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麗娟
摘 要:本文立足數字出版環境下音像出版特點,探討音像編輯需著力提升政治能力、產品策劃能力、編輯業務能力、技術運用能力、市場服務能力和審美能力等六大核心能力,提出音像編輯、出版單位、管理部門應協同用力,從強化學習培訓、優化培養模式、改革人才機制、完善評價體系等維度,推動音像編輯持續提升核心能力。
關鍵詞:音像出版 核心能力 時代內涵
音像出版是出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快速發展,推動出版業進入數字時代,給習慣于傳統運作方式的音像編輯帶來機遇和挑戰。重新審視并著力提升音像編輯的核心能力,對培養全媒體復合型人才、推動音像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數字出版環境下音像編輯要持續提升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是做好編輯工作的必備素養和關鍵能力,影響出版物的內容導向和出版質量。當前,音像出版面臨的形勢任務顯著變化,音像編輯要適應新形勢新要求,持續提升核心能力。
(一)新征程新任務對音像編輯核心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音像出版是出版業重要組成部分,要“在建設文化強國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貢獻出版的力量與智慧”[1]。需要音像編輯提升服務大局的能力,推出更多“雙效”統一的精品力作;提升服務人民的能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高質量的出版產品和服務;提升維護安全的能力,把好政治方向、出版導向、價值取向關,守好出版陣地,維護國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識形態安全。
(二)數字出版環境對音像編輯核心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關于推動出版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對數字出版做了謀篇布局,強調要實施數字化戰略,推進出版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壯大出版發展新引擎。“出版深度融合發展背景下,數字出版人才已成為出版企業轉型升級的核心要素。”[2]當前,一些音像編輯參與數字出版的意識和能力尚存在一定差距,給音像出版融合發展和數字化轉型帶來制約,必須適應數字出版發展趨勢,全面提升從事數字出版所需的核心能力。
(三)出版業高質量發展對音像編輯核心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新時代新征程,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出版業必須以推動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出版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推動出版業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推動出版業實現質量更好、效益更高、競爭力更強、影響力更大的發展。“出版,屬創意產業范疇,人才對出版發展的意義不言而喻。”[3]音像編輯作為音像出版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依托,必須與時俱進提升核心能力,持續打造精品力作,推動出版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二、數字出版環境下音像編輯核心能力的內涵和要求
數字出版環境下,音像出版的編輯工具、閱讀方式、發行渠道發生巨大變化,音像編輯必須加快向全媒體、復合型編輯轉變,著力培養和提升六方面的核心能力。
(一)過硬的政治能力,是把握音像產品正確導向的根本保證
政治能力是履行政治責任和使命任務的本領和水平。“編輯無小事,事事連政治。”[4]出版工作是黨的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政治能力是編輯應具備的首要能力。一是始終堅持黨的領導。黨性原則是出版工作的根本原則,堅持黨的領導是對出版工作的根本要求。音像編輯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出版觀,把黨管出版落實到音像出版的選題策劃、編輯審核、出版傳播各個環節,執行黨的出版方針政策,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按照黨的部署要求開展編輯出版工作,始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牢牢把握出版導向。導向是出版工作的首要問題。音像編輯要堅持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要增強政治敏銳性、政治鑒別力,能夠分辨政治差錯和導向偏差,特別是隱晦地否定黨的領導、影射攻擊社會主義制度、宣揚西方錯誤價值觀的各類問題,強化陣地意識,發揚斗爭精神,絕不為錯誤思想和言論提供傳播渠道。三是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宣傳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作為基本職責,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音像編輯要提升政治站位、胸懷“國之大者”,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國式現代化、科技強國建設等主題推出高質量音像產品,為全黨全國人民奮進新征程凝聚起強大精神力量。
