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詩哲
摘要: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及高效課堂的大力推進,給初中數學課堂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使數學知識更加系統化和形象化,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感興趣。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有效教學,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值得我們每一位初中數學教師重視。本文嘗試從化抽象為具體深入理解知識、挖掘鮮活素材拓展數學教學、借助信息技術創設問題情境三方面作簡單探究。
關鍵詞:初中數學;數學教學;信息技術;高效課堂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老師們使用的工具通常只有簡單的粉筆和黑板,有些老師還會使用一些必要的數學工具,比如三角板、圓規等。但是,這些工具的使用會占用大量的課堂教學時間,而且不能做到快速準確。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很多老師發現,多媒體或者一體機的應用,給數學教學帶來了更廣闊的教學空間,讓教學變得更方便、更快捷、更準確,也讓學生們擁有了更清晰的課堂學習思路。當前,仍有一部分老師不知道該如何利用信息技術來高效地開展教學工作,更不知道該如何使自己的課堂成為真正的高效課堂。因此,本文對這一問題展開了系統的研究。
一、化抽象為具體,深入理解知識
初中數學中,抽象的知識點增加了,學習難度也有所提升,教師想要讓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效率,最終還需落實到對知識的講解中去,這樣才能讓學生接觸、了解、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信息技術可以將一些抽象的知識點以具體的、形象的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在學習該知識點時能夠更迅速地構建自己的知識框架,從而在提升自身學習效率的同時更加深入地了解知識點,梳理好知識脈絡,理清學習思路,強化認知。例如,在學習“二次函數”的相關知識點時,單憑傳統教法,大部分學生都會感覺這部分內容難以理解。但如果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這部分的知識點的學習,學生理解起來,就變得容易多了。在正式講解內容之前,我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先回顧一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在回顧舊知識點之后,可以問學生:“如果等號右邊也設置一個未知數作為因變量,那么自變量x會變成什么樣子呢?”此后便讓學生自行探索,可以是自己探索,也可以是小組合作完成探索。最后,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將二次函數的形成過程制作成動畫形式呈現,將抽象的函數轉化為具體的圖形。在這樣的展示中,學生自然能對二次函數有一個更為清晰的了解。接著,教師便可以向學生傳授有關于二次函數開口方向、最值等知識點。相信學生在充分了解二次函數知識點后,學習類似知識點也會更加順利。除此以外,無論何種抽象的知識點,只要教師準備得好,都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變抽象為具體,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些知識點、運用這些知識點。而在日后數學教學中,學生也能夠逐漸形成相關的數學思維,主動將一些難以理解的知識點轉化為自己熟悉的知識點,提升學習效率,促進高效教學課堂的形成。
二、挖掘鮮活素材,拓展數學教學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素材的運用較為廣泛,而教師在教學中除了講解硬性知識以外,也需要通過一定的教學案例、課堂素材等引導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將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在初中教學中,相較于小學數學而言,這一階段的數學更具抽象性,難度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在學習初中數學時,如果學生沒能理解透知識點,那么在解決數學問題時就容易遇到障礙,從而影響學生學習數學自信心,甚至導致有些學生不愿意學習數學。因此,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應重點引導學生理解知識點。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將數學知識融入到一些常見的生活素材中去,讓學生在有趣的課堂中學會知識、運用知識,拓展數學學習的廣度,提升數學綜合素養。例如,在學習“平行線及其判定”這一章節的內容時,在探索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時,教師就可以選擇一些與生活相關的教學素材,如古典建筑的柱子、鐵路的雙軌等,這些與生活相關的場景與平行線有著密切的聯系。而教師利用信息技術中的多媒體在課堂上將這些展示出來,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平行線的知識,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數學知識和生活生產的關系,明白原來一個小的數學知識點也能夠運用在日常生活生產中。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素材的制作,以更加直觀的方式為學生展示平行線,讓學生真正明白“平行線永遠不會相交”這一特性。挖掘鮮活素材是每一位數學教師都應該具備的能力之一。在信息技術的參與中,素材的搜集及展示都更加便利,教師只需要花時間去尋找恰到好處的素材即可。相信在這樣多種多樣的素材的幫助下,學生能夠更加高效地學習數學知識,從而形成初中數學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
三、借助信息技術,創設問題情境
在信息時代,教師需重視教學模式的優化,運用交互式的教學方法展開教學。在上課時,教師可先用信息技術直觀地展示數學知識,并在展示的過程中提出不同類型的問題,創設問題情境,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利用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增強教學內容的直觀性,使學生能夠在腦海中形成直觀印象,建構出數學模型,還能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使其能夠更加全面地分析問題。例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提出這樣的問題:四邊形的四條邊都擁有中點,如果隨意連接這四條邊的中點,構建出一個中點四邊形,那么這個四邊形將會是怎樣的四邊形?猜想并驗證各自的觀點。教師可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使學生能夠認真思考并提出猜想。在學生提出觀點后,教師就可借助幾何畫板進行直觀教學,先隨意繪制出一個四邊形,找到四邊形四條邊的中點,并連接中點制作出中點四邊形。之后,教師需利用鼠標隨意拖拽四邊形的頂點,改變其形狀,引導學生觀察中點與四邊形形狀產生的影響,準確把握形狀改變的規律,留給學生驗證各自觀點的時間。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也能實現學生反思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思維能力的同步提高。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當代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充分利用好信息技術,利用信息技術的幫助,挖掘出更接近生活、更具創新力的教學素材,并合理地創設學習情境,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具體的知識,我相信,數學課堂必然會變成一個真正的高效課堂。而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也可以吸收更加具體而有層次的知識點,最大限度地提高一堂課的學習效率,并逐漸學會自主分析數學知識,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升自身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顏楠.微課構建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思考[J].讀寫算,2020(28):6-7.
[2]莊榮召.運用信息技術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策略[J].新課程,2020(1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