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娟 烏蘭 李小勇 孫萬虹 肖朝虎
摘要 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的重要場所,擁有學科專業全、學歷層次高的教師隊伍和種類豐富的教學設備、實驗室場地等教育資源,要充分挖掘利用高校教育資源組建科普教育基地的優勢,發揮其科普服務功能。文章以西北民族大學科普教育基地建設為例,從科普教育基地管理制度、教師隊伍、經費及科普活動等四個方面進行了思考,供同行參考借鑒,促進高??破战逃馗哔|量發展。
關鍵詞 高校;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建設;思考
中圖分類號:G644.6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3.7.003

2021年6月25日,國務院印發《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強調,要大力加強科普基地建設,深化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創建活動,構建動態管理和長效激勵機制,鼓勵和支持各行業各部門建立科普教育、科普研學等基地,提高科普服務能力[1]。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的重要場所,擁有學科專業門類全、學歷層次高的教師隊伍,有先進的教學設備和實驗室場地,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高校教育資源,建成科普教育基地,在發揮科普教育服務功能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1高校科普教育基地建設現狀
科普教育基地主要是指依托教學、科研、生產、傳媒和服務等資源載體,面向社會和公眾開放,具有特定科學技術教育、傳播與普及功能的機構[2],包括科技館、博物館、植物園、動物園、紅色教育場所、高校實驗室、規劃館等場所均可被認定為科普教育基地。2022年,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800家“第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2021―2025年)”名單中,高等院校共有128所,占全部單位的16%;甘肅省共有15家命名單位,其中僅有2所高校獲此殊榮。同年,甘肅省科學技術協會命名的85個“甘肅省科普教育基地”中,高校獲批4個,其中蘭州大學2個。2020年蘭州市科學技術協會命名的100家市級科普基地中,甘肅省內高校榮獲16個,占全市基地總額的16%??傮w上,高校建成并獲批的科普教育基地普遍較少。
因此,應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資源優勢,結合本校教學特色、文化特色、實驗室平臺等組建科普教育基地,做好科普宣傳教育,提升公民素質,使高??破战逃卣嬲l揮科普育人功能,保障高??破战逃馗哔|量發展。
2西北民族大學科普教育基地建設情況
西北民族大學物理演示與工程訓練科普教育基地(簡稱基地)成立于2010年9月,建筑面積達2854平方米,擁有實驗室展品350多件,價值800余萬元,是面向全校師生和社會公眾科普教育的重要場所。基地包括科普長廊、近代與綜合演示廳、光學演示廳、力電演示廳、金工、先進制造及電子電工實訓廳,為參觀者提供參與、體驗、互動性的科普展品和演示操作,揭示物理和機械科學的奧秘,讓參觀者了解物理與機械工程背后蘊含的科學知識,利用所學知識理解和分析實際問題,著重培養其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激發科學興趣、啟迪科學觀念,提高科學探究精神和科學素養。
2012年10月西北民族大學物理演示與探索區被甘肅省科學技術協會命名為“甘肅省科普教育基地”;2018年9月被甘肅省科學技術廳命名為“甘肅省特色科普基地”;2020年11月被蘭州市科學技術協會認定為“蘭州市科普基地”。2022年4月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認定為第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2021―2025)”;同年4月被甘肅省科學技術協會命名為2022―2026年度“甘肅省科普教育基地”。
科普教育基地組建至今,已逐步發展為兼具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精神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重要場所。但是,基地在建設與可持續發展過程中,仍存在很多問題值得思考,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2.1管理規章制度不完善
西北民族大學科普教育基地依托于實驗室,隸屬于實驗教學部物理實驗室管理,初期沒有專門針對科普教育基地管理的規章制度,其管理辦法依然按照物理實驗室規章制度執行,主要參照物理實驗室管理辦法、實驗室安全守則、實驗技術人員工作職責、實驗室應急預案等規章制度。在申報甘肅省特色科普基地、甘肅省科普教育基地及蘭州市科普教育基地的過程中,根據科普教育基地申報文件的指導性要求,經深入對照分析后得出結論,簡單按照實驗室規章制度管理不能適應科普教育基地的發展,甚至在有些方面存在管理制度的漏洞與缺口,存在不規范、不完整的現象,教師、學生的管理僅停留在教學層面。因此,基地建設運行不能簡單的按實驗室管理制度,要針對基地實際情況補充完善科普規章制度。
2.2科普專職人員短缺
基地現承擔校內外教學、科普服務雙重任務。校內,針對學生開展實驗教學,強化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主要包括物理演示實驗教學、電子電工實訓課程教學、機械制造實訓及金工實訓教學等。校外,針對周邊中小學生、家長、單位團體等開展科學知識普及教育,提高公民科學素養。實驗室現有實驗技術人員8人,社聘職工1人,主要職責是管理實驗室設備、水電、消防安全等,保障實驗教學順利開展;管理科普基地,策劃、開展基地科普活動。隨著科普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基地科普人員短缺較為明顯,尤其是專職科普管理人員。基地教師主要以實驗教學為主,不具備專業的科學水平與管理能力[3],這不利于科普工作的有序開展,不利于科技創新。
因此,打造一支懂科普、愛科普、專業知識扎實的科普團隊,加強科普隊伍建設迫在眉睫。
2.3科普經費不足
科普經費是專門用于科普活動的經費,主要來源有政府撥款、社會捐贈、單位自籌或其他形式?;乇徽J定以來,經費僅由學校財務劃撥,每年不足五萬元,專門用于科普相關工作的開支?;亟ǔ梢堰_十余年,部分實驗設備陳舊,使用率高,且損壞嚴重,因經費問題難以實現更新和改造,僅靠定期維護滿足基本的教學科普需求,難以實現高水平發展。科普經費的嚴重不足限制了基地從事科普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4]。
