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珍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寶貴精神財富,也是思政課教學的重要思想指引和寶貴教育素材。如何學習并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是現階段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作為以培育忠誠鑄魂人才為核心的公安院校,思政課不僅要講好、講透、講實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內涵,還要積極探索從理論到實踐將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有機融入和貫穿到公安院校思政課教學及育人的全過程,為更好地培育四個“鐵一般”公安隊伍的未來有生力量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
[關鍵詞]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公安院校;思政課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3)07-0092-04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即“七一”重要講話[1],立足于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的重要時刻和“兩個一百年”奮斗歷程[2]交匯的關鍵歷史節點,帶領中國人民回顧和總結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光輝歷程,科學展望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更是深刻闡明了黨和國家發展中的一系列全局性、根本性、戰略性問題[3]。作為馬克思主義綱領性文獻,“七一”重要講話中蘊含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論述,不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而且也生動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真理觀、人民觀、使命觀、求索觀、憂患觀、歷史觀、時代觀、斗爭觀、革新觀、天下觀[4]。“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和思政課教學的重要思想指引、寶貴教育素材,探索如何將其融入思政課教學尤其是持續融入公安院校思政課教學的有效路徑,對于培育以忠誠鑄魂為核心的新時代高素質公安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與實踐意義。
一、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與各門思政課的關聯
面對百年發展的新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5]。在全面深入學習研究“七一”重要講話原文基礎上,公安院校的各門思政課應緊扣教學側重點,確保“七一”重要講話精神能完整準確地融入教學內容中,實現“七一”重要講話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簡稱“三進”)以及講好、講透、講實(簡稱“三講”)。
“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簡稱“德法”課)通過對馬克思主義思想道德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及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體系的介紹,“承擔著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職責”[6]。作為大學思政必修課中的入門課,2023版“德法”課教材在指導思想、核心內容、問題思考與知識拓展板塊中大量融入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和“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為“三進”和“三講”夯實了理論基礎。“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而百年風雨路也全面見證了中國共產黨與中國人民不斷進階求索的這份堅定與執著。“七一”重要講話的這些內容正是第二章“堅定理想信念”內容中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信仰、信念、信任、信心的生動闡釋,是中國共產黨“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好”、馬克思主義“行”的行動宣言。在第三章“弘揚中國精神”這個內容中,只有講好、講透、講實偉大建黨精神,才能更好地闡釋中國精神的核心內涵與時代精神。偉大建黨精神既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也高度凝練了中國共產黨人“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的理想信念、“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政治信仰、“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精神品質和“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價值追求[7]。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新時代中國青年的使命與擔當時指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1]這一內容對新時代中國青年既寄予了厚望也提出了要求,為“德法”課緒論與第一章的講授提供了基本的理論遵循和豐富的時代內容。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是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主題、以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為主線的百年奮斗史[8]。中國共產黨史作為“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簡稱“綱要”課)教學內容的重點,按照四個時期回顧和總結了黨的百年歷史和成就。2023版“綱要”課教材始終貫穿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題和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主線,導言以“七一”重要講話中的最新表述首先明確這一主題主線,在隨后的各個章節又進一步深化這一主題主線。