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英語教學當中,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對于學生的綜合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一些教師仍然采用以期末考試成績為主的終結性評價,這種單一的評價方法會影響學生閱讀潛能的激發,導致學生的學科素養難以提升。文章對基于動態評價理論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方法進行研究,以解決上述教學問題。
關鍵詞:動態評價理論;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作者簡介:薛嫣(1980—),女,山東省青島超銀中學廣饒路校區。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英語教學評價開始由單一的終結性評價轉變為綜合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方式,動態評價的理論在實際的教學當中被廣泛應用[1]。動態評價是英語教育領域當中的一種全新的評價模式,其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還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其對于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
一、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運用動態評價理論的原則
(一)導向性原則
導向性原則指的是所開展的動態評價必須要具備一定的導向意義。例如,教師在開展動態評價工作的過程中,可以設置遷移測試,引導學生探究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然后在此基礎上形成正確的思路,在新的閱讀任務當中加以應用。
(二)差異性原則
動態評價理論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評價的過程中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評價策略,確保評價活動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差異性[3]。由于學生的英語學習基礎或者個人特點不同,所以他們對于英語閱讀學習所采取的態度也有所不同,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就要采取具有差異性的動態評價模式。例如,針對一些學習積極性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運用互動式的動態評價方式,通過師生互動或者生生互動的方式,充分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潛能,使其運用內化的知識解決新問題,有效地提升其解決問題的能力[4]。針對一些學習比較主動的學生,教師可以采用干預式的動態評價方式,采用先測試,然后訓練,之后再測試的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多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閱讀技巧,并對學生兩次測試的結果進行動態對比和評價。
(三)主體性原則
這一原則強調初中英語教師在開展英語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時刻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需要在動態評價的輔導以及診斷過程中,將學生的發展作為核心,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5]。例如,當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錯誤時,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引導學生明確成因,并給予學生鼓勵,確保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發展。
(四)教與評相結合的原則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當中,教師需要始終貫徹落實“教評結合”的理念,將評價工作與教學工作相結合,科學指導學生提升英語閱讀能力[6]。一般來說,動態評價包含診斷、分析、輔導以及培訓等內容,所以教師需要進行動態干預,更好地促使學生的認知能力發展。動態評價不僅僅是對學生在特定任務當中的表現進行評價,還要對學生在未來新環境下的能力遷移情況進行預測。因此,教師需要參與到學生閱讀解題的全過程當中,根據學生的表現有針對性地進行反饋與指導,幫助學生理清解題思路,找到正確的解題策略,并能將其遷移運用到新的閱讀任務當中。在這整個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動態干預的方式,最終充分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
二、基于動態評價理論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方法
英語閱讀活動是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復雜的過程,閱讀技能、背景知識、閱讀速度以及閱讀習慣等方面的因素都會對閱讀結果產生影響。所以在構建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動態評價模式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對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及閱讀興趣進行培養,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資源,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策略,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制訂評價標準,幫助學生夯實語言基礎。同時,教師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理解能力水平,有意識地將新授英語閱讀內容與學生已學知識相聯系,從閱讀文章的預熱到理解,再到最終解決閱讀問題,構建整體性的學習課堂,并在學完每篇閱讀文章后,給學生提供理解空間,讓學生學以致用,能夠自主解決實際問題。本文主要從讀前、讀中以及讀后這三個階段來闡述基于動態評價理論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方法。
(一)讀前階段
這一階段最主要的目的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補充一些相關的背景知識,對學生在預習階段遇到的問題進行排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興趣能夠促進學生更深入地理解閱讀材料。所以在英語閱讀教學正式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開展頭腦風暴,讓學生從自己的記憶當中檢索出所有與本節課閱讀主題相關的內容,然后對這些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并根據主題以及閱讀的經驗對接下來可能讀到的內容進行預測。而后,教師要帶領學生針對不同類型的閱讀材料選用不同的閱讀策略,為學生掃除詞匯障礙,引導學生從整體上理解語篇的內容。
(二)讀中階段
