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昕瑜 翟蘇婷
摘? ?要:平臺經濟能夠降低產品流通成本,提高產品流通效率,優化資源有效配置,促進社會生產力、經濟穩健發展。但是,平臺經濟無序發展所造成的壟斷局面,將會對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造成嚴重危害。因此,針對平臺經濟壟斷現象,從技術角度出發,借助fsqca模型、電子監管系統、新型征稅模式等,創新性提出事前、事中、事后措施,最終實現對平臺企業全方位、全過程監管。
關鍵詞:平臺經濟;反壟斷監管;fsqca模型;電子監管系統;新型征稅模式
中圖分類號:F49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14-0140-03
自2019年開始,平臺經濟、數字經濟不斷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2019年新冠疫情的爆發更是促進了平臺經濟的迅猛發展。在清華大學《中國產業互聯網發展指數》研究報告中,預測在2019—2024 年間,產業互聯網的應用將會為中國經濟帶來每年6 000億元到10 000億元的GDP增量,產業互聯網對中國GDP 增長的貢獻比例將從10.7%增長到14.2%。在發展過程中,平臺企業壟斷問題隨之暴露,出現“大數據殺熟”、“縱向壟斷協議”、“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等壟斷現象,規范平臺經濟秩序、促進平臺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迫在眉睫。
一、平臺經濟的內涵
平臺經濟起源于數字經濟,即單純地依靠互聯網、計算機算法等形成的電子化、智能化的經濟。目前,較多學者和企業家更加偏向于以共享經濟這一概念來解釋平臺經濟,此處的共享經濟是指平臺企業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技術為商品供給者與需求者構建共享交易平臺,并從中收取一定的傭金。為了更好闡述共享這一概念,本文以商品交易類平臺——淘寶為例(圖1)。
在流程中,平臺作為中介,聯系消費者與商家,連接商家與物流公司。共享利益就發生在其中。商家、物流公司以低成本獲得更多的交易,消費者可以跨區域、跨時間更多樣地選擇心儀商品,消費者、商家、物流公司共同享受平臺帶來的益處,虛擬平臺在此處為他們的共享物。在數字經濟、共享經濟的基礎下,平臺經濟更是信息經濟,其每一運作過程都裹挾著大量信息,即使是微乎其微的點擊滑動都包含著用戶的偏好、消費理念及收支狀況等信息,其盈利口和空間巨大。
綜上,平臺經濟是依靠互聯網技術、多方參與、充斥著大量信息、具有交易媒介作用的新型經濟組織形式,具有跨時間、跨空間、數字化、信息化、共享化的特點。
二、平臺經濟壟斷的行為表現及成因分析
(一)經濟壟斷行為表現及其危害
1.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具體表現是,平臺占用市場支配地位和利用市場支配地位擾亂市場,平臺利用法定判斷企業構成壟斷條件的灰色地段走小路,“非法”占有市場支配地位。此外,占據較大市場份額的平臺企業通過經營者集中掌握了商品定價的權利,損害了供需雙方利益,使消費者具有的多歸屬屬性逐漸消失。
2.算法合謀
市場算法具有不透明性,反壟斷監管機構不易發現問題,平臺可以通過隱形算法達成壟斷協議。此外,市場透明度高,達成默示算法合謀的平臺之間更容易發現“背叛者”,反而讓特定行業的市場主體更趨向于達成合謀。
(二)經濟壟斷的成因分析
1.平臺在數字經濟的交易模式中身份特殊,是供應商與消費者承認的第三方。張蘊萍指出,平臺以其自身的技術壟斷和數據優勢使商家和消費者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尤其是梅特卡夫效應、交叉網絡外部性和“贏者通吃”的馬太效應更是使得數字經濟平臺存在鎖定數據資源、主動實施壟斷行為的動機。
2.平臺不但掌握著優越的數據信息,而且擁有獨特的算法,可以輕松地獲取普通供應商所不能獲取的信息,從而形成數據限制。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信息就是一家企業的血液。而數字平臺依靠其得天獨厚的優勢讓數據成為其私有財產,形成數據壟斷。算法合謀進一步塑造了數字經濟平臺的壟斷力量,使得壟斷行為更加隱蔽,也更加復雜。