(二)突出的產品策劃能力,是打造音像出版精品的根本依托
“選題策劃折射出的是策劃者在政治意識、文化積淀、專業技能、溝通組織能力等多方面的綜合素養。”[5]數字時代,音像編輯要轉變思維方式,挖掘符合時代需求的優質選題,打造“雙效”統一、賣座又叫好的音像產品。一是準確把握時代脈搏。要順應時代發展,把握大局大勢,深入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研究出版業“十四五”規劃重點任務,緊緊圍繞黨和國家重大戰略和人民群眾所思所盼策劃音像出版選題。密切關注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署關于“主題出版物”“重點出版物”等選題申報方向,結合本單位優勢策劃項目,爭取出版項目資金支持。二是敏銳洞察讀者需求。要培養出色的用戶思維、敏感的市場嗅覺,善于通過深度市場調研準確把握用戶需求和市場熱點。比如信息化環境下成長起來的“00后”“10后”喜歡什么樣的內容與閱讀方式,隨著他們的成長會出現哪些新的出版產品需求?用發展的眼光研究預測用戶需求甚至引領用戶需求。三是積極創新產品內容和載體形式。要根據用戶新需求創新出版內容,在選題策劃、腳本設計、演員選擇、場景設置等環節體現創新性,避免質量低劣的同質化、跟風出版產品。要適應數字出版規律,將傳統的光盤、磁帶轉換為短視頻、AR、VR等新型傳播形態,不斷創新產品呈現和傳播方式。
(三)扎實的出版業務能力,是提升音像產品質量的堅實保障
出版業務能力是編輯的“看家本領”。傳統音像編輯注重編輯和校對,但在數字出版環境下,編輯業務能力的內涵進一步拓展。一是熟悉學科專業。這是做好編輯工作的基礎。音像編輯應當具備相應的學科專業背景,至少聚焦一個專業領域,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此外,還要熟悉行業最新情況,掌握專業領域的方針政策,了解發展趨勢和前沿問題及代表性研究成果。二是長于編撰研校。編撰研校能力涵蓋編校加工、撰寫、學術研究,是打造高質量出版物的保證。音像編輯要提升編校能力,有效識別音視頻中導向、文字以及雜音、錯音、黑屏、夾幀等各類技術問題。要對錄音文本、解說詞的撰寫精耕細作。要立足編輯實踐開展學術研究,推動研究成果轉化成能落地的選題。三是擅長組織協調。數字出版環境下,音像編輯趨于向“產品經理”轉變。對外要與作者、讀者、專家、媒體做好溝通,當好連通作者讀者的橋梁。對內要與美編、技審、復審、技術、市場營銷、版權管理等部門溝通,推進項目實施。這些都需要音像編輯增強服務意識、提升溝通能力、加強團結協作。
(四)較強的技術運用能力,是推動音像出版數字化轉型的有力支撐
所謂“內容為王、技術為要”,數字出版以數字技術為支撐,技術的重要性與內容并駕齊驅。當前,音像編輯對數字出版技術的適應未達到預期,必須強化技術觀念,提升運用數字技術的能力。一是熟悉音視頻制作技術。要熟練使用Nuendo、Premier、PS等技術軟件進行音視頻圖片編輯加工,以最貼合用戶需求的方式對原有音視頻進行再創造。要探索應用前沿技術,與技術能力較強的技術方合作,統籌各方資源提升產品整體技術水平。二是熟悉數字出版產業模式。“數字經濟時代改變了數字內容創作者的生產創作產品的方式。傳統的基于文本內容、廣播和電視內容的生產消費方式發生改變。”[6]音像編輯要深入研究數字出版的內容生產和傳播模式、產業盈利模式、版權運營模式等,探索適合音像出版數字化轉型和融合發展的新產品、新服務、新模式。三是熟悉數字傳播技術和渠道。注重以數字化編輯工具提高效率,把更多時間精力投入選題策劃、聯系作者等更具創新性的工作中。熟悉各類新媒體營銷工具,掌握新媒體平臺運營、維護、管理技術,根據技術迭代及時更新媒體工具。要持續關注ChatGPT等生成式AI發展狀況,依據技術發展調整出版運營模式,注重以主流價值駕馭技術應用。
(五)優秀的營銷服務能力,是音像產品市場競爭力的重要來源
數字出版環境下,音像出版策劃、生產、銷售全流程一體化,作為音像產品“總設計師”,音像編輯“從傳統的編輯角色轉變為產品經理角色是不可避免的”[7],需要增強產品思維、市場營銷意識與服務能力。一是培養敏銳的市場嗅覺。“對市場具有快速、敏銳的反應與判斷能力是目前編輯尤其是策劃編輯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8]音像編輯要提升面向市場開拓產品的意識和能力,改變有些音像產品主要依賴體制內發行渠道的限制,強化成本意識,實現“雙效”統一。二是準確把握用戶需求。數字出版環境下,用戶對內容與載體具有更大的自主性,以用戶為圭臬已成為業界共識。音像編輯要適應用戶對內容碎片化、互動化的偏好,推動各種媒介形式互相結合,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產品定位,確保產品常銷、出版常青。三是深度參與市場推廣。當前,微信公眾號、小程序、抖音、嗶哩嗶哩等新媒體形式不斷涌現,傳播力影響力日益增強。音像編輯要提升網絡營銷能力,善于在新媒體平臺進行推廣宣傳,深度參與產品推廣,不斷拓展網絡銷售渠道。四是樹立較強的版權意識。版權是出版業的基石,缺乏自主版權將導致發展被極大遏制。音像編輯要樹立自主研發與版權素材建設的意識,推動建立自主版權音像素材數據庫。要強化版權保護的意識,加強自主版權的保護,防止侵犯他人版權。強化版權輸出的意識,推動版權走出去。
