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孟勇 周璇 崔天依



關鍵詞:“幽玄”審美 文化自信 服裝設計 東方設計學 創新設計
引言
隨著東西方文化的密切交流,國際上開始越發關注東方設計及東方美學,1995年世界美學大會設立了“東方美學”專題,2010年以“美學多樣性”圍繞東亞美學展開討論,同時伴隨文化自信理念的提出,越來越多的中國本土設計師由傳統審美出發展開設計。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幽玄”審美影響的時裝設計已經形成標志性的東方風格,由最初CDG、Yohji Yamamoto品牌對純黑面料、寬博廓形的突破性使用,拓展到多種形式的創意表達,東方時尚設計已形成標志性地域風格,但目前關于此類風格服裝設計方法的研究較少,在東方設計學基礎上,對于此類風格服裝的創新方法研究應結合形式之外的核心審美情趣,探索在整體情境營造中更為多元的創意設計方案。
一、“幽玄”審美概念
“幽玄”審美起源于中國的老莊禪思,在漢唐時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與佛教融合形成了獨特的審美意識。后傳入日本在中世時發展達到頂峰,形成了“幽玄”美學,是幽深朦朧、婉轉含蓄等審美趣味的概括表達。唐宋時期涌現了大量關于批判藝術作品的規格、形式、律令,中世紀時空海將這類文藝評論傳入日本,最初為仿照唐代詩論擬造獨有的和歌評論體系,“幽玄”作為歌道的審美概念出現,類似中國的“神韻”[1]。鐮倉時代能樂藝術家觀阿彌為迎合貴族主流審美,明確“幽玄”為能藝的“無上風體”,其子圍繞語言、音曲、舞姿都做出了“幽玄”的具體評判標準,認為能樂只有高雅化、貴族化才可以入“幽玄”之境[2]。受地理限制的影響,中日的“幽玄”審美趨向并非同時發展(圖1),在中國漢代、魏晉、唐代與日本中世的平安時代、鐮倉時代、室町時代藝術史中都展現出這種審美。隨著“幽玄”審美在日本的不斷發展,從專屬貴族的藝術審美普及民眾,超越了時間、階級限制,在最初隱匿晦暗、高深莫測增加了美而柔和、細膩含蓄的意味。20世紀初日本國內再次掀起以“幽玄”為主的古典美學研究熱潮,學者大西克禮對其做了現代化定義,認為“幽玄”審美有“隱秘不露”“微暗朦朧”“安詳柔和”“深遠含義”“內在充實”“神秘共性”“不可言喻”七種特征[3]。
二、“幽玄”審美的基本特征
(一)求“雅”的審美心理
“幽玄”審美意識的流行主要在中國魏晉、晩唐與宋明時期的文人階層,在日本中世的貴族與禪僧、武士間有更廣泛的傳播,原因是這幾類人群對實現自我價值的深層探索與對自然田園的向往熱愛,藝術作品呈現出相似的價值內涵,追求含蓄、隱性、優雅,呼吁與自然協調同一,欣賞事物經歷時間流逝后最真實的面貌。“幽玄”一詞最初在文藝評論中指的是詩情、詩美的幽遠意趣,不再追求對事物外在形象的具象刻畫,而是追求內在神韻,例如曹植的《洛神賦》、屈原的《湘夫人》、李商隱的《錦瑟》,審美情趣表現清幽、冷峻的趨向,營造出孤獨寂寥、飄渺深邃的意境。被譽為具有“幽玄”之美的畫有梁楷的《雪景山水圖》和長谷川等伯的《松林圖》(圖2),擯棄具象化的樹木描繪,通過粗獷簡略的筆觸傳達景物的生動形象,似有若無的枝葉展現出虛無縹緲、無邊無際的松林美景,勾起觀看者對空間的聯想。從受“幽玄”審美影響的藝術品展現著自由性、主觀性,通常按創作者意愿抒發對理想世界的追求,強調創作者的自省意識而非向外界揭示。
(二)表“隱”的視覺表征
色彩是“ 幽玄”最直觀、最基礎的審美特征,“ 玄”譯為黑色,同時包含著變化的意味,“幽”本身具有清冷、黑暗的含義,“虛”“空”“無”的黑白色彩是中國“幽玄”的核心要素[4],現代設計領域衍生了許多更加具象的符合“幽玄”意象的色彩組合,包含侘、寂、神秘、無常、敬畏五種意象[5],整體為展現典雅、優美的氛圍。結合南云嘉治的研究成果,本文對“幽玄”意象色彩進行分類,主要分為代表陰翳的中性色調、代表神秘的藍紫色調與代表素雅的黃綠色調(表1)。由此可見,“幽玄”色彩元素主要集中在暗色域與暗灰色域,色彩多數屬于中低明度、低純度,整體呈現優雅、深沉、質樸的感覺。
