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佳寧
南陽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一附屬醫(yī)院骨科一病區(qū),河南 南陽 473000
股骨頭置換術是臨床骨外科常用術式,多應用于股骨頸骨折、股骨頭壞死等病癥中,有明顯的治療效果以及關節(jié)活動度好、縮短病程的特點,對于促進骨關節(jié)功能恢復有重要幫助[1]。臨床指出,受解剖結構以及體質的影響,患者預后較差且極易引發(fā)并發(fā)癥[2]。因此,如何做好術后康復成為臨床解決重點。量化式自助康復訓練是一種新型的康復理念,通過系統(tǒng)的、有規(guī)律的康復指導,可以及時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起到良好的康復效果,在臨床術后康復中有廣泛價值[3]。但目前臨床缺乏關于量化式自助康復訓練在股骨頭置換術中的應用報道。鑒于此,本研究分析量化式自助康復訓練在股骨頭置換術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為臨床康復治療提供參考,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回顧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月南陽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一附屬醫(yī)院收治的140例股骨頭置換術患者的一般資料。采用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70例。其中對照組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齡58~84歲,平均年齡(71.32±13.13)歲;患病類型:股骨頭壞死32例,股骨頸骨折16例,其他22例。研究組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38例;年齡61~83歲,平均年齡(72.21±12.33)歲;患病類型:股骨頭壞死35 例,股骨頸骨折20例,其他15例。納入標準:(1)符合臨床手術指征。(2)患者精神正常可正常溝通。(3)患者自愿接受量化式自助康復訓練。(4)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重大器官疾病。(2)臨床資料不完整。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批準文號A012)。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康復訓練,包括術后康復理療、身體按摩、心理輔導等,當患者處于無痛或有輕微疼痛感時,護理人員引導患者進行簡單的機體運動訓練。以上訓練皆無計劃規(guī)范、無時間限制、無次數(shù)規(guī)定,并且連續(xù)康復訓練3個月。
研究組給予量化式自助康復訓練。醫(yī)護人員根據(jù)患者的身體條件,結合醫(yī)生、患者及其家屬的意見,按照一定的計劃為患者定制量化式自助康復訓練表,向患者及其家屬透徹地講解量化式自助康復訓練表中的訓練方法和注意事項,并且監(jiān)督和幫助患者嚴格按照量化式自助康復訓練表由淺到深、由易到難進行康復訓練。在康復訓練期間,護理人員定期檢查患者的具體情況,如果患者出現(xiàn)疼痛劇烈、惡心等情況,及時對量化式自助康復訓練表做出調(diào)整,并且指導患者健康飲食,盡量多攝入高膠質、高蛋白、高鈣、高熱量以及高膳食纖維食物,以保證身體營養(yǎng)充足,促進患者痊愈并預防便秘,連續(xù)康復訓練3 個月。量化式自助康復訓練表具體內(nèi)容如下:(1)術后當天。護理人員協(xié)助患者做上肢和下肢關節(jié)被動活動。(2)術后1~3 d。①肺功能訓練。患者用鼻吸氣,腹部隨吸氣隆起,而后微微張嘴將氣吐出(有呼吸道疾病或吸煙史患者需要在呼吸訓練儀的輔助下進行訓練),25 次/組,3 組/d。②咳嗽排痰。用鼻緩慢吸氣,上半身向前微傾,腹肌收縮,腹壁內(nèi)縮,吸氣1 次,咳嗽3 聲,而后將氣緩慢吐出,5 次/組,3 組/d。③肌肉訓練。患者將雙腿伸直,收緊股前肌群,保持膝蓋彎曲3 s后放松3 s,5次/組,5組/d。若患者身體恢復較好,能接受更高強度的訓練,可增加健側腿抬高和抬臀動作。(3)術后4~7 d。肌肉訓練。患者雙曲彎曲,腳掌置于平面上,收縮股四頭肌等股前肌群,雙腿緩慢抬起,腳掌離平面約5 cm,保持3 s 后放松5 s,5 次/組,3 組/d,若患者身體條件允許,健側可增加1~2 組/d;術后5 d增加抬腿練習,將患者取仰臥位,腳尖朝上,雙腿伸直,縮緊腿部肌肉,將雙腿抬高至離平面10~15 cm 處,保持5~8 s 后休息10 s,5 次/組,8 組/d。若患者身體恢復較好,能接受更高強度的訓練,健側可增加2~3 組/d。(4)術后2~4 周。加強肌肉訓練。患者取臥躺位,股前肌群及股后肌群各收縮15次/組,5組/d;患者練習床上起坐,5~10 次/d。(5)術后1-2 月。強化肌肉訓練。加強肌肉訓練增加為10 組/d;抬腿練習增加到10 次/組,10 組/d;術后2 月時,由護理人員及患者家屬協(xié)助患者持拐杖下床直立,邁步行走10~20 m/次,2次/d。(6)術后3月。持續(xù)加強肌肉訓練:加強肌肉訓練增加為15組/d;抬腿練習增加為10次/組,10組/d;下蹲練習10次/組,3組/d;患者自行下床行走50 m/次,4次/d。醫(yī)生給予患者出院指導,囑患者出院修養(yǎng)3個月后進行復查,修養(yǎng)期間根據(jù)自身情況進行訓練,之后每年復查一次。在量化式自助康復訓練期間,醫(yī)護人員在早期以及睡前對患者進行5~10 min的心理疏導,安慰并鼓勵患者,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
