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希 劉蘭蘭
第五次做試管嬰兒失敗后,我拉上窗簾,在昏暗的房間里蜷縮在沙發上,一句話也不愿說。老公顧凱卻像以前一樣,從醫院一回來就鉆到廚房里忙活,不一會兒就端出精心準備的飯菜。我食不下咽,勉強吃了幾口就放下筷子。
飯后,顧凱在書房里認真做攻略,說要找個一睡醒就能看到大海的地方,明天一早帶我去。而我卻興趣索然地回了臥室,心里溢滿了難過,一個人趴在床上大哭一場——懷孕這件自然而然的事,怎么到了我這兒就這么難呢?
直到我哭夠了,從床頭柜掏紙巾時,看到柜子底部放著一個筆記本。打開一看,才發現這是一本顧凱寫的寶寶日記。

在這本厚厚的日記中,顧凱毫不掩飾自己對孩子的期待。為了迎接孩子的到來,他戒了煙酒,關注了好多個育兒主播,還細心地記錄了我們為生孩子所做的種種努力,以及我每一次做試管嬰兒的過程:從術前準備到術后恢復的注意事項,再到如何對我進行情緒疏導。
后來的字里行間,慢慢地從對孩子的期待變成對我的心疼。在最近的日記里,他寫下這樣一句話:“孩子,要不,我們還是不見面了吧!”簡簡單單幾個字,每一個字卻都像是用刀刻在我心上一樣。
10 年備孕求子路,唯一支撐我的信念就是,我覺得我們已經走完了前面的99 步,可能差的就是最后一步。可直到我們無奈地決定放棄,都沒有等來期待的結局。
第二天一早,顧凱帶我來到一睜眼就能看見大海的地方——阿那亞。我們去海邊打卡了網紅餐廳,去阿那亞禮堂安靜地做了一次禱告,還拍了很多美美的照片。久違的輕松感讓我幾近落淚,我已想不起自己多久沒有這樣輕松自在過了。
對2003年至2018年教育部自主招生政策文件與代表性高校政策文件進行整理分析后,本研究認為自主招生政策的人才評價與選拔標準主要有四個方面的特征,從德智體全面評價人才、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優中選優、重視健全的人格等等。其中,不同方面的特征隨著年份的推進也有一定的發展與變化。
16 年前,我和顧凱相識于大學校園,之后相戀6 年。就在結婚前夕,我在婚檢中被查出巧克力囊腫,可能會影響生育。顧凱抱著我說:“不管你能不能生小孩,這輩子我都認定你了!”為了打消我的顧慮,他主動說服家人接受我可能不孕的事實。
婚后,我在顧凱的陪伴下做了手術。不管是婚前對我不離不棄,還是婚后對我關懷備至,顧凱的一舉一動都讓我看到一個男人在婚姻里的擔當。為了照顧我的情緒,善良的公婆從不在我面前提孩子的事。
都說女人愿意生孩子是對丈夫最大的肯定,對顧凱的愛讓我漸漸心生執念,瘋狂地渴望擁有一個愛情的結晶。我決定備孕求子,甚至為此放棄了剛剛起步的事業。
最開始的5 年里,顧凱陪著我一直在本地醫院調理身體,中藥、針灸、推拿……為了懷孕,我幾乎嘗試了所有治療方法:雷打不動地每周開一次中藥、兩三次針灸,每天一次推拿。我也練就了無論多苦的藥都能一口悶的本事,細細的針灸針在我的肚子上扎出了大大小小的針眼,我的肚皮和后背也遍布推拿過后留下的青紫斑點。
顧凱的指尖撫過那些印跡,眼里溢滿了心疼,開始勸我:“老婆,我們別要孩子了,就這樣過一輩子也挺好的。”可那時的我就像女戰士一樣,覺得打針吃藥都不能讓我屈服。唯一難過的是,我滿心期待的寶寶就像迷路了一樣,始終不肯來找我。