這為學生在“綱要”課的學習中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過去為什么能夠成功、未來中國共產黨怎樣才能繼續成功闡明了深刻思路,提供了精神骨架。2021版“綱要”課教材補充了“偉大建黨精神”“黨史學習教育”“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等內容,調整了相關表述,通過這些對具體章節內容的補充及最新表述的調整,為“綱要”課引導學生在樹立正確黨史觀的基礎上形成唯物史觀理清了思路。這些都為“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在“綱要”課的“三進”和“三講”提供了精準的歷史融入點。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簡稱“概論”課)講授的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體現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闡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中黨的理論創新和實踐發展的最新成果是“概論”課的重要任務之一[9]。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1]“概論”課要緊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主線,突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這一主題,在闡釋中國共產黨的百年理論創新中,實現與“七一”重要講話中“一個莊嚴宣告、一個偉大精神、四個偉大成就、九個必須、一個歷史任務、一個殷切希望、一個偉大號召”等最新理論在教學中的銜接。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簡稱“原理”課)的核心內容是理清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的思路,通過闡述馬克思主義“行”來說明中國共產黨“能”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好”[10]。把“七一”重要講話精神融入“原理”課,要將什么是馬克思主義與“七一”重要講話中總結的“九個必須”等內容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充分理解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實踐的理論,講清楚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目標。為此,在“七一”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向全體共產黨人發出了“牢記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踐行黨的宗旨,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繼續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為黨和人民爭取更大光榮”的偉大號召[1]。“原理”課就是要圍繞馬克思主義為什么值得信仰這一總的思路,從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概念、時代特征與價值以及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及方法論等方面,不斷尋找和探索“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在“原理”課理論內容中的體現。
“七一”重要講話作為黨中央在新時代的偉大宣言和偉大號召,是21 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政治宣言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行動綱領,也是公安院校思政課教學的重要思想指引和寶貴教育素材。
二、公安院校思政課融入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的意義
在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成長與奮斗歷程中,是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進模范用他們的視死如歸、頑強奮斗、忘我奉獻凝聚起了一系列偉大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通過一代接一代的頑強拼搏、不懈奮斗構筑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為我們立黨、興黨、強黨提供了豐厚滋養。將“七一”重要講話精神融入和貫穿公安院校思政課教學全過程,就是要教育引導公安院校的廣大預備警官,在今天的學習中和未來的工作崗位上,了解并發揚各種優良傳統,尤其是通過對紅色基因的傳承與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的賡續,始終保持著人民警察在新時代大無畏的奮斗精神。
回顧黨的百年奮斗歷程,結合各級公安機關與公安院校,在長期應對各種重大突發事件,開展安保維穩工作,傾心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中發揮的戰斗堡壘作用,尤其是廣大基層黨員民警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展現了黨領導下的人民警察克己奉公、無私奉獻、忠誠為民的良好形象。“對黨忠誠是人民公安始終不變的根和魂,服務人民是人民公安始終不變的初心和使命。”[11]因此,公安院校的思政教育就是要充分發揮其培根鑄魂的作用,通過將“七一”重要講話精神與思政課內容進行有機融合,結合共和國公安史和日常公安工作中的無數生動事例,引導學生深刻感悟公安工作“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的總要求,不斷激發預備警官們鑄警魂、守初心、擔使命的強大動力[11]。
通過將“七一”重要講話精神與思政課內容的有機融合,讓學生深刻領會到,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始終堅持真理和堅守理想的奮斗史,是始終踐行初心和擔當使命的為民史,是始終不怕犧牲和英勇斗爭的奉獻史,更是始終對黨忠誠和不負人民的忠誠史。同時,將人民公安史與“七一”重要講話精神進行有機融合,從而使公安院校思政課成為進一步強化預備警官堅守理想、忠誠為民、敢斗善斗、勇于擔當、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刀刃向內的思想意識和行動自覺的優質課。通過將“七一”重要講話精神融入和貫穿公安院校思政課教學全過程,講好、講透、講實新時代的思政課,為培育四個“鐵一般”公安隊伍的未來有生力量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
