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萬利
摘? ?要: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目標的提出,人民群眾對公共衛生事業及社會醫療服務水平的要求在不斷提高,社會對高職護理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也在不斷提高。目前,我國高職護理專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相對傳統,培養出的護理人才醫療服務綜合素質不高,難以滿足社會醫療服務需求。因此,各高職院校必須對高職護理專業進行教育轉型,尤其是要加強護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綜合素質提升。基于此,從健康中國視域角度出發,探究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志愿服務實踐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分析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志愿服務實踐能力的不足,并針對性地提出相關解決措施,以期提升高職護理人才培養效果與質量,更好滿足社會對高水平醫療服務的需求。
關鍵詞:健康中國;高職護理專業;實踐能力提升
中圖分類號:G718.3? ? ?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14-0118-03
“健康中國”戰略的提出,是要優化我國醫療資源,促進醫療服務水平全面提升,保障人民身心健康。高職護理專業教育的目標是為各類醫療機構提供專業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一線護理工作者,為促進我國醫療水平的提高奠定人才基礎。受到傳統教育理念影響,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在校學習階段實踐能力較弱,導致護理專業學生畢業后很難在短時間內融入具體工作,影響了醫療事業穩定發展。因此,高職護理院校必須轉變教育理念,加強護理專業學生志愿服務實踐能力提升,以此推動高職護理教育整體質量的提高,加快“健康中國”戰略目標的實現。
一、情況概述
(一)健康中國戰略概述
健康中國戰略包括健康資源、健康服務、健康保障、健康環境、健康水平等五個維度,以膳食健康、運動習慣、睡眠及心理健康等30個客觀指標為依據,構建健康中國戰略評價體系建設。健康中國建設是協調人與自然在與眾多疾病作斗爭為核心理念,組織和實施疾病防治、維護和增進健康具體實踐的過程。健康中國戰略下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旨在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預防控制重大疾病,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堅持中西醫并重原則,發展中醫藥事業;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情況。以上目標的實現都離不開護理專業學生對一線護理工作的支持。因此,探究健康中國視域下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志愿服務實踐能力的提升非常具有現實意義。
(二)高職護理專業概述
高職護理專業的培育目標是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護士特質,具備專業相關知識和技能,面向各級醫療機構,能夠從事臨床護理、社區護理、老年護理的技術技能型人才。護理學是護理專業學生必修課,其內容包括護理理論知識、護理實踐操作指導及護理技能培訓。護理學基本理論包括內外婦兒等各科護理專業知識、病理生理基本知識、疾病預防、公共衛生安全防護等。護理實踐操作指導包括傳染病護理注意事項、重癥患者處理及護理、新生兒護理、病人看護及護理技術等實用技術操作。護理技能培訓是學生完成護理實踐操作后專門進行的護理技能提升培訓,包括觀察病人狀況、記錄護理記錄、定期檢查病人等。護理技能培訓可幫助學生更好掌握護理技能,全面提高護理綜合素質。
高職護理專業為學生提供了護理理論知識學習及實踐能力提升的良好平臺,可以促進學生在實踐中準確把握護理專業理論知識,為“健康中國”戰略目標的實現奠定人才基礎。
二、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志愿服務實踐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一)提升護理人員專業素質
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提出,人民的健康意識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對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關注度越來越高,同時對醫療服務能力也提出更高的標準。目前各高職護理院校在護理專業學生培養過程中受到傳統教育方式影響,對學生的教學方式多以應試教育和考核為主,缺乏具體實踐,忽略了護理專業學生在具體學習工作中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難以滿足社會醫療服務高標準的人才需求。因此,高職護理專業必須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必須在健康中國視域下加強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志愿服務實踐能力提升,轉變傳統應試教育考核方式。當下對護理專業學生考核應堅持實踐能力與理論知識共同考核,以此提升教學針對性,促進護理專業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大融合,打造專業的護理隊伍,滿足“健康中國”戰略下對護理專業綜合素質提升的要求[1]。
