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張晶/文 曹立棟/攝

“企業改革過程中要保障好職工的切身利益,我們提出了‘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的方案。”“集體協商是我們持續溝通的開始,也是加強職工和企業和諧關系的一個重要機制”……這是北京市總工會舉辦的北京市工會第二屆集體協商大賽決賽中的一幕。
近日,北京市工會第二屆集體協商大賽決賽在市總工會職工服務中心舉辦,比賽模擬真實集體協商的過程,雙方據理力爭,開場即達到高潮。全國總工會權益保障部部長粟斌,北京市總工會黨組副書記、副主席潘建新,市總工會黨組成員、副主席蔣文云,市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工作機構副主任郭淼,市人社局二級巡視員陸曉播,北京企業聯合會會長張建利等領導現場觀摩比賽,并為獲獎單位和優秀選手頒獎。
大賽現場,各參賽隊以給定的案例為背景代表企業方和職工方,圍繞企業與職工解除勞動關系時能否給予額外的慰問金、工資按標準上浮、增加職工關懷項目等方面進行平等協商。
經過激烈角逐,最終石景山區總工會代表隊獲得一等獎,西城區總工會代表隊獲得二等獎,東城區總工會代表隊、豐臺區總工會代表隊獲得三等獎,大興區總工會、通州區總工會、北京建工集團有限公司工會、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工會獲得優秀組織獎。大興區總工會代表隊韓鋒光等八名選手被評為優秀選手,他們將組成北京市代表隊備戰全國城市工會集體協商競賽。至此,北京市工會第二屆集體協商大賽圓滿落下帷幕。
前來觀賽的還有不少市、區級專職集體協商指導員,一名協商指導員說:“觀看此次比賽受益匪淺,前幾年我們就解決過類似的案例,今天又學到了不少實用技巧。”
近年來,市總工會積極推進集體協商工作,本次大賽是其中一項重要工作。大賽歷時近兩個月,采取自下而上層層選拔方式,來自7 個產業、16 個區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24 支隊伍共100 余人參賽。參賽選手中,有來自區總工會權益部的干部、有來自企業工會和人力資源部門的干部,也有工會社會工作者和市區專職集體協商指導員,年齡跨度大,職業經驗豐富。最終,東城區總工會、西城區總工會、豐臺區總工會和石景山區總工會代表隊憑借優異表現,進入決賽。
大賽選用的模擬案例,聚焦能級工資待遇、職工技能素質提升、社會保險繳納、平臺企業協商協調機制建設、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等緊貼當前勞動關系領域的熱點問題,各參賽隊以給定的案例為背景,代表企業方和職工方進行平等協商。選手根據自己在協商中的角色定位,深入分析協商案例,通過引法規、擺數據、講道理、動真情等,緊張有序完成集體協商模擬任務。賽后,專家評委圍繞參賽代表隊在案例素材挖掘、協商節奏掌控、團隊配合、數據分析、政策法規應用等方面,進行了專業點評。
“今年是西城區第二次參加集體協商大賽了。”西城區總工會代表隊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在以往的基礎上,采用以老帶新的形式,既有參加過上屆大賽的老隊員,也有第一次參賽的新隊員。
市總工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大賽將比賽與教學相結合,采取“賽前培訓+比賽+賽后點評”模式,并通過對比賽現場觀摩、錄播等方式傳播協商民主理念,營造“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的良好協商氛圍,進一步提升基層工會干部的協商技能水平,起到以賽促學,鍛煉隊伍的作用。
潘建新提出,全市各級工會要將競賽活動打造成北京工會集體協商工作品牌,結合實際組織開展本地區本系統的集體協商競賽,進一步擴大集體協商影響力,發揮集體協商在穩就業促發展方面的作用,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同時,要壓實工作責任,務求工作實效,不斷拓展協商內容,豐富協商形式,切實維護好職工的合法權益。
粟斌對此次大賽的組織和隊員精彩的表現給予充分肯定,他指出,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等方面作出了部署,這些都是工會集體協商工作必須持續努力的方向。北京市各級工會要積極發揮集體協商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機制作用,繼續堅持改革創新,不斷拓展集體協商領域、豐富集體協商內涵、提升集體協商實效,激勵廣大勞動群眾在新時代更好建功立業。
北京市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成員,各區總工會主管權益工作的副主席、權益工作部部長,區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成員,部分市、區級專職集體協商指導員100余人現場觀摩了決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