。

東笑蓮華卑,北知崆峒薄。

超然侔壯觀,已謂殷寥廓。

突兀猶趁人,及茲嘆冥寞。

前四句從峽行寫起,“經亙”指山路崎嶇難行,“參差”意為水霧迷漫,指出道路環境險惡。后八句寫青陽峽底的景象,仇兆鰲注:“峽角,從旁橫射出,壁面,當前劈峙著。奮怒,崩石危險也。”[5]684斜側的崖石和如削的崖壁相向而來,遮擋而使得峽谷天窄一線,崖上的崩石“怒向我落”,懸崖陡峭,使日車為之傾側,石塊形體重大,詩人擔心地軸難以承受,整個環境陰森寒冷。最后從隴坂說到青陽,借他山來形容青陽峽的突兀。這樣的描寫還有很多,“山峻路絕蹤,石林氣高浮”(《鳳凰臺》);“連峰積長陰,白日遞隱現。颼颼林響交,慘慘石狀變”(《積草嶺》)。積草嶺連綿群山遮天蔽日,給人陰冷晦暗的感覺。“行邁日悄悄,山谷勢多端,云門轉絕岸,積阻霾天寒。”“勢多端”“絕岸”“積阻”把寒峽地勢險絕,重山疊嶂,天寒陰霾的狀態細膩的刻畫了出來。峽谷森嚴深峻也寫的很形象,如“山風吹游子,縹緲乘險絕。峽形藏堂隍,壁色立精鐵。徑摩穹蒼蟠,石與厚地裂。”走在鐵堂峽兩岸,山風吹來使得“游子”看起來若有若無,飄渺空虛,更顯得地形險要了,俯瞰鐵堂峽峽谷,寬闊好像殿堂一般,兩岸的山像鐵一樣黝黑陡峭。行至峽谷向上仰視,徑路曲潘通向蒼天,山石搖搖欲墜,處處散發著鐵堂峽深峻陰寒的氣息。鐵堂峽深峻森嚴,桔柏渡瀟灑虛幻,白沙渡開闊浩漫……組詩中所展現的險惡的隴蜀道山水,是杜甫謀生途中歷經磨難的體現,杜甫入蜀途中飽嘗困苦可見一斑。

(二)旖旎的自然風光

入蜀途中并非只有櫛風沐雨的困頓和險惡的隴蜀山水,其間也不乏慰藉與希望。清新自然的隴蜀道風光偶爾給杜甫以安慰,讓他不吝筆墨用詩歌記錄下來,描寫語言樸實細膩,角度多變。如《五盤》:“仰凌棧道細,俯映江木疏。”“仰”“俯”從不同的角度來看沿途風景,秋冬季節草木稀疏,路途棧道有險,給人空曠蕭瑟之感。《石柜閣》:“石柜曾波上,臨虛蕩高壁。清暉回群鷗,暝色帶遠客。”閣道跨越于層波之上,下臨長江,上映險壁。成群的鳥兒在山水的清輝中自由的飛翔,暮色蒼茫獨有遠方的歸客,寫景句句出奇。行至白沙渡所見所聞更是讓杜甫置身其間,在長途奔波的路上有了難得的愜意心情。《白沙渡》:“水清石礧礧,沙白灘漫漫。迥然洗愁辛,多病一疏散。高壁抵嶔崟,洪濤越凌亂。”秋冬河水漸漸枯竭,沙白水清,涓涓細流,兩岸眾石堆積,看到此景,杜甫一下子豁然開朗,“愁辛”洗去,病也疏散了。舟至高壁之下,水石相激,洪濤凌亂。這幅情景,韻長辭新,饒有格調。考察杜甫隴蜀道紀行詩,我們不難看出隴蜀道途中除了絕岸峭壁、急流險灘、霜雪寒風等“險”“惡”的自然景觀外,晚歸的鳥群,涓涓細流的灘涂等如世外桃源般的環境也是這一時期杜甫筆下時常吟詠的風景。詩歌對隴蜀道上旖旎風光的展示,使得一幅幅富有生命氣息的圖畫撲面而來,顯露出杜甫旅途中難得舒暢的情感。