三、公安院校思政課融入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的創新路徑
在公安院校思政課中有機融入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就是要通過形式多樣的教育內容與形式,讓公安院校的預備警官對這一講話精神的重大意義、豐富內涵、核心要義、實踐要求有深刻的領會和把握,引導他們從今天的理論學習、實踐、日常生活延伸到未來的公安工作中,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忠誠為民的要求上來,把理論學習的感悟轉化為今后公安工作的各項實際行動。
(一)優化思政課設計,實現“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的理論融入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12],也是“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傳播的重要平臺。當前,推動將“七一”重要講話精神融入思政課的理論教學中,既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針對性,還要與時俱進地優化思政課的教學設計。
首先,強調思政課教師的主體作用,不斷提升思政課教師的理論素養與教學技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12]要講好、講透、講實“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思政教師最關鍵。只有教師自己先學好、悟透、弄懂,并且真正心領神會了,才能在課程整體教學設計及授課中做到游刃有余。一堂好的思政課對教師綜合素質和能力要求都很高,因此在課程教學設計中,無論是通過講故事、講歷史、講理論,還是通過翻轉課堂、情境教學、專題教學、混合教學等方式傳播“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思政課教師都要選好素材、貫穿主線、突出主題、用好形式,不斷主動探索“七一”重要講話精神與思政課有機結合的全形態。
其次,做好思政課教學設計與時俱進的優化。“七一”重要講話既是用最精練的語言對中國共產黨過去一百年的全面回顧與總結,更是立足當下、承前啟后地對新時期、新征程的展望與寄語。要在公安院校思政課中把“七一”重要講話精神講得更有親和力和感染力、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就要針對教學內容和公安院校的特點進行與時俱進的設計。要將生動的案例,尤其是公安工作案例,結合學生比較熟悉的人物、事件進行對比講解,實現知、情、意、行的統一,使理論在傳播中能讓學生心悅誠服。同時,結合公安院校內持續開展的黨史學習教育、“青馬工程”、主題黨課、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等活動,推進“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的深入學習。
最后,做好各門思政課之間的融合與銜接。優化思政課程設計,既要在思政課理論教學與“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的結合上實現相互照應、互為支撐,還要處理好其中歷史的宏觀與微觀、理論的抽象與具體、現實的挑戰與機遇等的關聯性解讀,實現從結合到融合的升華。同時,“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的理論融入,不是與單門思政課進行簡單對接,而是要處理好各門思政課之間的理論層疊與遞進關系,做好與思政課群整體融合與銜接的設計。結合“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內容,通過案例教學、探究式教學、體驗式教學、互動式教學、專題教學等形式[13],在公安院校思政課中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講清楚、講透徹,探索將“七一”重要講話精神融入思政課理論教學的全面性與充分性。
(二)堅持實踐育人,實現“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的實踐融入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馬克思主義是在實踐中形成并不斷發展的,要高度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中,教育引導學生把人生抱負落實到腳踏實地的實際行動中來”[12]。因此,公安院校的思政課在堅持理論育人的同時,也要堅持實踐育人,要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實現“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的實踐融入。當前,公安院校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開展“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的實踐融入。
一是在公安機關的見習實踐中融入。公安院校會定期組織學生開展公安業務見習實踐,結合當前公安機關正在開展的“我為群眾辦實事”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活動,可以積極引導學生廣泛參與到這些活動中去,使學生在見習實踐中切身體會到“七一”重要講話所闡述的偉大建黨精神的內涵與意義。
二是在校內外安保任務和社會實踐活動中融入。通過執行安保任務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教育引導學生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并強化學生的吃苦耐勞精神,從而不斷激發學生在思想和行動上鑄警魂、守初心、擔使命的責任感,讓學生領悟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的從警要求,提升將“七一”重要講話精神融入思政教育實踐的實效性。
三是在思政課課內實踐活動中融入。思政課課內實踐活動內容應選取公安院校學生關注和感興趣的切入點,不拘泥于情境演繹、歷史穿越、主題辯論、史實演說、時政評析、心理游戲等活動形式,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課內實踐活動要始終堅持“在做中學”的教學理念,主題明確地設置各種有效的課內參與式活動,強調活動人人都參與、普遍能受教,讓學生在活動中有意識地實現書本理論與現實情境的結合,進而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將親身參與的情感體會與“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的學習加以有機結合。
