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思敏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利于實現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目標,為農村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使農民在實際的生產生活中增強獲得感和幸福感。黨的十九大以來,全國各地積極探索鄉村振興的發展之路,為構建“生態宜居、文旅融合”的和諧鄉村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名片”。其中,文旅融合成為鄉村發展的一個重要模式,能夠推動“三產”深度融合,帶動農民共同富裕。所謂文旅即“文化+旅游”,文旅融合模式是指以“當地產業為基礎,以風土文化為靈魂,以旅游休閑為形態”,進而深度挖掘鄉村價值的發展模式。在許多地區的鄉村振興過程中,文化與旅游的融合被視為農村實現高水平經濟建設的重要途徑。因此,現通過分析文旅融合的概念,加強文旅融合與鄉村振興的有機結合,探討如何構建符合農村發展要求、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增強社會經濟建設可持續性的特色發展模式。
作為一個農業大國,我國農村的經濟水平直接關系到整個國家的經濟水平。由于地理條件和文化水平的限制,目前農村發展比較緩慢,農村經濟發展受到限制。國家越來越重視鄉村振興,通過多種形式推動鄉村振興,提高農村經濟水平。鄉村振興工作要從鄉村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鄉村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措施,從而促進鄉村的發展和振興。文旅融合是將鄉村文化與旅游產業進行有機融合,從而促進鄉村振興的一種發展模式,能夠很好地在鄉村振興過程中發揮作用。一些有旅游開發項目的鄉村可以充分利用文旅融合的發展模式帶動鄉村振興。文旅融合模式是將鄉村文化與鄉村旅游項目進行各個方面的有機融合。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弘揚鄉村文化,另一方面也可以使鄉村旅游項目更具特色,從而促進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帶動鄉村振興。
文旅融合的內涵
文旅融合是文化與旅游在發展目標、發展方式、功能效果等方面的有機融合,以促進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為目標。文化作為一種旅游資源融入旅游中,不僅使旅游更具特色,也使旅游更具文化性。旅游為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加快了文化傳播的速度,擴大了文化傳播的范圍。可以說,文化為旅游提供資源,旅游為文化傳承提供空間,文化與旅游相互促進,相互影響,文旅融合實現了文化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在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的過程中,文化也可以實現升級和創新,從而獲得更好的發展。同時,旅游業將被賦予更深厚的文化底蘊,滿足當今社會對旅游業的高需求,促進旅游業更快更好發展。文化與旅游的融合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可以實現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的共同發展。
文旅融合在推進鄉村振興中的重要性
傳承傳統文化
現階段,國家越來越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鄉村文化具有不同于城市文化的獨特性,反映了當地的風土人情,代表了當地居民的精神風貌,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至今鄉村的許多居民仍保持著傳統的思想和觀念,依然保留著傳統文化的印記。文旅融合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會以當地的文化為基礎發展特色旅游項目,這個過程是對鄉村文化的弘揚和宣傳,不僅能夠使更多的人了解當地獨特的鄉村文化,還能促進當地居民更好地傳承鄉村文化。因此,文旅融合在推動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對鄉村文化進行弘揚和宣傳,能夠更好地促進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
振興鄉村產業