(三)純樸的風俗人情

避亂謀生途中讓杜甫記憶深刻的不僅是隴蜀道上的自然環境,秦隴地區淳樸自然的風俗人情也讓他留戀回味。隴蜀道地處黃土高原和巴蜀平原的交界處,自古以來是漢族與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農耕文明和游牧部落的交融,各民族的融合聚居使得隴蜀道地區具有鮮明的文化多元性和不同于中原文明的獨特性。杜甫途經此地,對這一特點有著敏感的認識。如:

五 盤

五盤雖云險,山色佳有余。

仰凌棧道細,俯映江木疏。

地僻無罟網,水清反多魚。

好鳥不妄飛,野人半巢居。

喜見淳樸俗,坦然心神舒。

東郊尚格斗,巨猾何時除。

故鄉有弟妹,流落隨丘墟。

成都萬事好,豈若歸吾廬。

五盤嶺,在今四川廣元市東北八十五公里,“杜甫離開同谷赴成都,登上五盤嶺,秦川蜀地盡收眼底,遂作此詩。”[1]1853詩中描寫了五盤嶺景致幽清,魚鳥自得,風俗淳樸,與“東郊”洛陽不同的景象。杜甫從劍閣入蜀,看到的是“野人半巢居”的居住方式,這明顯與中原地區的居住方式不同,“野人”指當地百姓,“半巢居”是說有一半在樹上筑巢而居。晉人左思《魏都賦》云:“搉惟庸蜀與鴝鵲同窠,句吳與黽同穴。一自以為禽鳥,一自以為魚鱉。”大意是說巴蜀的巢居習俗像烏鴉筑巢,而吳越人的水居也同魚鱉差不多,這是左思假設“魏國先生”揶揄吳蜀兩都人士的話,但從中可看出中原人對巢居習俗的看法。杜甫作為中原人,對巢居這種居住方式是感到特殊的,反觀杜甫此前詩歌對居住環境的描寫,大體具有中原特色,基本上用“舍”“屋”“家”比較多,如“傍舍頗淳樸,所須亦易求。隔屋喚西家,借問有酒不?”(《夏日李公見訪》)“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石壕吏》)“柴門鳥雀噪,歸客千里至”(《羌村三首》)等。另外,杜甫還直接贊美當地的純樸風俗,如“喜見淳樸俗,坦然心神舒。”(《五盤》)“臨岐別數子,握手淚再滴。”(《發同谷縣》)臨行前和當地老百姓告別,大家都流著淚握手告別。見慣了亂世之中的紛紛擾擾,隴蜀地區魚鳥各得其所,山水之間處處洋溢著民俗淳樸的氣息,反而讓詩人暫時忘卻了風雨兼程的苦楚,心胸頓時開闊。

二、直接表露生命情感

自謝靈運開創山水詩以來,山水詩可謂蔚為大觀。杜甫這兩組山水紀行詩掙脫了傳統山水紀行詩的束縛,增加了時事內容,表達方式更加豐富,內心情感更加深刻,詩人形象也更加突出。

(一)突出“我”這一主體

從秦州前往成都的三個月,天寒地凍,缺衣少食,杜甫放棄司功參軍一職,成為普通老百姓中的一員為生計而奔波。在這一時期,杜甫歷經隴蜀道艱險雄奇的山水,廣泛與深入的接觸和觀察社會,使得詩人主體意識更強烈,自我認知更清晰。

組詩中多次寫“我”,強烈突出詩人的主體意識。杜甫前期詩歌多用“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春望》)這種擬人手法將自己置于景物之后的方式來表達情感,含蓄而內斂。但隴蜀道紀行組詩卻直接抒發“我”的感受,杜甫從抒情的幕后直接站到了臺前,直接且純粹,強烈突出其主體意識。這24 首紀行詩中,多次出現“我”字,基本上每一首都有“我”出現,此外還有“吾”等。通過統計總共出現了19次“我”,5處“吾”,詩人的主體意識表達之強烈,在杜詩中是史無前例的。比如:

石 龕

熊羆咆我東,虎豹號我西。

我后鬼長嘯,我前狨又啼。

天寒昏無日,山遠道路迷。

驅車石龕下,仲冬見虹霓。

伐竹者誰子?悲歌上云梯。

為官采美箭,五歲供梁齊。

苦云直竿盡,無以充提攜。

奈何漁陽騎,颯颯驚蒸黎!