三、平臺經濟無序發展危害分析
(一)平臺經濟無序發展帶來新的國家安全風險
1.存在“反向利刃”的風險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有了質的飛躍——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1]。以平臺經濟為核心的數字經濟是中國經濟高質量增長的新引擎,意味著中國在全球生產鏈的位置由低(提供廉價的生產力)向高(提供核心技術)轉變[2]。在實現這個轉變的過程中,我國為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需要正視美國霸權,尤其是美元霸權。但是,中國平臺企業在創業初期大多選擇在美國等境外金融中心上市,企業發展主要依靠中國市場,核心紅利卻貢獻給了美國,形成“隱形稅”[3]。在“隱形稅”問題下,平臺經濟可能會成為美國金融霸權的武器,將中國套牢在“中等收入陷阱”之中,鎖死在二流發達國家之列[4]。
2.存在重大軍事安全風險
平臺企業無序發展存在大量技術安全問題。進入大數據時代后,網絡空間主權和國家信息主權的余音仍在,卻出現了某種程度上的去主權化趨勢。其原因與數據增長爆炸化、數據存儲去中心化以及數據流動跨境化等特征有關[5]。而跨境數據安全問題容易誘發軍事安全風險,引發一系列復合安全風險。比如,智能汽車特斯拉,在未經用戶允許的情況下私自錄音采集數據,一旦發生軍事糾紛,這些平臺企業先前收集的用戶數據若泄露出去將會給國家造成巨大的損失[6]。
(二)平臺經濟壟斷帶來的國民經濟非良性發展
1.影響價格機制的正常發揮
價格是在供求關系的影響下,自動調節生產、流通,并實現對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然而,平臺壟斷的存在,限制了同行業及行業上下游經營者之間的競爭,造成本行業和相關聯行業利益固化,易形成壟斷價格,引起不公平的財富再分配,使價格無法正確反映市場的供需關系和競爭狀況,降低經濟運行效率,擾亂正常的市場秩序。
2.影響平臺企業間的公平競爭
平臺經濟的市場高度集中下,各大平臺間聯手抵制中小企業創新,影響了企業間的公平競爭。由于平臺具有規模經濟、網絡效應和范圍經濟的發展特征,平臺掌握大量用戶數據后,形成正反饋效應,使其數據優勢、用戶優勢和產品優勢進一步增強。同時,這些寡頭壟斷企業也會通過“算法共謀”等方式形成進入壁壘,聯合打擊該行業潛在進入者,破壞良性競爭秩序,亦會使該領域創新停滯不前,對社會經濟有著不利的影響。
四、平臺經濟反壟斷對策分析
以全程監管為思路,從技術層面入手,進行事前、事中、事后措施,最終實現對平臺企業全方位、全過程監管。
(一)事前措施:從技術代碼入手,構建多元化的算法共謀體系
通過軟件編程編制一套關于平臺經濟壟斷的專屬代碼。此代碼的核心是判定平臺構成壟斷的算法,而判定平臺壟斷的關鍵是相關市場的界定以及市場支配地位的認定。本文創新性地提出運用fsqca——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法進行判定。
根據圖2得出較完善的壟斷判定標準,以此編制專屬代碼。平臺應嚴格按照此代碼進行日常交易和數據收集,一旦出現非法行為,代碼會自動觸發傳送至監管部門的鏈接,經營者將無法運行平臺,并會被監管部門約談處罰。值得提出的是,在反壟斷監管中,要重視構建多元化的算法共謀體系。壟斷案例情況各有不同,要提倡個案分析原則,以拓寬反壟斷規制思路,達到多元價值目標的平衡。
(二)事中措施:引入電子監管系統,及時反饋消費者訴求
平臺經濟依靠互聯網技術建立而成,包含龐大的信息量,單純使用傳統的人力監管模式難以監管到所有數據,更難以在大量數據之間進行關聯性研究。運用電子監管,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進入系統,選取檢測對象,判斷是否存在涉嫌壟斷等不正當行為,進一步核查執法。核查結果將在新的電子監管系統中留有證據,以此設立風險指標值、異常指標值,可以快速預警。由此可見,電子監管系統更加公正化、數字化、智能化,能夠做到時時監管、動態分析平臺交易信息。在平臺企業的反壟斷監管中,應創新性地引入電子監管并將其推廣至全國。
浙江省是早期運用該系統進行監管并取得成功的典例。2021年2月,浙江省建立數字監管示范點,系統名為“浙江公平在線”。該系統首期監測范圍包括重點平臺20萬余家,平臺經營者1萬余家,重點品牌20余個,商品10萬余個,能夠全天候多方位地智慧監管平臺經濟。
(三)事后措施:以新型征稅模式為例,對壟斷行為制定針對性措施