2.4基地開展科普活動形式單一
基地日??破栈顒又饕哉蛊费菔?、宣傳掛圖為主,通過演示實驗設備原理普及物理科學知識、機械制造原理等。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提高全民素質,開展科普教育的重視,基地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在全國科普日、科技周、科技節等重要時間節點組織開展科普教育活動,組織科普人員先后赴武陵山片區、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臨潭縣、榆中縣博雅小學等開展科普知識宣講活動,對本校大學生開展科普開放日參觀活動等。開展活動重知識宣講,以講為主,輕互動體驗,忽視受眾感受,活動形式單一,內容陳舊、重復率高,未能緊跟時代需求。
3科普教育基地建設與實踐實施路徑
3.1完善管理規章制度
根據科普基地建設指標和《甘肅省科普基地認定與管理試行辦法》要求,西北民族大學科普教育基地結合實際,從管理、運行、人員、機制等方面整章建制。在已有的管理制度的基礎上補充完善了科普基地科普服務宗旨、科普基地開放制度、科普基地安全管理制度、應急預案、管理員崗位職責、來訪人員登記制度、來訪人員參觀規則、保潔衛生制度等各項規章制度。規范、完整的規章制度使各項科普教育活動有章可依、有度可循,對基地發揮科普育人功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3.2建成一支結構合理、素質過硬的科普隊伍
《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中明確要求“加強專職科普隊伍建設”“加大高層次科普專門人才培養力度”??破杖瞬攀强破帐聵I發展和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關鍵支撐和核心力量[5],不同于其它專業人才,需具有非常高的綜合性和復合性。高校具有專業齊全的優秀人才資源,涵蓋大數據、云計算、物理、化學、生物、歷史、醫學、土木、人工智能等專業,教師學歷高、造詣深、思維活、專業知識精通,鼓勵他們成為科普人才相對比較容易。近幾年,基地已形成了一支涵蓋物理、化學、生物工程、環境工程、機械制造、電子電工等多學科、多層次的科普隊伍,有專、兼職科普人員和科普志愿者共41人。其中,博士及博士后11人,碩士15人,本科及其他學歷15人。高級職稱3人,副高11人,中級及其他27人??傊破贞犖榈慕Y構合理、學歷較高、素質過硬,能夠保障科普基地良好運行?;毓膭羁破杖藛T“走出去,請進來”。定期組織外出觀摩學習與交流,探索科普能力提升方式方法;邀請首席科普專家、高校教授、科普專員進校園做科普講座,保障基地高質量發展。
3.3加大經費投入,有效開展科普教育
科普經費是開展各項科普工作的重要保障。按照2021年國務院發布的《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要求,學校要大力支持鼓勵科普教育,加大科普經費投入力度,有傾向性地增加科普專項經費,專門用于擴充、更新科普設備;同時科普基地鼓勵教師積極參與申報各級科普課題,爭取科普經費;加強與企業合作,建立長效機制,一方面通過科研成果轉化擴展科普經費來源,同時也為企業培育專業人才,共促基地科普教育發展。
3.4開展形式多樣、與時俱進的科普活動
近兩年互聯網發展迅速,各地中小學生校、各大高校教學工作線下轉線上,各種學習、辦公軟件、APP層出不窮,釘釘、騰訊、ClassIn、人人通、云朵課堂等,工作學習兩不誤??破战逃膊焕猓瑢で缶€上線下同時傳播科普知識的新方法和新途徑[6]也是大勢所趨。
基地將繼續發揮科普育人功能,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科普活動,同時遵循與時俱進的原則。通過深入基層、走進社區、赴少數民族地區開展科普宣講,組織大學生開展科普知識競賽、網絡科普知識問答、參加科技創新比賽、鼓勵科普人員參加科普培訓、開展線上線下講座等,普及科學知識,提高公民素質。另外,基地利用科普網站資源平臺,廣泛宣傳科普教育基地,鼓勵科普原創,拍攝科普微視頻,宣傳科普知識,傳播科學精神。
4結語
科普基地是開展社會性、群眾性、經常性科普活動的重要場所,是科普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7],高??破战逃匕l揮著科學普及和科學研究的雙重功能,其發展應受到高度重視。通過建設適合基地發展的管理制度為基礎、組建素質精良的科普團隊為支撐、多渠道的經費支持為保障,推動高??破战逃夭粩嗯c時俱進和高質量發展,真正發揮科普育人的功能。
*通訊作者:烏蘭
基金項目:甘肅省2021年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軟課題“甘肅省少數民族地區科普資源配置現狀調查與研究”;甘肅省科技計劃資助(22JR10KA019);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一般規劃課題“科普助力甘南州和臨夏州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機制與路徑”(GS [2021] GHB1919);西北民族大學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專項資金資助(31920190087,31920210129);西北民族大學2020年度本科教學質量提高項目(2020ZDJG-07);西北民族大學2022年校級本科人才培養質量提高項目(2022XJJG-58)。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印發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的通知[EB/OL]. (2021-06-25).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 2021-06/25/content_5620813.htm.
[2]張婷.科普教育基地運作模式研究——以濟南市為例[J].當代教育科學,2011(11):55-56.
[3][4]王曦,王嘉禧,金浩.我國高等院??破栈匕l展研究[J].新校園, 2018(11):23-24.
[5]蘇國平.新時代中部地區科普載體建設與發展研究——以河南省為例[J].河南科技,2021,40(3):147-151.
[6]鮑都嬌.發揮高校優勢提升全民科學素養的實踐與探索——以無錫科技職業學院為例[J].科教導刊,2017(18):14-15.
[7]孫寶光,張啟義,程文德等.科普基地內涵建設與品牌打造的思考和探索[J].科學咨詢,201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