具有幽玄風格的藝術作品通常呈現出靈動變幻的視覺效果,日本中世時的《風姿花傳》圍繞語言、音曲、舞姿、陳設都做出了“幽玄”的具體評判標準,能劇舞臺上光線晦暗,借助自然光的折射為營造隱約朦朧的氛圍感,結合不形于色、難以捉摸的能面表情演繹出“幽玄”的狀態,空無的舞臺場景與神秘的面具給予了觀者極大的想象空間與體悟觀感。現代設計中具有“幽玄”美的藝術作品更多地為展現委婉、柔和的氛圍,使用柔軟的曲線進行設計,在平面與立體結構中拓寬造型領域[6],通過虛化、模糊等手段進行處理,結合光線的波動賦予作品光影變幻的靈動感。在自然美學的觀照下,“幽玄”審美追求與自然和諧同一,類似于藝術與手工藝運動中的工匠風格,強調藝術性與手工性,通常使用本土的自然材料,將功能與形式融為一體,裝飾減到最少,“幽玄”美推崇優雅、柔和、自然,視覺上展現為不規則的平面特征。
三、“幽玄”審美在服裝中的典型表現
(一)色彩與空間的晦暗陰翳
最初被譽為具有“幽玄”審美服裝的能劇表演服飾,多采用金線、彩色絲線以浮織工藝制成的唐織,絲線光澤的律動變化與晦暗的空間形成對比,這種忽明忽暗的變化展現了靈動變幻的“幽玄”美感[7],用此設計手法以微亮映襯晦暗。谷崎潤一郎的《陰翳禮贊》中提出日本傳統貴族服裝重視空間設計,追求人體與服裝之間的空隙、光影,設計常構建寬大的服裝結構,并在袖口、衣擺等處多做細節設計,使自然裸露后頸與肩部肌膚同服裝空間下的“影”相呼應,展現陰翳之美。在現代服裝設計中,20世紀80年代以川久保玲、山本耀司為代表的東方設計師進入國際時裝界主流,作品保持了日本傳統服飾的色彩與美學特征[8],展現了東方特有的幽玄色彩審美(如圖3)。同時山本耀司的服裝中通過夸張的空間設計遮蔽人體曲線,服裝隨著穿著動態形成自然的多樣變化產生不同的光影交錯,展現了極致的陰翳之美[9]。而三宅一生的服裝則是通過面料空間的設計來打造多樣的光影變化,用褶皺方法對面料本身的平面空間進行處理,表達“幽玄”光影朦朧的風韻[10]。
(二)材質與肌理的細膩古雅
在服裝設計中常結合材質、肌理的特點來表現“幽玄”審美中純粹、優雅的追求。中國服裝史中,魏晉時期的華袿飛髾通過加長三角造型的面料來表現乘風登仙的風韻,唐朝女子服裝多為紗羅制成的輕薄大袖衫,當時的著裝時尚還有帔帛,輕薄與夸張修長的造型跟隨穿著者走動而產生韻律與動感。在盛行“幽玄”審美的日本中世服裝受中國漢代的三重衣的影響,通過不同彩色緣邊表現服裝層次,常用衣長及地、質地輕薄的面料層疊設計來展現貴族女子的高雅趣味。“幽玄”審美主要受到禪宗思想的影響,在自然為美的理念下,服飾設計追求天然質感,“低調的褧衣”展現了更深層次的“幽玄”審美,通過粗布麻衣覆蓋住華麗服飾,展現自然樸素的審美趨向,同時也使服裝主體恰量被遮掩,以此迎合穿著者低調優雅的訴求[11]。在現代服裝設計中,雖有多種豐富華麗的面料,時尚設計領域仍最常使用天然的棉、毛、絲、麻等材料,或通過特殊工藝進行作舊設計表現幽玄審美,顯露出服裝歷經時間流逝后的本真面貌。這種風雅的審美偏好類似于東方民族對古舊事物的喜愛,寓意了萬物返璞歸真的必然導向,在ZIGGYCHEN 2020AW系列作品中棉麻材質與凋敝織錦交織,幽微、詭譎、衰弱的姿態下仍然展現著不屈的力量與姿態,弱化了華麗的視覺感受(如圖4)回歸到服裝的本質,身體舒適、情感契合是“幽玄”審美的必要,很難在符合“幽玄”審美的服裝中看到夸張奪目的色彩,轉而讓大眾去感知服裝的肌理、結構細微變化。
四、“幽玄”審美風格的服裝創新設計方法