(二)奠定護理專業發展基礎
根據國家對護理專業學科政策分析,護理學是我國醫療衛生教育的重點學科。目前我國護理專業學科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與其他專業學科相比,護理專業學科缺乏學科教學清晰定位及未來發展方向規劃,導致目前護理專業學科教學方式沒有與時俱進。健康中國視域下,社會面需要高素質、技能型護理專業人才,高職護理專業教學應該結合這一需求,調整教學方式,加強護理專業學生志愿服務實踐能力提升,在實踐中總結教學經驗,為高職護理專業學科教育及護理人才培養提煉出豐富的理論。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一方面可以滿足“健康中國”戰略發展需求,另一方面可以為護理學發展及高職護理專業教育形成系統、全面的理論支撐。
三、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志愿服務實踐能力培養的不足之處
(一)實踐技能訓練環節少
高職護理專業教學應該堅持職業性、理論性和實踐性的有效融合,還要加強以人為本思想培養,以此來培養高技能、高素質的醫務護理工作者。目前高職護理專業教學受到傳統教學思想及資金投入法人影響,在具體教學活動中過于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在實踐中進行理論知識的升華,加之理論知識及一些試驗方法的落后,導致目前高職護理專業理論知識教學沒有做到與時俱進。有些高職護理專業實踐教學出于安全或者節約教學成本方法考慮,以播放錄像或者教師示范為主,學生并沒有親自實踐的機會,導致實踐教學課程達不到預期教學目的,學生在實踐教學中也不能對所學知識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體驗,不利于護理專業學生實踐操作能力提升[2]。
(二)實踐操作基地硬件設施落后
高職護理專業實踐操作基地的建設需要購進大量設備,但是,由于高職院校國家資金支持相對較少,加之學校自身盈利條件有限,所以護理專業實踐操作基地硬件設施落后,這是限制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高職院校實踐操作基地缺乏資金支持,不僅導致相關設備落后,還導致實踐操作基地建設面積小、實驗室少、實驗室功能不全等缺欠,加之缺乏現代化信息技術教學,最終限制了護理專業學生實際能力提升。另外,高職院校與各大醫院針對護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提升合作機制不健全,導致學生對社會化護理服務需求不了解,難以滿足護理專業學生個性化實踐能力的提升。
(三)實踐教學模式單一
護理專業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專業性,因此,在高職教學活動中應該兼顧理論知識傳授和實踐能力提升,尤其是要加強實踐能力提升,因為在實踐中可以使學生對理論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在實踐中可以實現對理論知識的升華。高職院校在護理專業實踐知識傳授時多以知識點講解、教師示范、應試考核為主,教學模式單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能被動接受,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探索性,很難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提升,不能滿足護理專業臨床實踐需求,難以滿足“健康中國”戰略下對護理專業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要求[3]。
(四)院校實踐操作標準不統一
為了方便教學,高職院校教師將護理專業實踐操作進行流程化、公式化梳理,然后以書面形式教授給學生。但是,由于各高職院校實踐情況不同,導致各高職院校實踐操作標準不統一;同時,各大醫院臨床護理要求標準也存在一定差異,導致學校教授的實踐操作流程不符合醫院臨床護理標準。為了提高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志愿服務實踐能力,必須盡快統一學校之間、學校與醫院之間的護理實踐操作標準。
四、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志愿服務實踐能力提升的對策
(一)轉變教育理念
護理專業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各高職院校的教育。為了適應健康中國視域下社會對護理人才的需求,高職院校要主動轉變教育理念,根據社會對醫療護理的需求,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促進護理專業人才綜合發展的同時,促進健康中國戰略的實現。高職院校轉變教育理念可從以下兩方面進行。
1.針對提升護理專業學生理論知識,高職院??赏ㄟ^建立教師與學生雙向評價的授課方式。根據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教師可以及時發現自己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并及時調整;針對課程重難點,教師需要細心講解,引導學生盡快掌握理論知識;根據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學生可及時發現自己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學習方法的合理性,以此提高學生對護理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興趣[4]。
