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福林
【摘 要】融媒體時代,傳統的編輯技能已難以適應媒體融合的要求。文章通過分析媒體融合背景下新聞傳播的特點及傳統新聞編輯面臨的挑戰,提出傳統媒體新聞編輯應提升學習力,通過重新定位、提升綜合能力、掌握媒體融合技術,在媒體融合時代媒體發展和競爭中掌握主動權。
【關鍵詞】媒體融合;新聞編輯;學習力
學習力是把知識資源轉化為知識資本的能力。融媒體時代,傳統媒體新聞編輯所擁有的編輯技術、編輯思維和傳播觀念已經落后并難以適應媒體融合的要求。傳統新聞編輯必須通過不斷的學習來更新和提升編輯技能,打破原有的路徑依賴,掌握適合互聯網表達的新路徑和技術,提升所服務媒體的話語權、影響力、競爭力。因此,如何提升傳統媒體編輯的學習力,適應融合媒體發展要求,在當下傳統媒體融合發展中顯得尤為急迫和重要,也是融媒體時代的必然要求。
一、媒體融合發展要求新聞編輯提升學習力
媒體融合發展改變了媒體生態環境、編輯流程和編輯技術。融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具有互動性強、傳播速度快、傳播形式多樣的特點。傳播技術和工具快速更新迭代、受眾變化等都要求傳統新聞媒體必須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同時也要求新聞編輯提升學習力以適應時代的變化。
(一)學習掌握互聯網技術以及傳播特點
媒體融合發展導致媒體生態環境和傳播格局發生變化。在傳播領域,以智能技術為主導的社交傳播鏈條已經占據了互聯網傳播的半壁江山,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媒介深度融合任務尤為緊迫。這從根本上說,不僅僅是為了解決主流媒體影響力衰退的現實困境,也是為了應對新興媒體崛起后傳媒市場改變的發展問題。[1]媒體生態環境和傳播格局變化要求傳統媒體新聞編輯必須提升學習力,通過學習,創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媒體融合過程中,需要使用到大量互聯網工具和找到適合不同媒體的表達方式,從而重構采編流程。在此情況下,新聞編輯必須轉變觀念,結合媒體融合發展的要求,不斷學習新技術、新傳播理念特別是互聯網技術以及傳播特點,全面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及能力,主動適應和迎合媒體生態環境的變化。
(二)學習掌握全媒體手段和技術
傳統新聞制作編輯流程采編分開,實行“采編播(刊)”編輯流程。但隨著媒體融合發展,原有的采編模式已經被打破。在融媒體時代,新聞競爭以秒計算,一條重要的新聞發布時間相差幾分鐘,轉發量和點擊量就會有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差距,這就要求傳統媒體編輯必須熟練掌握不同的新聞編輯技能和不同媒體的產品特點、受眾特點和傳播特點,打破原有“采—編—播(刊)”的線性編輯流程,針對不同平臺,進行多點、多次編輯。編輯流程改變,要求新聞編輯掌握多媒體編輯技術,才能在媒體競爭中立于不敗。如2018年,廣西日報資深編輯、記者,長江韜奮獎得主諶貽照在大苗山采訪洪災災區新聞時,利用手機發回災區最新畫面,滾動直播災區情況。諶貽照在中國新聞獎獲獎發言中說:“接到突發新聞的線索,前方記者必須爭分奪秒趕赴新聞現場,運用全媒體手段進行圖文和視頻采訪;及時啟動前方記者與后方新媒體團隊的聯動應急采編機制,搶占融媒體的新聞制高點和首發先機?!痹谥R貽照獲獎感言中不難發現,運用全媒體手段,即時對圖文和視頻進行采訪、編輯的流程,已經打破傳統記者采訪后回傳素材,再由新聞編輯對新聞素材進行編輯最后播(刊)出的流程。流程打破后,必然要求采編人員掌握全媒體手段和技術,這些手段和技術必須通過不斷學習才能取得。
(三)學習技術創新
