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風



關鍵詞:城市移民;恩祖樂祖;加納;建筑干預;農村;差距
0 引言
雖然發展中國家的人口轉移是歷史性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在加納,這種人口轉移卻對農村及城市社區產生了不利影響。首先,當大部分年輕人離開農村地區時,其發展進程往往會放緩,物質/ 社會基礎設施不會得到優先考慮,而且地方勞動力供應也可能成為一些地區的難題。其次,從農村地區遷出的多數人因缺乏教育與技能,難以在城市地區成為高收入者。雖然有些人成為商人或開設了小企業,但很多人只能被迫接受低薪的體力勞動工作,并居住在貧民窟,其生活條件可能比待在村莊時惡劣很多。如果政府不采取行動以改善不充足的基礎設施或提供解決方案,使年輕農村居民找到留在村里的理由,這種情況可能會加劇。盡管沒有單一的解決方案能夠減少這種城市移民,但村莊恩祖樂祖(Nzulezu)被選為建議干預的對象,以幫助減少或消除城市移民(圖1)。
1 恩祖樂祖:一個伴隨問題與潛力的典型農村
恩祖樂祖在恩濟馬語中意為“水面”,是一個可以追溯到15 世紀的建筑奇跡,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高蹺村之一。恩祖樂祖位于喬莫羅區(Jomoro District)的塔達內湖(LakeTadane)上,距離加納首都阿克拉(Accra)約326 公里。從阿克拉到恩祖樂祖需要駕車7 小時,然后乘坐獨木舟或小摩托艇在雨林中再行駛5 公里才能到達。傳統上,恩祖樂祖的主要收入來源一直是捕魚、耕作以及當地杜松子酒(Akpeteshi)的釀造,然而,如今每一項產業都面臨著特有的障礙,對許多人來說,這些產業的延續正變得愈發困難。
旅游業看起來是一個顯著的收入來源,尤其是在恩祖樂祖被命名為潛在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地以及2000 年阿曼蘇里濕地(theAmansuri Wetland)向游客開放之后。然而,對于恩祖樂祖的居民來說,旅游業尚未產生預期的效果。有許多游客在社交媒體上抱怨道,自己在恩祖樂祖旅游時感覺并不受歡迎。造成這種敵意的主要原因有兩個。
首先,恩祖樂祖的旅游業導致了恩祖樂祖普通居民的“動物園化”,只有少數村民從事導游、船主和工匠的工作,其余的居民靠其他產業謀生,這是恩祖樂祖的傳統生活方式,大多數居民不情愿地被迫成為旅行中的一部分。許多人未經同意就被拍照,居民的個人空間受到侵犯。
其實,旅游業普遍未能給恩祖樂祖居民帶來充足利益。恩祖樂祖村阿曼蘇里保護和綜合發展項目,是由加納野生動物協會和加納旅游局在阿曼蘇里保護和綜合發展部門建立與管理的。在向游客收取的進入恩祖樂祖的費用中,80% 被加納旅游局、離入境點最近的城鎮貝因(Beyin)、當地傳統委員會和市議會瓜分,只留下20% 給恩祖樂祖。
政府并未將從旅游業獲得的資金用于恩祖樂祖的學校、診所或其他急需的社會基礎設施建設之中,而是修建了一條運河,將游客從貝因運送到恩祖樂祖。在這項建設之后,政府又鋪設了登陸點,美化河岸,并從登陸灣的主路修建了一條140 米長的木制人行道。政府聲稱這些增建的設施將有利于村民上學(恩祖樂祖沒有中學),并幫助當地人更有效地運輸貨物進出市場(圖2)。然而,盡管當地人有所抱怨,但找不到任何研究來證明恩祖樂祖的漁業經濟得到了改善,也無法證明當地兒童不需要去村外的寄宿學校便能完成他們的教育。
