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帥
全國生態日的設立,有助于“兩山論”再次以更加具體的、可操作的、有抓手的、方便的形式深入全國人民心中,從少年兒童,到退休的老同志,使得我們在變遷的時代,不斷加深對于生態文明思想的學習和踐行。

首個“全國生態日”即將到來,作為我國首個以“生態”為主題的節日,“全國生態日”的提出具有其標志性和獨特性,既說明“生態”一詞在國家層面和社會層面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重視和關注;多種形式開展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活動,也反映出生態文明建設在我國全方位、多元化的實踐成果。
踐行、推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6月2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決定:將8月15日設立為全國生態日。國家通過多種形式開展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活動。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下文簡稱“綠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周晉峰表示,設立全國生態日的意義非常重大。“2005年8月15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兩山論)的科學論斷被明確提出,在這一天設立全國生態日,來更廣泛地宣傳‘兩山論,這是十分重要的。”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周晉峰分析稱,“兩山論”就像“實踐論”和“矛盾論”一樣。“實踐論”“矛盾論”成為指導中國人民走向勝利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而“兩山論”是當代的、創新的唯物論、辯證法。“兩山論”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偉大創新,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可持續發展、永續發展最根本的理論指導。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指出,“我們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攻堅向縱深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邁出堅實步伐,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我們的祖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認真學習、推廣這一論斷非常重要。‘兩山論正日益深入人心。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給人民群眾帶來強烈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有力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成為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念,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成為各地區各部門的共同行動。實踐證明,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我們各項工作中,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周晉峰告訴《小康》雜志、中國小康網記者。
全國政協委員、江西省副省長、農工黨江西省委會主委史可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上升到“五位一體”高度,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越來越受到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實踐在全國各地廣泛開展。“但與此相對應的是,當時我國生態文明宣傳規模不大、力度不足,缺乏穩定、持續、有影響力的宣傳推廣。”
這也就更加凸顯出全國生態日設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綠色發展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底色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共識,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化治理成為生態環境的堅實保障,污染防治攻堅向縱深推進成為新時代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重要內容,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要步伐,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生態奇跡和綠色發展奇跡。應該說,設立‘全國生態日水到渠成。”史可表示。
無獨有偶,周晉峰分析稱,“全國生態日的設立有助于‘兩山論再次以更加具體的、可操作的、有抓手的、方便的形式深入全國人民心中,從少年兒童,到退休的老同志,使得我們在變遷的時代,不斷加深對于生態文明思想的學習和踐行。對于各行各業的工作,人們也一定會有更具體的、更可行的方式來踐行‘兩山論,這是一個毫無疑問的非常積極的推動。”
世界意義與國際擔當
“兩山論”是對世界觀和方法論的一個偉大創新,具有重要的國際意義,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地球生命共同體的重要保障。周晉峰分析稱,“原來我們對世界的看法是要征服宇宙、改造世界。經過改革開放之后的發展,今天我們對世界的看法有了變化,這些變化就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保護綠水青山就是保護生產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當前時代新的辯證法,是指導我們一切工作的基本準則。中國引領全球的生態文明建設,使人類得以可持續發展,都基于對‘兩山論的學習和應用。”
此外,周晉峰將全國生態日的設立形容為“新的起點”。他指出,全國生態日的設立將幫助我們更廣泛、更深入、更全面地學習并理解“兩山論”、學習理解生態文明思想、踐行生態文明建設、構建美麗中國的新的契機,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地球生命共同體構建的一個新的起點。“兩山論”對中國人民今天的可持續發展、永續發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最根本的理論指導,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偉大創新,也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于全國生態日的設立,史可分析稱,從政策層面,“全國生態日”可成為國家推廣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重要宣傳手段;從社會層面,可提高社會各界的環保意識,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常態化,增強群眾生態意識,從而引導全社會逐步形成從踐行生態文明的“這一天”到“每一天”的良好風尚;從發展層面,可以“全國生態日”的設立為契機,明確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目標方向,加快推廣我國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理念,著力擴大我國綠色市場規模和綠色經濟增長點,加速推動我國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從教育層面,“全國生態日”可成為普及環保知識和加強環保教育的重要途徑。
隨著科學技術的信息化和交流貿易的網絡化、全球化,各個民族、國家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緊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由此具有了必然性、必要性。對于保護人類共同的棲息地——地球,各個民族、國家的命運和對生態文明建設的一舉一動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密切相關。面對生態環境對人類生存的挑戰,人類命運共同體視域下的全球生態治理需突破地域空間的局限,各國在治理過程中都需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由此,周晉峰指出,全國生態日的設立不僅對中國有重要意義,更對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引領作用。“如今,整個地球、整個人類都進入了急劇變革和充滿危機的時代,面對生物多樣性喪失、氣候危機和公共健康危機等巨大挑戰,根本遵循和解決之道就是‘兩山論,這具有極其重要的國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