媒介融合是在介質、技術、組織、業務以及文化等多產業融合的基礎上創造出新的結構與新的形態,這就是一種“創造性破壞的過程”,而在這一過程中,技術創新是一種重要動力。[2]在媒體融合實踐環節,傳統新聞編輯應認識到技術創新對傳統新聞編輯帶來的沖擊以及發展機遇。傳統媒體新聞編輯在融媒體環境中,需要熟練使用眾多互聯網工具,對新聞進行選取和加工。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全方位應用,新聞編輯人員還要加強對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知識的學習,借助先進技術優勢,保證新聞編輯工作的高質量發展。同時,通過發揮網絡信息技術的優勢,提高新聞編輯效率。新聞編輯也可以充分借助大數據優勢,發揮大數據在熱點捕捉中的作用,掌握相關的熱點新聞,通過監控詞頻并構建媒體資源數據庫來掌握相應的新聞線索,協調安排記者進行跟進報道,與讀者觀眾發生“同頻共振”。
(四)學習揣摩互聯網傳播以及不同媒體平臺的用戶特點
在媒體融合背景下,傳統新聞語境下的“受眾”已逐漸被“用戶”所替代。 媒體融合發展的實踐中,新媒體平臺具有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空間。這使信息接收、信息閱讀以及閱讀方式呈現多元化的特征。對于用戶而言,媒介融合也讓受眾的需求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他們往往會將觀看行為與自己的交往需求相結合,分享觀點并尋求認同。[3]互聯網時代,人們更加關注新媒體平臺展示的原生態內容。傳統媒體用戶不斷丟失,市場也逐漸萎縮,影響力逐漸下降,這一點在實力較弱的媒體中表現最為明顯。用戶變化,這意味著新聞編輯人員面臨挑戰。傳統媒體的新聞編輯,只需要完成采、編、播即可,受眾“口味”不是其重點考慮的問題。但新媒體時代,用戶在哪里?誰會點擊和瀏覽新聞?什么樣的新聞內容和表現形式更受關注?這是新聞編輯必須考慮的問題。需要其通過學習揣摩互聯網傳播以及不同媒體平臺的用戶特點,在選材、制作上有的放矢,針對用戶口味進行多次加工,讓新聞更好地服務于大眾,從而擴大新聞的影響力和滲透力。
二、媒體融合背景下新聞編輯學習力的提升策略
媒體生態環境的變化和媒體融合發展,要求傳統媒體新聞編輯盡快轉型和重新定位,通過學習掌握媒體融合所需編輯技術和工具,提升自身的業務能力,由傳統新聞編輯轉變為新聞生產全程參與者、新技術的使用者,從而提升傳統媒體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一)重新定位,提升學習能力
融媒體的發展,使新聞編輯不僅是編輯新聞,還是新聞生產全程參與者和互動者。按此定位,新聞編輯除了要具備較強的信息整合能力與編輯能力,還要掌握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能有效開展新聞信息技術的深度加工,全程參與和介入新聞生產、發布和互動。如在2023年北海廣播電臺與其他兄弟臺開展“海邊搭起直播間”聯合直播電商帶魚貨的節目中,新聞編輯全程參與直播過程。從選題、協調、直播詞撰寫,再到傳統新聞制作、直播內容“切片”分發等都進行了統籌考慮,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新聞的傳播力、影響力。在融媒體背景下,大眾不僅僅是新聞信息的接收者,還是發現者和傳播者。傳統的新聞編輯往往都具有定向思維的習慣,并沒有考慮到自身與受眾之間的關系。但在互聯網中,互動也是新聞。所以,在媒體融合發展的過程中,編輯應明確自身定位的轉變,將與受眾互動作為編輯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更好地體現編輯在新聞傳播過程中的選擇性與主動性。再以北海廣播電視臺《海邊搭起直播間》直播節目為例,編輯不僅在互聯網平臺上發布短視頻,而且還關注網友評論,并對高質量的評論進行置頂和回復,與粉絲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從而提高媒體的存在感和影響力。
(二)加強實踐,提升綜合能力