如何提高農村經濟水平是當前國家重點關注的問題。受地理環境和人民文化水平的限制,農村的經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阻礙,農村的經濟水平遠遠落后于城市,同時,農村與農村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經濟差異。文旅融合的發展是結合農村文化和資源特點而形成的一種新型產業發展模式,對農村經濟發展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在文化與旅游融合模式的發展過程中,一些鄉村發展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新興產業,為農村的發展找到了更好的路徑,從而提高了農村的經濟水平。文旅融合模式結合了農村的特點,充分發揮了農村的文化和資源價值,促進了農村新興產業的發展,提高了農村的經濟水平。
鄉村振興能夠發揮對文旅融合的反饋作用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文旅融合對鄉村振興具有助推作用,旅游系統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表現為兩者相互促進、融合。因此,鄉村振興可以為文旅融合奠定基礎,進一步實現文旅融合反饋,提升各區域文旅融合水平;可以在實現生態宜居、有效治理等發展目標的過程中,釋放農村人口、文化、旅游等需求,為相關工作提供充足動力。此外,在區域經濟建設過程中,農村地區的快速發展將吸引更多的外部投資,提高鄉村旅游的影響力,進一步促進當地文化與旅游的融合發展。
鄉村振興存在的困境
頂層設計需繼續加強
高質量的文旅融合需著眼長遠、科學規劃。在頂層設計上,目前對文旅融合發展的可持續路徑的研究探索不夠充分,導致鄉村經濟“造血”功能不足,存在以“資源”換“經濟”的現象,鄉村環境治理與經濟發展面臨著較大挑戰。
基礎設施不夠完善
隨著鄉村旅游的方興未艾,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不足的弊端日益凸顯,如飯店、超市、酒店等基礎設施供給不足,不具備服務游客的能力,又比如部分基礎設施規劃沒有注重游客需求和體驗。
產業融合相對粗放,創新力不足
文旅產業融合程度不高,沒有實現“1+1+1>3”的效果。目前的文旅融合發展項目層級低且同質化嚴重,以觀光旅游、銷售農產品等為主,缺乏對鄉村文化脈絡、農耕文化等的深度挖掘,產品的文化內涵不足。
文旅融合導向下的鄉村振興發展模式
明確文旅融合的發展方向
鄉村文化與資源條件是文旅融合的基礎,在文化與旅游融合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農村的實際情況,確定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的方向。一方面,充分利用農村資源,開發旅游項目是文化與旅游融合的主要形式,在開發鄉村旅游項目的過程中,要對鄉村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入的調查和規劃,充分考慮鄉村資源的情況,最大限度地發揮鄉村實際資源的作用,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開發旅游項目,確保旅游項目具有地方特色。同時,要考慮到農村的閑置資源,對閑置資源進行進一步開發和再利用,使閑置資源的價值最大化。另一方面,充分結合鄉村文化。文旅融合的內涵是文化與旅游的有機融合,文化與旅游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文化是一種特色旅游資源,它使旅游呈現出異化和獨特性的特點,賦予旅游更深刻的文化內涵。因此,在發展鄉村文化與旅游融合模式的過程中,鄉村文化不可忽視。在鄉村旅游項目的開發中,往往會出現復制、模仿旅行項目的現象,缺乏創新,導致旅游項目千篇一律。鄉村文化反映了當地居民的精神面貌,在開發旅游項目時,要充分了解當地風土人情,將鄉村文化融入旅游項目中,這樣才能使旅游項目更具特色。將鄉村文化元素融入旅游項目中,增加了旅游項目的文化底蘊,可以滿足現階段公眾對旅游的高需求。例如,遼寧省葫蘆島市葫蘆山村旅游區的成立,葫蘆有著吉祥之意,因此,在開發葫蘆別墅旅游項目時,要以葫蘆文化為內涵,開發以葫蘆文化為基礎的旅游項目,開發國際葫蘆文化節、葫蘆島冰雪嘉年華等旅游項目,使旅游項目更具地方文化特色,實現旅游項目的創新,充分發揮文旅融合作用。
立足于鄉村當地實際,挖掘優勢資源,展現文旅融合的創新點
這其中有一個根本性的問題,那就是并不是任何一個農村都適合走文旅融合的發展道路,因此,如果在實現鄉村振興這一目標的道路上有更多選擇,到底該走哪一條路呢。
首先要了解當地的實際特點,立足于當地的實際,挖掘資源優勢,探索有效的鄉村振興之路。適合文旅融合發展道路的鄉村,一般在山水風光、文化古跡等方面有著一些優勢。這就要求相關工作人員能夠從山水風光、人文風情、文化古跡、良好生態這幾個方面對鄉村進行綜合考量,因此如果發現某個方面的亮點,就可以嘗試走文旅創新的道路。要在進一步挖掘當地優勢資源的基礎上,凸顯出地方在文化旅游方面的特色,使其在產業發展方面進一步與周邊其他鄉鎮的鄉村相區別,從而在差異化思想的影響下促進鄉村振興的發展。
結合農業發展的特色加強文旅創新