(六)出色的審美能力,是音像產品美感和溫度的決定性因素
審美能力在編輯核心能力中被關注得較少,音像編輯很少接受專門審美方面的培訓。但實踐中,審美價值極大地影響著音像產品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要滿足數字時代讀者對更好、更美、更有內涵音像產品的需求,必須高度重視審美價值,切實提升審美素養和能力。一是提高審美品位。“要做好一個音像編輯,必須具有較高的美學修養。他應該遵循真善美的創作原則,堅持新穎性、和諧性、簡潔性和統一性的審美標準,注意作品的整體性、裝飾性、獨特性和時代性。”[9]音像編輯要增強審美意識,涵育審美素養,提高審美品位,持續提升音像產品的審美價值和讀者的審美體驗。二是彰顯價值引領。什么是美,什么是丑,體現著鮮明的價值導向。音像編輯要堅持時代化、大眾化的審美取向,倡導健康文化風尚,摒棄畸形審美傾向,用思想深刻、清新質樸、剛健有力的音像產品滋養人民的審美觀價值觀。要堅持把中華美學精神和當代審美追求結合起來,推出更多彰顯中國審美旨趣、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反映全人類共同價值追求的音像產品。三是體現人文情懷。出版物應當體現人文情懷,有溫度的產品才能產生直達人心的美和力量。“出版本質上是理想主義者的事業。出版人的人文情懷與社會擔當是出版工作永恒的主題。”[10]音像編輯要立志做有見識、有情懷、有追求、有擔當的出版人,不斷提升人文素養,增強文化使命感和歷史責任感,以人文素養增添音像產品的溫度。
三、數字出版環境下音像編輯核心能力的提升路徑
《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指出要“加強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關于推動出版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指出要“著力培養‘一專多能的出版融合發展人才,造就更多高層次復合型人才”[11],為數字出版環境下音像編輯培養指明了方向。
(一)音像編輯要在持續學習中完善知識體系
能力的提升離不開豐富的知識儲備。音像編輯要本著“活到老學到老”的理念,堅持終身學習、全面學習、深度學習。一是突出政治學習。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深入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重大決策部署,系統把握新時代出版工作職責使命,不斷提升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二是強化業務學習。持續加強出版理論、法規政策、學科專業知識、編輯業務知識、數字出版與新媒體技術以及企業管理、市場營銷等相關知識的學習,不斷優化知識結構、更新知識儲備。三是勤于總結交流。廣泛參加崗位培訓、行業交流、專項調研等,堅持向專家學習、向用戶學習、向老編輯學習,在交流互鑒中不斷完善知識體系。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積極開展科研學術活動,助力業務工作和能力水平提升。
(二)音像編輯要在出版實踐中鍛造核心能力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音像編輯要在豐富的編輯實踐中磨礪提升核心能力。一是嚴格遵守編輯出版制度。認真執行“三審三校”制度、責任編輯制度,落實重大選題備案制度等,嚴格遵守出版紀律,這是音像產品質量的根本保障,也是編輯提升能力的必要基礎。二是勇于開拓新局面。堅持“學以致用”,大膽創新選題和產品形態、運用新的編輯傳播技術、開拓新的傳播渠道、優化讀者服務,在實踐中檢驗新知識、完善新技能,在創新和挑戰中提升能力。三是培樹良好作風,堅持“日積月累、久久為功”,以“件件皆精品”的標準完成日常工作,以“水滴石穿”的韌勁和“板凳需坐十年冷”的堅持,在日積月累的嚴格要求中培養職業道德、塑造工匠精神、磨礪才華能力,實現素養能力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三)出版單位和管理部門要提供有力支持保障
音像編輯普遍工作強度大、時間精力不足,出版單位和管理部門要為其學習與提升提供支持和保障。一是加強教育培訓。要瞄準音像編輯緊缺能力制定針對性計劃,通過集中培訓、定期輪訓、專題研討、崗位踐行等方式,重點加強馬克思主義出版觀、出版法規政策、數字出版理論與實踐、全媒體技術等教育培訓,在學習培訓時間、經費等方面給予保障。二是優化編輯使用機制。按照“存量挖潛、增量擇優”的原則優化人才結構,在考核評價、工資待遇、職業發展上創新機制,在梯隊建設、科研條件、資金投入等方面加大投入,增強音像編輯價值感和干事創業積極性。管理部門應加強規范引導,在人才獎勵、評選評優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三是完善編輯培養模式。按照政治過硬、“一專多能”的目標調整培養模式,通過在職進修、交流任職、專項培養計劃、推行導師制等方式,推動音像編輯接受全方位、多層次的培養鍛煉。統籌出版學科建設和專業人才培養,推動重點音像出版單位與高校共建培養音像編輯,為音像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持續的人才支撐。
(作者單位系人民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