在閱讀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師生互動以及生生互動的重要作用,將學生自我反思與教師策略指導相結合,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素養。例如,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鼓勵學生運用合作學習的方式處理相關的信息,討論閱讀材料,解決閱讀問題,以此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正式閱讀的過程中,當學生遇到問題時,可以隨時向教師求助,而教師需要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采取暗示法來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如果學生一直無法理解,那么再運用明示法來幫助學生。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正確的閱讀策略是有效閱讀的前提條件,所以其非常重要。在實際閱讀的過程中,教師為學生選擇合適的閱讀策略并非易事。根據當前階段的實際情況來看,在我國各個學段的外語教學實踐當中,閱讀策略教學體系仍需完善。對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幫助學生靈活地運用各種閱讀策略。在準備階段,教師需要為學生介紹英語閱讀策略的例證以及分類,進而幫助學生對閱讀策略產生一個更加直觀的認識。在讀中階段,教師需要為學生示范,以便于學生更好地使用各種閱讀策略。在示范時,教師需要選用一些合理的案例,借助有聲思維的方式將相應的閱讀策略為學生呈現出來,讓學生明白應該在何時運用何種閱讀策略來解決實際的問題。與此同時,在讀中階段,教師還必須具備自我反思的能力以及意識,要通過互動的方式,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思考。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需要引導學生明確閱讀的目的,確保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對自己的閱讀所得進行反思,有效地提升閱讀教學的效果,最終達到提升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目的。
(三)讀后階段
在學生完成相應的閱讀任務之后,教師就需要及時地為學生反饋閱讀教學的效果,采取積極的措施鼓勵學生之間進行分享,進而幫助學生構建閱讀策略,為學生構建起閱讀電子檔案。需要注意的一點,反饋活動需要具有針對性,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根據反饋的結果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對于學生來說,他們需要根據教師的反饋結果來對自身的閱讀策略進行調整,有效地提升自身的學習效率。針對學生之間的分享來說,教師可采取多種方式來進行引導,例如教師可以將全班學生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小組當中的各個成員之間需要對各自閱讀策略運用的全過程進行分享,然后針對彼此之間所使用的一些閱讀策略進行提問,通過這種彼此學習的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有效地規避一些錯誤的閱讀策略。與此同時,通過小組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分享,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內化一些閱讀策略,從而促使自身的閱讀理解能力得以提升。
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平時發現的一些有趣的英語閱讀材料上傳到班級的英語學習群當中,通過學生之間的分享以及互動,將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閱讀動機充分地激發出來。同時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反饋和互評閱讀心得,可以通過書面檢查或者提問的方式來檢查學生是否能夠運用自己所學到的策略來解決現實問題,是否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建立電子檔案是讀后階段非常重要的環節,在這其中需要對學生的閱讀策略、教師評價、閱讀成績以及閱讀反思等材料進行詳細記錄。借助這些材料,教師能夠更加清晰地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個人閱讀成長經歷,進而為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開展提供更多的依據。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必須要依靠大量的閱讀訓練才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這就要求學生在課后時間必須花費更多的精力來進行閱讀專項的訓練,對所學過的一些閱讀策略進行強化。
教師需要利用好各種網絡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課外閱讀材料,布置相應的課外閱讀作業,然后通過線上教學平臺的統計功能定期檢查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形成分析報告。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地考慮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設定合適的作業難度,促進學生學習水平的提升。當學生在閱讀完這些課外的閱讀材料之后,教師還需要求學生上傳自己的心得體會,根據學生任務的完成情況以及心得體會給予學生相應的反饋和評價,實現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為了更好地將學生進行閱讀訓練的積極性激發出來,教師還可以將他們的平時表現成績與學習態度相互掛鉤,將學生的不同表現分為不同的等級,分別為A、B、C、D、E,A對應90分以上,B對應80—89分,C對應70—79分,D對應60—69分,E對應60分以下。對于A、B等級的學生,教師要給予表揚,樹立榜樣形象,以激發其他學生的好勝心,引領他們自覺主動地投入英語閱讀學習。最后,教師需要做好相應的反思工作,對自己英語閱讀教學活動進行評價,在不斷反思的過程中對教學策略進行改進,進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同時更是一個師生之間不斷互動和反饋的過程,教師可以從讀前、讀中以及讀后階段入手,采用動態評價理論所倡導的過程取向等原則,動態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進而使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和閱讀興趣都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郭玥,張瑜婷.表現性評價在英語項目化學習中的運用:以初中英語整本書閱讀為例[J].基礎教育課程,2023(3):66-73.
林靜.雙減政策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多元化評價策略[J].基礎教育論壇,2022(20):57-58.
李翠萍.初中英語單元主題課內外閱讀活動的評價方式[J].讀與寫,2021,18(16):133.
楊方.核心素養視角下學生自評和教師評價結合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設計:以《新目標英語》7下Unit 3 Crossing the River to School為例[J].新課程,2021(2):112-113.
劉鳳峨,剡蘇芳.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形成性評價課例研究[J].英語教師,2020,20(14):104-107.
謝春華.動態評價下的布魯姆提問法在初中英語閱讀中的應用研究[J].中外交流,2021,28(3):473-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