2018 年,我開始嘗試做試管嬰兒。在醫生的安排下,我做了一系列檢查,之后取了7 顆卵。檢測后,一個合格胚胎都沒有,更別提移植了。雖然我也沒想過一次手術就能成功,可從醫院回到家后,還是忍不住偷偷哭了。
兩年后,我第二次做試管嬰兒。咬著牙將之前所有流程都走了一遍,為了保險起見,這次取了11顆卵。經歷無助和不安的一周之后,喜訊突然傳來:醫生說取出的卵泡中有兩個成熟了,只待基因檢測結果出來后就可以移植了。我們終于看到了一點兒微光!接到醫院電話的時候,我和顧凱相擁而泣。擦干眼淚后,趕緊給雙方父母報喜。我爸媽激動得聲音都哽咽了,公婆更是一邊抹淚一邊叮囑我注意身體。
掛斷電話的時候,我倆都深刻地感受到:我們有多愛未來的寶寶,父母就有多愛我們。這更堅定了我想生個孩子將愛延續下去的想法。
基因檢測結果正常,胚胎被順利移植體內。經過14 天的忐忑等待后,醫生面色沉重地告訴我:“很遺憾,你可以把所有藥都停了。”
第二次做試管嬰兒,又失敗了。那一瞬間,我整個人如墜冰窖,突然感覺到,其實能繼續打針吃藥是一件多么讓人開心的事,至少代表著渺茫的希望。
之后,我又經歷了兩次艱難的取卵手術,都在移植胚胎階段失敗了。隨著時間推移,大量用藥的副作用開始顯現,我變得暴躁易怒、煩悶盜汗、嚴重脫發、手腳冰涼……可我還是不甘心,執意第五次做試管嬰兒。不管成不成功,都是我為生孩子所做的最后一次努力。
然而,結果依舊不盡如人意。
從阿那亞回來后,我終于放下這份執念,整個人一下子放松下來。回想這10 年的求子路,沒有一處是坦途。我把自己逼得太緊,以至于忘了自己也是需要好好被愛的。
我開始回歸職場。空閑時間,學習插花、瑜伽,還買回一個1000塊的大拼圖,用一塊塊碎片拼出一幅美好的畫面。但因為耗時太久,拼到最后,我才發現缺了一塊。我翻遍家里的每一個角落都沒有找到,突然變得很沮喪。
顧凱在旁邊勸我:“沒事,這么大的拼圖,就缺那么一小塊,不仔細看也看不出來。”可我的眼睛就盯在缺的那塊拼圖上,忍不住懟他:“這么明顯的缺口,怎么看不出來啊?”
我回到臥室,躺在床上,突然淚流滿面。我覺得拼圖的過程就像自己的人生,花了那么多精力,最后卻前功盡棄,留下讓人刻骨銘心的缺憾。無論別人看不看得見,我自己知道,有一塊東西缺失了,找不到,補不上了。
幾天后,我下班回到家,發現顧凱坐在沙發上笑瞇瞇地看著我。沙發上方懸掛著的,正是我耗費幾個月時間完成的拼圖,已經被他細心地裝裱起來。
顧凱拉著我湊近拼圖:“你再仔細看看,還能看出來缺的那一塊嗎?”
我瞪大眼睛細看,憑著記憶才找出缺失的那一小塊拼圖。顧凱剪了一塊同樣大小的硬紙片,用彩筆細細描畫之后補了上去。他說:“無論是拼圖還是人生,都沒有絕對的完美。無論有多大缺憾,我都會為你用另外一種形式補上。”
看著他認真的側臉,我忍不住有些動容:“如果當年你娶的不是我,可能現在早就兒女雙全了吧?”他笑著揉了揉我的頭發,將我攬進懷里:“如果我娶的不是你,就算兒女雙全又有什么意義呢?只要你在我身邊,就足以填滿我人生所有的缺憾。”我靠著顧凱的肩膀,心里是從未有過的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