鄉村在振興道路上最顯著的優勢就是發展農業,并且已經積累了很多農業發展的優勢。所以,要走文化旅游創新之路,還可以從農業發展的歷史特色中挖掘一些文化氣息,讓文化旅游融合出一條新路來。堅持“農業與旅游相結合,以農業促旅游,以旅游帶農業”的理念,打造生態旅游、健康養生、休閑農業、務農體驗、鄉村活動、民宿居住、特色餐飲、商品展示、自駕旅游、藝術收藏等新興旅游業態,使鄉村田野變公園、農舍變客房、勞動變體驗,大力發展旅游農業、體驗農業、生態農業、文體農業,讓廣大消費者能真正體驗到當地鄉村的淳樸生活,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打造鄉野情趣,注重創意規劃,避免同質化競爭,民宿等領域應注意加強創新創意規劃工作。
創新文旅融合的表現形式,促進鄉村振興
在發展鄉村文旅融合模式的過程中,要不斷豐富文旅融合的表現形式,擴展文旅融合產業的廣度和深度,更好地促進鄉村振興。一方面,加強文旅和多種產業的融合。在開展文旅融合之初,大部分鄉村以農家樂的形式發展旅游業,以鄉村的農家院和農家菜為依托開展旅游活動。這樣的形式在開發之初廣受游客的歡迎,但隨著農家樂的普及,鄉村旅游農家樂的形式千篇一律,缺乏創新性,游客失去了最初的新鮮感,農家樂已經不能滿足現代社會的需要,急需對其進行改進和創新。文旅融合要結合鄉村的特點,開發更多形式的旅游項目。文旅融合產業可以與農業、生態、教育等產業融合,促進文旅融合產業的多樣性和創新性發展。比如,將農業和文旅融合產業相結合,可以發展采摘、農耕體驗等活動,從而滿足城市居民體驗農村生活的需求。例如,信陽十三里橋鄉的草莓種植基地,在文旅融合的過程中可以發展草莓采摘業,在草莓成熟的季節,開展草莓采摘活動,充分利用當地現有的資源,這不但豐富了文旅融合的形式,還提高了當地居民的經濟收入。另一方面,開發文旅產品。文旅產品是鄉村文化的表現形式之一,一些游客在鄉村旅游時會購買當地的文化產品留作紀念。文旅產品的開發是文旅融合形式多樣化的表現之一,在開發文旅產品的過程中要充分體現當地的文化特色,創新文旅產品的表現形式,給游客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文旅產品的開發不但能更好地弘揚當地的文化,還能增加文旅融合的深度。比如,在保定白洋淀旅游項目的開發過程中,當地居民利用蘆葦編織了一些手工藝品,這代表了當地的文化特色,具有鮮明的地域特點,豐富了文旅融合的表現形式??傊?,文旅融合的表現形式要突破千篇一律的形式的限制,根據當地的特色和資源豐富文旅融合的形式,使文旅融合在當地發揮更好的促進作用。
加強文旅產品的開發,塑造鄉村特色化文旅品牌
在一般情況下,許多地區的旅游發展不僅依靠自然風光和文化特色來吸引游客,還通過特色文化旅游產品的銷售來創造經濟效益。開發多元化的文旅產品有利于拓展文旅融合的深度和廣度,從而取得更好的鄉村振興發展效果。因此,各地應更加重視文化旅游產品的研發,加強與當地文化特色的融合,進而滿足游客對文化旅游產品的需求,加強對游客的吸引力,提高鄉村旅游的影響力,進一步形成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此外,應對旅游產品進行科學分類,旅游產品包括實物產品和無形產品,實物產品包括工藝品等,無形產品涉及地域習俗、傳統文化等內容。
發展信息化文旅融合形式,推進鄉村振興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在了各個領域中。在文旅融合模式的推進過程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提高文旅融合模式的信息化程度,更好地推進鄉村振興。一方面,提高文旅融合模式的智能化程度。在信息化時代的背景下,文旅融合模式也可以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優勢,提高文旅融合模式的智能化程度。比如,在鄉村旅游項目開展過程中,鄉村的安保條件較差,游客的安全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證,將智能安保技術應用到鄉村旅游項目中,能夠很好地解決鄉村的安保問題。另一方面,借助網絡信息平臺加大宣傳力度。在信息化技術的背景下,信息的傳播途徑越來越多,傳播速度越來越快,大眾通過各種信息平臺可以隨時隨地獲取想要的信息。文旅融合模式可以通過各種網絡平臺加大對鄉村旅游項目的宣傳,將鄉村旅游項目的特色通過網絡平臺進行推廣,從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加快鄉村振興的步伐??傊?,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文旅融合模式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的優勢,提高文旅融合模式的智能化程度,從而更好地促進鄉村振興。
總之,鄉村振興只要找準了方向,就可以在努力中取得顯著的成效。相關人員應根據農村的具體實際考慮其是否適合走文旅融合的創新之路,思考如何進一步挖掘和突出當地鄉村文化旅游的特色和亮點,使文化與旅游得以進一步融合,給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使鄉村振興從理論走向實踐,取得實效。
(作者單位:中共漳州市長泰區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