“幽玄”審美蘊涵著晦暗、朦朧、含蓄的東方設計語言,整體為表達隱匿、平和的審美訴求,結合“幽玄”之物的設計特征及其在服裝中的設計表現,本文提出幽玄審美風格的服裝設計具體尺度:(1)以符合“幽玄”意象的低飽和、低明度色彩展開設計(2)設計弱化具象圖案通過模糊、暈染達到朦朧感(3)面料設計追求自然柔和質感,輕薄柔軟材質上增加肌理感(4)服裝結構設計需考慮服裝與穿著者之間的互動關系遮蔽人體營造“影”的陰翳(5)每個設計步驟應追求超越階段性時尚的風雅,對“自然”審美進行創新拓展,順應當下遵循綠色設計守則。通過以上總結在此設計尺度基礎上,展開“幽玄”審美風格服裝創新設計方法的分析與探索。
(一)基本維度:調和搭配“幽玄”意象色彩圖案
在服裝中使用晦暗色彩是表達“幽玄”審美最直接的設計方法,晦暗色彩契合空無的審美特征,并且營造陰翳神秘的意境,除了對晦暗色彩的直接使用,可通過以下方法進行“幽玄”服裝色彩創新設計。
1.組合柔和樸素色調。中國傳統設計講求“神韻”,偏愛使用調和后的色彩傳達含蓄、優雅的意味。設計時運用質樸的相近色進行組合搭配,可表達柔和感形成漸變效果。通過同一色域不同明度的色彩搭配可產生光影交錯的視知覺,傳達穿著者安寧靜謐的心境追求。青色、枯黃色等象征自然的色調是“幽玄”審美服裝常用色系,以此類搭配色調表達對于生命的思考,傳達萬物生長周而復始的觀念,對應了“幽玄”審美中追求自然的特征。例如UMAWANG 2022SS以“Platonic Love”為主題,通過同一色系漸變、同一色調點綴等方式達到統一柔和樸素的色彩感度,傳達出“幽玄”審美中自然真實的審美偏好。
2.點綴搭配對比色調。“幽玄”審美服裝創新可嘗試采用明暗對比色彩,在晦暗色彩基礎上加以亮色點綴,亮暗對比展現光影變換的同時更加突出晦暗氛圍,這類色彩設計適用未知自然、探索宇宙的服裝主題,展現了“幽玄”審美神秘的意象。例如Yohji Yamamoto在2020秋冬中將醒目的藍色以抽象的形式小面積涂抹在黑色面料上,展現了代表神秘宇宙的色彩應用(圖5)。多色搭配時可通過縮小彩色面積、降低色明度或與低明度色彩融合模糊邊際的形式方法降低銜接部分的沖突感,使色彩更加協調,對比色的點綴像神秘宇宙中的璀璨銀河,不同明度、有彩色與無彩色點綴搭配運用增強服裝的層次感的同時展現“幽玄”審美韻味。
3.模糊圖案弱化邊際。“幽玄”審美的標志性特征是審美對象被某種程度遮蓋,使其不顯露,與之相關的詩句多描繪月被薄霧掩蓋,繪畫作品中以水墨的暈染方法進行展現,以此進行服裝上的創意設計拓展,可采用現代技術弱化具象圖形,將圖案進行模糊朦朧化處理。例如ZIGGYCHEN 2021秋冬系列靈感來自于蘇州園林,服裝中的太湖印花靜謐橫陳,整體弱化圖案與服裝底色之間的邊際,以相近的晦暗色彩組成模糊陰翳的圖案(圖6)。也可結合植物染、扎染等工藝,手工帶來的斑駁感和自然的色度沉淀使服裝形成不規律的自然紋理,可以賦予服裝水墨畫的意蘊。
4.抽象化圖案隱喻。具有創意的“幽玄”風格服裝中較少出現對具象紋樣的直接使用,通常使用隱喻的設計方法,避免直白的設計語言,通過抽象的圖案展現背后的深遠含義。例如在ZIGGYCHEN的作品中采用隱喻的設計方法融入了許多民族基因,在服裝中小面積使用抽象的中文生僻字印花、暗金色花紋與處理后的宋畫。UMAWANG多個季度中都以極具幽玄之姿的抽象能劇元素進行設計,在絲綢面料上采用能劇面具印花,能面以不同角度的多樣變化展現了“幽玄”審美中的以一見多,此類設計方法大大增加了“幽玄”風格服裝的創意設計可能性。
(二)核心維度:多層次塑造肌理打造靈動自然材質
1.改變層次的褶皺設計。陰翳之美強調光影的變幻交錯,現代設計中可通過褶皺設計賦予服裝本身多變的光影效果,打破單一規則的褶皺設計,改變褶皺層次,多樣變化的褶皺能更多地營造服裝光影效果,不同部位的褶皺可自由伸縮,在便攜式的功能性基礎上增添了結構上的功能。例如ISSEY MIYAKE 2022春夏以枯山水為靈感,面料以均勻的壓褶形式展現,通過褶皺疏密變化,使面料本身由平面拓展到立體空間(圖7),此類褶皺多結合純色面料展開,豐富單一色彩的層次。不規則的褶皺展現自然、抽象的審美,Yohji Yamamoto 2020秋冬中對部分面料進行層疊的褶皺設計,將面料空間折疊擠壓,增加面料表面的陰影形成復雜錯落的視覺效果(圖8)。
