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國彪






七月的紅原,藍天白云、綠草如茵、牧歌悠揚,正值廣袤紅原大草原最美時節。一行二十余匹的馬隊,高舉著綠色中國行的旗幟在草原上奔跑。
7月21日,由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局)、全國關注森林活動執行委員會、中國綠化基金會主辦的大型系列主題公益活動綠色中國行——走進紅色草原暨全國三億青少年進森林研學教育活動(紅原站)啟動儀式在四川省阿壩州紅原縣舉行。這是綠色中國行活動第二次走進紅色草原,探討“紅色草原,綠色發展”的實施路徑和模式。在當年紅軍長征曾經走過的大草原,紅原縣濃郁的藏族風情和美麗的草原風光吸引著來自各地的嘉賓。
啟動儀式上,中共紅原縣委書記楊文松致歡迎辭;中共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委副書記、州政府黨組書記、州長羅振華,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景弘,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原副局長、全國關注森林活動執行委員會副主任劉東生先后講話;綠色中國形象大使劉勁攜青少年代表共同宣讀《全國三億青少年走進紅色草原倡議書》;劉東生為紅原縣授予“綠色中國行”旗幟,中共紅原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阿江接旗;羅振華宣布綠色中國行——走進紅色草原暨全國三億青少年進森林研學教育活動(紅原站)啟動。
2022年8月,為傳承草原地區紅色基因、助推草原資源保護修復,促進紅色文化與綠色生態融合發展,國家文物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確定并公布了第一批“紅色草原”名單。
紅色草原記錄著紅色政權從哪里來,見證著我們黨如何在一次次困境、危難中生存并將希望的種子播撒,深深鐫刻在一代代中國人的集體記憶中。紅色草原上分布著數量豐富的革命舊址,生動展現了在遼闊草原上中國共產黨帶領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光輝歷程,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這些革命舊址是“紅色地標”,更是寶貴的革命文物,是青少年奮進路上的“教科書”。紅原正是紅色草原的一個縮影。
紅原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時經過的地方,是由周恩來總理親自命名的地方,意為紅軍長征走過的大草原。紅軍長征經過紅原期間是長征中最為艱難的時期,至今紅原境內高聳的雪山、廣闊的草地上仍深深烙印著紅軍不畏艱險、英勇奮斗的光輝足跡。當年留下的“金色的魚鉤”和“七根火柴”等感人至深的故事,展現了紅軍堅定的革命信念和大無畏的犧牲精神。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2020年6月啟動的“全國三億青少年進森林研學教育活動”,是全國第四屆關注森林活動組委會的一項創新工作,對于提高廣大青少年生態文明意識,引導青少年親近自然、認識自然、熱愛自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小手拉大手”,進一步引導全民厚植綠色發展理念,凝聚起全社會建設生態文明的強大力量。活動開展4年來,廣大青少年走進森林、濕地、草原等自然生態系統,開展自然教育和研學活動,取得非常好的 效果。
全國三億青少年進森林研學教育活動的青少年代表在當年紅軍長征走過的大草原,見證著紅原肥美的草場、成群的牛羊和今天牧區人民的幸福生活,向全社會發出倡議:走進紅色草原,傳承紅色基因,回望革命歷史,欣賞草原美景,保護草原生態,推動鄉村振興,實現綠色發展。
綠色是生命的本色,是幸福的底色,它孕育著生機和希望。近年來,紅原縣委縣政府始終站在筑牢黃河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高度,以“綠水青山”為經濟發展的前提,堅定不移地踐行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民族融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大型主題系列公益活動“綠色中國行”旨在弘揚生態文明,傳播綠色理念,建設美麗中國。活動開展14年來,先后在20個省市自治區,69個城市舉辦,在全國產生了重大社會影響,已經成為面向全社會傳播生態文明的重要平臺和宣傳窗口。這次綠色中國行首次來到紅色草原,既是緬懷紅軍長征那段艱苦的歲月,也是高舉黨的旗幟,弘揚長征精神,促進民族團結,宣傳推廣紅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具體實踐和綠色發展成就。
紅原是全國2800多個縣中唯一因紅軍長征走過而得名的縣。近年來,紅原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人民,始終堅持生態立縣理念,聚焦“八大工程”,以筑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為統領,以推進綠色低碳經濟發展為支撐,扎實有序推進美麗紅原建設,探索更多具有示范、引領和帶動意義的“美麗四川”紅原案例,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實現草原禁牧476萬畝、草畜平衡643.15萬畝,森林覆蓋率9.43%、草原植被綜合覆蓋度達86.2%。累計建設生態防護帶66公里、堤防護岸50.57公里,綜合治理水土流失30平方公里、河道54.87公里、地質災害33處、廢棄工礦取料點194處,6個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實現全覆蓋,環境空氣質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和地表水監測斷面水質達標率均為100%,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和高效治理。
紅原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紅原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人民始終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積極探索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路徑。作為阿壩州唯一的純畜牧業縣,紅原通過全力推動畜牧產業轉型、綠色工業提質、文旅產業融合、草原碳匯試點、民族團結進步,突出生態、生產、生活“三生并重”,牧區、牧業、牧民“三牧兼顧”,一產、二產、三產“三產聯動”,不斷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實現了縣域經濟茁壯發展。2022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76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5億元。
紅原縣委縣政府奮進新時代、砥礪新征程,以堅實的步伐交出了一份厚重溫暖的惠民答卷。城鄉融合、一體推進,描繪城鄉建設美麗畫卷。高標準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一個個大項目落地投產,一樁樁大喜事接踵而來,牧民定居、藏區新居等項目成功實施。全縣公路總里程達1368.01公里,G248、S217、S301線貫穿全境,紅原國省干線縱橫、陸空一體、鄉村油路密布、牧道四通八達的交通大格局已然形成。城鎮供暖、垃圾處理場等設施高標準建成投用,電力能源、廣電通信等設施日臻完善。優質高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2022年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4447元。
綠色中國行活動組委會負責人說,黨的二十大為全黨和全國描繪出了未來發展的前景和藍圖,作為紅原這個曾經滋養中國革命的地方,今天又接過了綠色發展的旗幟,為廣大牧區、藏區的發展找到一條切實可行的能推廣、可復制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