除了缺乏支持外,村莊還有需要進一步適應旅游業的壓力。例如,在恩祖樂祖開放旅游之前,所有用于高蹺結構的建筑技術都是由師傅向學徒代代相傳的。然而,政府在重建312米長的從高蹺村中間穿過的人行道時,為確保游客的安全,改變了施工方法,使用了扇葉樹頭櫚(Borassus palm)和非洲巴蒂(Kussia)等更耐用的木材以代替傳統材料。村子周圍曾經未開發的區域現在有了自然小徑,其他區域也被進一步開發以適應外來者需求。同時,當地人被迫需要處理游客帶來的廢物及衛生問題。
2 區域研究
2.1 地點
恩祖樂祖位于加納西部,其南部的濕地森林和北部的湖泊將其與其他區域隔離開(圖3)。由于位置偏遠,恩祖樂祖的人們缺乏諸多公共服務,需要長途跋涉才能獲得如醫院與中等教育等公共服務。
恩祖樂祖在阿曼蘇里濕地內。阿曼蘇里在當地方言中的意思是“社區河”。阿曼蘇里濕地也是加納最大的完整沼澤森林和唯一已知的泥炭沼澤森林的所在地。該森林由各種樹木和草本植物組成,其中許多被用于當地建筑之中,包括竹子、紅樹林、酒椰樹和椰子樹。恩祖樂祖后面森林中修建的自然小徑,可滿足游客探索自然的需求。
2.2 地段研究
2.2.1 建成環境和土地使用情況
雖然商業和住宅建筑之間普遍存在一個分界線,就像許多傳統的加納社區一樣,但也有一些住宅被用作商業場所。恩祖樂祖的建筑功能與傳統加納社區的建筑功能相似,建筑根據居民需求呈現多樣用途。
2.2.2 流線
恩祖樂祖非常偏遠,只有一條通道能到達那里。目前該村只能通過船只進入,并且住在恩祖樂祖的每個人都擁有一艘船,人們就在房屋間隔形成的流線路徑中穿行。村子中有兩條主要的流線:主街道從村子的北端到南端,并與連接東西兩端的次街道相連(圖4—圖6)。
2.2.3 建筑與地方建設
恩祖樂祖的兩種主要類型房屋,單層尺寸都不超過4m×4m。這種設計由師傅傳給學徒,注重功能性與可維護性,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其使用的主要材料包括酒椰樹、棕櫚木和茅草,最近也常用波紋金屬板做屋頂。由于其設計和材料選擇簡單,如有損壞,每個單元的單獨部件可以很容易地被修理或更換。恩祖樂祖沒有正式連接到國家電網的電力,家庭使用電池電源為電話和電視供電。
2.2.4 建造
高蹺村的房屋由當地木材制成的木柱打入湖床,以建造高蹺結構。放置支柱后,建立一個框架,然后用酒椰樹枝填充,并遵照慣例在屋頂覆以茅草完成整體結構。
2.2.5 地方產業
地方產業主要限于在附近的土地上耕種,也被稱為“陸地上的恩祖樂祖”(Nzulezuon Land),還有捕魚以及當地杜松子酒釀造(Akpeteshi)。由于缺乏資源和社會基礎設施,該地幾乎沒有原有產業的創新或新的產業擴展。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家庭共享耕種農田,據說魚的供應已大大減少。同時,旅游業也成為一些村民的收入來源,包括當地酒吧老板、手工藝品生產商和當地導游。然而,這只讓恩祖樂祖的一小部分人獲益,游客的到來卻影響到了所有人。
2.2.6 當地人的愿望
理解當地人的意見對于改進恩祖樂祖的設計干預措施十分必要,要了解當地人希望恩祖樂祖未來成為什么樣子,他們熟知村莊的文化和價值觀以及所面臨的具體問題與挑戰,這些都是在設計階段應該被考慮到的內容(圖7)。以下是在之前到訪該村時收集到的4 個當地關鍵性意見以及在訪談中恩祖樂祖村民作出的評論。
(1)村民們對能夠從旅游業賺取更多的錢表示認可。然而,他們希望能被有尊嚴地對待,而不是被當做動物園的動物。他們認為,如果不能從旅游業中受益,也應該有權選擇不成為展覽品。
(2)村民喜歡自己的生活方式,但希望有更多機會通過教育和更好的經濟條件來提升自我。