前四句寫山路險惡可怕。其句法本曹操《苦寒行》和劉琨《扶風歌》。趙次公曰:“此四句,蓋道山行所逢,雖依傍魏武帝《苦寒行》‘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而四‘我’,乃公之新格。”[1]1745四個“我”以及東西前后四個方位的描寫,好似熊、虎豹、鬼、狨等多種怪物圍繞著“我”,令讀者讀來感到緊張和害怕。杜甫將自己置身于當時危險的環境之中的寫法,讀來讓人身臨其境,這樣的描寫能夠讓讀者認識到詩中所描述的一切都是從“我”的視角來看、來聽、來想的,詩人形象更加突出,讀者感受更加真切。這樣的寫法還有很多,如“大哉乾坤內,吾道長悠悠。”(《發秦州》)直言蒼茫天地之間,“我”櫛風沐雨奔波不定。楊倫注云:“言以乾坤之大,無容身之所,長此奔馳,未知何日方得休息耳。”[6]“我能剖心出,飲啄慰孤愁”(《鳳凰臺》);“自古有羈旅,我何苦哀傷”(《成都府》)等。隴蜀道紀行組詩中“我”的介入拉近了讀者與蜀道這一客體之間的距離,杜甫作為抒情主體參與度很高,在詩中展現了一個能觀察,會思考的親歷者的形象。“我”這個親歷者的身份使杜甫在客觀敘述中融入主觀情感變得合情合理,有利于將詩人現實困境中的苦悶展示出來。

(二)強烈的生命意識

杜甫在隴蜀道行程中,餐食緊缺、饑寒交迫,生存環境的艱苦與求生欲望的尖銳沖突,使得杜甫產生了無法把握自己命運的悲劇心理,而對生命的苦悶與憂患又催化了詩人生命意識的覺醒。

首先,飽嘗游子之苦的現實與他兼濟天下的理想之間產生尖銳的沖突,使得杜甫“游子”的自我角色認同更加深刻,由此導致杜甫產生客死他鄉的擔憂之情更加強烈。組詩中,“游子”出現了5次,“客”出現了2次,此外還有“老夫”。其情感體驗不僅有饑寒交迫的窘迫,也有游子無依的孤獨。如寫饑寒交迫,“山深苦多風,落日童稚饑”(《赤谷》);“饑飽豈可逃”(《飛仙閣》);“況我饑愚人”(《發同谷縣》)等,廣為人知的是作于同時期的七言古詩《寓居同谷縣七首》其二云:“黃獨無苗山雪盛,短衣數挽不掩脛。此時與子空歸來,男呻女吟四壁靜。”仇兆鰲注曰:“雪滿山,故無苗可尋。風吹衣,故挽以掩膝。男呻女吟,饑寒并迫也。”[5]694沒有保暖的衣物,沒有食物,只能去外面的荒山野嶺找黃獨充饑,但是大雪覆蓋很難找到黃獨,只得空手而歸,一家妻小都靠著墻壁呻吟,此情此景,杜甫的悲苦可想而知。《石柜閣》:“清暉回群鷗,暝色帶遠客。”這里描寫的景致奕奕動人,但是傍晚的環境又增添了幾許“遠客”的憂傷。《杜臆》云:“蜀道多草花,以在季冬,故奇”。“清暉回群鷗,暝色帶遠客”,風致奕奕動人。二句五平五仄作對,偶然得之亦奇。公之奔走亦多矣……然公之游,自發秦州以來而始奇。”[7]《桔柏渡》中“孤光隱顧盼,游子悵寂寥”一句直接抒發“游子”寂寥冷清之情。隴蜀道的險惡環境讓杜甫“游子”之情更濃,由此產生的客死他鄉的擔憂也更濃烈。

