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茗致
因罹患不孕癥,她與丈夫決定做試管嬰兒手術。取卵后,因體質原因,她患了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需休養14天。她遵照醫囑向單位請病假,沒想到單位不但拒絕了她的申請,還在她休養結束返崗后與她解除了勞動合同
女子因患不孕癥實施輔助生殖助孕治療,取卵時引發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遵醫囑請假14天,遭單位拒絕,休養結束返崗僅4天,被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2020年1月,家住重慶的王紅葉趕在30歲前完成了自己的人生大事,和男友李華舉行了婚禮。婚后,考慮到自己的年齡,王紅葉想趕緊懷孕生寶寶,誰知努力了一年也未能如愿。夫妻倆去醫院一檢查,王紅葉居然患有不孕癥。醫生安慰她:“現在醫學技術發達,通過醫療輔助生育手段,你還是很有希望懷上孩子的。不過你的年齡有些大,做手術得盡快。”
恰在這時,王紅葉所在單位因工作需要,將她調到公司下屬的子公司工作,與她重新簽訂了一份為期一年的勞動合同,時間為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在簽訂勞動合同時,王紅葉按照公司規定學習了公司的《員工考勤管理辦法》并簽字確認。對王紅葉來說,新崗位工作更輕松,她打算正好借此機會調養身體,為進行人工輔助生育做好準備。
2022年5月,王紅葉和丈夫商量后決定,著手進行輔助生殖助孕治療。5月19日,她向單位請假1天做術前檢查,確定可以進行手術后,從5月20日開始的一周時間里,醫生為她進行了促排卵治療,包括口服促排卵藥物、注射促排卵針。其間,王紅葉陸續向單位請假3天,均得到批準。
5月27日,醫生根據王紅葉的身體狀況,按照治療方案對王紅葉實施了取卵手術。為保證卵子質量,手術過程中沒有實施麻醉,醫生用一根30厘米長的取卵針刺穿她的腹壁及卵巢抽吸卵泡,其疼痛程度可想而知。好在手術順利,醫生一次性取出多個成熟卵泡。
取卵手術后第二天,王紅葉出現了腹部積水、頭暈、厭食等癥狀。醫生診斷她患了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出具診斷書建議她休養14天,須臥床靜養。于是,王紅葉向公司申請病假2周,并提供了診斷證明。但讓她沒有想到的是,公司以她選擇輔助生殖助孕治療是個人行為、該治療不屬于請病假范疇、請假天數過長為由,沒有批準她的申請。
但王紅葉的身體狀況根本無法上班,如果不遵醫囑返回工作崗位,不但之前進行的各項治療可能白費,還會對身體造成無法預知的傷害。而且她認為,單位不批準她休假,侵犯了她的合法權益。因此,她決定遵醫囑休養14天,為之后的胚胎移植手術做好準備。
在家休息4天后,王紅葉接連2次收到公司發送的返崗通知,催她返崗。王紅葉回復了公司的催促,明確表示,自己請病假理由正當,公司催促返崗沒有考慮員工實際情況,因此她拒絕返崗。就這樣,王紅葉一直遵醫囑休養到6月12日,才返回工作崗位。
6月16日,王紅葉接到公司人事部門發給她的《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通知書載明,因她連續曠工10天,對工作造成嚴重影響,根據《員工考勤管理辦法》的規定,公司決定即日起解除與她的勞動合同。
法院判決:員工生育權應予以保護。單位拒絕員工因人工輔助生育手術請病假的行為違法,應于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恢復與原告的勞動關系
王紅葉據理力爭,認為她實施輔助生殖助孕治療引發身體不適,遵醫囑請病假理由正當,單位不應無視她的身體狀況不批準病假申請,現在與她解除勞動合同更是違法。而公司方認為,王紅葉進行輔助生殖助孕治療,公司已經批準必要的假期予以配合,足以體現人性化管理和人文關懷。手術初步完成后,王紅葉以“病假”為由長期不上班,不符合勞動法規定的病假范疇或疾病范疇。假如公司員工都隨便打聲招呼就請假十天半個月,公司將無法正常運轉。
雙方各執一詞,無法達成一致,王紅葉決定走法律途徑來解決。
2022年7月初,王紅葉通過胚胎移植成功懷孕,并委托律師將公司告上了法庭。
王紅葉訴稱,她患不孕癥進行輔助生殖助孕治療,因取卵手術引發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身體虛弱,醫生出具診斷書,建議休養14天。她遵醫囑向單位請病假,單位無視她的正當請假理由不予批準,更無視員工的生育權違法將她解雇,嚴重侵犯了她的合法權益,要求單位繼續履行勞動合同并向她支付2022年6月1日至勞動關系恢復之日的工資福利。
公司方面則認為,王紅葉在明知公司管理規定的情況下,故意違反公司規章制度,無故曠工10天,而且促排卵治療、取卵取精胚胎移植手術不屬于勞動法規定的病假范疇或疾病范疇,公司不批準原告的病假申請于法有據。此外,公司依法享有用工自主權,解除與王紅葉勞動合同的決定合理合法。
法院經審理認為:員工的生育權、勞動權和企業的用工自主權都應受到保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十九條,女職工在孕期內的,用人單位不得隨意解除勞動合同。這里的孕期既包括自然受孕,也包括進行人工輔助生殖而受孕。被告拒絕進行人工輔助生育手術的原告休假,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相關規定。被告狹隘地理解了女性的生育權,認為不孕癥不屬于疾病。而女性員工的生育與國家、民族的發展息息相關,被告的行為侵害了女性權益,法院應予以糾正。考慮到原告在進行輔助生殖助孕治療時已經超過30周歲,法院認為其對于輔助生殖助孕治療有迫切需求。根據我國法律,女性員工的生育權天然大于企業用工自主權,任何單位都不能將用工自主權凌駕于女性員工生育權之上。
最終,法院做出判決:被告解除與原告之間勞動合同的理由不成立,于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恢復與原告的勞動關系,并按照6000元/月的工資標準,支付原告自2022年6月1日至雙方勞動關系恢復之日期間的工資福利。
被告在接到法院判決后,未在規定期限內提起上訴,判決生效。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