(3)村民們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并盡一切努力傳承傳統。盡管外地人在此開設了許多教堂,但這是一個“混合信仰”的村莊,他們仍然向祖先的神靈祈禱,并且酋長也公開崇拜和感謝傳統神靈。
(4)希望政府能有更多的干預措施讓他們受益,而非只是讓游客受益。
2.2.7 選址
“歡迎中心”( The Akwaaba Hub )選在此地是由于該地段在村中具備戰略性區位,并且施工無須搬遷任何一名現有居民。場地上目前留存有一處被雨水摧毀的社區中心廢墟,還有一座由到訪此地的傳教士建造的教堂。雖然干預舉措使該社區中心被取代,但本研究仍然建議能夠將教堂異地安置或將其從村子里完全去除。
為了使恩祖樂祖與加納的城市有更強的聯系,歡迎中心的選址必須在保持與水聯系的同時,建立一種與陸地更有意義的聯系。干預措施增加了濕地森林的可達性,因而產生了更多發展旅游業以及延伸擴張傳統產業的機會,如棕櫚酒生產和阿克佩特什(Akpeteshi)(加納杜松子酒)生產等。歡迎中心的選址整合現有村莊道路,使村民能夠熟悉地利用,并引導游客進入。這種設計讓村民與游客在雙方同意的情況下進行互動,而不是讓村民覺得他們是一個展覽品。
整體上干預舉措優化了歡迎中心的多功能性,為當地人提供學習、交易、鍛煉、互動和游戲的空間。同時,它為游客提供了了解恩祖樂祖的場所,允許游客在此遠程工作、捐贈書籍,并享受當地的文化、食物、美酒、建筑和工藝品(圖8)。
3 設計建議
3.1 設計方法
在仔細分析了恩祖樂祖當地的需求和經濟發展機會后,本研究決定在干預措施中側重增加社會基礎設施,為創業機會創造空間,強化旅游業管理。為體現此目的,我們精心選擇了“歡迎中心”這個名稱。Akwaaba 在阿肯語中意為“歡迎”,是所有加納人都知道的一個詞。其目的不僅是為了歡迎游客,也是為了歡迎恩祖樂祖的居民,鼓勵他們留在村子里蓬勃發展(圖9,圖10)。
3.1.1 設計考慮
主要的設計思考是歡迎中心如何通過功能及引導路徑的選擇,與自然和人進行聯系與融合。歡迎中心是一個多功能的空間,通過創建該中心,將其作為經濟賦權空間和恩祖樂祖本地人、游客及臨時訪客間的互動場所,實現縮小加納城鄉間差距的重要目的(圖11)。兩層的功能空間設計,也使得該建筑能夠確保本地人和游客在保持理想邊界的同時產生互動(圖12)。
3.1.2 功能
恩祖樂祖的社區中心應該是一個讓使用者可以互動并感到受歡迎的空間。建筑首層被設計為一個能夠承載會議、教育、娛樂、住宿、休閑等多種功能的中心,以此優化與保護恩祖樂祖的諸多文化要素;該處不僅有利于恩祖樂祖當地人,還能為到訪恩祖樂祖的客人帶來益處。以上設想是為了解決困擾該村的若干不同問題。首先,來到恩祖樂祖的教師將有一個更舒適的住宿場所,最終會促使更多教師愿意來到恩祖樂祖。第二,游客將擁有一個不受干擾的住處,他們可以在此工作,也可以通過在食堂購買食物、到訪酒吧和購買其他當地生產的商品來促進恩祖樂祖經濟。第三,游客可以通過捐贈技能(如醫生或護士創辦診所,專業人士教當地人技能等)或向圖書館捐贈書籍、電腦等物品來創造額外的價值。
建筑一樓的主要功能區包括帶有分層座位的開放式游戲區,當地人可出售本地杜松子酒的酒吧、市場,為客人提供的宿舍、鍛煉空間、美食廣場,還有其他可以根據用戶需求調整的功能。二樓的功能則包括遠程工作的共享空間、兒童圖書館、食堂等其他功能(圖13—圖15)。該設計的初衷是在歡迎外來者的同時,解決和滿足本地人的需求。
3.1.3 室內與立面設計元素