2.塑造肌理的瑕疵感設計。幽玄審美中展現了對風雅的追求,自然真實的表現形式使部分服裝的細節處理與工匠風格一致。通常會在肌理感明顯的棉麻材質上展開設計,通過材質本身的易皺性展現自然的瑕疵美[12],在此基礎上可利用植物染色、水洗等方法表達經過歲月洗禮后的自然磨損下服裝的視覺特征變化,這種設計方法受到了不完美、不對稱的侘寂審美的影響,也是“幽玄”風格傳播變化中的顯著特征。此類服裝在工藝細節設計、局部造型設計上可使用特殊工藝處理,例如使用包邊外縫、暴露線跡等來增強設計感(圖9)。
3.不同材質的拼接組合。“幽玄”審美講究和諧統一的美感,傳統設計常使用同種面料多以同一面料多層次展現。現代創意設計中可采用相近質感、顏色面料進行拼接設計保留統一美感的同時增強設計層次感,另外,可在主輪廓上縫合不同的輕薄材質營造若隱若現的視覺效果,打破以絲綢為主的輕薄材質在季節上的限制,在秋冬服裝設計中也可通過小面積拼接組合展現服裝飄逸感。例如在ZIGGYCHEN 2020中,以相近的灰咖色進行拼接,整體氛圍和諧,不對稱的小面積的細節設計增強了服裝整體的設計感(圖10)。也可采用多層不同輕薄材質的層疊,類似于中世五重衣的設計方法展現優雅的趣味或將懸垂性好的多種絲類以不同形式的層疊來設計強化服裝中的“幽玄”審美,服裝跟隨穿著者走動產生光影律動,自然顯現穿著者的體形,且透光性的搭配可以達到“幽玄”美中神秘與陰翳的意味。
(三)延伸維度:增添功能化設計改變輪廓結構
1.增加內外輪廓結構。傳統“幽玄”風格服裝講究“間”的設計分寸,追求人體與服裝之間的空隙、光影,通常加寬衣擺或袖口,通過寬松且長的袍服覆蓋住軀體,現代設計需要結合當代流行趨勢,在此基礎上可對其結構進一步創新設計,改變服裝的內外輪廓結構,使服裝具有包裹性的同時符合現代人穿著,例如YohjiYamamoto品牌在女裝設計中通過寬松廓形模糊性別,在2020秋冬中以填充的方式改變了基礎輪廓,掩蓋女性的基礎線條(圖11)。符合“幽玄”風格隱蔽低調的審美外也迎合了當下無性別審美趣味。PENGTAI 2022春夏中對大幅度面料使用時,在裙擺或腰側縫合,腰身寬松下擺內收,形成自然褶皺,服裝整體搭配呈O形,通過增加褶皺的方式改變輪廓結構(圖12)。
2.碎片化解構。“幽玄”審美中具有偏好自然的設計特征,除了以往對本質“自然”的追求,應該將其特點延伸至當下的“自然”設計理念中進行創意設計,遵循可持續設計原則,可采用破碎化解構的方法達到一衣多穿的效果,迎合“幽玄”審美中以有限寓無限趣味的同時提高了服裝的使用率。例如在ZIGGYCHEN 2021蘇州園林系列中,通過將復雜圖案覆蓋隱藏達到隱匿性向,可反穿或拆解任意裁片,使其自由懸掛組合,如同在蘇州園林中以窗作畫,一步一景,服裝可根據穿著者喜好自由搭配(圖13)。這類設計方法將服裝結構碎片化,作為可拆解重組的模塊,在“幽玄”審美基礎上增添創新性、趣味性的同時也增加了服裝的實用功能性。
結語
“幽玄”審美風格服裝最鮮明的特點在于重視隱秘感與抽象感,在設計中主要使用陰翳色調、神秘色調與素雅色調,面料通常使用天然材質,追求輕盈飄逸或柔軟和順的整體感度,廓形整體為呈簡潔垂墜與層疊錯落兩極化趨勢。“幽玄”是東方民族特有的審美意識,東方特有的設計理念打破了西方時尚靚麗、精美的主流審美,不完美、不規則、素雅黯淡的設計作品所反映的是自然無為、隨遇而安的精神追求。本文由東方設計學出發,關注審美的意境營造,為東方風格設計語言提供參考借鑒,追尋高質感、低調表征的特點正是“幽玄”審美的精神內核,設計理念迎合自然主義與人文精神,亦是“幽玄”審美由中到日跨地域傳播、流傳至今并在現代再次復興的必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