目前以實際票據進行征稅的傳統模式已難以應對海量的虛擬隱形征稅對象,以至企業利潤和個人收入有被低估的可能性,所以創立新型征稅模式迫在眉睫。新型征稅模式應利用互聯網科技,由政府牽頭,企業向稅務局提供后臺數據,稅務局掌握平臺所有的信息流、商品流、物流等,從而客觀合理地稽查平臺和平臺利益相關者的報稅情況。
信息稅則是新型征稅模式下設立的一種典型稅種。所謂信息稅,即企業依靠用戶信息、協助投遞廣告等而獲得的利潤征收的稅負。在實際情況中,平臺企業往往強制用戶簽訂權限合同,大肆收集數據,并借其賺取更多隱形利潤。因此,必須對平臺企業通過合法途徑收集數據賺取利潤的部分收取“信息稅”,使其巨額利潤部分回饋給消費者和社會。若未在用戶和第三方企業充分授權的情況下跨領域收集用戶數據則為非法數據收集,對于非法收集的利潤應采取嚴厲監管。
參考文獻:
[1]? ?章激揚,段繼紅,師磊.高速增長與高質量發展階段二元創新活動屬性:多樣化還是專業化?[J].當代經濟管理,2022(5):1-21.
[2]? ?項夢曦.讓數字經濟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引擎[N].金融時報,2022-03-11(002).
[3]? ?鄭彬睿.總體國家安全觀視域下平臺經濟發展規制路徑研究[J].江淮論壇,2021(6):89-95.
[4]? ?王宏廣.填平第二經濟大國陷阱(中美差距及走向)[M].北京:華夏出版社,2018.
[5]? ?鄭琳,李妍,王延飛.新時代國家數據主權戰略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22(6):1-9.
[6]? ?鄭彬睿.總體國家安全觀視域下平臺經濟發展規制路徑研究[J].江淮論壇,2021(6):89-95.
Research on Innovation of Anti-monopoly Supervision of Digital Platform Economy
Bi Xinyu, Zhai Suting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212013, China)
Abstract: The platform economy can reduce the cost of product circulatio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product circulation, optimize the effectiv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promote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social productivity and economy. However, the monopoly situation caused by the disorderly development of my countrys platform economy will cause serious harm to national security and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refore, in view of the monopoly phenomenon of the Platform economy, from the technical perspective, with the help of the fsqca model, the electronic supervision system, the new tax collection model, etc., innovative measures are proposed in advance, in the process, and after the event, so as to finally realize the all-round and whole process supervision of the platform enterprises.
Key words: platform economy; anti-monopoly regulation; fsqca model; electronic regulatory system; new taxation model
[責任編輯? ?若? ?云]