2.針對實踐能力提升環節,高職院校需要建立更多、更全面的實踐操作基地,并定期開放,為學生實踐能力提升做好設施保障。只有適應了學校實踐操作基地,才能更好應對醫院臨床護理工作情況,從而提升學生綜合護理水平。
(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1.為實現健康中國視域下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志愿服務能力提升,必須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引入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方式,打破原有課堂界限。學生對護理知識可以做到邊學邊練,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升其對護理知識的掌握程度。
2.運用項目驅動教學法,轉變教師在實踐教學中的角色。傳統教學法下教師是以講解知識點為主,在項目驅動教學法下教師主要以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和困難為主,側重于引導學生建立獨立思考、獨立操作的能力,幫助學生在具體護理實踐中加強對知識點的理解。
3.提高信息化教學水平,護理專業實踐教學可結合信息化方式將醫院臨床護理優秀經驗以視頻方式展示給學生。加大信息化教學與多媒體技術在護理專業實踐能力提升教學中的應用,通過開設線上線下課程共享教學資源,方便學生根據自身優點去選擇護理實踐學習,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提高護理專業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效率。
4.高職院校要加強產教融合,可從合作醫院聘請實操經驗豐富的專業護理工作者,定期對護理專業課程中的重難點知識進行講解及實操演練,臨床案例實操與重難點知識點講解的融合,更容易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專業技能。
(三)加強院校合作,提高實踐操作基地建設
1.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志愿服務實踐能力提升離不開各大醫院的支持,必須加強院校合作,有效整合高職院校內部及外圍實踐教學資源,共同促進護理專業學生的實際能力。提升護理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必須通過實驗、實訓及臨床實習來實現。高職院校要加強自身實踐教學資源優化整合,提高學生實驗及實訓教學水平,針對院校實踐教學薄弱點,有針對性地選擇校外資源,完善護理專業實踐教學內容。加強院校合作,做好信息資源的交流共享。通過完善實驗室及實訓基地建設,為學生提供良好實踐操作場所,通過醫院臨床實習,全面提升護理專業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及應急處理能力,有助于培養出健康中國視域下符合社會醫療服務需求的高素質護理人才[5]。
2.護理專業學生志愿服務實踐能力的提升離不開高職院校的培養。只有經歷了學校理論知識學習及基本實操訓練,學生才能到醫院進行臨床護理實習,因此提高高職院校實踐操作基地建設是非常重要的。高職院校護理實踐操作基地建設離不開資金投入,但是國家對高職院校教育資金補貼有限,加之高職院校自身盈利能力弱,所以需要加大與各醫院合作,拓寬資金籌措渠道,通過院校合作、校校合作,實現護理實踐操作基地設備更新及實驗室拓建,以培養出符合健康中國視域下社會臨床護理需求的專業實用性護理人才。
五、結束語
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提出與發展,人民群眾對護理專業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這給高職護理專業教育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也帶來新的挑戰。由上述內容可知,我國高職護理專業教育還存在不足,尤其是學生護理實踐能力提升方面發展受限頗多,導致目前護理專業學生在護理專業技能、綜合護理素質方面還存在不足。因此,高職院校要轉變教育理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加強院校合作、加強護理實踐操作基地建設等方式來促進學生志愿服務實踐能力的提升,從而滿足未來社會對專業護理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姚春宇.“健康中國”戰略下高職護理人才培養改革[J].益壽寶典,2020(10):16-17.
[2]? ?閆海英.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健康教育評估能力的培養路徑[J].智庫時代,2019(17):120-121.
[3]? ?趙麗潔,亓國峰,趙慧,等.高職護理學生志愿服務的育人功能和實踐路徑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1(1):218-219.
[4]? ?高金霞,李秀元,孫立新,等.健康中國視域下全科醫學專業以提升執業能力為導向的預防醫學教育探索[J].現代預防醫學,2022(5).
[5]? ?黃皓寧,陳慶慶.健康中國戰略下培養高職護理專業人才工匠精神的探索[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37(4):67-69,74.
[責任編輯?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