歡迎中心的所有空間都被綠色植物環繞,這有助于將歡迎中心與環抱周圍的北部湖泊及生物多樣的南部森林自然建立起聯系。在立面上種植綠色植物具有以下幾種功能。首先,可以讓內部空間避免受到陽光直射,并保持自然涼爽。其次,濕地環境使恩祖樂祖一直受到瘧疾流行的困擾,當地人不得不長途跋涉去接受醫療服務,因此我們選擇了薄荷、羅勒和檸檬草等植物,借助其強烈而令人愉快的氣味,自然驅趕蚊子(圖16,圖17)。
作為恩祖樂祖的一個功能組成部分,該建筑的立面也可作為一處花園——當地人能夠在這里種植農作物以補充他們的食物供應,并在此坐下來觀看廣場上的活動。因此,該立面也就成為融合并參與村莊環境的一個被動式元素(圖18,圖19)。
由于恩祖樂祖位置偏遠,在建筑和室內設計中必須盡可能使用當地材料,因此,歡迎中心依靠的是使建筑完全可持續的技術,且使用由木材制成的整體結構(圖20)。該建筑體系能被回收利用,確保拆卸便利,并利用當地木材方便維護。此外,建造和持續性的維護也為當地人創造了就業機會。
3.2 浮動系統
由于季節性季風造成的水位變化和恩祖樂祖地區偶爾發生的洪水,設計建議在現有基礎上采用浮動系統。這將減少建筑被洪水破壞的可能性,同時避免對水上結構部分進行不斷翻修。浮動技術使用不吸水的發泡聚苯乙烯浮橋。浮橋將由在加納回收到的聚苯乙烯產品制成,如食品容器、泡沫包裝和其他可回收材料。一個5毫米的聚乙烯外殼將為整個結構增加浮力。
漂浮區包括蔬菜市場、宿舍、活動廣場(開放式游戲區)、工藝品市場和入口平臺。為了保持浮動區的穩定,錨將被安置在不同位置。本設計中所使用的浮橋技術是通過制造單獨的發泡聚苯乙烯浮子而產生,這些浮子也可以被再次應用于恩祖樂祖以及該地區其他村莊的未來項目之中(圖21)。
3.3 被動式設計
3.3.1 遮陽與通風
為控制建筑溫度,本設計采取被動式的設計方法。加納南部的氣候一年四季都十分炎熱與潮濕,因此茅草是屋頂材料的最佳選擇。茅草中的氣囊一方面有助于減少輻射,另一方面也利于建筑的隔熱;并且茅草在當地的易獲取性增加了其可持續性特征,能夠減少整體的碳足跡。建筑所有立面都對外敞開,允許從南方、西南方和西方而來的空氣自由流動(圖22)。
3.3.2 沼氣
處理多余廢物并將廢物轉化為可使用動力源的解決方案,是創建一個能夠將廢物轉化為沼氣的沼氣池(圖23,圖24)。
4 結論
恩祖樂祖是加納眾多村莊的一個縮影:由于對村莊缺乏社會基礎設施與經濟機會感到沮喪,年輕人會選擇移民城市而非留在自己的村莊。本文通過對干預措施進行研究,發現了一些尚未開發并能阻止更多居民遷出的機會,如改善當地生產制品出口所需的條件,加強教育/培訓,為企業家提供更多平臺,優化從旅游中創收的機會等。要想將有效的干預措施在恩祖樂祖持續下去,需要堅持以下標準。
(1)必須有一個平衡點,以確保發展愿景不會蓋過當地的文化和傳統。如果設計過于商業化、噱頭十足,或者沒有堅持當地的傳統建筑價值,就會破壞村莊的平衡,不僅不能阻止城市移民,還會在無意中抑制旅游業。
(2)設計必須結合當地的建筑和建筑習俗。如果能尊重當地的文化和建筑技術,融入現代的變化是可以接受的。
(3)只要有可能,就應該使用當地的建筑材料與自然環境完美融合。
(4)引入新材料,以確保干預措施能滿足恩祖樂祖居民的需求。然而,當地的木匠必須維持設計的可負擔性,并且不使用當地建筑傳統中不使用的工具。
(5)浮動設計面臨獨特的挑戰,必須通過設計和材料的結合來解決。設計還必須能夠應對該地區的氣候與環境挑戰。
歡迎中心的設計是為了解決恩祖樂祖面臨的許多社會基礎設施問題,所有年齡段的居民都可以通過這個空間受益并進一步提升自己和發展經濟,這個空間也將成為歡迎當地社區和游客的經濟及教育中心。雖然干預措施可能無法解決恩祖樂祖的所有問題,但如果沒有干預,恩祖樂祖很可能繼續城市移民的趨勢,其獨特的文化也將面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