其次,對于生死的擔憂讓杜甫頻繁懷念家鄉和自己的親人。杜甫的大半生都是在游歷和漂泊中度過,遠離妻子和孩子,因此他寫過很多思念親人和故鄉的作品,比如《月夜》中“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然而此時杜甫創作的隴蜀道紀行組詩中的情感與以往思鄉情緒有所不同,更多的是客死他鄉的憂慮和對妻兒的愧疚之情。此時的杜甫跟妻子和孩子在一起,“嘆息謂妻子,我何隨汝曹。”(《飛仙閣》)感慨妻子和孩子跟著他受苦受難,有愧疚之情。“貧病轉零落,故鄉不可思。常恐死道路,永為高人嗤。”(《赤谷》)戰亂時期人民面臨的生命危險更多,杜甫棄官歸蜀,也時常擔心自己性命不保。“不可思”三字,讀來讓人落淚,思之斷腸。此外在同時期所作的《寓居同谷縣七首》中表現的也很明顯,第三首:“有弟有弟在何方,三人各瘦何人強?”寫杜甫想念他離散各地的三個弟弟,第四首“有妹有妹在鐘離,良人早歿諸孤癡。”杜甫回憶起自己的妹妹,守寡獨居并且帶著孩子,感慨生活不易。杜甫甚至擔心自己死后弟弟找不到自己,如《寓居同谷縣七首》:“嗚呼三歌兮歌三發,汝歸何處收兄骨。”從秦州出發到成都歷時三個月,艱苦卓絕的環境與杜甫的生命意識產生尖銳沖突,詩歌由此表現出詩人無法掌控自己命運的憂患心理,所傳達出的生命意識也更加強烈。

三、壯志蹉跎的苦悶情愫

對于杜甫來講,動搖素志的不僅是隴蜀道上的艱苦環境,更重要的是光陰虛擲和壯志蹉跎的痛苦。讀這兩組紀行組詩,詩歌中時常流露出詩人壯志蹉跎的苦楚和光陰虛度的感慨。

(一)報國無門的落寞

杜甫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始終關注百姓疾苦是他刻在骨子里的情懷。《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中“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這種兼濟天下的政治理想是他一生執著的追求。安史之亂爆發后,杜甫甚至依然有“麻鞋見天子,衣袖露兩肘”(《抒懷一首》)的衷心。考察杜甫隴蜀道紀行組詩,即使詩人身處絕境但對時局的關注和議論不減曾經。

在這兩組紀行詩中,杜甫多次寫“道”或者“路”,其中流露出來的不僅僅是詩人個人命運之憂,還有報國無門的失落。比如《鐵堂峽》“生涯抵弧矢,盜賊殊未滅。飄蓬逾三年,回首肝肺熱。”“盜賊”指安史之亂,“飄蓬”反映出戰亂造成人民流離失所,包括詩人自己也在逃難,飽受國破家亡之苦,回想起這三年漂泊無依的生活,詩人熱淚盈眶,感慨不已。《劍門》“吾將罪真宰,意欲鏟疊嶂。”“罪真宰”“鏟疊障”詩人敢于得罪上天,為民請愿,盡顯杜甫憂國憂民之本色。《鳳凰臺》是杜甫由秦州到同谷組詩中的最后一首詩歌,其傳達的思想感情可以說是這一時期的總結,將詩人關注國家命運,關注人民疾苦展現的淋漓盡致,而“圖以奉至尊,鳳以垂鴻猷。再光中興業,一洗蒼生憂”四句更是直白吐露心聲,希望國運中興,天下蒼生洗凈憂愁。《發同谷縣》:“賢有不黔突,圣有不暖席。況我饑愚人,焉能尚安宅?”這里詩人以圣賢自勉,像孔、墨那樣的人尚且不能安居,為了心中的道而奔走于天下,我這個落魄的“愚人”怎么可以畏懼漫漫征途呢,這里的“愚人”實則有壯志蹉跎的自嘲意味。隴蜀之“道”的苦何嘗不是杜甫生命之苦,又何嘗不是杜甫理想之難?處在江湖之遠的杜甫雖然跟老百姓一樣為躲避戰亂而奔波,但他依舊沒有喪失憂國憂民的本心,“大哉乾坤內,吾道長悠悠”杜甫始終與人民在一起,為百姓執筆吶喊。