(1)康復效果:根據(jù)《臨床護理指南》[4]內(nèi)容判定康復效果,將無疼痛感、可正常行走、日常活動與術前無較大差異表示優(yōu);有輕微疼痛、可正常行走、日常活動有輕度障礙表示良;疼痛感強烈、無法行走和進行日常活動表示差。(2)術后自理能力:以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和運動功能評定表(FMA)對康復訓練前后兩組患者的ADL和運動功能進行評估,總分為6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ADL 和運功功能越好。(3)心理狀態(tài):使用焦慮自評表(SAS)[5]和抑郁自評表(SDS)[6]對康復訓練前后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總分均為80 分,SAS、SDS 量表極值分別為50 分和53 分,超過極值表示患者有焦慮或抑郁傾向,情緒與分值成反比。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康復效果比較,研究組康復效果總有效率(98.57%)優(yōu)于對照組(95.7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康復效果情況 例(%)
干預后,兩組患者ADL 評分、FMA 評分均高于干預前,且對照組低于研究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自理能力情況(±s)分

表2 兩組患者術后自理能力情況(±s)分
組別對照組(n=70)研究組(n=70)χ2值P值ADL干預前51.02±2.96 51.12±2.88 0.203<0.050干預后61.53±4.13 71.56±5.03 12.894<0.050 FMA干預前33.26±3.33 34.01±3.24 1.351<0.050干預后47.54±4.12 55.26±3.98 11.275<0.050
干預后,兩組患者SAS 評分和SDS 評分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組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情況(±s)分

表3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情況(±s)分
組別對照組(n=70)研究組(n=70)t值P值SAS干預前61.25±2.54 61.27±2.51 0.047 0.923干預后45.23±1.96 40.56±2.36 29.10<0.001 SDS干預前57.33±2.23 58.12±2.37 2.031 0.044干預后44.19±2.12 35.27±1.33 29.82<0.001
股骨頭置換是一種危險性較大的手術,術后患者多存在臥床時間長、身體損傷大等情況,且該術式針對人群多為老年人,受患者年齡和基礎性疾病的影響,其術后恢復較差且容易伴隨并發(fā)癥[7]。因此,加強股骨頭置換術后康復尤為重要。臨床上,既往康復訓練多依靠護理人員的經(jīng)驗進行康復指導,雖然有一定效果,但幫助有限,且護理內(nèi)容不全面,缺乏針對性,無法及時、有效地滿足當前臨床及患者需要[8-9]。而量化式自助康復訓練是常規(guī)康復訓練的更新升級,是一種新型的、標準的康復訓練方法[10]。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康復效果高于對照組,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量化式自助康復訓練法相比于常規(guī)康復訓練法而言,能夠根據(jù)患者身體的實際情況制定康復計劃,并且在專業(yè)護理人員的指導下進行系統(tǒng)的、有規(guī)律的訓練,更有利于患者術后身體機能的恢復,同時對患者的飲食進行規(guī)范,避免患者在術后因飲食影響手術效果以及保證患者術后恢復所需的營養(yǎng),從身體內(nèi)、外兩個方面協(xié)同恢復,二者相輔相成。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研究組ADL評分、FMA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研究組患者在接受了量化式自助康復訓練之后,系統(tǒng)地鍛煉了身體機能,并且在術后的不同階段有針對性地進行了訓練,從呼吸、肌肉功能方面循序漸進地為患者進行康復,促進患者身體機能的恢復[11]。分析兩組患者心理狀況發(fā)現(xiàn),研究組優(yōu)于對照組,究其原因是護理人員嚴格按照量化式自助康復訓練表SAS、SDS 評分,可及時掌握患者的心理需求,并以此進行針對性心理疏導和健康教育,拉近了醫(yī)患之間的距離,建立了良好的信任,患者在此過程中改變了對于自身疾病的錯誤認知,提高了患者的依從性,使其主動參與治療,樹立了康復信心,最終緩解了患者的負性情緒[12-13]。此外,制定量化式自助康復訓練計劃時,護理人員通過觀察患者身體的實際情況、聽取醫(yī)生理論指導及家屬意見、結合以往的護理經(jīng)驗等多方面制定最契合患者實際的康復訓練方法,符合當前社會醫(yī)療環(huán)境[14]。而在量化式自助康復訓練全過程中,患者在訓練表和護理人員的要求下,定時定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進行康復訓練,可提高其恢復質量,讓患者充分感受自身變化,進而增強其運動積極性,提升術后康復效果[15]。
綜上所述,量化式自助康復訓練在股骨頭置換術后中的應用效果良好,能夠有效地幫助患者在術后及時進行康復訓練,保證其恢復水平,對臨床具有參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