(三)強化校園文化建設,實現“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的持久融入
校園文化建設是沉浸式思想教育形式的塑造,良好的公安院校校園文化有助于培養德才兼備的公安人才即體魄健全、身心健康的預備警官。思政教育還必須滲透到校園文化建設中,延伸到對“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教育根本問題解決的全方位探索中[14]。公安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形成了獨特的以忠誠鑄魂為核心的警營文化,將“七一”重要講話精神融入校園的警營文化中,有助于讓學生繼續深入地領會人民警察警魂中所表現的忠誠、擔當、勇敢、公正、奉獻、為民、廉潔等寶貴精神特質,真正實現“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的持久融入。
一是融入校園景觀文化建設中。公安院校可通過宣傳海報、主題板報、校園廣播、電子滾動屏幕、文化長廊、人文景觀等,讓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和活動中不斷深化對“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內容的記憶與理解。
二是融入公安史講授和公安院校校史文化宣傳中。公安院校在思政課中要講好公安史,并借助校史館這一校史文化宣傳的重要載體,將“七一”重要講話精神融入公安史與公安院校校史文化宣傳中,通過組織學生參觀警察博物館、公安院校校史館,讓學生在公安史與公安院校校史的沉浸式學習中深化對“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的理解。
三是融入儀式文化展示中。與地方院校不同,公安院校有著獨特的警營儀式文化,思政教育要善于利用重要時間節點、重要活動,借助儀式活動進行“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的融入。在各種警營儀式活動中,如新生軍訓和入學典禮、開學典禮與畢業典禮、國慶、建黨建軍周年慶祝、中國人民警察節、升旗儀式、著裝儀式、校園列隊行進儀式、入警授銜儀式等,做好警營儀式活動與“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的銜接,持續不斷地發揮其對公安院校預備警官思想和行動的指引與鼓舞作用。
四、結語
“七一”重要講話,既是對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百年光輝歷史與偉大成就的總結,也是開啟實現中國共產黨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的政治宣言。“七一”重要講話既有對過往的總結與禮贊,也有面對新征程的莊嚴宣告,更有面向全黨發出的動員令,不但催人奮進、讓人震撼更是意義非凡。
公安院校思政課教師要不斷探索“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更好地融入思政課的路徑,同時不斷挖掘其他公安專業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結合公安院校教育的特殊性,真正實現把“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有效融入公安院校的思想育人體系中,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進一步提升公安院校思政課教學和思政教育的實效性與針對性,讓思政課教學和思政教育的影響既要有驚濤拍岸的聲勢,也要有潤物無聲的效果,這才是教育之道[12]。
[ 參 考 文 獻 ]
[1]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1-07-02(2).
[2] 葉曉楠.兩個一百年引領前行的時代號召[EB/OL].(2016-01-18)[2022-06-22].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118/c1001-28061618.html.
[3] 戴立興.新時代黨的領導制度體系創新在哪里[N].學習時報,2022-06-10(3).
[4] 黃宙峰.從“十觀”維度感悟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的真理魅力[EB/OL].(2021-07-12)[2022-06-22].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1-07/12/c_1127646557.htm.
[5] 潘子荻.習近平“七一”講話:這個“歸根到底”,道出了共產黨的“根”與“魂”[EB/OL].(2021-07-30)[2022-06-22].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xxjxs/2021-07/30/c_1127711455.htm.
[6] 王樹蔭.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的基本思路[J].北京教育(德育),2021(7/8):42-43.
[7] 宋月紅.深刻認識和把握偉大建黨精神的科學內涵[N].光明日報,2021-07-09(11).
[8] 楊鳳城.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融入“綱要”課的基本思路[J].北京教育(德育),2021(7/8):39-41.
[9] 肖貴清.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融入“概論”課的基本思路[J].北京教育(德育),2021(7/8):37-38.
[10] 孫熙國.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融入“原理”課的基本思路[J].北京教育(德育),2021(7/8):33-36.
[11] 人民公安報評論員:守初心擔使命? 當先鋒作表率[EB/OL].(2021-06-20)[2022-06-2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3051347324457090&wfr=spider&for=pc.
[12] 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EB/OL].(2020-08-31)[2022-06-22].https://www.gov.cn/xinwen/2020-08/31/content_5538760.htm.
[13] 丁雅誦.讓更多學生愛上“真理的味道”[N].人民日報,2022-06-05(2).
[14] 習近平.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 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N].人民日報,2022-04-26(1).
[責任編輯: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