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四十五中學 王立順
學生語文學科素養的培育是一項綜合性的教育工作,其中閱讀能力便是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高中階段學生涉獵的內容較為廣泛,需要學生掌握與了解的名著也較多,這不僅是新高考的要求,而且是新課改下的新型教育目標,所以教師運用大單元閱讀教學模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紅樓夢》是所有典籍中學生必須了解且需要深入閱讀的名著,其中的時代背景、社會發展狀況、人物形象更是值得深入分析與研究。因此,教師要運用大單元教學手段,對《紅樓夢》整本書的閱讀進行科學指導。
在中國的古典文學史上,《紅樓夢》可謂是站在了文學的制高點,在歷經百年的時光洗禮中仍閃爍著文學的光輝,成為后世學者與大家紛紛剖析的重要名著典籍。其主要原因在于,在《紅樓夢》中蘊藏了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從房屋建筑,到飲食起居、飾品與服飾,再到日常用品,都展現出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息息相關的內在聯系。而對于正處于智力發展高峰期的高中生而言,有必要全面學習與了解《紅樓夢》中的優秀文化內涵。《紅樓夢》的文章體裁類型比較常見,屬于長篇章回體小說,但其敘述方式非常謹慎,作者所采用的“草蛇灰線”的敘述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體驗,修正學生零散的閱讀習慣。從文章寫作的視角來看,閱讀與分析《紅樓夢》可以增強學生對敘述視角的理解與運用能力,并在整體閱讀中獲得有效的寫作經驗。具體而言,其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對中華語言魅力的感悟,而且能提高學生文章寫作的能力與水平。此外,《紅樓夢》作為長篇小說,其內容相當廣泛,天文地理均有涉及,對培養學生跨專業學習意識與綜合能力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因此,教師要對《紅樓夢》的閱讀價值有清晰的認知,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整體性的閱讀指導,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想要高效地開展整本書的閱讀教學,應先關注教學主體的學習情況,通過點燃學生的閱讀熱情,從而有效地引導學生開展整本書的細節閱讀。《紅樓夢》的內容情節較為蜿蜒曲折,對于缺乏課后閱讀時間的高中生而言,難以做到全面閱讀。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從大單元閱讀模式角度,設計恰當的問題,調動學生興趣的角度出發,激發學生的內在求知動力。
例如:教師可以根據整本書的內容情節,制定相應的閱讀專題活動。在“金陵十二釵”的閱讀討論活動,部分學生表示喜歡寶釵。因為在《紅樓夢》中,寶釵不僅有深厚的學識,而且有走南闖北的現實經歷。也有學生表示喜歡黛玉,因為她外表虛弱卻內心強大,不僅有柔弱美麗的外表,而且有豐富的內心,出口便是詩詞佳句,文采出眾。在這樣的話題討論中,學生便會不由自主地從多角度去分析內容情節。而在相互探討與交流的過程中,大單元閱讀的價值便體現出來,學生閱讀的氛圍也會更加良好,學生不僅能夠感受閱讀的趣味,而且能用自己的觀點去分析閱讀心得,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
論故事情節,《紅樓夢》的優秀是許多文學大家公認的,曾被稱為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可以以人物為中心,亦可以以事件為中心梳理故事情節。學生通過梳理整體故事內容與情節,可以加強對故事人物以及心理的深入把握。例如: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用圖表的形式將故事內容進行整體羅列,然后在其中選出一個故事片段,向大家進行解釋分析。開展這樣的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對故事內容有深入的了解,同時提高學生分析內容、剖析情節、概括人物形象的學科能力。
例如:在第三回中,黛玉初進賈府時,作者對寶玉的外貌、衣著、神態、動作等進行了全面的描寫,而從一些細節的故事情節中可以看出黛玉與寶玉“一見如故”的微妙感覺;而在第五回中,寶釵的出現使黛玉與寶玉之間的關系發生了微妙變化,三人之間的情感糾葛使得人物形象更加凸顯,也將故事情節逐步推向了高潮,最終形成了悲涼的結局。在整個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情節進行深入剖析,讓學生利用整體性、系統性的學習觀念對整本書進行深入閱讀,從而提高學生閱讀學習的效率。
《紅樓夢》作為一部描寫清朝貴族家庭的文學作品,其中最不缺乏的便是人物角色,大到賈府的頂層人物,小到清朝時期的底層人民,紛繁復雜的人物形象使《紅樓夢》更加經典。因此,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教師要帶領學生分析人物的時代背景、成長環境和命運結局,細致分析人物個體,從人物性格出發,全面把握《紅樓夢》的主題思想。
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賈寶玉這一人物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分析賈寶玉成長環境,理解其矛盾復雜的行為與心理活動,剖析其不奢靡、不庸俗、不紈绔的內在原因。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人物性格與現實背景、故事情節進行全方位的結合。例如:在第六十六回中,可以看到深受寵溺的賈寶玉無心學習、不追求功名;在第二十回中,賈寶玉又展現出了對女性的同情與憐憫等。通過將人物性格與故事背景進行聯系,更好地剖析出人物形象的塑造原因,增強學生對小說主題的科學把握。
曹雪芹作為《紅樓夢》的創作者,其語言藝術的高超之處不言而喻,在小說中普遍存在著大量的藝術化語言,詩意的文學語言與現實化的情節,使得小說語言更加有藝術特征,這也是《紅樓夢》被列為經典名著的原因,引導學生深入研讀這些語言,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增強文學功底,幫助學生更好地運用語言文字進行寫作。
例如:在全篇閱讀《紅樓夢》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大單元閱讀方法,整體鑒賞人物語言,讓學生從林黛玉的對話與詩作入手,如《葬花吟》不僅使小說語言錦上添花,而且能凸顯出林黛玉這一人物形象的特征,通過引導學生分析《葬花吟》,深入探析與了解林黛玉的內心情感變化,以花喻人表達了林黛玉悲慘的一生,而這一首《葬花吟》也充分包含了林黛玉對生死、愛恨的一種迷惘與焦灼情感。具體而言,在《紅樓夢》中包含了大量優美的藝術性語言,教師要有意識地帶領學生去分析與欣賞,從體味語言到情感升華,全面增強學生閱讀的體驗感。
綜上所述,現代化的教育背景下,高中語文課程教學開始了大單元化的調整與改革,教師教學工作的開展以培養學生學科素養與學科能力為主,以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全面增強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從而助力學生語文學科素養的提高。因此,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要積極運用大單元閱讀思維,注重整本書的深入閱讀分析,閱讀過程分為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后,并在每一個環節中滲入閱讀分析的能力要素,從根本上激發學生熱愛閱讀的興趣,輔之以科學有效的引導策略,幫助學生分析整本書的內容要素,在增強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學科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