(二)光陰虛度的苦楚

跋涉于艱難險阻的隴蜀道之中,年華易逝、歲月蹉跎,迷茫和孤獨感也時常在杜甫的心底出現。如《發秦州》:“豈復慰老夫,惘然難久留。”“惘然”表明詩人客居他鄉感到很迷茫,“難久留”直接說杜甫在這里找不到歸屬感。《白沙渡》:“臨風獨回首,攬轡復三嘆。”詩人走過漫漫白灘,迎著風回頭看看走過的路,抓著韁繩嘆了嘆氣。詩人為什么會“復三嘆”,或許是感慨前途渺茫,又或許是感慨時光流逝。《積草嶺》“旅泊吾道窮,衰年歲時倦”“衰”“倦”等詞是詩人對自我年老多病的心底認知,充斥著淡淡的憂愁。《成都府》中“大江東流去,游子日月長”一句寫浩浩蕩蕩的大江東流而去,“我”客居異鄉的歲月特別漫長,這里實際上杜甫把大江東去比喻為時間流逝不返,有感嘆人生短暫我卻在外漂泊無依,居無定所,發出浪費時光的感慨。

總之,通過考察杜甫這兩組五言紀行詩,一方面我們對杜甫筆下的隴蜀有了一個新的認識,不僅有險惡的山水,還有旖旎風光以及淳樸的風土人情。另一方面,我們還可以看到一個自“我”主體意識突出,生命意識強烈的杜甫。此外,組詩中蘊含著杜甫壯志蹉跎的憂傷和光陰虛度的感慨,揭示出杜甫憂國憂民的熾熱情懷。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高清在线一区| 超碰免费91| 国产精品片在线观看手机版| 亚洲 日韩 激情 无码 中出| 日韩A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热99re99首页精品亚洲五月天| 国产欧美日韩91| 小13箩利洗澡无码视频免费网站| 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h| 色哟哟精品无码网站在线播放视频| 伊人激情综合网| 国产jizz| 欧美在线一二区| 国产精品视频猛进猛出| 国内老司机精品视频在线播出|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无码久久久| 亚洲天堂精品视频| 美女扒开下面流白浆在线试听| 美女被操黄色视频网站| 欧美日韩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国产精美视频| 亚洲国产综合第一精品小说| 國產尤物AV尤物在線觀看| 无码内射在线| 日本草草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女人在线观看|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 亚洲一区二区成人| 亚洲欧美色中文字幕| 欧美伦理一区|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 91精品国产麻豆国产自产在线| 一级毛片不卡片免费观看| 伊人五月丁香综合AⅤ|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精品| 亚洲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国产另类视频| 人妻熟妇日韩AV在线播放| 国产91在线|日本| 亚洲天堂视频网站| 国产区在线观看视频| 色婷婷视频在线| 精久久久久无码区中文字幕| 亚洲成人福利网站| 中文字幕自拍偷拍| 伊人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99| 91无码国产视频|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 亚洲精品不卡午夜精品| 思思热精品在线8| 免费高清毛片| 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免费毛片全部不收费的| 91福利国产成人精品导航| 欧美福利在线| 日韩不卡高清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一区|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观看| 国语少妇高潮| 国内精品免费| 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播放的| 一级毛片免费高清视频| 久久精品电影| 国产剧情国内精品原创| 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 成人在线观看一区| 国产激爽大片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 小蝌蚪亚洲精品国产| 欧美精品在线看| 欧美色99| 国产自视频| 啪啪啪亚洲无码| 国产精品冒白浆免费视频| 狼友av永久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a v无码专区亚洲av|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 综合色在线| 免费看a级毛片|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