新聞編輯通過學習提升業務能力,盡可能符合融媒體時代發展的要求,這既是媒體競爭的要求,也是個人成長的需要。北海廣播電視臺在媒體融合中,對新聞編輯業務進行了整合,編輯除完成傳統業務外,還需要選取有價值的新聞,重新撰寫文案,然后使用短視頻生產工具,根據投放平臺的特點,對新聞進行二次加工。在此過程中,編輯必須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從文案寫作、短視頻編輯、合成音樂和字幕等一系列工作。因此,新聞編輯除掌握傳統編輯技術外,還需要掌握短視頻制作技術甚至H5、動畫等技術。即使在傳統編輯工作中,新聞編輯也極有可能使用到數據可視化的技術。這些新技術手段已經賦予編輯工作新的含義。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應用。如2018年4月,北海廣播電視臺利用網絡和移動終端,在新華社“現場云”平臺上對習近平總書記到北海視察一周年紀念活動進行了單點位的網絡直播。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2018年10月在首屆“環廣西”自行車賽中,北海廣播電視臺首次使用多點位、視頻、圖片綜合性直播,獲得了140多萬次的點擊量;2019年在北海開海節上,北海廣播電視臺使用無人機、移動直播等技術多點位對開海節進行網絡直播,點擊量過200萬。3次直播中,采編人員通過不斷學習新技術,提升自身的能力,然后不斷應用到具體新聞實踐中,從而提升媒體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三)學習“畫像”,提煉新聞亮點
在具體新聞編輯工作中,新聞編輯要深入研究互聯網以及不同媒體的用戶特點,同時,通過數據分析,為用戶“畫像”,認識到不同媒體用戶新聞關注點的不同之處,為目標用戶提供“定制”的新聞產品。如在2021年北海市第十二次黨代會上,針對短視頻用戶的特點,北海廣播電視臺新聞編輯精心策劃制作黨代會系列短視頻,從數萬字的報告中挑選出“把每一分錢都用在老百姓身上”等6段約200字的富有親和力的內容,編輯和制作成“暖心話”系列短視頻,精心設置發布時間,與大會報告同步推出,短視頻引發了參會黨代表的共鳴。由于短視頻接地氣,很快在市民中自發廣泛傳播,收到了良好的傳播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新聞編輯必須認識到,無論何種互聯網媒體和用戶,對內容的需求是不變的。新聞編輯除了學習新媒體傳播理念、編輯技術,還要不斷學習提煉、分析及處理新聞的能力和技巧,從新聞中挖掘有價值的信息進行提煉和歸納,從而擴大新聞的傳播力和媒體影響力。如2020年初,時任北海市市長蔡錦軍到安置酒店看望因疫情而滯留在北海的武漢游客,新聞稿的原標題為《蔡錦軍檢查疫情防疫工作時強調,做好疫情防控,妥善安置游客,保障市場供應》,經過新聞編輯歸納和提煉新聞亮點后,重新擬出推文的標題《來到北海就是北海人!蔡市長的這番話,很暖人心》,這條推文也迅速成為本輪疫情報道的“爆款”,除了在北海廣播電視臺微信公眾號“看北?!鲍@得7萬多次的點擊量,還引發《人民日報》、新華社、中新網等40多家海內外媒體轉載,點擊量過億。
三、結語
媒體融合發展改變了傳統媒體生存發展的生態環境。傳統新聞編輯應主動提升學習力,將自己置身于不斷的學習中,打破路徑依賴,不僅編輯新聞,還要全程參與到新聞策劃、采訪、制作、分發等各環節中,通過反復學習實踐,不斷提升自身能力和職業競爭力。只有掌握適應媒體融合發展的新技能、新理念,傳統新聞編輯才能在激烈的媒體競爭中站穩腳跟。潮
參考文獻
[1]喻國明.推進媒體深度融合需要解決的三個關鍵問題[J].教育傳媒研究 ,2021(1):12-14.
[2]殷琦.創新的轉向:中國媒體融合演進的路徑與機制[J].新聞大學 ,2021 (1): 103-116,121.
[3]季靜,張紅軍.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劇受眾的分野與共生[J].當代傳播, 2021(5):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